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第三空间中的遗产制造

2024-01-17 07:29:00艾娑斐张计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圣马丁阿南鹿特丹

[德]艾娑斐 著 张计云 译

一、引言

文化遗产是正在进行的遗产制造和再制造过程和实践的初步结果。①R. Harrison,“Heritage as Future-making Practice,”in R. Harrison et al. eds., Heritage Futures: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actices, London: UCL Press, 2020, p. 40.这些过程和结果涉及的诸多参与方、要素和途径将价值和方法(如收集、记录、保存、呈现、评估和诠释)赋予了相关群体和个人,及其知识、实践、作品、社会世界②L. Demerath,“Social Worlds,”in G. Ritzer, ed.,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5, pp. 768-769.和生活空间。③B. Kirshenblatt-Gimblett,“Intangible Heritage as Metacultural Production,”Museum International, vol. 56, no. 1-2 (2004), pp. 52-65.

遗产制造的一个核心方面是交流,包括话语操作、谈判和声明等组成部分④H. Groschwitz,“Kulturerbe als Metaerzählung,”in I. Schneider & V. Flor eds., Erzählungen als kulturelles Erbe. Das kulturelle Erbeals Erzählung, Münster/New York: Waxmann, p. 76.,而这些都促成了意义和价值的创造。传播有助于提高对相关遗产的认识和传承,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文件·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2 年版本》,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 年,第51 页。https://ich.unesco.org/doc/src/2003_Convention_Basic_Texts-_2022_version-ZH.pdf,下文对《公约》基本文件的引用均为此版本。也是保存和保护遗产的必要条件。此外,遗产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这三个方面都将在本文中有所体现。

(一)非遗的概念与范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立。该公约将非遗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文件·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2 年版本》,https://ich.unesco.org/doc/src/2003_Convention_Basic_Texts-_2022_version-ZH.pdf,第二条,第5—6 页。该公约描述了非遗激进的当代特征及其与实践者人身的紧密联系:这些遗产由实践者(社区、群体和个人)在其“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②同上。,因而激发了对遗产的动态保护。最后,该公约代表自下而上的参与方法,强调遗产实践者的核心作用——他们通过遗产实践来制造和表达认同感。③J. Blake, “Participation in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iewed as a Human Rights Imperative,”in M. Jacobs, J.Neyrinck & E. Tsakiridis, eds., Transforming Not Sav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s and/or the World. Special Issue Volkskunde, vol. 121, no. 3 (2020), pp. 315-337.该公约最具创新性的方面之一是其高度参与的理念,强调非遗实践者最大程度参与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④参见F. Sousa,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Role of Communities, Groups and Individuals, Alenquer: Memória Imaterial CRL, 2018. M. Alivizatou,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Participation: Encounters with Safeguarding Practices, London: Routledge, 2022.其中,遗产经纪人是遗产实践者与各种政治、社会和经济参与方之间的连接者,为之建立联系、促进合作,在推广教科文组织相关概念并加强社区、群体和个人(Communities, Groups and Individuals,简称“CGIs”)参与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⑤M. Jacobs,“Cultural Brokerage, Addressing Boundaries and the New Paradigm of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olklore Studies, Tran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and UNESCO,”Volkskunde, vol. 115, no. 3 (2014), pp. 265-291.。

(二)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博物馆

近来,如何实现遗产的民主化和去殖民化,如何体现文化多样性及加强社会包容性已成为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21 世纪的各种迅速变革,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的角色和定位的重新思考,并迫切要求其参与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⑥R. Janes & R. Sandell, eds., Museum Activism, Abington: Routledge, 2019.正如菲奥娜·喀麦隆、芭芭拉·柯申布拉特—金布利特和伯纳黛特·林奇等学者和博物馆专家所言,博物馆需要反思这些挑战,成为批判性对话和讨论的复调型空间,并对未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⑦F. Cameron,“The Liquid Museum: New Institutional Ontologies for a Complex, Uncertain World,”in A. Witcomb & K. Message, eds.,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Museum Studies: Museum Theories,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2015, pp. 345-361. B. Kirshenblatt-Gimblett, “Agents of Transformation: The Role of Museums in a Changing World,”Keynote at the 14th SIEF Congress, Santiago de Compostela, 2019, https://www.siefhome.org/congresses/sief2019/keynotes.shtml,浏览日期:2023年5月24日。B. Lynch, “Introduction:Neither Helpful nor Unhelpful: A Clear Way Forward to the Useful Museum,” in A. Chynowith, B. Lynch, S. Smed & K. Petersen, eds.,Museums and Social Change: Challenging the Unhelpful Museu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20, pp. 1-32.“后博物馆”“网络博物馆”“颠覆性博物馆”“流动博物馆”或“参与式博物馆”等概念都将博物馆描述为自我反思的民主机构,在相互关联的错综网络中运作,并接受不同的世界观。⑧E. Hooper-Greenhill, Museu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A. Odding & M. Ubbink,Het Disruptieve Museum, The Hague: O dubbel d, 2011. F. Cameron,“The Liquid Museum: New Institutional Ontologies for a Complex, Uncertain World,”2015. N. Simon, The Participatory Museum, Santa Cruz: Museum 2.0, 2010.这些概念和变化在博物馆实践领域愈加备受关注。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简称ICOM)2019 年提出的新博物馆定义提案就体现了这一发展,鼓励博物馆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⑨J. Sandhal,“The Museum Definition, the Backbone of Museums,” Museum International , vol. 71 (2019), pp. vi-9.最终于2022 年8 月通过的定义,不如2019 年提案积极,却也可以被视为重新思考的标志,即博物馆应该成为参与性空间,参观者应被视为积极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消费者,并且博物馆应与个人和社区共同创造内容。正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博物馆界对非遗概念及其参与范式的认识正在迅速提高。

