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母题链与故事变异模式关系研究

2024-01-17 07:28陈昭玉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耕田母题段落

陈昭玉

在以往的故事形态研究中,母题、类型及功能是最常使用的分析单位。不难发现,受制于母题不够严谨的定义与细碎的分类,关于母题本身的讨论早已超过使用母题作为工具进行研究的范围,对“母题”内涵及更多替换单位的探索一直未曾断绝①对母题概念的反思和讨论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有学者总结,母题不必是叙事“最小单位”,而可视为基本单位;其次,母题可重复,根据“重复率”从不同的文本中辨识母题;再次,母题要有比较高的概括性,以能够在不同文本中使用而不受具体内容影响。参见张成福:《民俗学中的“母题”概念及对母题索引的检讨》,《民俗研究》,2011 年第1 期。吕微和户晓辉则认为“母题”作为形式概念,需要进一步限定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概念,见吕微:《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神话何为〉的自我批评》,《民间文化论坛》,2007 年第1 期;户晓辉:《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吕微自我批评的阅读笔记》,《民间文化论坛》,2007 年第1 期。还有学者对邓迪斯提出的“母题位变体”等更多层面的母题相关概念进行介绍与讨论,如丁晓辉:《母题、母题位和母题位变体——民间文学叙事基本单位的形式、本质和变形》,《民族文学研究》,2013 年第1 期。总体来说,“母题”的学术概念讨论与诸多实际形态研究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母题”单位并不严丝合缝地互相对应。暂时悬置学理上的术语讨论,在形态学的具体研究中,“母题”更像是一个适应研究者不同需要而略微调整其内部空间大小的弹性概念,也正是这种弹性的存在,使得基于不同案例的形态学研究有了对话的基本桥梁。对本文来说,要观察“变异性”,则母题划分标准若偏抽象、概括,变异处就无法体现。因此本文的母题内部空间更小、切分更细致,与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一文中使用的尺度大约相当,见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民族艺术》,2001 年第1 期。;类型则强调故事可以单独存在的独立性,而情节、人物等因素交杂的分类体系往往使单个类型研究面向更大学术视野时受限,因而已有学者开始关注比类型更具概括力或更有指向性的分析单位②如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基于“孟姜女故事”的分析提出“同题故事”概念,包括一系列围绕同一个标志事件、围绕同一主人公发生的故事。见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民俗研究》,2009 年第4 期。康丽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丛研究”则超出故事独立类型范围关注故事组编的方式,讨论主题相似因而存在明显近亲关系的故事集群及其中的组合关系,可参考康丽《民间故事类型丛中的故事范型及其序列组合方式》(《民族文学研究》,2008 年第1 期)及其他以巧女故事为主要材料的一系列研究。;功能则凭借其强大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形态学研究中独辟一片天地,但也因为其强概括性而往往无法抓住故事形态中微妙而有意义的变异。

相比之下,母题链在故事形态分析中的独特作用还很少受到研究者关注。这个概念在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一文中得到了初步讨论和应用,③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民族艺术》,2001 年第1 期。下文将简称为《生命树》。一组母题构成的情节段可以称为母题链。①本文使用母题概念,将其视为从情节层面着手的划分单位,同时承认其在抽象结构层面进行功能性分析的基础作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将不提取“母题变体”层面的差异,例如“狗耕田”故事中耕田或车水的是“狗”“猫”“羊”还是其他动物,如果不对情节推进有决定性意义,将不会单独析出。为使描述简明易懂,将以通常习惯的“狗”来代称。一组相对稳定的母题组成链条,能够在不同故事异文中出入,因而所能分析和涵盖的对象突破了类型限定的单个故事边界,同时因其内部自有的叙事逻辑而弥补了单个母题过于零散的弱点。

刘魁立先生的《生命树》一文提出“情节基干”“积极母题链”和“消极母题链”概念,为我们提示了故事形态分析的更大空间。但此文后,采用这个思路进行的形态学研究多数集中在相似案例分析,并未充分发挥这套方法的最大潜力。本文尝试在这个工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修整完善,使刘魁立先生建立的这种故事形态学,在提供故事类型判断基准、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将视野拓宽至更多故事形态公约数,将适用性延展到故事变异等更大范围,丰富“形态学”的应用维度,以资对故事“变”与“不变”的各项规律进行更多研究与讨论。

