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琼
(嘉兴学院 图书馆,浙江嘉兴 314001)
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决策,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简称为“八八战略”。[1]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基于浙江实际提出的发展方略,是习近平同志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开放的经济大省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样本。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八八战略”已经升华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高校办学治校,特别是对于处在发展转型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1 238所普通本科高校,其中地方本科高校达725所。[2]虽然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非常迅速,但问题也不断凸显,发展越来越陷入困境。
与“双一流”重点高校相比,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办学实力、生源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逊色很多,其中不少高校刚刚开始本科办学,对如何办好本科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2018年,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座谈会,旨在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走从“新建”到“新型”的建设发展之路,努力建设高水平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获取发展的空间,不少地方应用型高校都提出了高水平、地方性和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但在办学实践中,不少高校对地方应用型大学如何提升内涵建设、如何走好地方性和应用型发展之路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地方性和应用型上难以彰显特色,与教育部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高等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国家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也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了重大战略部署,[3]这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是大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动荡,地区冲突不断加剧,也给地方应用型大学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从长远来看,人口增长减缓造成的生源不稳定,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速的变缓,办学经费支持的受限,给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带来很大挑战。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处在转型发展期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系统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问题的思维方式。坚持系统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布局中深刻体现着系统思维,成为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在此之前,“八八战略”提出的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已经体现出典型的系统思维,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行动指南。“八八战略”把浙江纳入到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并在充分把握浙江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科学谋划,从而确定了浙江在全国的坐标和承担的历史使命。事实证明,“八八战略”是事关发展方向、发展长远和发展全局的科学理论体系,以系统思维统揽全局谋划发展是“八八战略”最重要的理论精髓。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八八战略”从制定、部署到实施就像是一场接力跑。在谋划“八八战略”之初,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这些决策和部署,有的已经全面展开,初见成效;有的已经作出规划,正在落实;有的还需制定政策,完善措施。贯彻这些决策和部署,既有现实紧迫性,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咬定目标,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地抓下去。”[4]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要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恒定的目标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治国理政亦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是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正是无数革命先辈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张蓝图才成就了今天伟大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年来,浙江飞速发展,成就斐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把“八八战略”这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踔厉奋发,勇往无前。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才是历史进程的真正推动者,只有始终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强化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导向,才能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八八战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真正体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斗争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同志在“八八战略”谋划之初就非常注重这个问题,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并开展了大量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初到浙江,主持召开领导干部见面会,说:“我初来乍到,对浙江的情况不熟悉,首先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工作职责。”[5]2002年10月22日,他把外出调研的第一站放在嘉兴市,瞻仰了嘉兴南湖红船。随后,又密集地到省内各地市开展基层调研,短短118天,足迹遍布浙江省内11个地市25个县,初步了解了浙江的省情,为“八八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曾说:“我在浙江工作时,省委就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6]由此可见,“八八战略”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基层,其最终目的是谋发展,是为解决人民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政理念。
“八八战略”诞生之时,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在发展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很多问题是其他省还没有出现的,或者说其他省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不是浙江特有的,只是浙江率先面临的,中国其他省、其他地区今后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浙江能率先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为全国探了路、试了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提出“八八战略”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先发地区必然遭遇先发问题,某些方面走在前列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必须具有探路者直面荆棘的勇气,正视矛盾和问题,不使‘癣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不因局部问题影响发展全局,不让绊脚之石阻挡前进步伐。”[7]正是这种走在前列、先行先试的责任担当使浙江创造出很多骄人成绩:率先开启数字化改革探索,率先启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并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以“浙江之窗”全面展现“中国之治”。
