童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进行呼吸机管理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传统插管治疗与喉罩呼吸机治疗两种策略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所需时间,评估其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管治疗,观察组采用喉罩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使用喉罩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复苏成功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插管所需时间更短(P<0.05)。结论:喉罩呼吸机治疗在重症ICU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相比传统插管治疗,喉罩呼吸机治疗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并减少一次性插管的失败和插管所需时间。因此,将喉罩呼吸机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重症ICU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预后。
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治疗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其中,呼吸机管理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呼吸机管理在重症ICU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的策略,并通过比较传统插管治疗与喉罩呼吸机治疗两种策略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插管治疗组)和观察组(喉罩呼吸机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患有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的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呼吸机管理时,采用传统的插管治疗方法。具体内容:①插管操作。在对照组的治疗中,首先进行气道插管操作。插管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为呼吸机治疗提供支持。在进行插管操作之前,医生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插管操作通常是在麻醉或镇静状态下进行的,以帮助患者放松并减少不适[1]。在操作前,医生会检查患者口腔和喉部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医生会选择合适大小的气管插管器,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和病情等因素进行判断。插管器逐渐插入患者的口腔,通过喉部并最终进入气管[2]。这个过程需要患者合作并逐渐吞咽,以帮助插管器顺利通过喉部。插管完成后,医生会固定插管位置,以确保其不会滑出或移位。这通常通过使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固定带或牙垫来实现。同时,医生会连结插管到呼吸机上,以便后续的通气治疗[3];②呼吸机设置。在插管完成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求,对呼吸机进行设置,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通气支持。首先,潮气量是指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容量。调整潮气量可以控制肺泡的充气和排气,从而维持适当的通气。潮气量通常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和病情来确定,例如体重、性别、年龄以及肺功能状态等。医生会根据这些因素来设定合适的潮气量,以确保患者的通气量符合需要。其次,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4]。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可以改变患者的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正常情况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但对于某些病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可能需要提高呼吸频率以增加通气量,以满足组织氧供需求[5]。此外,吸入氧浓度也是设置呼吸机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吸入氧浓度指的是患者吸入的氧气所占的比例。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约为21%。但在某些病情下,如严重低氧血症,可能需要增加吸入氧浓度以提高血氧饱和度;③监测与调整。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通常监测的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血压等。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患者血液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医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医生可能需要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增加潮气量或调整吸入氧浓度,以提高血氧水平[6]。
在观察组中,使用喉罩呼吸机治疗患者。
⑴患者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喉罩和相关连接管道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然后,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头部和颈部处于正常位置,以便合理安装喉罩。此外,还需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和血氧饱和度。
⑵喉罩的安装。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在安装喉罩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步骤:首先,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面形和喉罩尺寸选择合适的喉罩。不同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大小各异,因此喉罩的尺寸选择很关键。正确的尺寸可以确保喉罩与患者口鼻的贴合度,提供有效的通气和治疗。接下来,医护人员会将喉罩放置在患者的口鼻部位。会小心翼翼地将喉罩插入患者的口腔,确保其顺利通过喉部并正确进入气管。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细心操作,以避免对患者口腔和喉部的损伤。安装喉罩后,医护人员会通过调整带子或固定腭板来确保喉罩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带子通常是可调节的,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紧固或松动。调整带子可以确保喉罩的稳定性,并防止其意外脱落或移位。
⑶通气参数的调整。一旦喉罩被正确安装,医护人员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通气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稳定的通气压力、呼吸频率以及氧气浓度。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地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首先,医护人员通常会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这是通过使用脉搏血氧仪等设备进行非侵入式监测来实现的。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过低,表明其可能需要更高浓度的氧气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会相应地提高氧气浓度,并确保喉罩中的氧气供应系统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正常或较高,医护人员可以适当降低氧气浓度,以避免过氧血症的风险。其次,医护人员还会监测患者的二氧化碳排出量。这可以通过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水平来实现,这通常需要使用能够测量呼吸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设备。如果患者的二氧化碳排出量过高,表明其可能需要更高的通气压力或呼吸频率来促进有效的气体交换。医护人员可以相应地调整通气参数,以增加喉罩内的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帮助患者更好地排出二氧化碳。
⑷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进行。以下是常见的监测措施:①血压监测:医护人员会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治疗反应。血压异常可以提示患者存在循环问题或其他并发症,并指导医护人员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②心率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医护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律是否正常。不稳定的心率可能是心血管问题或治疗失败的迹象,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是至关重要的;③呼吸频率监测:医护人员会定期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以评估患者的通气状态和治疗效果。异常的呼吸频率可能暗示着呼吸系统问题或治疗不良,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干预;④氧气饱和度监测:通过使用脉搏血氧仪等设备,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氧气饱和度。血氧水平是评估患者通气和氧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异常的饱和度可以提示氧合不良或通气障碍。
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指患者通过呼吸机管理后成功恢复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指首次插管尝试即可成功完成气道插管的比例;插管所需时间指从开始插管操作到成功插管所用的时间。
经过分析比较,观察组在复苏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插管所需时间更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与插管所需时间对比
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昏迷状态。在面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的患者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①快速评估:医护人员需要迅速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状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可以快速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②呼吸管理:在昏迷患者中,维持通畅的气道和正常的呼吸功能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会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必要时使用辅助通气设备来支持患者的呼吸;③血液压力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会监测和调整患者的血压,以维持脑部的血流灌注。具体的目标血压范围可能因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是否合并其他症状而有所不同;④神经系统监测:医护人员会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对光刺激的反应、肢体活动能力以及瞳孔反射等。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脑功能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7]。
喉罩呼吸机是通过一种软质喉罩,将氧气和正压送入患者的呼吸道,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与传统的气管插管或面罩相比,喉罩呼吸机具有以下优点:
①易于使用:喉罩呼吸机的装置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喉罩可以快速、准确地安装在患者的嘴和鼻子上,并通过可调节的头带固定;②减少不适和合并症: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呼吸机不需要通过气管进入,避免了气管损伤和并发症的风险。喉罩的柔软材质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③提供良好的通气支持:喉罩呼吸机通过给予正压气体,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可调节的通气参数如通气压力、呼吸频率和氧气浓度等能够个性化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喉罩呼吸机治疗在重症ICU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并对进一步改善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完善喉罩呼吸机治疗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机制,并进一步评估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