一、“生命树”相关术语的延展

首先是“情节基干”概念,“狗耕田”中有两条母题链构成一个完整基干,这些一定会出现的母题彼此相邻,在刘文的生命树图中,连接它们的线条因此被加粗。但某些故事中,必须出现的母题(刘文称为“核心母题”)在讲述中不一定是连贯的,更多时候可能呈现为一群散开的“点”,而这些点的众多连接方式中也并不一定有某种会占主导地位。因此本文把“情节基干”一词包含的这些一定出现的母题改称为“类型节点”,②此处“类型节点”的名称借鉴施爱东提出的“节点”概念,以体现母题分散的状态。见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民俗研究》,2009 年第4 期。以“类型节点线”代替“情节基干”的概念。这样一来,在有的情况下,情节的某一段过程只呈现一种讲述方式,或存在不止一种讲述方式,其中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一段情节中,此处的叙事线条与类型节点线重合;在另一些情况下,两个类型节点之间没有可以直接连接的线路,故事中一定要出现其他母题(链)填充两个类型节点之间的空白,但这些加入的母题链不共享同一个母题,则其类型节点线在这个段落中是一个虚拟路线。

其次是母题链的两种分类,刘魁立将“情节关键处或可能成为结尾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可以推进故事情节的母题链叫做“积极母题链”(如图1D),将形态基干上生长出的替代基干某一步骤的母题链叫做“消极母题链”(如图1B),但在更多故事异文中可以看到有一些情况超出这两个概念能包括的范围。首先,有一类母题链对情节有推动作用,但是它们往往链接在故事的起始部分(如图1A),起点不在类型节点线上,但它的结尾回到类型节点线(例如在“狗耕田”故事中,链接在生命树的根部、“兄弟分家”母题之前,讲述兄弟分家的原因),它们可以推进情节发展,但既不是在“情节关键处”生长、也不能成为故事的结尾,这样的母题链就不能被刘文所说“消极”或“积极”的分类所含括。其次,当我们以类型节点线为参照时,消极母题链并不一定是“替代”某个主干(如图1B),而是呈现出较为平等的互为替代关系,即上文所说存在一段虚拟类型节点线的情况(如图1C)。

图1 各类母题链示意图(从左至右)

图2 “狗耕田”故事主体部分生命树(图中双横线表示叙事线条结束)

因此,本文换一种定义方式,按照母题链在“生命树”上的形态来划分类别。故事讲述表现为线性发展,一则异文的叙事线条从开头到结尾不会与自身交叉。这个线条一定包括故事类型中必须存在的类型节点线。因此把首尾都能直接或间接①在生命树伸出来的枝桠上,有的母题链续接在其他(或更多)母题链之后,虽然其本身没有直接与类型节点线相连,但从形态分布和特征上说,与直接链接的母题链是一致的,因此此处说“可以直接或间接链接在故事节点线上”。链接到类型节点线上的母题链称为“封闭母题链”,把首或尾有一端不能直接或间接与类型节点线相连的母题链称为“开放母题链”,开放母题链在情节上有超出类型节点线统辖的可能。则图1 中,A 与D 为开放母题链,B 与C 为封闭母题链。

需要说明的是,判定母题链在故事中具体属于哪一个类别不是绝对的,只有在对象范围固定的情况下分类才能够成立。当限定范围扩大或者缩小,类型节点线也会相应变化,那么一个固定的母题链属于开放母题链与封闭母题链中的哪一类也可能随之变化。但在划定范围的具体研究中,两个概念的实际使用是相对稳定的。

