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4-01-19 13:28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命

宋 婕

(宿迁市实验小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少年儿童时期的生命健康教育,是其情感生活体验和心理健康发育的基本前提,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传统德育工作大多采取说教模式,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度不足。事实上,生命教育与德育二者之间存在有机关联,生命健康是德育的基础,可以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让少年儿童的生命更加完整。从生命教育角度出发,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一、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生命教育方式

(一)以哲学思维审视教材编写理念

哲学理论能为生命教育奠定重要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哲学思维,从教材整体内容出发,对教材形成辩证的认识和理解,把握其内容的逻辑关系。小学的教材,各个单元主题之间联系紧密,低段教材、中段教材、高段教材能有效衔接。

比如:“让生活多些绿色”这一单元,主题是“自然环境和环保”,相关内容在低段、高段都有涉及,二年级教材中“绿色小卫士”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养成环保习惯;四年级该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关注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六年级教材“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同样要求学生正确看待环保问题。单元主题虽然不同,教学目标也存在差异,但其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大致相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全局出发,全面审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教学重点,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保证生命教育内容渗透阶段有的放矢。

(二)从生命教育视角细化课程标准

从生命教育角度出发,不断细化课程标准是教材使用的重点。课标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和教材使用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教材的更新,课标要求也不断创新,教师应从时代理念出发,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标准,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指出,学校要树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标内容,参与专项培训,转变对课标的认识,发掘教材生命教育的意义。

(三)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应用教材

当前,道德与法治使用统一版本教材,以客观视角分析,教材要符合全国各地的教学需求,但实际上,部分教材可能与部分地区的学生实际生活不符。因此,教师在教材使用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将教材和学生生活相关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制定校本教材。

比如:“我们的衣食之源”内容讲述了大米种植的整个过程,部分区域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选择玉米或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作为案例,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使之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爱惜粮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体会生命经历,让学生轻松理解、接受生命教育。

(四)通过深度分析挖掘教材价值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栏目设置丰富多彩,内容契合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兴趣和需求。教材文本涵盖“故事屋”“阅读角”“美文欣赏”“交流园”等模块,能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无论是教材中的插图还是栏目主题,或是留白和文字,都可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根据主题目标,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在教材的“阅读角”中,既有小故事又有名人名言,还有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字信息,渗透生命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最大化地开发教材辅助资源的教学价值。

(五)建立对话文本点燃生命热情

从个体角度分析,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爱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还是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能获得爱的情感。教师对于学生充满热情就是爱的体现。课堂上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还是学生的引领者,教师应对生命充满激情,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之火。教材中的案例包含着和生命关怀相关的内容,教师要用充满热情的态度和充满感染力的话语与学生进行对话,促进双方生命热情的快速成长。教材是连接师生的重要素材,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教师应将教材作为桥梁,合理选择教材中的素材,在师生间建立连接,认真倾听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学生建立情感对话,使之对生命产生敬畏。课堂上,教师通过探索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和教师、教材之间建立对话,倾诉生命情感,促进其认知、情感形成统一。

比如:“不一样的你我他”内容中强调“不同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使用教材前,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让学生和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产生共情,选择学生的成长经历,鼓励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探讨生活经历,学会与他人沟通,用理解的眼光接纳自身和他人间的差异。以教师对生命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讲述自身成长经历,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情感共鸣。

(六)按照教材顺序引领学生成长

在生命教育实施阶段,要创造属于学生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内在需求,教师运用教材阶段,要遵循其中的内容规律,为学生预留思考空间,使其能主动参与思考,学习其中的知识。教师无须提前预设特定的价值,要引领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例如:“信息万花筒”内容的讲解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材中给出网络游戏、看电视的内容,要求学生对以上行为进行辨别。在讲解教材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想法,倾听其对网络世界的认识,切勿主观将网络游戏或看电视视为不良习惯,提前为学生预设结论,这样会影响其思维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能力成长。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趣味活动相对较多,比如:“合理消费”这部分内容与消费话题息息相关,要求学生根据生活消费情况,分析消费的合理性,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活动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探索,在表演过程中反思自身的生活行为,实现道德能力方面的成长。学生表演阶段,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懂得合理对比、克制冲动、正确选择的购物方式,从自我认同出发,接受全新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七)巧用网络资源全面解读教材

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帮助教师从多角度解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生命教育视野下,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理解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教师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还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分析其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适当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慕课、专题讲座等都可作为课堂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以上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师还可对教材展开二次开发,熟练把握教材内容,从多个渠道、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深化对教材的认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拓展教材资源,帮助学生迁移学习。比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认知”教学时,可将职业观念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对未来职业产生期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其生命发展奠定基础。可见,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过程,将生命理论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融合,充分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有效落实生命教育,促使其形成生命意识,促进其道德发展。

二、精选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生命体验

生活即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资源能辅助生命教育的落实。教学过程中,素材选择方面要以学生生活为主,从中选择典型内容,展现学生和社会、国家、他人之间的关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和学校、家庭或者国家相关的事件。比如:家庭资源的利用,教材呼吁让学生体会和感知来自父母的爱,能用实际行动表达自身对父母的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学会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日常生活中的资源运用主要指的是学生购物、邻里相处、遵守秩序等方面的事件。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与体验,学生并非处于封闭空间的个体,因此,其生命需要经历自我认识和表达。教材内容能帮助学生从生命轨迹中获得学习体验。

比如:“交通与通信”内容的讲解,重点要让学生明确通信方式的改变,传递信息消耗时间的不同,运用教材“我的发现”中的内容,让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对话,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关注其内心感受,让学生从生活事件中,联系自身经历,迁移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丰富生命体验,实现生命成长。

三、秉承生本理念,创设趣味教学环境

小学生生活充满童真童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将少年思想体现了出来,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引领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无论是描述公交车站,还是公园中的长椅,或是路灯等物品,教材中都使用第一人称进行讲述,目的是让学生能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最终形成道德意识。

比如:“健康看电视”这一单元内容的讲解,教材中给出“眼睛”写给主人的信,用充满童趣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电视,做到科学用眼,注意生活中要劳逸结合。从学生视角出发,按照其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发展,设计文本内容。事实上,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生命成长,因此,教材结构和内容编排选择儿童视角,体现了教材的童趣性特点。结构设置方面,难度呈螺旋上升结构,图片内容色彩鲜明、层次分明,能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栏目设置使用“知识窗”“故事屋”和“阅读角”等内容,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知识。学习活动包括故事、谜语、儿歌等,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心灵联结,丰富其学习体验。

四、融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学生身心得到均衡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重视生命教育,当生命成长受到重视的时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也能协调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生命状态、身心发展特点,从其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及情感生活等角度出发,让学生正确处理与同伴、亲人的关系,以其生活作为基础,深入挖掘个体的生命经验表达,引领其生命经验、理性思维得到发展。从学生生命状态实施德育,将真、善、美内容引进课堂,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生命教育角度出发,彰显道德关怀,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共同发展。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基于教材内容,从信息媒介、生命安全、环境保护等主题出发,提高学生生命素养,全面贯彻道德关怀,从学生生活领域出发,促进其道德、生命同步发展,完成生命教育目标。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是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综合类课程,其中蕴含着生命教育相关思想,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有指导作用。教材涵盖真、善、美等教育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生命之美,让教学内容伴随少年成长,探索其中的生命教育内涵,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达成以德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命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