(三)迈向遗产领域的第三空间

上述两个过程直接引起了遗产领域的变化:为鼓励非遗和博物馆合作,遗产领域正在着手开发工具并制定新计划。其中,非遗相关部门尤其活跃,鼓励博物馆与非遗及其实践者接触,并将非遗范式的基本理念融入其常规工作中。①这得到了教科文组织和ICOM 文化政策框架的要求和建议的支持。T. N. Đerić, J. Neyrinck, E. Seghers & E. Tsakiridis, eds.,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wards a Third Space in the Heritage Sector. A Companion to Discover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Bruges: Werkplaats immaterieel erfgoed, 2020, pp. 110-111. The Museum of English Rural Life, Make Your Own Museum of the Intangible: a Toolkit, pp. 1-28. https://merl.reading.ac.uk/wp-content/uploads/sites/20/2019/03/IntangibleMuseumToolkit-002.pdf,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IMP, “A Toolkit for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gether with Museums,” https://www.ichandmuseums.eu/en/imp-toolkit,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这种双赢局面既增加了博物馆的社会关联性、包容性和参与性,也有助于对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遗保护。②IMP, Declaration on the Dynamic Engagement Between a Multiplicity of Actors from the Fields of 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russels, 2020. https://www.ichandmuseums.eu/en/toolbox/imp-declaration,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根据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③H. K. Bhabha,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1994, pp. 36-39.,“第三空间”作为一个转译、谈判、参与和创新的空间,出现在非遗与博物馆两个部门互动的交界处。

本文探讨在非遗和博物馆合作中,“第三空间”的理论如何付诸实践,以及非遗和文化历史博物馆如何在社会现实中交融与合作。④S. Elpers,“Past and Future Presencing in Museums. Four Cases of Engaging with Intangible Heritage from the Netherlands,”in M. Jacobs, J. Neyrinck & E. Tsakiridis, eds., Transforming Not Sav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s and/or the World,Special Issue Volkskunde, vol. 121, no. 3 (2020), pp. 429-442.尽管文化历史博物馆在文物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和意义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⑤L. Smith & G. Campbell,“The Tautology of‘Intangible Values’and the Misrecogn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eritage and Society vol. 10, no. 1 (2017), pp. 26-44. T. Thiemeyer,“Die Sprache der Dinge. Museumsobjekte zwischen Zeichen und Erscheinung,”Alltags Kultur, Oct. 2013, https://www.alltagskultur.info/wp-content/uploads/2017/07/Die_Sprache_der_Dinge._Museumsobjekte_zw.pdf,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但教科文组织、遗产经纪人和协助实施《公约》的“主管机构”的非遗话语和策略强调的是当今的活态文化现象及其面向未来的动态变化。非遗的历史性对其实践者来说可能很重要,因为他们常从中获得归属感和自豪感。然而,非遗战略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并且(至少在西欧)甚至尽量不过分强调非遗的历史和潜在的相关“本真性”主张,以便回避以历史为导向的、静态的和僵化的遗产保护方式。⑥M. Tauschek,“Authentisierung. Authentizität und Kulturelles Erbe. Paradoxien und Ambivalenzen,”in A. Saupe & S. Samida,eds., Weitergabe und Wiedergabe, Dimensionen des Authentischen im Umgangmit immateriellem Kulturerbe, Gö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2021, pp. 53-70.文化历史博物馆和非遗策略之间的这种明显的差异很值得探讨。当博物馆专家与非遗实践者在实践中合作时,对过去的再现和对未来的思考以及二者之间的纠葛和摩擦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第三空间”中可以发现哪些相关的遗产制造过程?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入手,讨论博物馆处理物质遗产与非遗方式上的联系,并根据双方的区别,对博物馆与非遗之间的合作建立预期构架。随后,本文将在深入探讨荷兰的三个案例时揭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区别。在对每个项目进行简短的概述后,本文展示这三个项目如何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多向关系,并如何产生紧张和冲突。最后,就如何实现遗产制造这一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观察结果。

二、非遗和博物馆的交叉

《公约》的实施遵循行政逻辑,且体现了高度制度化和官僚化特征①V. T. Hafstein,“Cultural Heritage,”in R. F. Bendix & G. Hasan-Rokem, eds., A Companion to Folklore, Chichester: Wiley-Blackwell, 2012, pp. 500-519.。在国际层面,主要体现为建立缔约国大会、政府间委员会(促进公约的目标并鼓励/监督其实施)、评估制度化机构(审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的申请)和通过咨询组织的认证。在国家层面,教科文组织要求所有缔约国“制定一项总的政策,使非遗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将这种遗产的保护纳入规划工作”,“指定或建立一个或数个主管保护其领土上的非遗的机构”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文件·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2 年版本》,第十三条,第9 页。,并根据各自的国情拟订一份或数份非遗清单③同上,第十二条,第8—9 页。。定期修订的《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简称“《业务指南》”)旨在具体指导实施该公约。上述所有要素构成了非遗“系统”的“底层基础或基本框架”④A.Meyboom,“Infrastructure as Practice,”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vol. 62, no. 4 (2009), pp. 72-81.。在该系统中,将文化表现形式定义和构建为“遗产”,通过相关策划(例如,使之与人权和其他民主价值观协调一致)、展示、讨论以及多种方式的支持即可能实现非遗的制造。

