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森(昆明)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召试鸿博官检讨,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他因诗名与渔洋(王士祯)称南北二大宗,又精研经学,深于证金石,善各种书体,工山水,擅长镌刻、碑拓,是清初砚铭高手、蓄石藏砚大家。
朱彝尊《暴书亭著书砚》,上方有朱彝尊自铭:“北垞南,南垞北,中有暴书亭,空明无四壁。八万卷,家所储,鼠衔疆,獭癸鱼,壮而不学老著书。一泓端州石,晨夕心相於。千秋名,身后事。”丁亥春彝尊自铭,下有“青士勒石”款。
砚侧刻宋荦行书铭:“竹垞老人有宝晋斋癖,游岭南,蓄砚最富,晚得此砚,周青士为勒小像并其所自为铭,风神玉澜,石骨云瞍,对之如见米加研山,欲巾笏而拜,真神品也。朱氏子孙世宝之。商丘宋荦跋。”砚盒盖面刻心秋居士题名“暴书亭著书砚”。
时至今日,历经三百余年的暮雨朝云,若能再获朱彝尊题铭砚,哪怕是一块断碣残碑也无妨,但概率十分渺茫。不过机会还是会留给存心收藏研究者的,2021年我在云南典藏拍卖会上得到了一纸砚拓,正是朱彝尊《仁义自成砚》砚拓。
砚背复手上方有王羲之《兰亭序》节录: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临兰亭序,康熙乙亥书,竹垞印。
砚肯复手下方圆形内有阳刻四个篆字:仁义自成。(图1)
据考,西汉《仁义自成圆形瓦当》(图2),直径约十八厘米,出土于陕西咸阳。古人云:尊道贵德,仁义之风自成。朱彝尊摹创西汉瓦当于砚台,增加了金石气。
图1 朱彝尊《仁义自成砚》背拓片
图2 西汉 《仁义自成圆形瓦当》
图3 朱尊彝《仁义自成砚》正面拓片
图4 砚正面两侧所拓文字
砚台正面之最上端,竖刻十七列,每列二字,共计三十四个楷字:端州羚羊峡西洞,石溪长里许,广不盈尺(丈),自溪口北行三十步,一穴在山下,乃水崖口也。(图3)
据考,此段文字是朱彝尊《说砚》一文之核心,为朱彝尊当年考察羚羊峡西洞端石水坑时所记。证实朱彝尊“游岭南,蓄砚最富”的史实。有趣的是,把端石水坑的地理位置写入砚铭,是朱彝尊的创造。如今水枯石不烂,谁也否定不了此砚由端石制成,正是“千秋名,身后事”,后人皆知。
右侧篆书两行(图4):
刚而柔,方且直,仁之体,礼之德,
和其光,守其墨,不磷淄,永为节。
康熙乙亥秋九月上浣,书于松雪轩。
垞竹(印)
据我考证,此八句砚铭,曾出现在朱彝尊《长乐未央砚》之上,说明朱彝尊当年曾制作了两个姊妹砚台:一个是《长乐未央砚》,另一个是《仁义自成砚》,型制相同,制作时间在同一年之内。《仁义自成砚》的制作年代是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秋九月上旬,此时朱彝尊六十六岁。至于《长乐未央砚》的流传韵事,当另文叙述,此为后话。
左侧楷书三行(图4):
义以方外,介石之贞。
比德如玉,其道先亨。
端人正士,是用有成。
臣竹垞印(方印)朱氏珍藏(方印)
据我考证:此砚铭录自汉铜器铭文,我从阮元(1764—1849)的砚台上转录至此。椭圆形印“竹垞”、方形印“臣竹垞印”和“朱氏珍藏”在此出现,相当于明白无误地告诉后人:此砚是朱彝尊珍藏的传家之宝。
《兰亭序》是中华文人的情结;“刚且柔”“义以方外”铭文是中华儿女的根基。传送中华优秀文明的此纸砚拓,被我发掘、保护、研究,我甚感荣幸且由衷希望,朱彝尊《仁义自成砚》能出现在中华文明的舞台,与朱彝尊《长乐未央砚》齐奏共鸣:传送金石之声、砚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