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中的“反义配置”现象

2024-01-16 22:15:02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复句反义使用者

熊 威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上海 浦东 201209)

引 言

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诸如“平凡的伟人”“痛并快乐着”“女汉子”等超越常规的言语表达.该言语表达具有显著的特征,即它们都是由具有相反或相对立语义关系的词或短语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当我们试图理解这类言语表达时,语义上的矛盾对立消失而粘凝为和谐隽永的整体.现代汉语中,具备该特征的言语运用情况已引起部分学者的注意.李向农(1985、1987)发现了定中结构中“形式和意义的脱节现象”(Formal and Semantic Discrepancies).[1-2]卫志强(1996)等指出现代汉语中存在“似矛盾句”.[3]冯广艺(2004)认为,言语表达者出于交际目的和交际效果的需要,有意采取“矛盾”的言语表达.[4]李晋霞(2015)指出,复句中存在“矛盾型并列”的情况.[5]除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发现外,该言语表达在修辞学界已引发不少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大多集中在与该言语表达有关的辞格以及辞格的认知解读方面,容易出现研究视角单一、对该现象缺乏整体性认识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实体中普遍存在“矛盾表达”的言语运用现象.例如:

(1)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去年一场公共活动餐前的谈话录音被披露,其中称中国为“友敌”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人民网2017-06-20)

(2)书记和乡长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各方面事情讲得乱七八糟的有条有理.(张宇《家丑》)

(3)强盗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命运注定扈三娘逃不过这一劫.(刘永学《跟屁虫宋清》)

(4)你这个人就是责任感太强,这既是你的优点,也是你致命的缺点.(张平《抉择》)

(5)月光在周围,一会儿沉入地下,像海誓山盟那样重.一会儿飘上天空,像海誓山盟那样轻.(文乾义《草原纪事》)

如例句划线处所示,具有相反或相对立语义关系的语言单位分别出现在词、短语、单句、复句以及句群中.它们从形式上看,具有矛盾性,从意义上看,又具有相融性.为了从整体上把握该言语表达现象的规律,深入挖掘其语言学意义,本文提出,这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义修辞现象——“反义配置”.研究反义配置现象中言语单位的语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描写并阐释其以语义为中心的语言运用规律,能够进一步深化语义修辞的内涵.反义配置作为一种修辞性的言语运用现象,语义问题是其核心问题.因此,必须首先厘清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在各级语法实体中的配置情况,才能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反义配置的语义.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是:反义配置是什么?应如何界定?反义配置存在哪些基本类型?

1 反义配置的界定

“反义配置”始于段曹林(2005)提出的“语义配置修辞”的有关设想.他从语言单位的语义构成和特点的角度探讨修辞方法,指出“语义修辞是言语使用者在言语运用过程中,针对言语单位所体现的语义特点及相互关系,在不同的言语单位的同一句法位置上选择,或是在上下文的有关位置上配合使用的现象.”[6]语义配置修辞是从语义的视角对修辞方法的一个分类,是在句中前后不同的位置,安排具有某种特定语义关系的不同语言单位,使之构成搭配关系或并存关系.他将语义配置修辞分为5 个较小的类别,即同义选择修辞、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和上下义配置修辞.根据段文的分类思路,“反义配置修辞”是指言语使用者在言语表达中的不同位置,主动安排具有反义关系的不同语言单位,使之构成某种组合关系或并存关系.笔者认为,准确界定反义配置,需要关注2 个核心问题.一是修辞现象中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二是语言单位在句中的配置方式.为充分阐释“反义配置”概念的形成过程,需要分别界定其中的“反义”和“配置”.

1.1 反义配置中的“反义”

反义配置中的“反义”是指反义关系.众所周知,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通常有4种,即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和上下义关系.此外,还包括通常的和临时的语义关系.反义关系是客观世界中相反或相对的概念在语言中的体现.反义关系由正反两个语义单位组成,二者互不相容、彼此排斥又互为存在.[7]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反义关系的对立面之间能够相互促进、转化,形成统一体.广义上看,反义关系通常指“语义不相容关系”(Semantic Incompatibility).语义不相容表现在语义单位之间概念意义或临时意义的不相容,是言语意义上的不相容.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如果两个语言单位之间存在概念上的或者临时的语义不相容,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反义关系.例如“得志一条龙,失志一条虫.”中的“龙”和“虫”;“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中的“阳关道”和“独木桥”,它们之间都是反义关系.

“反义配置”中的反义关系指任何条件下产生的语义不相容关系.构成“反义配置”的一组语言单位,他们之间的反义关系是言语使用者临时的制造的,属于言语层面的反义关系,或者称其为“语用层面的反义关系”.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目的,主动追求言语表达的精准、贴切,有时会超越常规的表达界限,刻意偏离甚至违反标准的语言规则或认知常识.“反义配置”便是使用者通过故意制造语用层面的反义关系的一种言语运用现象.总之,“反义配置”这一概念中的“反义”是指语用层面的反义关系.