二、开放母题链的链接形态与特征

开放母题链是从生命树形态上看只有一端可以直接或间接链接在故事节点线上的母题链。本文仍以“狗耕田”故事作为呈现这类母题链的素材。②如刘魁立先生以此呈现“生命树”形态所示,此类型的开放母题链非常发达(树枝分叉多),是观察“开放母题链”的绝佳材料,因此延续刘文思路作为讨论基础。“狗耕田”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列为508E(见[美]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108—109 页),在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列为542(见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上册,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7 年,第191—193 页),在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列为第30 号“狗耕田”(见[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43—46 页)。本文使用的故事异文,均按照三种索引查找,重点使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这类现当代全国范围统一搜集与记录成果,以涵盖多地,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系列作品集一般都有较为统一的采录标准和工作原则,可以使异文在涵盖更多形态的同时不会存在太严重的标准相异、宽严不一。在划定的材料范围中一共得到可使用的50 则“狗耕田”故事异文。

本文寻得的50 则异文中可见故事大致分为两个段落,一是兄弟分家缘由,9 则异文有这个部分,链接在“兄弟分家”母题之前;第二个段落是故事主体,在“兄弟分家”“弟弟得狗”的基础上,链接一系列兄弟斗争的情节。两个段落都存在不止一种讲述方式,同时两部分的不同讲述方式之间互不影响(因何分家不影响分家之后兄弟斗争的具体方式),可以随意搭配。

首先集中观察故事第二个段落,即“狗耕田”主体部分。由故事主体部分梳理变体,可见每个变体都有共同部分:

1. 兄弟分家,弟弟得狗。

2. 狗耕田使弟弟获利,哥哥效仿失败打死狗。

3.【狗坟上长植物】狗坟上长出植物,弟弟利用植物获利,哥哥效仿失败受惩(果实/石头等)。

此后各个文本中出现的兄弟斗争情节与刘文所提几乎一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母题链:

【卖香屁】弟弟获得食物,食用后卖香屁获利,哥哥效仿失败受惩。

【神异器物】弟弟用植物做的器物有神异能力,弟弟获利,哥哥受惩。

【遇猴得宝】弟弟用灰烬种出很大的果实(南瓜等),躲在其中被抬到猴洞,得到财宝,哥哥效仿失败受惩。

【偷听话】哥哥设计谋害弟弟,弟弟无意间听到野兽讲话,按其中信息解决了富人的难题并得到报酬,哥哥效仿失败受惩。

与刘文呈现的变体不同的是,某些母题链出现的位置并不只有一个,本文所依材料绘制“狗耕田”生命树如下图:

上述4 种母题链链接在类型节点线之后,形成了后端开放母题链发达的生命树形态。链接到类型节点线结尾(及之后)位置的开放母题链,严格来说其对应的情节走向已不受“类型”的限制,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类型节点都已经讲述完成。

而以同样方法检视主体部分之前的“分家缘由”这个叙事段落,虽然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果都导向故事的第一个类型节点“兄弟分家,弟弟得狗”,叙事走向基本固定。从竖直的生命树上看,这些讲述链条均是前端开放,后端连接到“兄弟分家”母题上的开放母题链,如同树根向下伸展,变体数量则远少于故事主体部分的变体数量。

其实,母题链在具体讲述环境中产生变化应是常事,本节也并非试图发现刘文不曾关注到的“狗耕田”故事特殊讲述方式,而是使用与刘文能够直接对话的案例来说明“生命树”方法在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故事情节基干之外,也能够直观有效地看到更多故事形态规律。只不过刘文等研究以求形态之大规律为要旨,因此无需论及细部,而本文将从这里继续往形态的细节处延展出去。

三、封闭母题链的链接形态与特征

封闭母题链,是链条首尾都直接或间接地链接到类型节点线上的一类母题链。如前文所说,类型节点线是故事中有且只有一条、必须在所有异文中出现的母题链(或由几条母题链组成的长链条),因此,从逻辑上说封闭母题链只可能存在一种相对位置——在故事进程的线条中,封闭母题链夹在两个相邻的类型节点之间,不能超出节点线之前或之后。封闭母题链在生命树形态上对应图1 中的B 和C 两种情况。