“八八战略”诞生于21世纪初,当时浙江经济结构和社会治理各方矛盾比较集中和突出,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地方应用型大学同样面临着矛盾较为集中和突出、挑战机遇与并存的局面,亟待来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八八战略”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价值,对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新时期,新征程,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更需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1.加强整体协同。大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财、物各种要素在这里集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要对人、财、物各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机整合、有序推进。在高校内部,教务管理部门要组织好大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管理部门要安排好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关心学生思想状况;后勤管理部门要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保障学生学习生活无虞。在高校外部,家庭要积极配合高校,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高校,高校则要主动沟通、联动各方,建立协同育人的良性机制,整体协同、相互配合,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2.注重循序渐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我们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和栽培必不可少,而且需要特别用心细致。”[8]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学校加强引导教育,强化其成长成才的主观能动性。而地方应用型大学大多数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生源质量与“双一流”高校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循序渐进:对大一新生要注重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设相关基础素养类课程,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对大二学生要注重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其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学科范围的专业课,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对大三学生要注重能力提升教育,引导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地方行业企业,开设核心专业课程,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对大四学生要注重做好毕业和就业服务工作,为其进入社会或学业深造提供帮助指导。
3.深化校地融合。地方应用型大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地方性,一个是应用型,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地方应用型大学必须走校地融合的办学之路,扎根地方成了建设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生存之道。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作为人才的第一培养地、集聚地,对一座城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文化传承、产业提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大力支持和协助地方应用型大学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方位服务地方高校的发展,努力培养地方发展所需人才。
1.领导班子不动摇、不折腾。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转型发展、矛盾突出、改革任务艰巨等问题,这就特别需要高校领导班子坚定信念、上下同心,以“八八战略”为引领,锚定办学目标不动摇,不折腾,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一张办学蓝图绘到底。
2.中层干部不懈怠、不走样。中层干部是学校办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群体,对上要贯彻执行学校部署,对下要组织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是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重要力量。在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中层干部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真正领悟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愿景,确保思想、行动始终与学校办学目标、重大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推动办学不断迈上新台阶。
3.教职工不等待、不观望。教职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高校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校人才培养与每位教职工息息相关。因此,教职工应主动参与到高校管理中去,把高校当成自己的家,围绕办学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高校管理者也要想方设法不断提升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水平,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教职工乐于、善于参与学校工作,推动发展。
1.构建专业、课程、师资联动的校内协同育人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原有的专业结构,对接地方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增设一批区域产业和地方需要的专业,裁撤一批不适宜的专业,优化专业学科布局。积极走出去,充分了解区域企业对需求人才的专业类型、知识结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构,使之更加契合社会需求。选派一批教师深入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技术咨询、产品研发,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大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
2.构建行业、企业、社会联动的校外协同育人体系。聘请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到高校参与应用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论文指导,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一批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实验室、产业学院,开展双向互动,共同培养适应地方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构建 “项目化”与“校企双导师制”相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社会文博机构、校友企业等建设一批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一批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选聘企业高管、创业精英、优秀校友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大型创新创业比赛,选树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对优秀创新创业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1.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地方应用型大学长期以来存在基础薄弱、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支持有限、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短板,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地方应用型大学想要在不断扩大的本科高校群体中突出重围,办出高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所有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者都应秉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不忘育人初心,牢记办学使命,清醒认识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始终保持办学路上的紧迫感、为师生服务的使命感、干事担当的责任感和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始终想在前、做在前,付出加倍努力,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坚持实干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国家发展靠实干,一所学校发展同样离不开实干。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9],引发了亿万海内外同胞的共鸣。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实干”,“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10]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教师和党员干部,要大力提拔那些胸怀党的教育事业、为师生办实事的干部。同时,还要把实干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标准,更加突出实际问题解决度、师生满意度等指标,切实做到以实干实绩论英雄。此外,还要在师生中树立一批实干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实干事迹,最终在全校形成尊重实干、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实干风尚。
3.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干事创业合力。高校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建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地方应用型大学要系统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细、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优良作风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凝聚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要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凝聚干事创业大合力,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时效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实成效。
总之,“八八战略”为浙江擘画了省域现代化先行的美好蓝图,开辟了浙江放大优势、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浙江不断在实践中开新篇、启新程,精彩蝶变,跨越发展。“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在“八八战略”提出20周年之际,我们要更加全面总结“八八战略”的科学思维方法,将其运用到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推动地方应用型大学发展走出困境,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