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形态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2024-01-17 13:18韦文波
关键词:思政专业课程

韦文波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对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演进,人才培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转变,强调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文件明确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各门课程和各类教学环节中,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1]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高校已经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使命。然而,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将其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要求,缺乏深入的实质性改革;有的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2]因此,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具体课程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笔者以“三维形态基础”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整合思政资源,经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三是强化实践环节,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问题、价值观念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四是优化评价方式,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教育效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调研报告、小组汇报、答辩讨论等,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一、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三维形态基础”主要研究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符合审美的立体形态,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注重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空间、从形态到意味的转变。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素养、涵养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和着力点也在于此。

(二)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立足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图1),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凝练成“职业素养、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三个层面的课程思政目标,精心设计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形成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在组织实施中不断完善。

图1 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在课程不同知识模块中巧妙融入中国传统造型、传统工艺和材料、民间艺术、造型形式语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绿色环保以及革命主题、建党主题创作、大国重器等内容,在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美学、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自觉传承发扬。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能够有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遵循课程内涵的思政元素挖掘

“三维形态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三维形态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是设计专业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的重要基础性课程。课程从建筑、景观、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功能与材料等各个角度,帮助学生了解美学形态与设计创造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及内涵外延,努力挖掘思政元素,将中式造型语言、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环保与资源再利用以及革命主题、建党主题、爱国情怀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课程特点,有意识地加入当代中国制造业典型案例、大国重器加以分析,以凸显大国制造的科技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民族科技自信心,并进一步思考设计形式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应用等问题。

(二)思政目标与教学过程相融通

采用主题和项目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职业素养、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三个层面的课程思政目标。思政素材紧扣思政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一是课堂讲授与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二是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在线学习、网络平台即时交流相结合,三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3]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对应的思政目标、采用的典型思政素材类型和教学形式如表1 所示,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总结反思、自我升华,将价值塑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4]

表1 思政目标分解表

(三)言传身教与课程育人相结合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教学中,关心学生的学业成长、身体健康。教师在课程中应善于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视野,拓展综合能力,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还充当学生的心灵导师,帮助学生解答困惑、疏导心理、讨论社会热点,传递正能量,与学生亦师亦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5]

(四)以教材建设推进思政价值引领

课程负责教师结合多年三维形态相关课程实践,开发了《立体构成》教材,一方面注重形态创新的思维训练和前沿教学理念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激发构成学习兴趣并提升设计实践与创新应用能力。在最新修订过程中,教材主动适应教学方式变革,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中国传统造型语言和审美趣味、中国传统工艺及民间美术中的材料结构与色彩应用、传统益智玩具孔明锁中的古人智慧、文化遗产的时代转译与创新应用、大国重器体现的民族科技自强等。教材建设为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的融合打开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更多教师在实践中借鉴、探索和推广。

(五)思政内容教学典型案例

课程内容“比例与尺度”,涉及“超人的尺度”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以大型主题雕塑《信仰》(图2)作为课程素材,该作品通过700 立方米的汉白玉石材大比例塑造“宣誓”场景,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工程”,庄严神圣、气势磅礴,形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审美氛围,激发观众勇于奋进的豪迈情怀和必胜信念。案例分析既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超人尺度的应用,也很好地融入了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坚定信仰,矢志投身国家建设。

图2 大型主题雕塑《信仰》(局部 )

三、课程评价与成效

(一)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评价方式

以课程思政为引导,建立团队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机制,制定包含思政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素养三方面内容的课程考核方案。[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调研报告、小组汇报、答辩讨论等,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素质评价,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师生协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的养成进行全过程评价。[7]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课程将艺术与人文深度融合,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感知形态背后的意义价值,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理念方法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图3、4)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学生在职业素养、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参加企业项目敬业守信,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公益性项目;职业技能显著增强,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大赛,近年来获得包括江苏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特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各类专业比赛奖项20 余项。

图3 学生课程作业《航天精神》,邱熙森、徐春宇 作

图4 学生课程作业《城市轨迹》,苗宏伟、王磊 作

(三)课程思政的示范辐射

课程负责人主编三维形态基础课程的配套教材《立体构成》,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融合、思政目标与教学组织形式相融通,该教材连续入选“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自出版以来得到广大师生认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变革,持续更新修订教材内容,目前在售教材为2022 年7 月第三版第四次印刷,为课程思政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深挖传统文化资源,拓展专业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精心打磨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将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紧密融合。在广度上,努力挖掘传统建筑、器物、古典园林、民间艺术等蕴涵的形态构成与美学思想;在深度上,以思政内容为纽带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强化家国情怀、民族自强、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夯实职业技能素养,以思政引领课程学习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内驱力。

(二)提炼时代精神,激发学生设计报国与服务社会的情怀

通过大国重器、制造业典型案例、革命题材、新中国建设题材的典型设计创作案例,凝练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国情、紧跟时代步伐、涵养个人品德、凝聚民族精神,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找、感知、认同、升华“家国情怀”的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用专业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

五、课程小结与后续建设思考

课程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三维形态构成的现实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三维形态背后的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问题;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沟通,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维形态基础”是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绘画意识到设计意识的重要转折课程,对专业学习和意识养成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其后续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是继续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创新,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内涵及素材,创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链接,激发学生将社会情怀、设计责任转化为对设计品质的严格追求,增强综合创新能力;二是继续优化课程思政目标策略,以更加兼容并蓄和开放的态度,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课程思政目标与教育教学策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在全方位育人中的独特作用;三是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交互式、沉浸式教学,以“虚拟仿真+实验课”的形式将课程思政资源进行全方位投射,注重学生学习反馈的收集、整理、即时分享,便于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帮助教师不断修正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手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创新与整合能力、审美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