1.2 反义配置中的“配置”

索绪尔指出,语言系统建立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种基本关系之上.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前后连缀起来能形成的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能够反映出语言单位之间配备布置的规律,因此又被称为“配置关系”.从组合关系上看,“反义配置”属于语义单位的组合.因此,“反义配置”可以理解为言语使用者在言语表达中的不同位置,配备、布置互为反义关系的不同语言单位,使之形成语用层面的反义关系的言语运用现象.

邢福义(2016)在著作《汉语语法学》中提出“成分配置”概念,是指构件语法单位进入句子,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被配置在显示特定句法功能的关系位置上.[8]实际上就是小句构件的功能配置.成分配置能从句子块状分割的角度看句子格局,了解构件单位入句后经过功能配置而形成的句子成分,从而了解句子整体与部分的布局.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是配对的,它们处于相互规约的关系中,它们所占据的位置是一种关系位置.我们引入成分配置的语法分析理念,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反义配置现象中,互为反义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的配置情况.

在反义配置的命名方面,我们不使用“反义组合”而采用“反义配置”的说法,是因为“组合”更多地用于描述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相互关系.“配置”则通常用于描述更大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如小句、复句甚至句群.“配置”意为“配备布置”,能够更直观地展现语言单位在不同句法位置上配合使用产生的语义特点.综上,“反义配置”中的“配置”,是指互为反义关系的语言单位作为构件单位的功能配置.

综合前文所述“语义配置修辞”、“反义关系”和“成分配置”3 个有关概念,提出“反义配置”这个重要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目的,或为达到某种语用效果,刻意将两个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配置在具有特定句法功能的关系位置上,形成语表上看似矛盾对立、语里上和谐统一的言语运用现象.

2 反义配置的类型

根据前文定义,本文从成分配置的视角,结合现代汉语每一级语法实体的配置特点,将反义配置分为5 个基本大类,分别是:词一级的反义配置、短语级的反义配置、小句级的反义配置、复句级的反义配置和句际级的反义配置.每一级语法实体中,反义成分的配置情况各有不同.

2.1 词一级的反义配置

词一级的反义配置,是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主动将反义语素临时配置在一起,形成语表上看似矛盾对立、语里上和谐统一的词,即“反义配置词”.不同于反义语素合成词以及偏义复合词,反义配置词是由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临时并置在一起构成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反义配置词的意义通常是其中各个语素意义的加和.例如:

(6)因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一般是以“审丑”为美学趋向的,才有我们这里以“国骂”为“丑美”的作品问世.(北语语料库)1

(7)童姥出场时已经九十六岁了,不过却是八九岁模样.(人民网2017-06-01)

(8)忽然天崩地陷的一声巨响……自上面涌下一大片火水,烘烘的在层阶上奔流燃烧.(北语语料库)

2.2 短语级的反义配置

短语级的反义配置,是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主动将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短语临时配置在一起,形成语表上看似矛盾对立,语里上和谐统一的短语,即“反义配置短语”.反义配置短语既可能是一个较小的短语,也可能是一个较大的短语,存在偏正、联合2种配置形式.

2.2.1 偏正式

偏正式反义配置短语中,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短语被分别配置在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上,可进一步细分为定中式、状中式、中补式3类.例如:

(1)定中式

(9)常德诗人要在热烈的冷静中,沉下心来锤炼诗歌品质,挑战难度写作.(杨亚杰《带着家园行走》)

(10)《“破坏式保护”是对文物的二次伤害》(央视网2016-09-22)

(11)汉朝时,汉字由篆书发展成隶书,蜕变为不象形的线条化符号,文字学上称之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人民网2018-10-09)

(2)状中式

(12)“贩卖焦虑”的一大秘诀就是“生造概念”,而且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人民网2019-03-11)

(13)馆内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和真实的故事,无声地诉说着先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人民网2016-11-29)

(14)跟死亡就差一步的路,我叫它“活着死”.(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3)中补式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里偷人养汉,美得难受.(曹禺《原野》)

(16)“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17)有人生活优渥,显摆“穷得只剩钱”;有人节衣缩食,却捐献巨额存款用于公益.(人民网2018-04-09)

2.2.2 联合式

联合式反义配置短语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或短语是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的,具有联合关系,它们并没有被配置在具有特定句法功能的关系位置上,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法成分.例如:

(18)这种痛并快乐着的表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脸上,可能只有练习举重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北大语料库)

(19)连这些出入于校园的小小孩子,都有着膏粱华腴风范,又可恶却又迷人.(王安忆《逃之夭夭》)

(20)学生们穿着顺便、简单,一副美国中学最典型的又颓废又活力四射的样子.(郁秀《不会游泳的鱼》)

