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翠玲
(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91)
智慧工地自动化系统,是工程管理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BIM 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工程资料传送、材料采购、施工人员等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控平台,提升建筑施工效率、质量及安全。
(1)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在管理建筑施工现场,该系统可有效传递、共享施工信息,促进工程顺利开展。施工人员实时接收并发送现场管理数据,确保各部门沟通的有效性,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
(2)降低施工事故率,实时监控建筑施工现场,记录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提前预防潜在的安全事故。利用智慧工地自动化系统,可以完成部分施工任务,降低安全事故率。
(3)优化建筑施工方案。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借助BIM 技术模拟施工,预防施工过程的潜在问题,如环境影响、人为影响因素,均可以提前制订预防性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建筑施工效率。
(4)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智慧工地自动化系统应用到施工现场,可以正常开展施工项目的建设任务,提前预防潜在问题,加大各部门的沟通力度,进一步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应当落实到施工全过程,这涉及到复杂的管理内容,并且要层级上报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增加了管理难度。当前,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人力记录和整合数据,以文本方式共享信息,延长了信息传递时间。经过层级传递,还会增加数据信息的丢失率。施工管理人员未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严重影响施工流程的完善性,耽误工程进度。
建筑施工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薄弱,且施工现场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实时监控机制、施工防护措施,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安全隐患。
智慧工地信息系统,涉及到监管平台、数据中心、信息采集,其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工地信息系统
项目信息功能主要是动态录入、查询、编辑各项基本信息,查询各类施工文件的信息,存储人员信息。
(1)实名制管理。在人员管理体系中,实名制管理,不仅能加强人员的约束能力,还可以规范项目管理,降低风险系数。
(2)人员追踪定位。基于应用场景要求,通过定位技术采集人员实时的位置信息,明确各区域分配的人员情况。如果发现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系统会发出警报声,维护现场安全。
(3)门禁考核管理。该功能要联合实名制管理,使用智能闸机、移动考勤软件,自动化管理人员考勤。通过门禁考核管理,还可以抓拍现场人员的打卡过程,降低考勤管理难度。还能查询人员进出现场的时间,通报考勤天数不达标的人员。
(4)人员安全教育。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安全教育,降低安全事故率,比如打造虚拟现实场景、演示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同时,要完善实名制安全教育记录系统,强化人员管理效果。
(1)升降机管理。通过升降机安全监控管理子系统,实时监控运行情况,查询历史数据,动态显示升降机的工作参数图表,包括载重量、提升高度、额定能力等。当系统检测出现超限超载情况时,平台向责任单位传输报警信号。
(2)塔吊管理。塔吊管理子系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动态显示塔吊的运行情况,结合系统分析的预警数据,实时动态监测防碰撞。系统支持远程控制功能,可随时查看塔吊吊钩的监控视频,避免发生盲吊、隔山吊所导致的事故。如果监测出超载或超限问题,平台将传输报警信号。
(1)排查安全隐患。通过该项功能的子系统,自定义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巡检人员通过移动端上传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自动生成整改单,发送至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整改并上传整改情况,最后闭环发送巡检部门。巡检部门根据整改依据进行复查,保证整改的到位性。完成复查后,应当明确合格指标。如果审查未通过,则要求责任部门继续整改。
(2)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系统监控视频,多个监控画面同步回放。传统监控系统虽可展示多个画面,但无法提供详细监控点位,可利用倾斜摄影技术还原施工现场,现场摄像头以锚点方式关联展示,实时调取现场监控画面。
(3)质量问题检查。利用质量问题检查子系统,以不同形式上传现场检查的质量隐患,向责任部门推送整改单查看整改情况。同时统计问题整改、质量检查、问题预警,以报表方式导出。
(4)临边防护。在危险性较高的临边区域设置红外探头,通过红外光束在边界形成保护网。如果无关人员接近警示区域,则能立即警示,并提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防护。系统桌面端位置设置报警提示,实时向责任部门推送报警信号。
(5)深基坑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分布、深层土体位移、支护体系等。通过深基坑监测子系统,实现监测深基坑施工全过程,系统分析监测数据,实时推送预警信息,预防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系数。如发现异常情况,子系统可向责任部门推送报警信号。
(6)高支模监测。在高支模系统上设置传感器,动态监测高支模施工模板的支架系统变形、模板沉降、整体位移、立杆轴力等情况,避免安全事故。高支模监测子系统能够监测、分析、预警数据,特别是立杆水平位移、模板不均匀沉降、支撑体系倾斜、立杆轴力等参数。当发现异常数据时,实时推送报警信号至责任部门。
