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情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25)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含义是“用户生成内容”,指用户在互联网上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来发布资讯和表达观点等。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媒而言,UGC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模式,而对于培养新媒体人才的高校来说,这一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分析UGC模式对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当下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方法。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生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培养应用型的新媒体人才为目标。这一专业与社会关联度高,只局限在校园里面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要求,而在教学中利用UGC这一新模式,对于我们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媒体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媒体时代,大多数民众是作为受众,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取资讯信息。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我们迎来了人类社会的第四次传播革命,有学者就认为,这次革命中,表达权方面最大的特征是“自媒体”表达[1]。“自媒体”的概念是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逐步被人们接受,而与之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是UGC。UGC与传统的新闻模式相比有显著之差异,它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络内容建设,网络不仅“可读”,也变得“可写”,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内容并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在这样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媒体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创作内容来表达自己,而不需要依靠传统的实体媒体来发布信息,因此,普通民众在自己创作内容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基于Web2.0时代下UGC新闻模式的变化,我们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也要顺应这一形势。当下的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接入中国而出生成长,他们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思想最为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和新观念。在这一新的媒体环境中,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更加便捷地创建、传播和交互信息,微博、微信、博客、YouTube、Instagram等平台都成为了他们说话的方式。作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单位,我们鼓励学生借助技能共享平台的学习,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通过UGC模式,我们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展开教育工作。
在新媒体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必须摈弃“闭门造车”式的手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刻思考媒体环境的利弊,充分利用其优势,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教学过程,并结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对高校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培养目标来说,新媒体人才需要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UGC模式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应用型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实践型的全媒体人才。传统时代的媒体人才培养,限于场地、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学院教学多偏重于理论教学,以讲授型为主,学生无法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而在自媒体时代,有了互联网这个无限广大的天地,学生不仅可以更便捷地享用各种网络资源,而且UGC模式的应用,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吴小坤教授的团队在开展“数据新闻”课程时,就与澎湃新闻、腾讯天天快报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报课题,优秀的成果可以得到发表的机会,不少作品还获得了“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的奖项。UGC模式促进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展了学科建设的应用性。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市场联系紧密,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UGC模式给了大学生一个更好的展示舞台,从题材内容,到体裁形式,大家都可以自由地发挥。面对一个竞争开放的新媒体市场,一些大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创新,保持了良好的竞争力;有些则陷于同质化的低端重复,效果不佳。例如在网络小说创作中,《鬼吹灯》《盗墓笔记》所开创的盗墓题材系列,以及《凡人修仙传》之于仙侠修真类小说等,如果后来创作者只知沿袭而无创新,那就只能“屋下架屋愈见其小”。
在UGC模式下学生创作作品,也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当代大学生比较热衷的短视频制作,无论是基于无功利性的记录表达和娱乐减压、自我认同,还是基于功利性的成绩导向和流量变现等动因,他们都能够通过这些媒介实践,接触了解到诸如客户细分、客户关系、渠道通路、成本结构、收入来源等市场运作要素。这些无疑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UGC模式有其独到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UGC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作品选题内容比较狭窄。大学生由于身份的限定和学业课程的安排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在大学校园,与之相应的,其作品校园符号鲜明,关注自我感情的呈现。总体来看学生网络作品选题还是有些单调,这也是他们无法与那些职业网络大V们产生同等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二是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由于人生阅历尚浅,知识的积累相对还不足,对于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学生的认知度还需要提升。例如对2022年底由ChatGPT带来的全球范围聊天机器人热潮,就不能只局限于这款产品,而要考虑到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互联网带来哪些冲击。三是作品的创作技巧方面还需要提升,例如短视频的制作,如何根据需求建立用户画像、组建高效的团队、照片拍摄时运镜及转场的技巧、后期的视频剪辑、文案与音乐的搭配、流量变现与品牌塑造的方法等,在这些环节上,学生的作品还需要在实战中不断磨练和提升。
