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

2024-01-18 08:47赵文能
新西部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二十大云南民族

赵文能

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是云南各族人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要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重要保障,以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主要任务,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展现新时代云南新气象。

牢记初心使命,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伟力,为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凝聚强大力量

(一)以史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历史虚无主义

首先,务必要坚持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遵循,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正确看待和宣传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坚持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其次,要聚焦云南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与云南当前发展实际,将历史文化与现实需要相融合,坚持守正创新,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二)领悟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力量

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2]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未来的发展举旗定向。云岭大地上迅速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同时恰逢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为讲好“云南故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首先,要切实抓好学习培训。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当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要把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使其成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研讨学习。

其次,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再者,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将党的二十大新思想新理论与云南特色、民族文化和发展实际相结合,开展学术科研论坛、开设研究专栏等交流研究成果,深化思想认识。同时邀请权威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加强正面引导,回应社会和人民群众关切。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同向发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云岭大地上入村入户,推动党的二十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云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汇聚起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聚焦主责主业,打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组合拳,为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绘就清晰蓝图

(一)奋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边疆稳定的样板建设工作

在新时代过去的十年,云南民族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省内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第二次“一步跨千年”,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距离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仍有很大差距,需要全省各族人民持之以恒接续奋斗。

第一,要牢牢抓实党对民族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要牢固树立起“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建设工作。

第二,坚持把保护和弘扬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合。要不断拓展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挖掘保护好各民族的独特“印记”,促进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构筑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人民福祉。云南边疆各民族担负着守土固防的重大责任,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结合各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四,要培养“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3]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与本民族有广泛联系、了解本民族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文字和风俗习惯等优势,具有其他干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骨干力量。

(二)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重大民生的社会问题。[4]云南自然条件优越,生态地位重要。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深刻认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國际典范是云南义不容辞的政治担当。

首先,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大旗,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从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既是重要的政治要求也是云南所承担战略任务的升级变化。这是需要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事业,要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转化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

其次,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加大省内各民族各地区生态文化普及和生态理念传播,积极探索“两山”转化通道,“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6]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7]加强对环境污染追根朔源,开展源头治理,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于自然环境改善与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工作;另一方面,“人靠自然界生活”,[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同时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保护。要立足云南实际,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好云南资源经济的比较优势,聚焦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文旅康养等自然资源,形成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三)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拓展云南对外开放水平

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自然环境与相互关系来看,云南周边对我国发展和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国大格局、全球大视野对云南提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这是为云南确立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

第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持续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发展口岸经济有富民兴边和经略周边的积极作用。口岸经济有一项功能是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这是国家让利于民、兴边富民、睦邻固边的重要举措。云南独特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云南发展口岸经济,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同时,云南与海上丝绸之路率先到达的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村寨相依,有着地缘、人缘、亲缘、史缘、文缘等密切关系。

第二,深化开放水平,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云南相继启动实施产业强省、绿美云南、营商环境、国企改革、农业现代化、数字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势必会为云南省的发展提档增速。交通物流是云南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支撑。中老铁路的开通推动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贸易合作繁荣新局面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加强民间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构建命运共同体。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在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在交流合作中提升云南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增强政治引领,下好人才队伍建设先手棋,为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9]“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也被写入党章。国家富强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同样地,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靠人才,既需要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也需要本领高强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人才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完善健全的人才机制。

(一)强化思想淬炼,提高人才队伍政治素质

讲好新时代“云南故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是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0]

第一,关键在党,就是要始终确保无论是对讲好“云南故事”宏观战略层面谋划,还是微观层面具体实施上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关键在人,就是要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培育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1]的好干部和专业人才。使得党领导下的各类人才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要求融入血脉、植入骨髓,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敬畏纪法、敬畏权力、敬畏职责。

第三,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才,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才,用“3815”战略发展目标激励人才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奋斗,培育出一批勇担云南发展历史使命、矢志为讲好“云南故事”服务、为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奋斗的优秀人才。

(二)重视教育培训,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质

讲好“云南故事”,亟需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云南问题,能够为云南发展提出创造性举措、善于传播云南文化的人才。

第一,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院校基础作用。依托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培训设施设备优势,大力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中主导作用,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发挥院校在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推进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复合型、高层次技能人才。

第二,坚持目标导向、产业导向和问题导向。锚定“3815”战略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企业发展需求,聚焦当前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深入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行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与现代化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瓶颈,培养一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能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三)完善管理机制,释放人才队伍创新活力

健全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是释放人才队伍整体活力的保证。

第一,坚持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云南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聚焦于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发展需要,盯紧云南高水平开放需要,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懂得云南实际的人才队伍。

第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大力破除“四唯”倾向,为人才松绑,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打造“激励+培育”模式。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推动面向技术工人、职业院校学生招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和政治吸纳,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力度,引导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构建起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構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吸引、留住人才靠政策更靠环境。要切实解决好人才在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和边疆民族地区,留住人才不能只凭一次性的政策交易,要充分考虑生长环境和发展生态,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0-21页。

[2][4][6][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4-165+169页。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页。

[5][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3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5页。

[10][1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29+131页。

作者简介

赵文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党建

猜你喜欢
二十大云南民族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