该公约的《业务指南》强调,博物馆在收集、记录、存档和保存非遗数据以及提供信息和提高对非遗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文件·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2 年版本》,业务指南,第108、109、118 条,第50—52 页。。非遗也在博物馆部门的众多框架中被提及:ICOM 在其2004 年关于博物馆和非遗的《首尔决议》中正式认可了《公约》⑥ICOM,“Resolutions Adopted By ICOM’s 21st General Assembly,”Seoul, Korea, 8 Oct. 2004, https://icom.museum/wp-content/uploads/2018/07/ICOMs-Resolutions_2004_Eng.pdf,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ICOM 的2007 年博物馆定义和2022 年修订后的博物馆定义以及《ICOM 道德规范》均将非遗描述为博物馆负责的事项⑦ICOM, “Code of Ethics,”https://icom.museum/en/resources/standards-guidelines/code-of-ethics/,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然而,在物质遗产和非遗的处理方法上存在极大的差别:这些文件并不包括处理非遗的特定方法,而是简单地将处理物质遗产的典型步骤应用于非遗⑧M. Walz,“Das immaterielle Kulturerbe‘Handwerke’als Museumsaufgabe - zwischen Marketing, Bildungsarbeit und Kulturpflege,”in A. Saupe & S. Samida, eds., Weitergabe und Wiedergabe. Dimensionen des Authentischen im Umgang mit immateriellem Kulturerbe, Gö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2021, pp. 91-110.。

在“非遗和博物馆项目”⑨非遗和博物馆项目(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ums Project,简称为IMP)探索了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和法国博物馆中非遗保护的各种方法、互动和实践。该项目由比利时非遗工坊(Werkplaats immaterieel erfgoed)、荷兰非遗中心(Kenniscentrum Immaterieel Erfgoed Nederland,简称KIEN)、意大利博物馆学和民族—人类学遗产学会(Società Italiana per la Museografia e i Beni Demoetnoantropologici)、瑞士博物馆联盟(Verband der Museen der Schweiz)和法国非遗中心(Ma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 - Centre français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发起。IMP 由欧盟的创意欧洲计划资助,解决计划优先事项能力建设和跨国流动。参见https://www.ichandmuseums.eu/en,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IMP,2017 至2020)中突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两个不同的参考框架相交叉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和变化?理论上,物质遗产保护方法和非遗保护方法具有关联性。前者在ICOM 描述的博物馆功能中占主导地位,例如获取/收藏、保护/修复物品和文档编制。后者包括非遗及其相关物品的识别、清点和意识的提高。这就产生了一系列交叉空间,在这些交叉空间中存在着博物馆工作某些特定机制与部分非遗保护措施之间的共性,从而产生了新的方法(见图1、图2①T. N. Đerić et al., 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wards a Third Space in the Heritage Sector. A Companion to Discover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pp. 74-75.),也为作为非遗实践主体的社区、群体和个人(CGIs)②[比利时]马克·雅各布:《不能孤立存在的社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防冻剂的“CGIs”与“遗产社区”》,唐璐璐译,《西北民族研究》,2018 年第2 期。发挥其关键作用创造了新的空间。在交叉空间不断变化的流动环境中,所有有形和无形遗产的动态特征也更加彰显,且更具重要意义。③T. N. Đerić et al., 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wards a Third Space in the Heritage Sector. A Companion to Discover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pp. 69-96. J. Neyrinck, E. Seghers & E. Tsakiridis,“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Living Heritage and Museum Practice. Dialogical Encounters and the Making of a‘Third Space’in Safeguarding Herita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vol. 15 (2020), pp. 62-85.

图1 博物馆和非遗的交集图表1

图2 博物馆和非遗的交集图表2

然而,由于非遗和博物馆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涉及由不同参与者组成的多层次的错综网络,这就决定了上述理论的具体实现过程的复杂性。该网络包括具有不同志趣、知识种类、技能、交流机制、(历史)背景和权力动态的参与者。参与者包括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遗产实践者、遗产工作者(来自博物馆和非遗组织)、各个地方和全球政策制定者、各具愿景的公众和其他人。各种角色有时会重叠,例如,博物馆可自视为遗产实践者群体的一部分,同时也扮演着“主管机构”的角色以协助缔约国执行《公约》。这种重叠改变了网络中的视角、联盟和组合。④M. Jacobs,“ CGIs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communities, museums engaged,”in T. N. Đerić et al., eds., 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wards a Third Space in the Heritage Sector. A Companion to Discover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20, p. 41.因此,基于具体案例的(民族志)定性研究必须详细分析交叉空间中发生的事件,且必须揭示导致交叉空间中特定形式的遗产制造和再制造的权力关系。

三、三个合作案例

荷兰文化历史博物馆与非遗实践者合作的三个案例涉及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国家露天博物馆、宗教文化博物馆和城市博物馆)以及不同类型的非遗(口头表演、庆典和贡献于城市未来的一系列活动)。

