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建筑业贡献率测算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4-01-16 10:11金占勇曹焕焕胡从川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贡献率增加值建筑业

金占勇,曹焕焕,胡从川,王 萌

(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2.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鲁能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3.北京金利安房地产咨询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66,E-mail:m15839030392@163.com)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京津冀三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无论是资源禀赋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京津冀三地差距仍然较大,这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建筑业发展在双碳目标及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面临着转型升级压力及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协作不紧密等问题,影响着三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内学者对于建筑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较多研究。刘玉成等[1]指出北京、天津、河北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紧密联系,三者空间位置及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程开明等[2]测算了我国建筑业对整体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剖析建筑业行业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建筑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刘伊生等[3]通过分析京津冀建筑市场流动性等指标,指出三地建筑业间存在同质化竞争与市场进入壁垒。程碧华等[4]运用DEA-Malmquist 模型分析江苏省建筑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并从产业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相应措施。郭婷婷[5]以山西省为实证分析得出了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与GDP 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蒋博雅等[6]基于LMDI 模型,详细剖析了江苏省建筑业碳排放驱动效应,并提出促进碳减排的对策建议。王洪强等[7]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建筑业—城镇化—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文献数量上看,目前关于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从研究内容上看,多数学者主要从单一产业或者单一省份,对建筑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发展影响因素、产业经济关联性等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从产业拉动率、投入产出比等角度,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运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较少文献从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角度,界定建筑业贡献率测算内涵及方法,对比分析区域建筑业贡献率,研究区域差异性、产业经济关联性等。

本文基于2011—2021 年京津冀国民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等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发展状况,进一步测算京津冀地区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并提出缩小地区间建筑业发展差异的对策。以期帮助建筑业市场参与者明确市场走向,促进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以协调发展促进京津冀建筑业优势互补、以创新驱动引导京津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1 京津冀建筑业发展状况分析

本文从两方面对京津冀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一是建筑业产业效益,主要从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及产值利税率方面分析当地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8];二是建筑业生产能力,主要通过从业人数、企业个数、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劳动生产率、技术装配率[9]等各地建筑业的产业投入指标,分析该地区建筑业对当地需求的满足能力。

1.1 产业效益情况分析

(1)京津冀建筑业增加值比较分析。如图1所示,京津冀建筑业发展对经济贡献较大且呈现地区差异性。近年来,河北建筑业发展持续放缓,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速从2017 年开始持续放缓,2018年及2020 年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速均出现负增幅,2019 年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速同期有所增长;天津建筑业发展在2017 出现显著下降,2018 年出现拐点,近3 年建筑业增速平稳回升;北京建筑业整体发展呈现持续走高态势。2019 年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京津冀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速有一定程度下滑。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经济得到稳步回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1.5%和3.9%。2021 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虽有下降,但仍呈现向好态势。

图1 2011—2021 年京津冀建筑业增加值

(2)建筑业总产值及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2020 年北京建筑业总产值12905.90 亿元,位居全国第九;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突破万亿元,产值利税率9.9%,明显高于全国产值利税率5.8%。其中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804.37 亿元,居于全国第二。2020 年河北建筑业总产值5948.00 亿元,居于全国中等以下;建筑业产值利税率为4.6%,居于全国中等以下水平,其中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43.93 亿元,居于全国中等以下。2020 年天津建筑业总产值4389.00 亿元,居于全国第二十;建筑业产值利税率为3.3%,是全国最低,其中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98.74 亿元,居于全国第二十[10]。

1.2 生产能力情况分析

1.2.1 从业人员数量方面

如图2 所示,京津冀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呈下降趋势。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天津建筑业从业人数下降最多,减少了约15.05 万人;其次是河北减少了近7.96 万人;北京减少了约2.59 万人。

图2 2015—2020 年京津冀建筑业企业人员

在建筑业企业单位数量方面,如图3 所示,北京呈下降趋势,而天津及河北呈显著上升趋势。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北京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减少191 个(7.08%左右);天津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增加了132 个(7.34%左右);河北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增加了438 个(17.51%左右)。

图3 2015—2021 年京津冀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建筑业就业人数与企业数量的情况显示,企业数量增加而从业人数减少,凸显出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由于建筑行业的生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使得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安全风险高、工作环境差。因此,年轻劳动力不愿从事建筑行业工作,从而建筑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建筑业也在逆境中取得一定成果。2020 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区的建筑业企业技术装配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占新建建筑面积的40.2%左右、超过30%、25.09%左右。装配式建筑的机械化、工厂化生产方式,以及大量设备的投入使用等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使得建筑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蓬勃发展。

