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 张建峰 陈丽贤
摘 要: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是未来会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拥有会计专业的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在对部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开设的难点,分别对如何解决人、财、物约束提供了思路,以期对会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会计;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1-0028-03
收稿日期:2023-01-15
作者简介:张筱,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经济责任审计教学案例库”(2021年);2020年云南民族大学教改项目“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研究”(2020JGYB-28);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教改委托项目“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机制构建研究”(2021JYJXGGWT-91)
人才是实现经济繁荣、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并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如何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对人才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调整培养模式,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会计学科正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学科。翻开会计学科的教育历史,不难发现,每一次经济、科技的变革,会计均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会计与经济核算的相关问题被广泛研究[1-2]。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之时,又进入到会计信息化的探讨[3-4]。而面对此次“大移云智物”带来的产业革命,其与财务成本管理创新、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也不断被学者关注[5-6]。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方式,不仅为财经类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也给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7-13]。但具体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智能技术发展的文献却存在一定欠缺。本文在梳理部分高校现状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是指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影响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并不对大数据会计、区块链会计、智能会计等概念作严格区分。
一、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一)会计载体变化促进人才培养变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科技的发展,会计的载体以及部分生成要素发生了改变。早在会计最先发展的簿记时代,会计工作的内容简单,规模较小,实施的是纸质的复式记账,对会计人员所需的知识往往局限于会计本身。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纸质进入到了电算化阶段,会计人员不仅需要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计算机操作等相关技能,并从纸质记账逐步发展至电子账套。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会计行业也发生了新一轮的变革,财务机器人替代了基础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会计职业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记账员,更应定位于懂财务、懂战略、懂技术、懂分析的高端管理层。关于“会计人才培养多维化如何实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一个核心,三个基础”的培养理念。一个核心,即专业知识为核心,三个基础分别为企业管理战略基础、数学统计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合力提升会计人才培养层级。
(二)会计技术更新带来人才培养机遇
人才培養关键在定位,定位决定了培养的方向,而方向则是学科建设未来发展的战略。技术革命的浪潮只会不断向前,给会计带来的影响随之加强,人才培养应顺势而为。而技术革命恰恰给了学科建设方向弯道超车的机遇。我们选择了国内拥有会计硕士点129家高校,删除没有本科培养体系的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在余下的128家中,大部分院校均已开展了ACCA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等我们并未开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仅有37家高校开设了大数据或人工智能会计方向的教育,其中25家高校为985或211,10家为财经类大学。当然限于能力,数据搜集截至2021年年末,可能存在局限性,但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二、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征
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创新,会计学人才培养迎来了较大的挑战。清华大学停止会计学本科单独招生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各大高校均在会计本科培养上开展了一些类似的反思:中央财经大学以“人工智能+会计”为主题开展人才培养改革;西南财经大学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点落在了大数据会计方向。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拥有会计硕士点的128家高校进行了数据搜集与整理,并对这一趋势进行分析。
(一)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学校分析
虽然选择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院校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彰显出各自特点。一是优势院校抢占改革高地。985和211高校在师资力量、专业梯队、资金配备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优势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提供了较强的物质基础支撑,在改革中反应较快,25家高校选择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融入智能会计理念,占比全部985和211高校总数的21.93%。二是财经院校改革反应迅速。财经类专业作为财经类院校的主要学科,相较于其他综合类院校对会计人才变革的契机把握更加敏感。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冲击,会计审计实务界最先引来变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采用财务机器人代替繁杂的基础会计审计工作。财经院校在这一变革中最先感受到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冲击,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也成为了应对这一现实现状的必行之路。因此,在这一变革中有13家财经类院校引入了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理念。三是理工院校择机纵深发展。部分理工院校有着较好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故而在此轮智能会计的发展中,也不断突破瓶颈。如南京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个方面数据相加超过25家,是因为部分财经类或理工类院校同为211院校,如西南财经大学等。
(二)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