以下选用“蛇郎”故事作为分析封闭母题链的个案。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将其标注为433D 型,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为编号31“蛇郎”故事。在本文划定的材料范围中一共检索到有效的蛇郎故事异文58 个①见[美]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第84—86 页;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上册,第154—157 页;[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第46—50 页。在划定范围中寻得“蛇郎”故事异文58 则。。蛇郎故事的一般情节如下:姐妹几人的父亲外出时遇到蛇,父亲请求蛇帮忙或者受到蛇的威胁,答应将一个女儿嫁给蛇作为妻子。姐姐们非常抗拒,只有小妹答应,并与蛇变成的帅小伙过上幸福生活。姐姐探亲时心生妒意,设计害死并假冒妹妹。妹妹通过各种方式向姐姐复仇,最终复活与蛇郎团聚,姐姐受到惩罚。

蛇郎故事的叙事线索清晰,异文中呈现大量变化的片段集中在妹妹被害死后变化为其他形式(鸟、植物、器具等)向姐姐复仇、使蛇郎获利这一情节。为使初步分析更清楚、异文之间的关系更明晰,暂且把组合变化最多而在叙事功能和链接位置上都比较稳定的“妹妹变形报仇”段落的各种母题链先压缩为一个段落,以便进行类型变体梳理。②虽然“妹妹变鸟”母题以及紧随其后的“鸟责骂姐姐”“鸟亲近蛇郎”母题组成的母题链可以划分到“妹妹变形报仇”段落中,但“妹妹变鸟”母题链在所有异文中出现的频次非常高,本文搜集到的58 篇文本中共出现50 次,如果划分类型变体的时候不将这个母题分离出来,那么故事只能划归两种变体,一种包括妹妹死后变形复仇(且内部存在不同讲述方式),另一种是妹妹死后直接复活或被害后被救起。如此划分泯灭了很多类型变体之间的差别。因此下文的类型变体分析将把“妹妹变鸟”母题链从“妹妹变形报仇”段落中独立出来,其后的“长出植物”“制成器具”和“变成物品”母题链仍然压缩在“妹妹变形复仇”这个段落中。

类型变体一:

1.父亲得到蛇的帮助/受到蛇的威胁,答应嫁女

2.只有小女儿愿意,出嫁后生活美好

3.姐姐得知妹妹的幸福,害死并冒充妹妹

4.妹妹复活

5.真相大白,夫妻团聚、姐姐受惩

类型变体二:

(1-3 不变,略去,下同)

4. 妹妹变形复仇(压缩段落)

5. 妹妹重生

6. 真相大白,夫妻团聚、姐姐受惩

类型变体三:

4. 妹妹死后变成鸟,亲近蛇郎、责骂姐姐

5. 姐姐因鸟受惩

类型变体四:

4. 妹妹死后变成鸟,亲近蛇郎、责骂姐姐

5. 妹妹由鸟重生

6. 真相大白,夫妻团聚、姐姐受惩

类型变体五:

4. 妹妹死后变成鸟,亲近蛇郎、责骂姐姐

5. 姐姐打死鸟,妹妹变形复仇(压缩段落)6. 姐姐因烧毁器具受惩

类型变体六:

4. 妹妹死后变成鸟,亲近蛇郎、责骂姐姐

5. 姐姐打死鸟,妹妹变形复仇(压缩段落)6. 妹妹重生

7. 真相大白,夫妻团聚、姐姐受惩

六个类型变体中有三个(变体二、五、六)包括上一分析步骤中被压缩的“妹妹变形复仇”段落。妹妹死后通常会化身为其他形态进行复仇,这一段落包含母题链有:

【烹饪鸟】鸟做出对姐姐不利的行为,被姐姐杀死。在有变鸟情节的50 则异文中,有15 则姐姐杀死鸟之后用鸟烹饪。蛇郎和孩子吃得香甜,或吃到的都是肉;而姐姐吃同样的饭菜却酸臭无比,或者只能吃到骨头,于是将饭菜泼到门外。

【长植物】妹妹被害死处或鸟尸体所在处长出植物,对蛇郎和姐姐做出相反的反应,如为蛇郎掉下果子、为姐姐掉下虫子。

【使用器具】鸟尸体所在处出现器具,或植物被姐姐砍伐之后做成器具,用到蛇郎和姐姐的物品上时出现不同反应。姐姐恼羞成怒将器具烧毁,或将器具丢弃。

【捡回物品】邻居捡走被姐姐丢弃的器具,或从姐姐烧毁器具的灰烬中捡回物品,物品变成妹妹。

从讲述顺序上说,情节发展一般遵循“妹妹死后变鸟-鸟死后长出植物-植物被制成器具-器具焚烧的灰烬中发现物品”这样的顺序,但58 则异文中可以观察到以上4 种母题链存在9 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以下将使用图标将这一段落的内部组合情况做出呈现,√表示有,—表示没有。

