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

2024-01-17 02:30
关键词:生活富裕兴旺乡风

强 敏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十九大上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更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一环[1-2]。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要始终保持城乡融合发展的状态,让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顺畅,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程[3]。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关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评价对象看,大部分研究针对具体县域、具体省份或者具体区域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比如刘孝恒[4]、田东伶[5]、徐雪和王永瑜[6]、陈俊梁等[7]、张栋飞和周芳[8]等,而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综合评价的却很少。在评价指标设置上,大部分是从“乡村振兴”的五个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出发,分别根据五个总要求的特点设定指标体系[9-11]。也有少数研究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略有不同,比如陈国生等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12],陈志瀚从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农产品高质供给、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五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3]。在评价方法上,现有研究运用了多种方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多角度评价,比如孟毅和禤冰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状况进行了评估[14]。李涛和常诗博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价[15]。

面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后文统称“省份”)为研究对象,借鉴以往研究思路,以乡村振兴的五个总要求为准则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细化一级指标,多角度选择二级指标。利用熵权法,对中国省域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于扎实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细化与实施,提升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加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五大总体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五个维度,从这五个维度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表征。

(1)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基础,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基本要求。要发展农村产业,一方面,要把农业和农村放在第一位,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聚力农村产业贯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细分,给农民创造灵活的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因此,产业兴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征: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贯通融合发展,农业发展体现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和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反映农业和旅游业、国贸、电商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2)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改善农村居住品质的根本所在,也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一方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居民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保障农村居民生活设施的健全,改善农村基础道路、用水等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因此,生态宜居主要从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来表征。生态环境建设反映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程度,是保障村容整洁、居民生活环境良好,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反映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居民生活基础设施是否得到普及,是衡量生态宜居的一项重要指标。

(3)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灵魂是乡风文明,只有乡村振兴的文明建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才会稳步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想要发展乡风文明,一方面要加深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解,加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村民孝亲敬老、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弘扬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引发居民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双提升的共鸣。另一方面,在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开展文明乡风创建活动方面给与支持,营造新时代乡风实践氛围。因此,乡风文明可以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可以表征乡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包含继承并弘扬优良传统风俗,努力实现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乡村文明有机融合、无缝对接,还包含充分普及入学,保障学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设施是推动文化活动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文化设施建设有利于丰富公众文化活动,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4)治理有效。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治理有效,只有始终坚持有效治理、使乡村建设有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现状并实现乡村振兴,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程度会越大,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乡村治理要取得实效,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全面高效地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新乡村治理体系,狠抓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创新强有力的基层领导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加居民对于治安的满意度,提高村民普法率,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知法用法守法,推动形成积极有序的自治环境。因此,治理有效主要从乡村组织建设和居民治安管理两个方面来表征。乡村组织建设反映省(市、自治区)是否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引导村民自律自治建设。居民治安管理表现居民对于治安管理是否满意,农村社会是否和谐有序,村民关系是否和谐有序。

(5)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农民的生活富裕,农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高低可以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只有开拓农民的发家致富路,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性,持续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而实现全民小康生活,共同奔向富裕。生活富裕可以从经济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品质两个方面来表征。经济生活质量体现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物质生活环境是否富足,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精神生活品质反映农村居民在精神生活层面的富裕程度。要实现生活富裕,让农民深度享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止要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推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朝着更加文明、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2.各层次指标设置

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要求,以乡村振兴的五个维度为准则层,在准测层下设置10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4-5],[7-9],见表1。

表1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指标权重是对各个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衡量和测度,它的确定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评价过程,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干扰,熵权法基于各项评价指标值的差异性程度确定权重系数的客观评价方法,从而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使用信息熵,调整各项指标初步给定的权重,动态赋权。在指标数据矩阵中,某项指标值差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则该指标的权重越大[16]。各指标的熵权的计算是以各种指标的差异性程度为基础,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动态修正,从而得出更为客观的指标权重。具体步骤为:

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n项评价指标,收集各项指标相关数据,得到原始数据矩阵为(xij)m×n,其中xij为第i个对象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

再次计算差异系数:gi=1-ej。

按照上述步骤和表1中原始数据计算权重,见表1第6列。

(三)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文内所使用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2022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各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海关数据等。鉴于评价指标的属性、量级及单位差异,为了消除不同度量单位给评价结果带来的干扰,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对指标类型进行一致化处理,其次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指标类型一致化

一般来说,指标类型有两种:正向指标 (指标值越大越好) ,例如文中指标C1农业劳动生产率等;逆向指标 (指标值越小越好),例如指标C6化肥施用程度。由于不同指标类型有着不同的取值偏好,因此,必须将指标类型作一致化处理。在对逆向指标处理时,则是通过取倒数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