UGC模式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景观,但是在这个人人都掌握了麦克风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也面临一些陷阱,学者彭兰把这些问题归纳为来源陷阱、时间陷阱、专业陷阱、情绪情感或认知架构陷阱、炒作陷阱[2]。这些问题在新媒体学生的作品中也客观存在。得益于互联网超时空的优势,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快速地转发信息或是评论热点新闻,为了抢得时效性,有时会忽视信息的真假和审核信息的来源。另外由于专业领域知识的相对缺乏,可能带来新闻作品理解上的偏差。加上我们今日已处于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它的基本特征是:情绪在前,真相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成见在前,客观在后。这种情感或认知架构方面的局限,无疑也会加重作品正面导向性的缺乏。另外像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一些网络平台,利用算法机制充分挖掘受众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但这种做法也容易加重“信息茧房”效应,消融社会的黏性和凝聚力。受到网络平台的影响,学生的作品也会因为流量需要而忽视社会价值,因此算法技术应与新闻专业规范充分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受众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具有正面价值导向性方面的作品。
UGC模式为互联网的世界贡献了客观的广度,但是要看到,这一模式在目前也伴随着失序乱象,给我们的依法治网工作带来挑战。目前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犯罪类型,且犯罪主体日趋年轻化,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黑客攻击网络、网上销售违禁品、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就有不少年轻人卷入其中。大学生这一群体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对于互联网领域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了解并不深刻,例如以“自媒体与网络侵权研究”为例,我们就需要从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多个方面来了解网络侵权的社会危害性、加强对网络平台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网络暴力对社会的危害性。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复制他人作品、恶搞图片等行为,无意中就可能构成了网络侵权。在众声喧哗的时代,UGC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言论相对自由,但作为新媒体人,也应尊重他人,时刻注意法律规范,为建设和谐的网络生态贡献一份力量。
UGC模式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有其现实价值,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要做出更好的作品,在市场展现竞争力,光靠理论讲述肯定不够,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方面高校需要切实做好配套工作。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为例,我们的网络与新媒体系开设在城市文化学院,为了满足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传媒艺术实验室、图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5个新媒体专业实验室。在学校层面,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社是华南师范大学校内最权威的校园媒体,隶属于该校党委宣传部,主要运营“晚安华师”(华师官方微信)、@华南师范大学(华师官方微博)等全媒体矩阵[3]。这些平台有丰富资源供新媒体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晚安华师”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华师头条”“华师美景”“华师漫画”等多个内容板块,致力于讲好华师故事、传播华师形象。这个公众号日常运营有老师的指导,但主要以学生直接参与采写、拍摄、编辑为主,新媒体学生大有用武之地。除此以外,城市文化学院还建立了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社、佛山传媒集团等20多个校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与学生实习基地。这些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提高了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全方面素质。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两者相较而言,UGC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PGC保证了UGC内容的优化与完善。有研究者说:“UGC的生产主体主要是不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普通人,相应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在市场需求这一方,用户对低质量的UGC内容已经审美疲劳,知名主播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存留。随着外界的推动和行业自身发展需求,平台逐渐走向PGC的专业化道路。”[4]大学生创作的一些网络作品还需要提升,但是也不能否认,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UGC制作人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把一部分主题的内容做精,成为PGC内容。所以针对UGC模式下学生创作精品太少的问题,作为学校和老师来说,要注意引导,坚持内容为王的思想。一个好的作品,或者一个好的品牌,都需要时间去打磨,讲究厚积薄发,有持久性。
随着互联网深入我们的生活,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代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UGC模式下,大学生作为当下网络的重要消费者和生产者,又是社会的未来主力军,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能够帮助他们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日益增多,甚至有触犯法律之处,这也说明,无论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还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都成为迫切的教育问题。这方面我们高校作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单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可以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融进学生的学业课程中,如公共必修课、任选课、公开课等形式,提高对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视,让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另外还可以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比赛等系列活动,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质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UGC模式给我国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校能够重视这一情况,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更好的教育和引导,一定能够为社会发展输送大批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