表一 “蛇郎”故事妹妹变形母题链组合情况

将简略版的六种类型变体和“妹妹变形复仇”段落中的四种母题链搭配方式梳理清楚,可以据此绘制出详细的“蛇郎”故事生命树图。与“狗耕田”相同,“蛇郎”故事在父亲答应嫁女之前存在几种链接在第一个类型节点前的前端开放母题链,但本部分的分析重点是存在较多封闭母题链变异的部分,因此前端部分在下图中省略。

据图可见,“蛇郎”故事的生命树突破了“狗耕田”生命树所呈现的“树”的形态,与后者相较,“蛇郎”故事后端没有出现大范围开枝散叶的母题链,在类型节点线结尾生长新母题链的可能性较小。这个案例能说明刘魁立先生所说“生命树”并不是一种形态上的实指。不同的故事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树形态,不仅仅是指树的枝桠多少、长短、树的高低,还包括整体形态的变化。在不同的故事类型中,哪一个段落生长封闭或开放母题链、生长多少,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刘文“树”这个概念最深刻的一点并不是框定故事形态的共同或固有模式,而是描述出故事讲述线条具有一种有限制地自由生长的状态。正如刘魁立先生在与稻田浩二先生关于生命树的探讨信件中说:“我之选用‘生命树’,仅仅是一种借喻,我把它看作是无穷丰富性、复杂性、内部机制的规律性和隐蔽性的一种象征。同时也借来表示我对民间叙事的伟大生命力的一种赞叹,和对它的神秘性的一种感喟。”①见刘魁立、[日]稻田浩二:《〈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及有关学术通信》,《民俗研究》,2001 年第2 期。

“蛇郎”故事生命树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某些节点位置出现明显的收束状态。由一条或几条封闭母题链构成一个更长的封闭形态长链条,它们的首尾几乎都链接在相同的位置。作为类型节点的“姐姐假冒妹妹”,以及大部分异文都包含的“妹妹重生”和“姐姐受惩”三个母题链接了这个类型的故事里出现的大多数封闭母题链。且这些链条呈现出一定的成组聚合状态,有“妹妹死后变鸟”和“妹妹重生”母题的异文是一个聚合,有“妹妹死后变鸟”但没有“妹妹重生”母题的是一个聚合,没有“妹妹死后变鸟”但有“妹妹重生”母题的是另一个聚合。如果把这些聚合路线看做是从一个类型节点走向下一个类型节点的通道,几个通道上的路径数量各不相同,类型变体列举难以呈现不同组之间的状态对比,从生命树的形象表达中就能明显地观察到。路径数量越多,标示着故事讲述中越大的变异性。

封闭母题链发达的故事类型从形态上看与开放母题链发达的故事类型差异很大,很多情况下故事的类型节点线无法形成一条最粗的、始终聚拢的线,反而在中间部分生长出数个封闭母题链聚集形成的鼓包,鼓包内部的变异性大大超过处于故事结尾部分的变化。如图3 生命树所示,大量封闭母题链的生长令生命树的内部线条复杂到需要将“树”的线条做一些纵横线条的排布才便于看清整体形态。因而,从文字的类型或者情节描述中感觉条理清晰的故事,在生命树图中才能看出其中并行、分叉、交织、扭结的各种状态,并促进我们对故事“如何讲述”有更深刻的理解。

图3 “蛇郎”故事生命树(“姐姐假冒妹妹”之后)