1.2.2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方面

如图4 所示,北京增幅明显、天津及河北逐年缓慢增加。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图5 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北京同比增长4.90%,河北同比略增0.19%,而天津同比下降6.78%。从三地区建筑业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整体变化趋势分析,北京、河北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天津呈下降趋势。

图4 2015—2021 年京津冀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图5 2015—2021 年京津冀建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

1.2.3 技术装配率方面

如图6 所示,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呈周期性变化,2020 年三地区均超过全国均值,2020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技术装配率为9781 元/人,其中,北京建筑业企业技术装配率最高,天津最低。但2021年,天津建筑业企业技术装配率提高近1.5 倍,为25028 元/人,超过北京(20944 元/人)及河北(13721元/人),而北京及河北技术装配率均下降。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是反映建筑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建筑业发展的技术要素变化可反映区域产业发展情况,所以,分析建筑业企业技术装配率有助于深化建筑业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区域建筑业资源协调配置及健康发展[11]。

图6 2015—2021 年京津冀建筑业企业技术装配率

综上所述,从不同指标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北京、天津、河北3 个地区建筑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其中,北京综合实力最强,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经济环境强于河北,而河北具有显著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其建筑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及优势。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影响总体发展[12]。

2 贡献率测算模型构建与应用

2.1 贡献率测算模型构建

2.1.1 GDP 平减指数及行业不变价增加值测算方法

GDP 平减指数是指现价GDP 与不变价GDP 的商。其中,现价GDP 是根据当年的计价水平计算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当时价格的价值量水平;不变价GDP 是根据规定的年物价水平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消除了各时期价格变化的影响[13]。在纵向比对GDP 的实际变化时,不变价GDP 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反应建筑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同样地,行业不变价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比较处于同一标准,保证了前后时期指标之间的可比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出,行业不变价增加值核算可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消除价格因素的常用指数有GDP平减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由于后两者仅从微观层面反映物价上涨因素变动,而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价格,可从宏观层面反映价格因素变动,因此,本文采用GDP 平减指数计算不变价建筑业增加值,如下式所示:

2.1.2 建筑业贡献率测算模型

研究发现某一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及对经济的影响往往通过衡量该行业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或该行业与经济的趋势关系来表示[14],而产业贡献率则是全面衡量贡献度的指标,指产业增长占经济产出增长的份额,反映了某种产业比较优势及其对地区经济贡献。因此,本文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相关核算准则为依据,在剔除价格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均运用不变价GDP 增加值、不变价建筑业增加值测算建筑业贡献率,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GDPt代表在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OVt代表某一行业在第t年间的总产值;代表在第t年GDP 增长率;MtGOV代表在第t年GOV 增长率。

式中,Fnt代表在第t年n产业代表了行业的贡献程度,表示当年n行业的增长对上一年的经济产出;Ent代表在第t年n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

依据式(3)~式(6)计算公式,得出建筑业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式中,Nnt为建筑业贡献率;(Xnt-Xnt-1)为第t年不变价建筑业增加;(GDPnt-GDPnt-1)为第t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2.2 建筑业贡献率测算结果分析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北京、天津、河北的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2011—2021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 指数(上年=100)、建筑业增加值,依据前文测算方法,分别计算京津冀三地区GDP 平减指数、不变价建筑业增加值和建筑业贡献率等指标,并汇总相关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北京测算结果。如图7 所示,从整体趋势看,2011—2020 年北京建筑业对地区经济的平均贡献率约为3.94%,建筑业贡献率较稳定。从时间维度看,2011—2020 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继续扩大,建筑业增加值逐年递增。2014 年以来,建筑业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但2019 年以来建筑业发展增速放缓,贡献率有所下降。

图7 2011—2021 年北京建筑业增加值及贡献率

(2)天津测算结果。如图8 所示,从整体趋势看,2011—2020 年天津建筑业对地区经济的平均贡献率约为5.91%;从时间维度看,2011—2015 年建筑业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且较稳定,建筑业增加值逐年递增;2016—2019 年建筑业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且变化显著,建筑业增速整体放缓;2019—2021 年,建筑业贡献率再次呈现回升趋势。2019 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推进的形势下,天津建筑业总产值有所回升,其占全市GDP 份额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图8 2011—2021 年天津建筑业增加值及贡献率