(一)荷兰露天博物馆的阿南西叙事传统

荷兰露天博物馆(Netherlands Open Air Museum)位于阿纳姆,定位为专注于荷兰日常生活历史的博物馆。该博物馆包括室内和室外展示两大部分。室外博物馆展示农村和城市环境中的各种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历史,旁边的室内博物馆则展示“荷兰历史经典”。荷兰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个人和物品以五十个主题或“窗口”呈现,其中包括一个关于17 至19 世纪奴隶制的窗口。奴隶制问题在荷兰社会中长期被忽视。除“窗口”展示之外,该博物馆还在室外展示部分设置了非遗口头表演:通过讲故事者叙述非裔加勒比故事的方式追溯奴隶制及其历史。在奴隶贸易中,这些故事从西非传到前荷兰殖民地苏里南和安的列斯群岛,并逐渐成为当地口头传统的一部分。随着“二战”后许多苏里南和安的列斯群岛公民的到来,这些故事进入了荷兰,直至如今成为鲜明的活态遗产。其中一个核心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常以蜘蛛形态出现的神灵阿南西(Anansi)的故事。2016 年,阿南西叙事传统被列入荷兰非遗名录。①KIEN,“Anansi verteltraditie,”https://www.immaterieelerfgoed.nl/nl/anansiverteltraditie,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自2012 年荷兰成为《公约》缔约国以来,非遗名录是其执行该公约的一项重要内容。

阿南西叙事传统与奴隶贸易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博物馆每周数次请阿南西故事的讲述者和表演者在室外博物馆进行表演(见图3),并组织培训新的讲故事者,其中许多人有安的列斯群岛或苏里南血统。博物馆还通过电影放映展示来自加纳、加勒比海和荷兰的人们讲述他们与奴隶制的关系以及他们关于奴隶制的记忆。同时,参观者也有机会与阿南西故事讲述者讨论16 至19 世纪跨大西洋奴隶贸易。

图3 荷兰露天博物馆的阿南西叙事表演。照片由荷兰非遗中心提供。

(二)乌得勒支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和圣马丁庆典

乌得勒支的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Museum Catharijneconvent)讲述了荷兰基督教的历史。它保存着丰富的与基督教有关的遗产,包括了与圣马丁崇拜相关的珍贵物品。圣马丁是乌得勒支市的赞助人,该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了从15 世纪到20 世纪中叶对圣马丁的崇拜活动。自2016 年以来,该博物馆一直积极参与乌得勒支的圣马丁庆典。以圣马丁的传说为基础,庆典致力于在当今充满多样化的世俗城市社会中传播团结、分享和正义的理想。自2011 年发起的一场圣马丁游行后,该庆典已确立为每年11 月定期举行的年度活动。在此期间,一大群人手持自制的各式各样的灯雕(类似于花灯),追随前面的大型圣马丁灯雕,穿过城市。该游行每年吸引着数千名参与者。①IMP,“Co-creation 1 | Sint Maarten Utrecht & Museum Catharijneconven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FgG95FkeA&t=51s,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2012 年,圣马丁庆典列入荷兰非遗名录。

几年来,游行的终点一直设置在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的内院,之后博物馆向所有人免费开放。由于该传统越来越受欢迎,庆典活动不得不为游行另外选择终点。2019 年,博物馆圣马丁藏品中的一件核心物品,一个带有圣人头骨碎片的圣物箱被放置在游行路线旁边(见图4)。博物馆的员工与寻求避难者中心的居民共同制作了一个灯雕,然后由数名参与者在游行期间抬行。在博物馆组织的一项倡议下,游行结束后,评选出最美的灯雕在乌得勒支大教堂展出。

图4 凯瑟琳修道院工作人员在2019 年的游行路线上放置了圣马丁遗物神龛。照片由摄影师比莉-乔·克鲁尔(Billie-Jo Krul)提供。

除了证明圣马丁崇拜的历史文物外,博物馆也收藏和展示庆典的纪念物品,包括由乌得勒支居民创作的游行中的灯雕,以及有关游行的视频剪辑。博物馆还在游行前几周举办工作坊,鼓励和便利乌得勒支居民在此期间制作自己的游行灯雕。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非遗实践列入荷兰非遗名录这一事实在非遗传承人和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引起了遗产实践者对其非遗的关注和保护,也激发了与其他参与者的合作。

(三)鹿特丹博物馆和“真正的鹿特丹遗产”

鹿特丹博物馆的“真正的鹿特丹遗产收藏”①Stichting Wijkcollectie,“Echt Rotterdams Erfgoed,”https://wijkcollectie.nl/ere/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是本文探讨的文化历史博物馆与非遗实践者合作的第三个案例。鹿特丹的居民来自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因而,超多元化的文化构成是该市当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鹿特丹博物馆负责管理一系列与城市相关的历史物品。然而,该市当前多元化居民的当代故事和遗产也已成为该博物馆的核心关注。2017 年,该博物馆在确立“真正的鹿特丹遗产”项目中,邀请居民探索城市的当代遗产,并加入博物馆的“遗产委员会”,以确定(或更确切地说,将其标记为遗产)以下内容:“通过行动改进或改善城市的鹿特丹人”,“鹿特丹社区延续的或更新的遗产传统”,以及“联结鹿特丹人民的文化艺术活动。”②N. Van Dijk, Authentic Rotterdam Heritage, Part 2: The Approach to New Heritage, Rotterdam: Museum Rotterdam, 2019, p.17.在项目初期,其标准仍然注重与城市历史的联系,但是2019 年以来,其标准规定,遗产应来自鹿特丹,具有主题性,积极服务于他人和/或城市,开放和具有可连接性,并且应该为城市有所增添和贡献。③Ibid., p. 16.