(7)高边坡监测。高边坡地震灾害的危险性较大,很有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因此边坡稳定性需要实时动态监测,评估周边建筑物的灾害影响。通过高边坡监测子系统,包含实时监测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全方位监测降雨量、位移等危害,如果发现异常监测数据,要向责任部门推送报警信号。
(8)智能测量。为了消除传统测量方式的弊端,以智能测量工具进行检测,自动读取、传输测量数据,判断质量隐患,提升测量工具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形成高效的检测模式。
(9)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量。通过自动采集传输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信息,包括环境温度、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浇筑体温度峰值等。当监测数据超过温度控制阈值,则推送报警信号至责任部门。
(10)车辆进出管理。通过电子与信息技术对进出工地车辆实现实时在线管理,动态采集车辆进出场信息,随时查询车辆进出运行记录。车辆离开施工现场时,自动识别并开启道闸,记录车辆进出场时间,保证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1)预警灾害性天气。通过天气预警子系统,联动预报预警资料、基础探测资料,及时预警灾害性天气,降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2)扬尘与噪声监测的应用。通过监测子系统对工地监测点的噪声和扬尘数据进行监测,综合查询各项环境参数,预警环境超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当监测发现空气污染超标,系统会联动除尘设备,并向责任部门推送报警信号,提示工程人员更改作业方式,做好降噪防尘工作。
(1)采用棒材计数方式。通过计算机视觉系统、智能终端设备拍摄和选取照片,通过图像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识别棒材数量。参考图像时间查询相关验收记录,获取准确的主材查验结果。
(2)地磅称重方式。现场验收大宗物料时,以传感器称重,所有车辆明确货物重量。地磅称重子系统,参考实际情况查询数据,明确车辆班次,进出场时间,组合查询多个条件。
(3)出入库管理。利用出入库管理子系统,参照供货清单生成二维码,通过二维码扫描,记录设备材料的出入库情况,形成统计报表。
(1)基建期的数字化移交管理。在项目设计环节建立BIM 模型,以通用模型方式细化复杂节点、重难点部位,优化施工方案,模拟施工工艺水平,确定技术工艺、施工方案的可视化交底。参照施工过程采集的信息,搭建数字化移交平台,保证达到施工管理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之后,移交数字产品、实体工程,保障后续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2)动态模拟施工进度。使用软件编制计划表格,提取工程名称信息,将提取信息显示为进度计划甘特图(图2)。基于BIM 模型,使用不同颜色推演构件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按照施工完成度,参考构件信息的录入时间,对比计划进度、实际进度,推送预警信号。
图2 A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无人机的动态巡检。通过无人机巡检子系统,提前设定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将视频资料传送至终端平台,及时应用到安全隐患监测、进度管控等施工工序中。该子系统可以实时上传、存储、展示主流视频文件,在移动端、桌面端实时播放。
(4)监测实景物联。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倾斜摄影技术,采集空间外形轮廓数据,重构建筑模型,与BIM 模型进行对比,确保工地场景的高精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化管理。
利用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全方位采集施工现场的信息,监控和分析工程状态,防止多方信息上报所致的信息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智能安全帽、视频监控、图像处理技术、人体姿态检测技术,实时检测施工人员的行为,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在建立施工安全保障体系时,应当保证施工安全系统的先进性,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要保证施工现场信息的准确性,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细化监管机制。
施工企业注重信息系统的优化,施工现场信息化,主要是采集、传输、使用施工过程的数据信息,将施工过程转变为数据,既可保障信息传输效率,又能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施工企业要提高总体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需研发信息化软件,同时要制订严格的BIM 标准,确保各项目参建方可以向BIM 平台传输、共享项目数据,通过BIM 技术改善信息化管理弊端,避免信息冲突、信息孤岛等问题。
施工管理人员需优化命令传递流程,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BIM 技术可以保证各应用软件、各项目参建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施工管理人员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人体检测系统、智能安全帽技术,进行全面采集、传输、反馈突发事件的信息,搭建移动信息交互平台,通过移动终端传送施工命令,尽量避免工程延期与返工现象。
综上所述,智慧工地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精确化、实时化水平。结合建筑工程项目与智能化管控数据,能够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引入智慧工地自动化系统,可以加强项目参建方的沟通与协调力度。在今后发展中,还要深入探索智慧工地自动化系统的内涵,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模式,加大施工现场、工地智慧元素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