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莉 李晓敏
地膜洋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洋葱种植模式,该模式投入少、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铺设地膜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促使其安全越冬,避免受冻受害,也能够有效促使洋葱在春季提早返青,还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促进洋葱产量提升作用显著。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大量种植户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种植管理方式, 不及时破膜导致洋葱高温烧伤、不重视后期追肥造成洋葱脱肥早衰、不重视环境保护乱扔乱放废弃物破坏生态、 不重视品种更新造成销售困难、 不重视轮作倒茬导致洋葱产量品质低下、 不重视主要病虫害防控阻碍地膜洋葱绿色高效生产, 对洋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笔者根据生产实际,总结了地膜洋葱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
选择近2~3 年没有种植过百合科作物,且排灌方便、地形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远离污染源的田块,初建生产基地时,需先进行环境条件监测,周围建立隔离带和隔离网,以防止外源性污染。
2.1苗床准备 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施入腐熟厩肥2 500~3 000 kg/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5 kg 处理苗床,深翻25~30 cm,耙细、压实、做平、造畦,畦宽120~200 cm,足墒、平畦、透水播种。
2.2播种
2.2.1品种选择 地膜洋葱选用早熟性能好、 丰产性强、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符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检疫合格的当年杂交新品种。
2.2.2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搅拌10 min, 去秕去杂后, 放入55 ℃左右温水中浸泡20~30 min,并不断搅动,捞出稍晾后播种。
2.2.3播种方法 9 月上中旬播种, 将种子掺入细干土中混匀撒播, 覆盖过筛细土1 cm 左右并压实,搭建小拱棚后覆膜,温度保持在25 ℃以下,出苗后通风,出苗率达到80%时揭膜。
2.2.4播种量 地膜洋葱苗床用种量一般为4~5 kg/亩。
2.3苗床管理 出苗后7 天左右开始浇水,小水勤浇,保持苗床湿润。 出现第二片真叶时撒施尿素1~
1.5 kg/亩。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定植前7~10 d 停止浇水,利于促根壮苗。
3.1整地施肥 清除田块中的残枝枯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亩施腐熟厩肥3 000~5 000 kg、 磷酸二铵20~25 kg、 硫酸钾10~15 kg,深翻20~25 cm,耙平做畦,畦宽150~200 cm,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亩对水30 kg 喷洒地面。
3.2覆盖地膜 定植前7~10 d 整地做畦, 足水造墒,待水渗入地表后立即喷施除草剂。2~3 d 后,选择无风天气覆膜,边缘压土固定。
3.3选用壮苗 植株3~4 片真叶、 株高20~25 cm、假茎粗0.6~0.8 cm 时, 选用无病虫、 叶鞘横径0.6~0.7 cm 葱苗移栽定植。
3.4定植密度 合理密植, 一般株距12~18 cm,行距15~22 cm。
3.5定植方法 于地膜上均匀扎孔, 孔深2~3 cm,单株栽植,压实土壤,浇定植水。
4.1叶片生长期 根据墒情浇水2~3 次,同时分次顺水追施尿素5~10 kg/亩,硫酸钾10~15 kg/亩。 注意及时中耕除草,摘除早期花薹。
4.2鳞茎膨大期 鳞茎膨大期需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通常情况下,5~7 d 浇水1 次,并结合灌水追肥2~3 次。 根据实际情况,少量追施尿素溶液,重视追施硫酸钾等高钾水溶肥,用量6~8 kg/亩, 或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肥,间隔7~10 d。 注意收获前10~15 d(植株有1/3 倒伏后)停止灌水施肥。
4.3越冬期 土壤封冻前浇1 次封冻水, 并压牢地膜。
5.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产中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辅以化学防治,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减量使用。
5.2主要病虫 生产中常见病虫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紫斑病、甜菜夜蛾、蓟马。
5.3防治方法
5.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重视田间管理,保持合理的密度,提高植株体自身抗病能力的同时,坚持科学的轮作倒茬制度。
5.3.2物理防治 在田间地头设置电子杀虫灯和蓝板等诱杀害虫。 电子杀虫灯离地高度1.2~1.5 m,2~3 hm2悬挂1 盏; 蓝板悬挂高度12~16 cm, 30~40块/亩。
5.3.3化学防治 依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 针对性选择农药种类, 做到适时用药、 安全用药、 减量用药,并注意轮换用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见表1。
表1 地膜洋葱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注意观察洋葱植株,其基部1~2 片叶片枯黄、3~4 片叶仍为绿色,洋葱假茎有失水症状,地上部分逐渐松软,并出现自然倒伏即可采收上市,注意预留假茎的长度≤4 cm。
详细记录地膜洋葱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真实数据,专人负责,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并保留2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