在此新遗产项目下,一些参与者或活动列入了“真正的鹿特丹遗产”清单中。④有关个人或社区会收到带有“真正的鹿特丹遗产”的印章和馆藏登记号的证书。印章恰可是为遗产制造的象征,意味着将事物标记为遗产。在该项目初期,虽然博物馆仍将历史前身(物品和/或典故)与新遗产相联系,但是重点已逐渐转移到加强遗产实践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未来合作,并以包容的方式塑造城市(见图5)。在该博物馆,“相遇”的概念比“展览”的概念更受欢迎⑤N. Van Dijk et al., eds., Authentic Rotterdam Heritage, Part 1. 55 Go-getters, Doers and Connectors, Rotterdam: Museum Rotterdam,2018, p. 7.。自2020 年以来,该项目在邻里收藏基金会(Stichting Wijkcollectie)的维护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基金会与博物馆紧密合作,同时又独立于博物馆运作。至2022 年初,“真正的鹿特丹遗产”系列包含100 个项目。而单独的“邻里遗产”清单包含206 个项目,分别来自鹿特丹的18 个地区以及青少年项目汇编。

图5 鹿特丹博物馆将多样化的遗产CGIs 聚集在一起。照片摄于2019 年《真正的鹿特丹遗产,第2 部分:新遗产的方法》( Authentic Rotterdam Heritage, Part 2: The Approach to New Heritage )图书发布中,由鹿特丹博物馆提供。

这里举出三个“真正的鹿特丹遗产”的例子:(1)人文基金会(Stichting Humanitas)照顾鹿特丹地区最弱势的人群,从0 岁到100 岁以上。⑥Stichting Wijkcollectie,“Stichting Humanitas,”https://wijkcollectie.nl/project/ere0023/,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N. Van Dijk, Authentic Rotterdam Heritage, Part 2: The Approach to New Heritage, p. 21.鹿特丹博物馆将人文基金会与1609 年的山墙石联系起来,该山墙石最初装饰了鹿特丹五个贫困人口避难所之一。①山墙石(Gevelstenen)特指荷兰镶嵌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的彩色石板雕刻。(2)巴斯·萨拉设计的智能雨水桶,该雨水桶用以减轻极端天气的影响,同时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②Stichting Wijkcollectie,“Slimme Regenton,”https://wijkcollectie.nl/project/ere0032/,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3)博物馆还将个人及其活动识别为遗产,例如派对组织者泰德·兰根巴赫,他为荷兰超多样化的观众混合创作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并融入了其他艺术门类。③Stichting Wijkcollectie,“Ted Langenbach,”https://wijkcollectie.nl/project/ere0038/,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

四、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多向关系

上述三个案例构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多向关系,进而定义了遗产项目。这些博物馆通过整合非遗来呈现过去,诠释现在,塑造未来蓝图。这在构建这些多向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对博物馆而言,以下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以藏品为支点和焦点

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圣马丁庆典的当今意义的关注,然后引起对过去如何崇拜和庆祝圣马丁的好奇。④访谈人:作者;访谈对象:丁菲·施鲁斯(Dimphy Schreurs),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展览制作人;访谈方式:网上访谈;访谈日期:2020 年4 月10 日。博物馆通过参与游行和筹备工作,以及将当代灯雕纳入其展览来实现其目标。人们总是寻找熟悉的东西——通过采用当代视角,引起了对其收藏的历史物品的关注。从现今流行的乡土文化出发,可将主要由无价艺术品(且可能被描述为专有或特权遗产)组成的收藏推向更广泛的公众,使其更具包容性⑤V. T. Hafstein, “Cultural Heritage,” p. 505.。博物馆还讲解了当代灯雕的制作和使用,因而从个人故事的角度将雕塑展示为非遗的一部分⑥M. Jacobs,“As Well as the Instruments, Objects, Artefacts and Cultural Spaces Associated Therewith,”in T. N. Derić, et al., eds.,M 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wards a Third Space in the Heritage Sector. A Companion to Discover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20, pp. 47-49. The Museum of English Rural Life, M ake your own museum of the intangible: a toolkit, p. 10.。这种以人为本的方法强调所有的实践和崇拜对象都与真实的个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可能会激发对收藏的历史对象的重新关注⑦M. Alivizatou,“Contextualis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ritage Studies and Muse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vol. 3 (2008), p. 52.并增加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从而拉近了当今社会与历史或过去的距离。

最后,在其收藏和展览中添加当代灯雕对于博物馆来说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当代的灯雕能够为未来记录现在——现在终将在未来变成过去。

