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由观的价值意蕴探析

2024-01-17 07:54陈启军
今传媒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马克思

陈启军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日益提高,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大众在物质需求被满足的同时,希冀自由在人们需求层次中逐渐向上迁革。现代社会,自由主义思潮的片面性越来越凸显,比如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漠视集体、多元主义倾向等。在此背景下,挖掘马克思自由观内涵对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由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自由观虽然受到了伊比鸠鲁、斯宾诺莎等诸多哲人的影响,但是其自由观思想主要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本文主要探讨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思想对于马克思自由观形成的影响。马克思自由观主要是建立在对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思想的批判和扬弃之上的,因此,把握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思想是明晰马克思自由观的基础和首要前提。

(一)康德的自由思想

康德的自由思想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他的自由思想逻辑严密、体系完善,被后来诸多哲学家所继承和发展。康德曾说:“在你心中仅仅追求幸福的,就是偏好;把你的偏好限制在首先配享幸福的条件上的,是你的理性;而你能够通过自己的理性限制、制服你的偏好,这就是你的意志的自由。”[1]康德的自由理论所论述的自由是在人“应该为之”的实践领域中的意志自由,他将自己所言的自由特征描述为自主、自因、自律。意志自由构成了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其积极意义就是意志的自律,即批判的实践理性的自律。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回答了自由何以可能这个问题。康德认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自由不能称之为自由,这只是一种自然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放任,只有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人之所以为人,其根本源自于人所从事的道德实践,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人才能真正发挥理性从而实现自由。康德认为自由是人类独有的,是通过道德来实现的;自然行为是动物性的,人类的自由就是对自然行为的超越,是严格按照理性原则去实践的——自由就是人类遵循理性去克服自然本能的欲望,即意志自由。

在追求自由途径方面,康德强调道德观念和实践理性。他认为道德是理性的产物,道德观念可以让人们克服自然本能,正是道德让人们能够体悟自己的自由。只有以善良意志为主体进行立法,服从于善良意志所设定的绝对命令,人才能获得自由。绝对命令是人以自由为目的所设立的道德法则,无条件的自由意志建立在对绝对命令的服从之上。

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对康德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康德没有看到所谓的自由选择背后总是包含着某种必然性,而马克思自由观超越了康德的自由观并逐渐走向了成熟。通过对现实的人的分析,马克思探寻出了处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去实现自由的现实路径,并指出了自由意志背后存在着的客观必然性,实现了对康德自由观的扬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黑格尔的自由思想

黑格尔哲学在整个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极高地位,他概括和总结了以往全部哲学的发展。黑格尔的自由观是对以往哲学上的自由观的接续和发展。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所秉承的核心思想是:维护人的精神自由。在自由观方面,黑格尔认为自由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基石,他将追求和实现自由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之下,实现自由的主体不再是人,而是绝对精神。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提到:“精神的内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维中,或作为思维时,才有其真理性。”[2]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样也被置于精神之中,从而成为绝对精神的产物。黑格尔认为自由以必然为前提,在人类处在遵循本能生活的自然或原始状态的时候,是没有自由可言的,只有当人们开始掌握和利用客观必然性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时才能算是实现自由。他认为,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们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必然的基础上获得了对于客观必然性的掌握,从而内化于自身之中,进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自由,最终实现从“必然”到“自由”的跨越。实现自由即是达到主客体相统一,“自己回到自己”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的自我意识。

“人始终在通过自己的历史性活动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自己完成自己,以此来达到自由。”[3]黑格尔的自由观中闪烁着辩证的光芒,对于自由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自由观是批判性的,他用批判的方法对待关于自由的概念和学说。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石,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人民作为实现自由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就像对康德的批判一般,马克思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将人类置于现实世界当中,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将自由的主体变为历史的、现实的、实践的、具体的人,实现了对黑格尔自由观的批判性继承和超越。

二、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具有内在的逻辑和缜密的体系,其自由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辨证发展过程,实现了对前人自由观的超越。