2.3 小句级的反义配置

小句级的反义配置,是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主动将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分别配置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中,形成语表上看似矛盾对立、语里上和谐统一的“反义配置小句”.2反义配置小句中,互为反义关系的语言单位被分别配置在小句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上,属于主谓配置.主语和谓语在语义上形成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辩证关系.例如:

(21)我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柳青《创业史》)

(22)我不由得对陪着我的少波感叹“这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国家啊”,但“无政府”就是它的秩序.(王家新《我的希腊行》)

(23)有一种旅游叫足不出户,有一种交往叫一人独处.(劳马《走遍世界》)

(24)瑞幸“不幸”:自曝22 亿财务造假(新浪财经2020-04-03)

2.4 复句级的反义配置

复句级的反义配置,是指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主动将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分别配置在一个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中,形成语表上看似矛盾对立、语里上和谐统一的“反义配置复句”.根据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反义配置复句可分为3类.

2.4.1 因果型反义配置复句.

例如:(25)因为爱,所以恨.(李文宏《边走边爱》)

(26)正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能爱你.(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7)唯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李敖《然后就去远行》)

2.4.2 转折型反义配置复句.

例如:(28)李家发死了,他并没有死,他的生命充满了这个世界.(杨朔《万古青春》)

(29)爬呀!爬呀!她爬的是一条熟悉的道路,却也是一条陌生的道路.(肖玉《乌云密布》)

(30)他分明听见了,却不答理我,甚至脸上连一点轻蔑的表情也没有,而这又表示了最大的轻蔑.(张贤亮《绿化树》)

例如:(28)-(30)中的转折标记“并”“却”“而”突出显示转折关系,强调所指事物同时存在相反的两种属性.此外,有的转折型反义配置复句的前后分句之间本来是并列关系,但前后分句语义相反,使之成为转折关系.例如:

(31)曹操这个人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易中天《品三国》)

(32)一个英雄倒下了,千百个英雄站起来.(北大语料库)

2.4.3 并列型反义配置复句.

例如:(33)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陆云红《百年杨绛亦芳华》)

(34)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易中天《品三国》)

(35)北区一号楼……长满了故事,很真,回忆起来,暖心,也刺心.(周智琛《母校人事》)

并列型反义配置复句中,意思相反的语言单位之间隐含转折关系,在关系标志“(既)……,又……”“……,也……”等的作用下,将隐含的转折关系转化为并列关系,形成了并列复句,强调被指事物的两种属性同时存在.可见,并列型反义配置复句的逻辑基础是转折,主观视点转化为并列,语表上标示为并列.

值得注意的是,复句级的反义配置还存在紧缩形式.例如:

(36)没钱也土豪,去全球消费最低的10大国家!(潇湘晨报2014-12-15)

(37)美女也恐龙,范冰冰想要消灭的雷人照片(半岛网2009-04-05)

以上2例均是表示让步转折的紧缩型反义配置复句.

2.5 句际级的反义配置

句际级的反义配置,是言语使用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将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分别配置在前后相继的不同的句子中,形成前后语表上看似矛盾对立、语里上和谐统一的言语运用现象.句际级的反义配置多见于散文、诗歌.例如:(38)廖志弘,今天是你哭的日子,是我哭的日子;今天也是你笑的日子,我笑的日子.(范稳《吾血吾土》)

(39)最幸福的是你们在动,挥舞着手掌;最幸福的是你们一动不动,让风去寻求理解,让狂暴的风去追赶一季的落叶,让风去找它的家.(安歌《别出声》)

(40)一粒沙很小

太阳能感应到他欢愉的心跳

一粒沙很大

会逼使眼睛关闭与世界的通道(铁夫《一粒沙》

结 语

反义配置是生活中常用的言语运用现象.言语使用者主动将意思相反的语言单位配置在句子中,刻意违反形式逻辑矛盾律,从而使言语接受者产生一种看似矛盾对立、实则隽永和谐的新颖感觉,这是反义配置的魅力之所在.本文立足于语言事实,从语法的角度探究修辞现象,严格界定了反义配置.从成分配置的视角对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实体中的反义配置情况进行分类探析,完成了“反义配置”现象的基础性探索.本文为“反义配置”研究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其中涉及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语法角度看,现代汉语中各级语法实体中普遍存在反义配置,每一级语法实体中,存在哪些细分形式?具有怎样的语义特点?从类型学视角看,反义配置现象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配置方式与汉语有什么异同?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看,反义配置现象的历时演变规律是怎样的?从认知视角看,反义配置的生成和理解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以上诸多问题将另文探讨.

注释:

①本文语料选取自高校语料库、网络报刊以及公开发表的小说、诗歌,所有例句均标明出处.

②本文的“小句”既是指单句,也指结构上相当于或大体上相当于单句的分句.

猜你喜欢
复句反义使用者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这山望着那山高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 16:24:04
抓拍神器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