(3)河北测算结果。如图9 所示,从整体趋势看,2011—2020 年河北建筑业对地区GDP 的平均贡献率约为6.40%,建筑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稳步促进作用;从时间维度看,2011—2014 年,建筑业贡献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较不稳定;2014—2016 年呈回落态势,2016 年底—2017 年底有所回升但2017—2020 年,建筑业贡献率逐年下降且变化显著;2017—2020 年建筑业产值增速较平稳,建筑业增加值低于全省生产总值的增速。与2011—2017 年建筑业增速相比,全省建筑业近几年发展较为缓慢。总体来看,在经济大环境开启新常态背景下,建筑业逐渐转型升级,总产值呈现持续平稳回升趋势。

图9 2011—2021 年河北建筑业增加值及贡献率

(4)京津冀地区比较分析。如图10 所示,整体贡献率趋势及平均贡献率显示,河北对建筑业的依赖性最大;天津对建筑业的依赖性次之,但建筑业贡献率变化波动较大;北京对建筑业的依赖性最小,且建筑业贡献率较为平稳。目前,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差较大。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受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业发展水平呈现地区差异性,阶梯状分布较明显;建筑业市场分化加剧,难以形成区域建筑市场协同发展格局,不利于建筑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地区间建筑产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图10 2011—2021 年京津冀三地区建筑业贡献率

3 建议

(1)多主体协同推进建筑业稳定发展。一是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统筹好风险防控,做好促进建筑业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二是企业应加强利用新技术、新资源,转变建筑业的新型发展方式,优化资源及产业结构;三是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工人队伍培育等,加强对建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建筑工人培训,培养满足新时期建筑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人才新活力、创新驱动力。

(2)因地制宜制定建筑业发展规划。一是北京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小,发展较为成熟,受环境与经济的影响较小,发展变化幅度不大。然而,北京土地资源稀缺、建筑产业发展成本较高,且由于产业多极化格局,能够分配给建筑产业发展的资源有限,限制了建筑产业的发展规模。因此,北京建筑产业化发展重点应放在高新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方面,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制定长效高质量发展机制,以缓解因土地资源稀缺、发展成本较高等造成的建筑产业发展资源有限、规模难以扩大的问题;二是天津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大,建筑业贡献率呈周期性变化,较不稳定。与北京、河北经济体量不同,天津建筑业产值及产业规模较小,建筑业投资及发展规模有限。但天津建筑业发展具备良好发展条件、广阔的潜在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技术装备实力、发展潜力及条件优越,城市建设也日趋完善。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规模实力、产业经济效益,天津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河北建筑业贡献率明显高于北京、天津,并且河北建筑业从业人员较多、产业规模大。近年来,河北建筑业发展的资源保障较充足。将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的重点分布地区向河北转移,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建筑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3)构建区域市场环境促进资源有效流动。一是统一构建区域市场体系。京津冀建筑业市场体系各有特长,北京建筑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天津建筑业具有发展潜力和地域特色,河北建筑业具有规模和结构优势。因此,应以区域建筑大市场为重点,三地共同开发体现中心城市功能的建筑业市场发展体系,营造适合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二是建立利益协调分配机制。京津冀三地经济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利益分配协调难度较大,阻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仍需建立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协调区域间及地方与整个区域的利益关系。围绕京津冀功能定位,进行建筑业的对接、融合、转移和升级;从利益契合点出发,进行税收分享、成本共摊、保障体系建设等。

4 结语

京津冀三省建筑业发展特点及贡献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平均贡献率测量结果中,河北(6.40%)>天津(5.91%)>北京(3.94%)。北京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小,建筑业贡献率较稳定。一是北京建筑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受环境和经济的影响较小,但发展规模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二是天津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大,建筑业贡献率呈周期性变化且较不稳定。与北京、河北经济体量不同,天津建筑业产值及产业规模较小,建筑业投资及发展规模有限;三是河北建筑业贡献率明显高于北京、天津,并且河北建筑业从业人数多、建筑产业规模大;四是京津冀三地建筑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三省经济发展对建筑业的依赖性呈现地区差异。建筑产业协作不紧密,未形成较好的产业梯度转移,京津冀区域建筑业市场分化较严重。建筑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得其不仅产业关联度高,而且容纳大量的人才就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京津冀地区作为创新引领及人才聚集高地,其建筑业发展是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快区域间建筑业均衡协调发展,消除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需要多主体联合助力建筑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考虑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建筑业产业发展规划;统一市场环境、构建利益机制方面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贡献率增加值建筑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