当整合到博物馆的收藏中之后,物品通常会从流通中移除,从日常使用中分离出来⑧G. Korff,“Vom Verlangen, Bedeutungzusehen,”in U. Borsdorf, H. T. Grütter & J. Rüsen, eds., Die Aneignung der Vergangenheit:Musealisierung und Geschichte, Bielefeld: transcript, 2004, p. 96.。这些物品脱离了原来的动态环境,在博物馆中功能和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静态。然而,博物馆可以设法克制其藏品的静态特征,如圣马丁文物的案例所示。当文物被放置在当前圣马丁游行的沿途时,暂时恢复了其使用功能。在实践中的再次使用为藏品增添了新的文化意义。尽管乌得勒支的部分基督教文化已被博物馆化,但仍有社区将收藏品放在博物馆墙外,以加强收藏品与社区的联系。⑨也许在未来,现今的灯雕也可能每年在庆典中离开博物馆,供游行期间使用。IMP, “Co-creation 1 | Sint Maarten Utrecht &Museum Catharijneconvent,” https://www.ichandmuseums.eu/en/toolbox/imp-co-creations-2,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

以上三个案例中,博物馆通过三种方式借助非遗来吸引人们对其历史藏品的关注:(1)将藏品与新的当代语境联系起来,(2)暂时恢复藏品的使用功能或将其转变为具备参与性的收藏品,(3)通过在收藏中添加新的当代非遗项目。

(二)非遗体验

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及其灯雕制作工作坊唤起了感官和情感上的遗产体验。参与者转变为与圣马丁遗产相关的积极的而非疏离的主体,并成为遗产社区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过去的兴趣,另一方面提升了未来传承圣马丁庆典的可能性。而工作坊的形式则可以激活参与者与该遗产或类似遗产的有关的记忆,并鼓励参与者在工作坊期间分享这些记忆。

在荷兰露天博物馆的案例中,通过讲述、表演和聆听阿南西的故事,博物馆同样创造了非遗体验。对于参观者来说,听故事和看表演是相对被动而非主动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仍然可以调动参与者紧张的情绪或使之深受感动——非遗学者图娜·埃尔林和埃吉尔·巴卡称此类参与和体验为“实践事件”①T. Erlien & E. Bakka,“Museums, Dance, and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Events of Practice’- A New Strategy for Museums?”Satander Art and Culture Law Review, vol. 3, no. 2 (2017), p. 142.。当非遗的实践者在博物馆的语境中以个人(带有强烈的情感)的方式践行其遗产活动时,就创造了“实践事件”,这与展览、博物馆表演,如历史工艺品的展示等既定概念截然不同②M. Walz,“Das immaterielle Kulturerbe‘Handwerke’als Museumsaufgabe - zwischen Marketing, Bildungsarbeit und Kulturpflege,”pp. 91-110.。

阿南西讲述和表演的“实践事件”提供了一种互动、包容和人本的方式来理解过去。非遗指向的是过去的时光以记忆、口传和表演的形式存在于活着的人的身上,存在于他们的身心中。荷兰对奴隶制的长期沉默依然导致不确定性、讨论和矛盾:应该如何记忆奴隶制?如何叙述和阐释奴隶制?如何在公共记忆事件中对其进行呈现③M. Balkenhol, Tracing Slavery. An ethnography of diaspora, affect,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Amsterdam, (Dissertation) Vrije University Amsterdam, 2014, pp. 11-49.?在此语境中,露天博物馆中的阿南西故事讲述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过去。这种理解不但侧重于超越主流观念的“其他历史”④K. Hastrup, ed., Other Histories, London: Routledge, 1992.,并且直面和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殖民主义历史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但是可以通过非遗对其进行讨论和逐步应对,并对后世有所启示,得以续存。

(三)当代挑战和社会相关性

这三个项目都通过与非遗实践的合作,有意识地应对紧迫的当代问题:如何在具有宗教根源的多元化世俗社会中寻求社会凝聚力和认同?如何解决后殖民社会对奴隶制的记忆和纪念的不确定性?如何在超级多元化的城市中应对创造共享并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挑战?

相比之下,鹿特丹博物馆对历史的展示更侧重于当下,并越来越多地摒弃了历史收藏品。首先,博物馆的活动以创造新遗产的理念为中心:通过将个人及其活动认定为遗产,博物馆鼓励这些人和他们各自的实践建立一种反射性关系——参考其他遗产实践并从而建立信心和寻求力量。⑤正如芭芭拉·柯申布拉特—金布利特2004 年所指出,这种反射性关系对一般遗产的形成至关重要。V. T. Hafstein,“Cultural Heritage,”p. 508, 511。其次,博物馆努力将人们联系起来,以激发和产生创新形式的遗产。如遗产学者玛丽莱娜·阿里维扎图⑥M. Alivizatou,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Participation: Encounters with Safeguarding Practices, London: Routledge, 2022, p. 41.所言:“该项目为未来创造的遗产是市民对城市及其居民的‘责任感’[引用博物馆策展人妮可·范·戴克的话]。”这些活动和努力已将博物馆转变为活跃于其物理边界之外的文化中心,乃至社会工程的代理人,其强烈愿景是塑造城市的未来(遗产)并促进城市发展。此愿景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采用完全不同的博物馆学方法以及一系列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项目之初,鹿特丹市的当代遗产与历史(博物馆的物品)之间建立的联系似乎设立了特定途径,可以为当今的遗产社区赋能并加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