2.指标无量纲化

不同指标,其量纲和量级不一样,不能被直接用于综合指数运算,需要通过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指标无量纲化也叫数据标准化,主要通过数学变换来实现,即将同一变量与其均值相减后再除以标准差。该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样本数据原有的属性。具体公式为:

三、计算与分析

(一)计算结果

表2 2017~2021年全国31个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值及综合值

(二)维度分析

1.产业兴旺

全国各省的产业兴旺水平呈上升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颇有成效。具体来看,2017~2021年,天津的产业兴旺得分始终位于第一名,但从具体一级指标来看,由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及重点村数量不多。因此,天津应开拓思路,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产业兴旺方面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京、沪、穗三地产业兴旺的得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三个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迅速,乡村发展落后,城乡产业水平差异大,因此,北京、上海和广州应加强乡村建设,减少城乡差距。以2021年为例,上海作为最后一名,得分仅0.040 5,与第一名天津的得分0.244相差近5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各省市的产业兴旺水平差距较大,落后的省市仍需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各省市在产业兴旺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还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后产业发展。

2.生态宜居

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和西藏在2017~2021年各年份综合得分皆位于前列,其中上海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重庆的生态宜居水平有大幅提升,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落后于其他省份,但始终保持上升的态势,于2020年超过上海市,位居第一,海南的生态宜居得分始终最低,并且与其他省市差距较大,各省市总体得分呈增长趋势,有个别省市出现了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

3.乡风文明

西藏、四川、贵州、甘肃和湖南在2017~2021年以及综合得分排名中皆位于前列,这五省在经济建设上虽较为落后,但在乡村的文化教育建设上领先于其他省市。其中四川和西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省市都相对集中在较低的水平,与四川和西藏的得分差距较大。而北京、吉林、上海、海南、天津五个省市经济虽较领先于其他省市,但乡风文明水平得分在2017~2021年以及综合排名中均位于后五位,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仍需加强。

4.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评分以及排名每年变化较大,其中2017~2021年之间始终稳定在前列的有山东,其他省市波动较大。通过分析二级指标,大多数省市在2020年以及2021年增加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占比指标数据增加幅度不同,导致排名变化大,但总体来说,各个省市都在大力加强乡村治理,其中新疆虽然综合指标排名31,但整体呈上升态势,并且各个省市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增加尤为显著,仅上海、青海与其他省差距较大,应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跟上其他省份的步伐。具体来看,2019~2021年,各省市浮动较大,这说明实现乡村善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省的乡村治理仍需夯实基础,还有很大的潜力及后劲。

5.生活富裕

西藏2017~2021年以及综合得分中均排名末位,但通过分析二级指标,除了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比在2021年下滑严重,其他均呈上升态势,因此,西藏排名末位的原因是其自身经济实力不足。湖南、浙江、广西和河南稳定在前列,其中湖南2017~2021年以及综合得分中皆排名第一,通过分析二级指标,湖南的人均住房面积和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比均位于全国前列。因此,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各个省市需增加人均住房面积以及加强居民精神文化建设。具体来看,2017年,位于第一位的湖南得分达0.059 70,位于最后一名的西藏得分仅0.004 03,与第一名的得分差距14倍之多,与倒数第二名四川的得分0.027 94相差6倍之多。2021年,大多数省市得分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仅四川、贵州、新疆和云南有所上升。

(三)整体分析

从表2可看出,2017~2021年间,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值一直较高的省市分别是天津、贵州、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四川、西藏、浙江、重庆和云南,其中云南、湖北、山东、浙江和贵州在各个方面稳定发展,无排名非常靠后的指标,只需稳步前进。天津的乡风文明指标和生活富裕指标排名较靠后,因此天津仍需发展乡风文明以及加强农村居民经济生活质量以及精神生活品质。湖南的生活富裕指数五年来均位列第一,但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排名较靠后,因此湖南在维持生活富裕指数增长率的同时需要加强农业、建设环境。江苏的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排名较靠后以及重庆商务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排名靠后,这两个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薄弱部分的问题深挖。四川和西藏的生活富裕排名落后,其中西藏的生活富裕始终位于最后一名,且与第一名差距近五倍,产业兴旺也始终位于后五名,因此西藏和四川应着重发展经济,缩小与其他省市的差距。

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始终位于后五位,其原因可能是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致。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和城镇地区配置过度的矛盾现象。虽然国家不断加强推进城乡一体化,但是对于农村基础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有限,建设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不仅造成大多数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产品被城镇占据,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镇,这不仅在经济方面,同时也在社会层面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严重空心化,农村人口主要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乡村活力缺失,乡村振兴将会变得举步维艰。尤其是北京、上海和广东城镇化水平较高,中心城市对周边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加明显,乡村振兴建设的阻力更大。