(一)自由的主体:在必然性基础上现实的人

自由与必然是近代学者探讨自由问题时离不开的议题。必然包括自然的必然性也包括社会的必然性,而自然的必然性一般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存在,自由是从必然转化来的,没有必然就无所谓自由。”[4]因此,人类要想实现自由,就必须认识和把握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通过对必然的理解与把握,即充分利用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自由并不能浅显地理解为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它是以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人们越是对于客观必然性认识得透彻、对客观规律把握得深刻,人们的行动也就越自由,也就越接近真正的自由。社会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生存资料,也就是必须要能够生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这一结论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历史后的高度总结概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人”,这是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和“感性对象”的一种超越,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变革。总之,必然既包括自然的必然性也包括社会的必然性,要想实现自由就必须要清楚人是在必然性基础上的现实的人。

(二)自由的实现:历史的实践的发展过程

“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过程永远不会完结。”[6]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对于自由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演进。自由并不是自发、自动实现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对已有社会现实否定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认为在近代社会中人们要实现自由,就必须克服异化劳动,通过回归劳动的本质来实现自我本质、实现自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上考虑了自由问题,他将“异化”和“劳动”有机统一并结合为“异化劳动”范畴。可以看出,马克思对理性自由观予以了辩证否定,着眼点从抽象的思辨转向了现实,这也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从历史的、实践的角度去分析和把握现实中自由的实现,把实践作为实现自由的基础。实践是人实现自我本质的重要方式,是人的存在方式,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付诸实践,不可能离开实践空谈自由。对于自由,我们不但要去探讨研究其本质意义,更应该将自由和劳动相互结合,立足于实践去把握。实践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源头,要实现自由就要立足于实践,离开了实践的自由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实现自由的基本条件是积极进行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获得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自由的最终目标:以联合体自由作为前提的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个体自由是以联合体自由为基础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全面发展,是以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条件的。“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7]在 《资本论》中,马克思清晰地提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论设想,他结合社会现实为无产阶级自由的实现指明了现实道路,即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马克思所倡导的自由是人真正地掌控自身,把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他提出要达到自由社会,就一定要建立一种共同体,这是指人和人之间形成的联盟,并利用这种方式的联盟来达到每个人的权利。只有完成了人的思想解放才能更好地实现实事求是的实践,人的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在马克思一生的研究工作中,人的解放是永恒的话题,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生活资料按需分配,劳动作为丰富和提高人的生活意义的手段,每个人都将获得肉体和思想上的解放,从而实现自由发展。“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现实的人’才能获得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发展。”[8]因此,马克思的终生追求就是为了创建“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是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

三、新时代马克思自由观的价值意蕴

(一)尊重客观必然,坚定马克思自由观科学价值导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在分析和理解自由时将客观的必然性作为实现自由的基础,认为实现自由的前提是对必然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只有在尊重客观必然性的前提下处理好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们才能进一步实现自由。马克思自由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科学的认识论和逻辑体系为我们明晰了科学的自由观念,其本身是客观的、科学的。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将马克思自由观念作为我们的价值向导,警惕消极自由观念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

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实践的过程,新时代,以马克思自由观作为理论基础,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同样也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着新的矛盾,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避免个体自由的膨胀,建立新的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由观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正确解读马克思自由观,坚持以马克思自由观为导向,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自由观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局面。例如,通过学术研究不断提升理论层次、提高理论水平,将马克思自由观本土化、时代化,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以高校思政教育为抓手,打造高校科学育人氛围,进而辐射全社会;通过融媒体等社交网络媒介传播科学自由观念,警醒陷入自由困境,规范个人社会行为。

(三)回归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都是不以侵害他人权利为前提,自由不是局限在某一特殊领域的自由,而是全人类共同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自由是根植于现实的存在的个人,包含了社会属性的个人,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既非意志自由,也非精神自由,其中包含的现实含义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革新、与时俱进。

“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主旨是人的解放与自由问题,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所希冀的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和价值目标,自由个性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最高境界。”[9]对此,我们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回归马克思自由观本质,学会把握自由的度,真正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无论我们如何去探讨自由,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服务于人类自身,即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结 语

对于自由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当下,也要看到过去、看到历史,避免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辩证地看待和研究自由的发展与实现历程。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饱览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汇集中西哲学思想精华,更要与时俱进,以实践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具体地、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自由问题,力求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推动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

猜你喜欢
黑格尔康德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