五、非遗实践者的观点以及摩擦

细察相关的各个参与方可以发现,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过去、现在和/或未来的关系,并强调不同的时空安排。尽管实践者群体在其观念上永远不可能是同质的,但参与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合作的实践者倾向于在圣马丁庆典遗产、现今实践和未来世界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系。其关注点在于:我们想要传递给下一代并为未来保留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其重点在于如何最好地提升年轻人、移民和难民的参与度。①参见超越博物馆物理边界的早期项目,H. Dibbits & N. Karrouche,“Ticking the Box? Material Cultures of Migration in Museum Rotterdam and the Dutch Open Air Museum,”Jahrbuchfür Europäische Ethnologie, vol. 12 (2017), pp. 163-164.这种对现在和未来的强烈关注是由《公约》语境中的非遗经纪人推动的,例如荷兰非遗中心。他们强调非遗的激进当代特征,积极执行《公约》,并与荷兰非遗名录下的传承人保持密切关系。

圣马丁庆典的非遗实践者指出了与博物馆合作的三个主要诉求。首先,通过此类合作提升与学校接触的程度和频率,从而有可能增强年轻人的认识并吸引新的年轻传承人。其次,借助博物馆为庆祝活动提供空间和场地。第三,鉴于博物馆的声望和运营连续性,与博物馆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庆典财务上和政治上的可行性。②R. Sprenger,“In het licht van Martinus,”Museumpeil, vol. 49 (2018), pp. 17-18.在上述案例中,在圣马丁庆祝活动的背景下发起的“分享周”期间,博物馆组织的学生辩论,与乌得勒支寻求避难者中心的居民一起建造灯雕,以及多年来提供其内院场地供非遗活动使用,这些都符合了实践者的期待和诉求。此外,博物馆表示将尽可能支持庆祝活动,甚至表明自己是当代圣马丁庆祝活动的承办者和保管者之一。

阿南西故事叙述者维南德·斯多普于2013 年发起了与露天博物馆的合作,当时他正在设法引起人们对150 年前废除奴隶制的关注。作为合作中的核心角色,斯多普将传统与(身体)记忆紧密联系起来。他和电影制作人让·赫尔维格一起旅行,穿越荷兰、加纳和加勒比海地区,制作关于人们与奴隶制历史联系的视频。③W. Stomp & J. Hellwig,“Anansi in het Nederlands Openluchtmuseum,”Museumpeil, vol. 49 (2018), pp. 18-19.这些视频在阿南西故事表演之前或之后在博物馆展出。这部分与历史有着深刻的联系,是露天博物馆强加的先决条件。当时,露天博物馆非常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历史博物馆。④访谈人:作者;访谈对象:露天博物馆项目协调员苏西·瓦尔加(Suzi Varga);访谈方式:网上访谈;访谈日期:2021年7 月20 日。虽然合作之初,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几名成员对“实践事件”的有效性表示怀疑⑤W. Stomp & J. Hellwig, “Anansi in het Nederlands Openluchtmuseum,” p. 19.,但如今该博物馆已接受了与阿南西故事讲述者的合作。为了延续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该博物馆现在还考虑提供空间开展废除奴隶制纪念日的庆典活动。⑥荷兰有两个相关纪念日:1863 年7 月1 日荷兰王国正式废除苏里南奴隶制的日子和1873 年7 月1 日被奴役者实际获得自由的日期。尽管此类变化正在发生,该博物馆的重点仍然放在历史上,关注以记忆为载体的过去对于现在的作用。然而,对于斯多普而言,该项目还应提高人们对阿南西叙事传统的更多方面的认识,例如表演本身,并应通过促进吸引新的实践者参加他和让·赫尔维格组织的相关培训来帮助非遗的未来传承。对此,博物馆可以提供更多支持。他认为,博物馆为阿南西叙事的表演提供的空间太小,局限了表演的程度和范围,他还批评博物馆没有在其网站上足够明确地宣传该叙事表演。①访谈人:作者;访谈对象:阿南西叙述者维南德·斯多普(Wijnand Stomp);访谈方式:网上访谈;访谈日期:2021 年7月28 日。

根据“遗产委员会”成员以斯·帖詹森表述,“真正的鹿特丹遗产”系列“展示了科技和社会创新在建设城市更美好未来中的力量,同时也对抗孤僻情绪,使人们团聚在一起。”②M. Alivizatou,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Participation: Encounters with Safeguarding Practices, pp.39-40.设计师巴斯·萨拉开发了一种智能雨水桶,③Stichting Wijkcollectie, “Slimme Regenton,” https://wijkcollectie.nl/project/ere0032,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以减轻极端天气的影响。其目标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并提供工具来普遍改善家园和社区。列入“真正的鹿特丹遗产”使他能够“激发人们应对气候变化”。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不仅涉及技术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强调我们的工作的社会意义”④M. Alivizatou,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Participation: Encounters with Safeguarding Practices, p. 39.。然而,只有三分之一与“真正的鹿特丹遗产”收藏相关的市民知道“可以通过加入连接着3000 人的网络来改变城市”⑤Ibid., p. 40.,这或许是因为遗产清单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项自上而下的举措。

无论如何,该项目仍面临重大挑战。鹿特丹博物馆内部存在着不同意见。是否且如何将该项目纳入博物馆公共形象?如何开展交流和传播?其内部争论的焦点是该项目可能无法满足人们对典型博物馆工作(如保护和展览文物、绘画和其他物品)的期望。从这一点上,正如玛丽莱娜·阿里维扎图所说,将博物馆中的活态遗产与历史物品联系起来的初衷“可以说是为了调和该项目与博物馆的职权范围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一个处理过去的遗产的安全场所]”。“尽管如此,项目范围及其在博物馆中的位置的矛盾而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主要围绕该项目前景以及是否其他运营环境[……]更适合活态遗产”⑥Ibid., p. 40, 134.。自2020 年以来,该项目在一个新的独立基金会(邻里收藏基金会)的维护下运作,但仍与博物馆保持合作。⑦Stichting Wijkcollectie, https://wijkcollectie.nl/,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