分析各校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汲取成功的经验。本文根据现有数据整理,提出如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供会计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一是加强专业培养模式。选拔实验班,设置智能会计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各学科下的培养方案设计,成立智能会计实验班是实现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方式。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在会计学专业下设大数据方向,课程主要涉及会计专业、数学统计、计算机技术等。在大一新生入校后,即刻通过学习意愿和成绩两个方面开展选拔,结合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培养,也为全面开展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二是探索在职教育模式。开设在职班,探索智能会计培养经验。部分院校依托在职教育,整合师资,通过短期在职培育,将课本知识融入到会计实践当中,深化知识理解,探索并积累智能会计培养经验。如浙江工商大学开设智能财务先锋班,吉林财经大学开设“智能会计”方向业余班等。
三是借助外部资源模式。通过成立实验室,发挥联合培养优势。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储备,而在短期内无法迅速填补这一需求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通道。如云南财经大学与SAP成立Next-Gen智能财务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在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西安欧亚学院等学校也均设立。
四是创新短期培训模式。组织夏令营,提供智能会计短期培训。现阶段各大高校纷纷采取夏令营的方式提前选拔具有一定学术能力的研究生,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夏令营模式和组织经验。夏令营与智能会计组合的模式也成为了部分高校的选择。如重庆理工大学开展的“‘互联网+会计/审计’空中夏令营”,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MPAcc和人工智
能+MPAcc)。
五是学科竞赛选拔模式。加强学科竞赛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学科竞赛是将会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比赛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考验与提升。目前,财会类的专业竞赛比较多,如“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新道杯”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竞赛、案例分析大赛以及全国会计职业能力竞赛等。在比赛中运用知识,学习其他优秀的选手,这对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是有利的。
三、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设计
根据前文分析,在当今行业变革的背景之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变革毋庸置疑,然而如何实现则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难题,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最直接的难点在于人、财、物的资源匮乏。据此,我们分别提出解决上述三个困难的路径设计。
(一)重组师资力量,解决师资配置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难度在于,需要融合会计、数学、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难度较大,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把握深度与广度的考验,更是对学校师资完备与整合的考验。可以选择重组各方资源。一是重组学校资源。通过积极邀请理工科相关学科师资力量,融入到智能会计教学中来,采取授课、讲座、交流会等多样化形式,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多维能力。二是重组校外资源。部分院校对大数据分析等新型学科的研究尚未成熟,但是可以积极与兄弟院校合作,公开部分课程联合选修。三是积极运用慕课等资源。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教育资源已经趋于公开,教学方式也应结合专业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选修部分强势学校公开资源课程,通过学习强势学校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教学资源欠缺或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二)调整学生结构,改善预算约束
独立设置智能会计方向。若增加教学班,会受到较强的预算约束,但是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可以调整学生结构。一是独立选拔实验班。如在现有教学班级,设立智能会计方向,学生在大一入校时进行宣传选拔。在学生班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学生行政班级构成,可以有效地减缓预算约束。二是开展在职培训,逆向拓宽增收渠道。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实务界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则是不断学习,院校顺势开展在职培训、短期课程等活动。院校可以从受到冲击的一线会计从业人员身上对行业冲击有更深层的把握,不仅有利于积累相关教学经验,培育师资力量,还可以进一步摆脱预算约束的难题。
(三)采取短期培训,利用假期资源
无论是设置智能会计方向的专业班级,还是开设定期的课程,均需要一定的场地和教学资源等物质基础支撑。然而在前述条件均不具备的基础上,可以尝试通过短期夏令营、周末学术论坛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让学生先领悟到智能会计的前沿,培养对专业的认同和危机感,促进在智能会计方面自我学习的意识,适应工作需求,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会计是重要的,不会消失在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会计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會计是技术的,需要变革保持其活力,服务于经济。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冲击日益增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人才培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方向发展已成蔚然之势。“数字经济”为前提,“业务融合”为基础,“财务共享”为平台,“人工智能”为支撑,会计载体的变更加速了会计人才培养的变革,对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黄忠 .论经济核算制与会计[J].会计研究,1980(1).
[2] 杨纪琬.现代企业制度与财会改革[J].上海会计,1995(7).
[3] 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J].会计研究,
2003(10).
[4] 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2008(5).
[5] 王泽霞,江乾坤,叶继英.生态文明、大数据与财务成本管
理创新——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4学术年会
综述[J].会计研究,2014(11).
[6] 沈弋,徐光华,王正艳.“言行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
露——大数据环境下的演化框架[J].会计研究,2014(9).
[7] 张凌云,陈龙.大数据时代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变
革——基于发达国家实践的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6).
[8] 肖大薇,姜立秋,李彤.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实
现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8).
[9] 田芬.从“数据崇拜”到“数据正义”: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
育研究范式的旨趣转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1).
[10] 段丁强,周靖,柯宗俊.人工智能时代财经类专业核心素
养的新内涵及其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
评估),2022(7).
[11] 赵华,朱锐,王桢鑫.方式转型与机制创新:智能会计专
业技能自适应对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1(6).
[12] 丁惠萍.智能时代高校智能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及应对[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6).
[13] 蔡显军,陈清蓉,温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
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会计
之友,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