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
(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中东某油田的中心处理站作为油田上下游的重要连接点,起着油、气、水、电综合处理的关键作用。为确保中心处理站的安全运营,必须采取一体化管理的思维模式,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措施。本论文将介绍中心处理站一体化安全管理的理念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中心处理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体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将管理体制进行整合,使整个企业像一个有机整体一样协调运作。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和相互强化,从而形成强大的组织力。一体化的构建,实际上是通过一些无形的要素,将割裂、分散运作、互不协同的组织部分重新连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组织力量,以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达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1]。
中心处理站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运用一体化管理思维模式,合理调配中心处理站内外资源,统筹实施。所有相关部门和厂区通过联合交叉识别生产或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共同联合消除和控制风险。借助内联统筹模式,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抵御能力,通过外联机制提升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和管理效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同时,要强调专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专项事件,特别是高风险作业,需实施专项管理措施。围绕控制风险目标,实施主动、前瞻性的管理,形成中心处理站“联合、联席、联防、联治”的安全管理态势。
中心处理站包括原油处理厂、天然气处理厂、水处理厂、电厂等多个关联厂区,这些厂区紧密相连,因而存在着相互交织的风险因素。基于流程之间的紧密关联、能量在不同流程间的交叉传递以及风险在不同流程间的共生性,并同时考虑厂区内各个关联工艺流程的运行状态,日常生产作业活动以及设备维护等潜在风险,必须有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这些并加以应对。
为此,有必要组织各分厂联合进行HAZID(危害辨识)分析,以全面识别潜在风险。通过此过程,可以共同建立起厂区综合风险清单,其中涵盖的风险源涉及人员、设备、物料、环境、制度、作业等多个关键方面。这一清单不仅仅是风险因素的简单罗列,更体现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进一步地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根据其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优先级次序。尤其是那些被判定为较高优先级的风险,应制定专门的治理措施并进行专项跟踪与实施。这有助于确保风险治理措施能够有针对性地被执行,并且能够及时地对风险进行遏制。
同时,为保证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风险治理的持续性,要建立联合复核审核机制。通过定期复核与审核来评估措施的完善程度,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机制能够使得风险治理不断地得到反馈和改进,从而更好地保障厂区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定周期、定岗位、定目标”的联查联治制度,厂区能够确保各生产系统单元的安全管理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对厂区各单元进行隐患联查,实现了安全管理的互补性、相互学习性以及相互督促性,从而构建了一种全面的管理氛围。
在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检查计划,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综合检查等方式编写出详实的隐患跟踪表。基于制定的评定级别表,对各项隐患进行合理评估,并将其划分为现场级、分厂级和全厂级隐患,具体划分标准如表1 所示。这一分级划分为隐患整改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让不同级别隐患的整改工作能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表1 中心处理站隐患分级表
基于评估的分级情况,相应地制定隐患整改措施,同时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对联查出的隐患进行联合整改治理。这一整改过程涵盖了多个等级,从消除、代替、隔离到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再到个人防护设备,各个等级的整改措施具有从高到低的层次关系。并且随着等级的提升,整改的实施程度也相应增强,从而更有效降低了各类隐患的风险。
中心处理站作为油田上下游的重要连接点,可以让应急以联合的形式开展。按照应急的级别分类,分为内部应急和外部应急:
内部应急主要以三个分厂为主体,分为分厂级应急和全厂级应急,根据分类编制不同的应急预案;分厂级应急预案主要针对风险较小、范围较小的突发情况进行控制,一般为现场处置方案;全厂级应急预案主要根据本单位的对突发事件控制能力、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等,针对可能发生的在中心处理站控制能力之内的各类事故,一般为专项应急预案。
外部应急划分为联合应急和公司应急,分别依托于《中心处理站联合应急管理预案》《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来进行编制。联合级应急预案体系主要以中心处理站为核心,联合相关外部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在联合控制能力之内的各类事故,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公司级应急预案要有效衔接分厂级、全厂级、联合级预案,从总体上响应其对事故事件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和程序[2]。中心处理站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中心处理站应急预案体系
中心处理站场区内涵盖了油、气、水、电等四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依据其各自独特的规章制度、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以及风险控制要点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运营。虽然这四个单元是独立的,但运营上却呈不可分割之势,这使得从业人员要具备全面且深入的专业知识。
为应对这一挑战,安全联培机制通过调配内外部资源,建立起各厂区内部的安全内训体系和安全互训机制。同时,该机制与公司整体培训计划紧密衔接,以制定全厂范围内的联合培训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外部专业人力资源的协同参与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可以共同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推动培训计划的实施,并联合评估培训成效,进一步优化培训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
涵盖的培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规章制度的解读培训、相关标准的阐释培训、操作规程的深入培训、安全操作的技能培训、生产工艺的专业培训以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培训等。为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培训形式主要囊括内部培训和在岗培训,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外部培训和离岗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各方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部门、科室、生产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得以构建,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完备的培训体系,以确保所有员工在培训范围内得到充分覆盖。
专项联合管控涉及中心处理站范围内人员、作业、设备、物料、规章制度等各方面,根据区域、职责、专业所属,组织各分厂、相关部门、承包商、施工方联合开展管控活动,建立专项管控档案,制定专项管控计划,进行专项风险识别评估管控。并联合复查审核机制,对管控措施的执行跟踪关闭,联合安全联培小组开展主题培训宣贯活动,保障中心处理站安全运行。
专项管控内容如表2 所示,此外还包括以下计划外专项管控[3]:
表2 中心处理站专项联合管控表
(1)新设备、新系统、新工艺、新材料投入使用时;
(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要风险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3)高危作业实施前;
(4)连续停工停产1 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
(5)发生死亡事故、涉险事故、重特大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后;
(6)其他需要进行风险联合管控的情况。
专项联合管控小组应该对发现的风险进行确认及评估。对Ⅰ级风险,可以进行现场整改、记录;对Ⅱ级风险,专项管控小组应该召集相关承包商、部门的专业监督和人员进行讨论,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并汇报给厂区管理人员;对Ⅲ级及以上风险,联防联治工作组应该召集相关专业监督和人员进行讨论,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并汇报给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
针对高风险作业管理而言,必要之举在于制定全面而系统的高风险作业安全保障机制以及严格遵循高风险作业管理日常管理制度。在这一框架下,组织施工方通过有效的联席会议来全面识别潜在风险,为不同高风险作业制定相应的专项风险联合管控措施,确保作业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以硫化氢防护联合管控为例,考虑到该气体在天然气厂整体工艺中都包含且本地区天然气中硫含量较多,有必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硫化氢专项管理流程,同时制定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这些文件将详细界定设备的检查与标定要求,调配协调相关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计划,以及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告知与培训的具体内容。在硫化氢泄漏事件发生时,将立即启动联合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危害。
类似的管控机制同样适用于危险化学品联合管理领域。以中心处理站区的化学药剂管理为例,要建立一整套涵盖需求识别、采购、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将确保化学药剂的安全运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响应。
因此,高风险作业的管理要求高度系统化与标准化,要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以应对不同的高风险情境。这些措施将为保障作业安全、预防事故风险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做出迅速反应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上述一体化安全管理措施,中心处理站能够早识别、早控制风险,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全面保障中心处理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通过专项联合管控,确保高风险作业、硫化氢防护、危化品管理等事项得到高效管理和监控。
中心处理站的一体化安全管理措施包括风险联防、隐患联查、应急联合、安全联培和专项联合管控等5 个方面。通过这些措施,中心处理站能够有效识别风险、消除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员工安全意识,全面保障油田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