四、母题链链接与故事逻辑

“狗耕田”和“蛇郎”故事作为对比分析的合适案例的另一个原因,是两者均包含一系列妹妹/弟弟获利,姐姐/哥哥受惩的母题链,虽然在情节层面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但都遵循着正反角在相似的行为过程中收获不同结果的讲述逻辑,且双方在结构上处于平等地位(叙事层面上不平等,比如哥哥富裕、弟弟贫困),没有任何一方拥有设定规则、考验对方之类的主导权,只有性质上的善恶之分,且与正反角获得的结果好坏相关,故事的根本动力正是刘魁立点出的“二元对立”结构。

这种结构呈现出的角色关系,是这类母题链能够在两个故事中都能顺利链接的深层原因。母题链围绕角色之间的互动和角色关系变化展开,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只要角色关系设定相似或关系走向相似,不需要达成其他特殊条件,就可以在不同类型故事中出现。比如“狗耕田”故事中的兄弟在同一株植物下获得不同的结果,“蛇郎故事”中女主人公死后化为植物,丈夫和恶毒姐姐也在树下有不同收获。同时,这些围绕角色关系展开的母题链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活动力很强。

但这一类相似的母题链,出现在不同的故事类型中、链接在不同的位置上,使生命树的形态呈现出巨大差异。以“狗耕田”生命树来看,这一系列母题链并非每条都直接链接到类型节点线上,有的是在其他的开放母题链后面继续延伸,整体成为一个开放形态的长链条。但是无论四个开放母题链离类型节点线距离是远是近,都没有呈现出叙事上的层级递减,这是受到四个母题链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影响。从大到小地看,母题链之间的链接有逻辑,每个母题链内部也有逻辑。上文提到“狗耕田”四个开放母题链的逻辑是:执行同样/类似行为的正反角获得相反的结局。情节的关键不是人物面对同一对象的行为有差异,而是道德、品格的差异使他们获得相反的结局。这四个母题链,以及类型节点线上的“狗坟上长植物”母题链,每一个链条内部都顺应并完成了同样的逻辑。假如几个类似的母题链前后一起链接在故事节点线上,丢失其中任何一个对于其他母题链或者整个故事的进程来说都没有影响。

笔者把这种情况称作母题链之间的“逻辑共享”。在“狗耕田”故事中,逻辑共享是四个开放母题链之间的关系,也是类型节点线的一部分(狗为弟弟耕田、不为哥哥耕田;植物对弟弟有利、对哥哥不利)与四个开放母题链之间的关系。惩恶扬善作为这些母题链共享的观念,是这个故事传达的核心信息。按照施爱东的“元结局”理论,“故事情节只是朝向既定结局的一个过程”,这是“预先设定、不可更改的”。①施爱东:《理想故事的游戏规则》,《民族艺术》,2019 年第4 期。在狗耕田故事中,前面的一切兄弟斗争,最后导向的结局一定是善良的弟弟得到好报,恶毒的哥哥得到恶报。故事中链接的每一个开放母题链都包含了“正角获益、反角受惩”的情节,只要有一个这样的母题链出现就已经完成了这个故事必须要达到的状态;当数量超出一个的逻辑共享母题链彼此链接起来时,其实是在反复达成故事应当走向的结局。对逻辑共享的几个母题链来说,每个母题链的内部逻辑都完整,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情节不会互相纠缠,所以这些母题链通常链接在前一个母题链结束之后,具体位置较为自由,只要链接点处说得通就能够续接上。

与“逻辑共享”相对的是“逻辑勾连”。逻辑勾连的两条母题链,彼此表达出的逻辑具有严谨的前后关系。例如某些“狗耕田”文本中,“狗耕田”可以续接“动物报恩(主角救治动物-动物报答主角)”和“动物变的妻子(主角家中养着某种动物-主角发现这个动物变成姑娘为他做家务-主角娶姑娘为妻)”两个母题链,成为一个复合故事。这两个母题链之间一定是先有主角救治动物,动物想要报恩,再有报恩的动物变成人为主角做饭的情节。这类逻辑勾连的母题链之间通常会共享母题,从而某些原有母题脱落或融合,如原本独立的“主角救治动物-动物报答主角”和“动物变成姑娘为主角做家务-主角娶姑娘为妻”两个母题链,因“动物报答主角”和“动物变成姑娘为主角做家务”两个母题融合在一起,变人为主角做饭成为动物报答主角救治的方式。两个母题链前后编织,成为一个逻辑紧密勾连的长链条。具有逻辑勾连关系的两个母题链,前后顺序比较严格,否则逻辑不通顺,故事讲述会受到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逻辑勾连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情节层上任意两个能前后接续的母题链都是逻辑勾连关系。例如“狗耕田”故事中,“弟弟分家得牛虱-得鸡-得狗”母题链,和之后的“狗为弟弟耕田、不为哥哥耕田”母题链,虽然叙事上可以连接,但两个母题链的逻辑之间并没有关系,只是叙事的线索(狗)相同而已。