吉林、辽宁和黑龙江2017~2020年虽评分较落后,但在2021年上均有大幅度上升,并使最终排名上升至上游或中上游,通过分析一级指标可以发现,2021年这三省在产业兴旺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生活富裕方面排名均有退步,其中辽宁和吉林在治理有效方面也有退步,因此这三个省仍需不断发展,针对薄弱部分制定相应措施,稳定上升趋势。安徽排名位于前列,通过分析一级指标可见,安徽除了2020年治理有效方面有所下滑,2017~2021年各方面都在上升,综合排名也逐年上升,其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建设良好,均位于前列,如今仅生活富裕涨幅不明显,2019~2021年连续三年差异不大。因此,安徽应加强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业,提升产业兴旺水平。福建、甘肃排名位于中上游,每年的综合得分都有所上升,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标在2021年相较于2020年均有所下降,应加大这两个省乡风文明治理力度、注重改善农民的综合生活质量。海南排名末位,2017~2021年排名皆靠后,在2018~2020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均有所下降,2021年有所上升,但仅比2017进步不足百分之一,通过分析一级指标,海南的产业兴旺排名靠前,发展较好,但其他指标均有下降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不稳定。因此,海南应该重视乡村建设,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内蒙古和河北2021年排名位于中上游,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应对村庄进行绿化建设,同时振兴农村经济。江西、青海等个别省的综合评价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虽然最终排名仍不高,并且个别省由于上升幅度较小,排名呈下降趋势,但各项指标都呈上升趋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通过分析各自的不足之处,加强发展薄弱部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宁夏综合得分排名不断下降,最终排名较靠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靠后,并且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近三年呈下降趋势,综合来看发展情况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劣势,人才持续供给不足,资源较为有限,基础设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从乡村振兴的五个总要求来看,各省市产业兴旺水平逐年提高,其中天津始终位于第一名,京、沪、穗三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和西藏的生态宜居水平皆位于前列。西藏、四川、贵州、甘肃和湖南的乡风文明水平皆位于前列。治理有效评分及排名每年变化较大,除了山东省始终稳定在前列外,其他省波动较大。湖南的生活富裕水平始终位列第一,而西藏始终排名末位。

从乡村振兴的整体水平来看,2017~2021年间,天津、贵州、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四川、西藏、浙江、重庆和云南11个省市的乡村振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北京、上海和广东的综合排名始终位于后五位。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的乡村振兴水平较低,但每年有不同幅度上升。安徽排名位于前列,除了2020年,其他年份综合排名逐年上升。福建、甘肃、内蒙古和河北排名位于中上游,江西、青海整体上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宁夏的乡村振兴综合得分靠后,海南排名末位。

(二)政策建议

1.平衡城乡差距,加快发展农村产业

各省在产业兴旺维度上的评价结果差距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北京、上海等省市排名靠后,说明省市内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需要以城带乡,加快发展农村产业,从而推进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一是要重视农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挖掘自身潜力,加强第一产业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例如打造休闲乡村旅游点、提高农产品出口额、打造农产品电商。

2.促进农村绿色发展,破解民生难题

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全方位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农业污染防治,提高森林植被和绿化覆盖率。要从最基础的道路、建筑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出行难”“洗澡难”“如厕难”等民生难题,才能让农民出行更便利、个人更清洁、环境更宜居;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在长江、黄河流域,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保护力度,落实农业农村的减排固碳工作,严守农村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底线。

3.重视文教,焕发乡风文明新风

各省市应结合自身优点,提高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具体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实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乡村要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受教育程度,引导广大村民孝亲敬老、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在文化设施建设中,鼓励村民立足本地传统文化,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实现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全覆盖。

4.激发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动力,提升农民幸福感

大多数省市2021年的治理有效得分有所下滑,一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挑战,暴露了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足,这说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需要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还需要加强,以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难题。可从两个方面优化:一是优化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管理机制,遴选有能力、有魄力并能为群众所接受的基层社会力量,激发基层组织新的活力。二是加强居民治安管理,提高居民治安满意度,增加其幸福感和获得感,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普惠性和可及性。三是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居民合理诉求,从根本上减少居民犯罪率,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5.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居民物质、精神生活双富足

乡村振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要让亿万农民生活富裕,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等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综合指数却并不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有待提升。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稳定农民的持续收入来源,丰衣足食、安家乐业,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以低收入者为重点帮扶对象,推进“提标合线”,使“扶贫线”和“低保线”动态衔接;二是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补齐精神生活短板,让居民物质、精神生活双富裕。激发出蕴藏在农民心中的文化创造热情,推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朝着更加文明、更加理性、更加高雅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富裕兴旺乡风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乡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以民为本求富裕
吃“穷”一点,不管你现在有多富!
李兴旺画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