六、第三空间的非遗制作

遗产处于不断创造过程中,是创造和再创造遗产的持续过程和实践的初步结果。借鉴遗产研究学者罗德尼·哈里森的观点,这种过程和实践之间的区别,强调过程(“抽象的流动和运动”)以及具体的实践(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协商和做的“实际事情”)都是遗产制造的一部分⑧R. Harrison, “Heritage as Future-making Practice,” p. 40.。例如,虽然参与范式属于更广泛的过程范畴,但博物馆与非遗实践者之间的合作项目可视为具体实践。

对于本文分析的三个案例,遗产的创造是通过在第三空间展开协作实践的形式实现的。在第三空间中,不同的遗产范式和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的不同观点彼此相遇。显然,并非所有参与者在合作中都拥有平等的权力,相关遗产的制造和与外界的交流是由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决定的。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和荷兰露天博物馆更为关注当代非遗与过去的关系,为项目添加了历史维度,强调其历史成分。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虽实现了非遗实践者希望(公开)关注其非遗当前和未来动态的愿景,但露天博物馆在这方面仍然相对不活跃。由于阿南西叙事遗产的内容与记忆相关,且可以嵌入荷兰历史,才获得了博物馆的支持和传播。凯瑟琳修道院博物馆和荷兰露天博物馆处理、评估、交流并制造遗产的方式是由这些重点决定的。

作为“遗产政权”的强大代理方①R. Bendix, A. Eggert & A. Peselmann, eds., Heritage Regimes and the State, Göttingen: Universitätsverlag Göttingen, 2013.H. Dibbits & N. Karrouche, “Ticking the Box? Material Cultures of Migration in Museum Rotterdam and the Dutch Open Air Museum,” p. 149.,博物馆在与非遗项目合作时,对非遗实践者的文化记忆进行改变甚至决定的具体程度仍有待详细调查。但可以看出,当某些时空安排被更占主导位置的一方推到前台,而其他时空安排退居幕后时,就会出现冲突。这些冲突不仅发生在博物馆和非遗实践者(如阿南西叙事传统实践者)之间,也发生在博物馆内部②“博物馆”经常被笼统地谈论,但个别员工的确切角色、他们的个人(情感)承诺和思考、他们多样化的网络和伙伴关系往往鲜为人知,博物馆内的工作流程仍然不透明。正如民族学者海丝特·迪比斯(Hester Dibbits)的研究所示,应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于在广阔的遗产政治体系及其基础设施中,以及在非遗和博物馆之间的交叉空间中的个体行为者。,正如由人类及其活动组成的“真正的鹿特丹遗产”清单的案例所示。该项目着眼于社区未来和城市发展,这一点主导和支配了历史藏品,因而引发了关于什么具有可收藏性或应该被收藏的讨论。这种冲突和讨论引起了对遗产的本质的审查:究竟是围绕“过去的存在”③S. Macdonald,“Presencing Europe’s Pasts,”in U. Kockel, M. N. Craith & J. Frykman, eds., A Compan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Europe,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12, pp. 233-252.,还是着眼于“未来的实践”④R. Harrison et al., eds., Heritage Futures: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actices.?

本文的讨论可贡献于关于如何实现博物馆与非遗的结合并互惠互利,以及如何消解物质遗产与非遗之间的区别等更广泛的争论。近年来,无论是在非遗领域,还是在博物馆研究和更广泛的遗产研究领域,该主题愈加引起热烈的讨论和反响。⑤IMP, “Bibliography,” https://www.ichandmuseums.eu/en/bibliography,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正如本文引言部分所言,针对该主题的诸多应用方法正在促进相关工具的开发和创建,用以支持博物馆与非遗实践者之间合作。⑥IMP, “A Toolkit for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gether with Museums,” https://www.ichandmuseums.eu/en/imp-Toolkit,浏览日期:2023 年5 月24 日。The Museum of English Rural Life, Make Your Own Museum of the Intangible: A Toolkit, pp. 1-28.在鼓励合作时,重点多集中于非遗领域的包容性方法、其当前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潜力。然而,博物馆在处理非遗时还涉及建立和加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多向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遗产再制造。这些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争议不应被低估,但在使用有关“遗产领域的第三空间”⑦T. N. Đerić et al., eds., Museum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wards a Third Space in the Heritage Sector. A Companion to Discover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的话语时应该承认,这个空间应该促进遗产领域内更广泛的转译、谈判、创新、参与和相互尊重。

猜你喜欢
圣马丁阿南鹿特丹
星星的眼睛
小读者之友(2024年3期)2024-04-14 13:42:36
Why Anansi Has Eight Thin Legs为什么阿南西有八条细腿
一起来看风车——鹿特丹
幼儿园(2018年12期)2018-09-04 23:25:02
“英荷通”
环球时报(2018-02-02)2018-02-02 06:18:21
三只小象
鹿特丹The Sax塔楼
现代装饰(2017年10期)2017-05-26 09:32:35
鹿特丹的方块树屋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9
对话圣马丁导师Ilga:作品集要展示创作的过程和细节
留学(2015年13期)2015-12-19 0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