以上所述逻辑共享的母题链,若存在于同一讲述线条内部,那么前后链接的母题链之间情节逻辑一致,从结构上说这两个母题链谁先谁后没有严格要求,虽然在大部分故事中会依靠链接处的母题串起一种比较符合生活常识的讲述线索,只要讲述线索可以串联,缺失其中一个母题链不会对故事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也意味着,在生命树上一个母题上之后可以链接各种同类型母题链,且这些母题链之后还可能再链接同样类型的母题链,形成一个长链条。简单概括即,逻辑共享的母题链往往彼此前后续接。这就解释了相同的母题链在本文“狗耕田”异文和刘文中有不同链接位置和情况的原因。三叠式的故事情节从本质上说也存在逻辑共享,比如蛇郎求婚时两个姐姐都因为看不起蛇郎而拒绝,两次拒绝的过程如果详细绘制为母题链,就是逻辑共享的关系,此时不管有几个姐姐、拒绝蛇郎多少次都是同样的效果,为了铺垫出只有妹妹答应婚事的情节。但在大部分时候绘制生命树时不需要把三叠式中完全一样的行为重复总结为三个母题链。

以上讨论两种逻辑关系时是限制在同一个叙事线条内部,若超越单个叙事线条边界,将眼光放到整个生命树,则有新的情况需要考虑,即在一个叙事线条内部不存在前后母题链的逻辑共享,但是从生命树上看,链接在同一个位置的大量母题链跨文本产生逻辑共享。这些母题链一般是满足故事讲述中某一段落的要求,而故事对于这一段落的具体情节没有限制。例如在前文分析过的“狗耕田”故事中,狗坟上植物被砍伐后,弟弟可能在树根上找到食物,于是食用后放香屁获利,哥哥效仿失败受惩;也可能弟弟用植物制作了器具,使用器具获利,哥哥效仿失败受惩。这两个母题链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异文中,但它们是逻辑共享的,在生命树上,这两个母题链可以链接在同一个位置。这种逻辑共享对单个异文没有影响,但是在生命树图上表现为同一个位置大量链接不同母题链,这些链条在故事中都满足同样的功能。因此只有在单个叙事线条内部讨论两个母题链之间的关系时,逻辑共享才与逻辑勾连相对。

五、 适应变异性的“生命树”绘制方法

“生命树”作为故事形态研究的一种工具,为故事研究者们提供了独特而直观的观察路径。但是在上文分析时能明显感受到刘文原有模式的限制。刘魁立先生所用材料没有复杂变化,开放母题链(刘文的积极母题链)只链接在类型节点线的尾部,主线很少受到干扰,同时开放母题链各自展开,互不交叉,呈现开枝散叶的形态。但在本文所用材料、甚至更复杂的故事中,一个母题链可能可以链接在不止一处位置,不同长链条之间有相同的部分;尤其封闭母题链发达时,类型节点之间生长出很多母题链(长链条),这些散开的枝桠最终都要回到下一个类型节点上,在故事中段形成一个或更多容量较大的“鼓包”,不同部分的“鼓包”可能共享母题链,有些“鼓包”中间的封闭母题链可能是一个由几条母题链前后链接形成的大链条;还可能有群组的特征,即某些长链条之间的部分母题链相同,但其他母题链又各自成型;一段封闭母题链内部再链接其他封闭母题链也是故事中常见的状态,不断生长出再下一层级的母题链,此时按照原本的生命树绘制方式会使图像非常复杂、观察过程更加繁琐。因此有必要对生命树的绘制方法进行一些调整,针对原有方法中没有细化的问题进行补充。

