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因素空前复杂,预期在改变

2024-01-17 15:27
世界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周密:在观察和谈论中美经贸关系时,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人们对它的预期在改变。过去,人们觉得中美经贸摩擦更多是源于两国经济和市场方面的竞争与矛盾,没有什么不能通过协商谈判加以解决的,因而多为短期现象,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也是其作为“非主流总统”采取的“非主流措施”。然而,拜登政府上台后,继承了特朗普时期的衣钵,以更大声势和力度推进对华战略竞争,并且在科技、军事领域采取更加精准、严厉的对华封堵打压措施,把人工智能、视觉识别、通讯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的更多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进行更严密的监控和限制。这使得大家意识到,中美经贸关系的逐渐疏离只不过是两国战略目标对立、战略矛盾激化在具体领域的具体表现罢了,有可能形成长期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中美经贸关系也日益受到意识形态、人权、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冲击,甚至受到不与中国相邻地区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比如乌克兰危机)影响,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市场预期的改变必然带来市场主体行为的改变,企业不再仅根据成本高低来估算比较优势、确定发展战略,而是不得不考虑即使达到合规要求,正常经营的项目是否也仍存在因政治、安全等领域不可测事件而发生中断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两国和其他国家企业主动调整供应链布局,以规避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带来的风险。放到更广视域里看,中美乃至全球贸易的逻辑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只注重分工和效率,变成现在既强调分工和效率,又重视安全和防风险,对安全的注重甚至超过对分工和效率的强调。这样的结构性变化越来越严重地挤压着中美、中外经贸关系中的利益协调和妥协空间。

继今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后,9月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研讨会9月在厦门召开。双方最近也已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接下来会有一些平时重点关注经济问题的美国国会议员访华。包括总统拜登在内的美方政要都在不断重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应当承认,双方在经贸问题上还有合作的空间。但是,企业对中美关系信心的流失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认为中美关系在短期内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的可能。中方对美方不仅“听其言”,更在“观其行”。美方一边口头强调“无意脱钩”,一边不断出台行政令、国会立法或部门清单严限双边贸易投资活动,无助于重建有利于两国合作的底层逻辑。

图表2:白宫发布的两版关键与新兴技术清单(CET)

制表:杨水清。数据来源:美国白宫官网,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

董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结构性的变化背后,是结构性的矛盾。中美两国当前的首要任务不应是与对方进行战略竞争并重构世界格局,而是谋划好、维护住自己的安全与发展,彼此经贸关系的核心矛盾可能已经变成各自日益增长的安全和发展需求与地缘政治、技术迭代等带来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看到,中美在经贸领域的相互重要性在下跌,存在一系列强行脱钩的举动,但各自又在不断出台刺激经济、创造就业、扶持创新、保护发展的产业政策,实际上形成一种“倒挂”。

中美之间强行脱钩的举动最集中体现于科技领域,背后的驱动力是新一代颠覆性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现在的网络技术门槛比较低,后发优势明显,而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增长是指数级的,可能是“去后发优势”的,也就是说,一旦一国掌握了先机,就有可能是“一骑绝尘”式地一直领先下去,不给别国留下赶超的可能。美方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就要确保占据新技术的上风,为此挖空心思打压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甚至采取产业政策、政治打压以及非常规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企业和经济利益,纯粹的经济理论和市场逻辑不再起绝对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也高度不确定。“脱钩”也好,“去风险”也罢,都是美方应对技术不确定性的手段。风险不确定,所以手段也不固定,不断变化,动态调整。

美方对我们进行科技打压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削弱中国的数字技术竞争力。新一代数字技术,集成电路是“根基”,人工智能是“本源”。过去十几年,美方对中国的科技打壓主要集中在“根基”部分,也就是限制与芯片相关的对华硬件出口。接下来,限制措施会逐渐向人工智能的算法等领域聚拢。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潜力的基本评估大概是:中国虽然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基础研究能力尚不足以引领“范式性的”技术突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品发展和创新深度得益于国际合作,凭借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在算法测试与改进方面比美国更有优势,但美国仍能凭借自己的基础研发和社会创新能力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占据先机。这一判断恰恰构成了美国把“大刀”砍向中国加强基础科研所需产品和技术的底层逻辑,而“大刀”一旦落下,受损的不仅是基础研究本身,商业创新、研发投资都会受到影响,因为科研作为科技产业价值链的支柱,既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可持续研发投入的重要来源。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