首先是上文分析的具有逻辑勾连关系的“狗耕田”母题链,它们虽然自成一体,单个母题链可以独立在故事中游动,具体讲述时使用哪几个并无严格规定,但一旦出现,它们往往遵循一种符合生活逻辑的顺序。因此绘制逻辑勾连母题链时,可以将线条的标示方法略做调整,链接母题的线条使用带短横杠的线段,母题链首尾用平括号标示出边界,表明这样的母题链可以整段脱落,前后仍然可以正常相连,不影响故事讲述。例如,A、B、C 三个母题链之间组合方式很多,有的母题链可能不出现,但若只要出现基本是A-B-C 的顺序排列,可以依照图4 绘制:

图4 调整后的母题链绘制方法示意图图

即括号内的B 链条可以不存在,A、C 仍然能正常链接。当前后续接的几个母题链在一组异文中都处于这种“可有可无”的状态时,可以用一条线索表达多种可能链接的方法。

针对“蛇郎”故事体现出不同异文成组聚合的情况,可以适当将生命树上母题依照故事讲述的段落排列,而不完全依照单个故事情节的节奏来安排。例如“蛇郎”故事中,某些异文叙事节奏很快,“姐姐冒充妹妹”母题之后直接续接“妹妹沉入水中死去-被水底的龙王救活”的情节,“妹妹重生”的母题出现很早。但在另外的异文中,妹妹死后还会变鸟、鸟被吃、尸体长植物、植物做器具、器具焚烧的灰烬中簪子变成妹妹,叙事节奏较慢,“妹妹重生”的母题出现晚。如果直接按照叙事节奏来安排母题链,生命树中两个“重生”的母题不会在同一个高度水平线上,而实际上这两个母题在叙事中是同一个段落。因此当故事比较复杂时,可以引进一个外部参照,将叙事内容分成几个段落,按照母题链所在的段落调整其在生命树中的位置,这样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一条叙事线中出现了哪些段落,以及整体上看故事异文在不同段落变异的多寡。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某一个母题因链接的链条过于复杂无法只绘制一次,则可以将它绘制两次或多次,在段落中处于可以清晰观察的同一水平线上,同时避免将其他母题与它安排在同一水平线,则可以表示这两个分开绘制的母题链其实是同一个。即使是复杂的故事类型,也能更清楚地看到异文中生发的哪些母题链处于同一叙事段落中。

图5 主体为生命树(仅为示意图),以水平虚线划分叙事段落,如此则可以直观地看出生命树中的4 条纵向叙事线条,左边两条表现出段落B 的变异性更强,右边两条表现出段落A 的变异较多。仅从形态上说,叙事线条中的左边两条和右边两条分别可以形成两个聚合,彼此之间关系较近,而左右两边的叙事线条之间关系较远。

图5 引入叙事段落的生命树示意图

进一步说,这样的绘制方式可以与形态研究领域此前的研究续接起来。在故事形态的研究领域,“功能”“母题素”等等概念及相关理论已经非常丰富,但不同的概念在抽象程度上、功能层级上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不同层级的研究单位对应起来。①实际操作时需要考虑不同层级的分析单位是否建立在一致的分析基础上,不同学者的分析概念不能简单地排列为上下层级的关系。更远一点说,日后的形态学研究中可以逐渐发展出包含不同层级的几个分析单位,形成一个整体的分析体系。如图6(仅为示意):

图6 最左侧为故事生命树,由最接近情节层面的单位母题构成,越往右单位越抽象,涵括的范围越大,横向层次可以不限于两层。这种绘图方式对于更深入地掌握故事的深层结构、内在情节段落和表层叙事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不同层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段落的变异性强弱都能体现出来。

图6 多层次的生命树绘制示意图

综上所述,生命树图绘制的方法因为更形象、直观,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适合观察故事形态,对绘制细节进行以上调整,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观察母题链复杂的故事类型,同时这个模型与方法也显示出未来在深入研究故事结构、联动不同层次的分析等方面具有的潜力。

猜你喜欢
耕田母题段落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短文篇】
退休咏怀
心理小测试
征友启事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知道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