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2024-01-16 07:56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康义
中国有色金属 2023年24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 康义|文

1978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征程。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致开幕词,提出把“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之一。1983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并委托有色总公司归口管理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从此有色金属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的工业行业。

今年是《中国有色金属》杂志创刊40周年,也是有色金属工业作为独立行业40周年。在此,向《中国有色金属》杂志表示祝贺,向全行业干部职工表示感谢。回顾40年砥砺奋进发展历程,总结40年发展成就,对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砥砺奋进

4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2000年)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这一时期,我国正处在探索目标模式到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阶段。有色金属工业处于有色总公司和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直接管理有色行业时期。

有色总公司成立不久,就提出了“优先发展铝、适当发展铅锌、有条件发展铜,有选择的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的方针。为了加快发展,先后从日本引进了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闪速炼铜”和大型铝电解预焙阳极工艺技术和装备,建成了江西铜业基地和贵州铝厂,并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冶炼和加工企业。这些项目投产后,迅速增加了产量,基本改变了长期进口铝的局面。

从1996 至1998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我国及时采取了“债权股”“政策性关闭破产”“贴息技术改造”三项措施,妥善处理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3 年年底,45 家有色企业债转股金额309亿元,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财政拨付破产费用缺口资金116亿元。通过企业改制重组,有31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共融资350亿元。到1999 年年底,有色金属行业基本上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一时期,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营业收入、实现利润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1.0%、19.8%、11.9%和12.7%。

第二阶段(2000—2012年)

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时期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强劲拉动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10 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1世纪初,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的一批民营企业进入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建设了大型氧化铝和电解铝厂。一些国有企业、央企经过战略重组和改制上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有色金属行业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2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突破1 000万吨,跃居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有色金属工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及中央领导报告了《国际全球危机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建议》,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怀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会议,专题研究有色金属工业问题,及时出台了对铝铜锌等品种收储、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降低17个品种出口关税等“八项政策”措施。2009年下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一阶段,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技术进步最明显、综合实力增长最显著时期。这一时期,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4.6%、27.8%、31.6%和22.7%。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有色金属工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发展动能由依靠产能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智能化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坚持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全球化布局。

根据2022年年统计数据,这一时期,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年均增长5.4%、5.5%、2.7%和7.0%。

发展成就

4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成功实现了从产量短缺向生产、消费、贸易世界第一大国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从主要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向中高端产品和成套技术装备出口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向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历史转变。40年来,积极应对亚洲和全球金融危机,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有色金属事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20年居世界首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跃升。40 年来,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0.6%、18.3%、15.1%和14.2%。

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40 年来,我国精炼铜产量、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由3.8%和6.3%分别上升到43.1%和54.2%。我国原铝产量、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别由3.1%和4.8%上升到58.7%和58.5%。我国铅产量、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别由4.1%和4.0%上升到44.3%和44.8%。我国锌产量、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别由3.5%和5.1%上升到49.7%和52.2%。

国内企业的国际地位显著增强。2010年以前,只有中铝、五矿两家有色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在2023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中国五矿、正威国际、中铝集团、江西铜业、魏桥创业、金川集团、紫金矿业、铜陵有色等8家有色企业入榜。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企业中,有色企业占11 家。其中,洛阳钼业、中色集团、紫金矿业和华友钴业四家企业跨国指数超过40%,位居前列。2022年,全球精炼铜企业产量前10位中,中国占5家,其中江铜、铜陵、中国铜业位居前3位;全球十大电解铝厂,中国占5家,其中中铝、魏桥和信发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位。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升级。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的10 年,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在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应用于生产,迅速实现了产业全面升级。

铜冶炼的“双闪”技术日益成熟,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悬浮铜冶炼、氧气底吹、氧气侧吹加顶吹等铜冶炼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600千安超大型铝电解成套技术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铜管材、铜板带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并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保障了“嫦娥”“天问”“北斗”等系列重大工程需要,助力C919大型客机飞行,成功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规格的整体铝合金锻环,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提供了新材料支撑。

绿色低碳成效显著。21世纪以来,率先淘汰了全部落后产能。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推动全行业节能减排及选冶废渣、废水、废气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有效利用。

打造绿色矿山、全面推广“采、选、充填”和“排土、采矿、复垦”一体化有序开采,实现了矿山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无害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大力推进低品位复杂难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行业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63座、“绿色工厂”120家,占全国总数的13%。

冶炼企业坚持清洁生产,持续推动节能减污降碳,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2年,全国平均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3 448千瓦时/吨比1983年的17 560千瓦时/吨,每吨铝节电4 112千瓦时,吨铝减少碳排放7.2吨。

国际产能合作迈出新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色企业利用国际矿业市场有利时机,采取对外投资、整体收购、股权并购、项目投标等多种方式获取境外有效矿产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一大批有色企业境外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产达标,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 年年底,中国企业在境外获得的权益铜资源量超过1.5亿吨,形成的权益矿产铜产能280万吨;获得的权益铝土矿约80亿吨以上,铝土矿权益产能8 000万吨,镍金属权益产能30万吨以上。初步形成了赞比亚、刚果(金)、秘鲁三大铜钴资源基地;几内亚铝土矿基地、印度尼西亚镍资源及不锈钢产业基地。在境外投资建设氧化铝产能500万吨以上,电解铝400万吨,为矿产资源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设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我国正在由有色金属大国向强国迈进。到2025年,产业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到2035 年,基本建成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未来5-10年是建设强国的关键时期。

1.构建现代化有色产业体系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实现有色金属工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数据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全面融通,形成协同、高效、融合的新生态。要体现现代化产业的先进性。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矿产资源要自主可控,加大“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要自立自强。着力构建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瓶颈,加大科技投入,聚集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从原理上突破瓶颈,实现产业化,解决进口替代。重点解决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科学材料;重点突破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关键技术;重点破解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赋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结合、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体系建设,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多种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3.矿产资源保障自主可控

目前,我国20 多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如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在70%以上,镍钴资源对外依存度均在90%以上。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要立足国内,加大重点成矿带找矿力度,增加储量。积极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勘探,形成一批重点矿产资源接续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有色企业在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等多种方式获取短缺的境外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完善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资源自主可控,为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4.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量为6.6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要优化冶炼产能规模。严格控制冶炼新增产能,坚持电解铝产量总体约束,防范铜铅锌和氧化铝产能盲目扩张。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继续执行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科学有序向水电丰富地区转移产能。要利用西部地区优势,与电力部门紧密合作,推进风电、光伏电用于电解铝新途径。积极参与风电、光伏电及储能、氢能等开发和微电网建设,提高消纳能力。

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节能降碳。要加强研究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加强基础研究,早日突破惰性阳极和无碳阳极电解铝新技术。

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再生产业。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25 年,有色再生金属供应量达25%以上。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要做好电解铝碳排放数据核算等基础性工作,培训相关人员,为正式上线交易创造有利条件。

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突破氧化铝生产中赤泥综合利用世界性难题。

5.加快产业智能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力格局的关键力量。

近几年来,有色金属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可喜成效。尤其在露天矿山以5G、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实现了全流程卡车无人驾驶作业、运输作业智能化调度系统,为智能化无人矿山奠定了基础。但是,有色金属行业品种多,工艺设备各异,企业分散,多数企业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面临诸多挑战。

有色金属行业实现智能化工厂(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明确目标、路径和分步实施细则。要按照“云、边、端”技术架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采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互联网公司密切合作,逐步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固定设备无人化、全面管理信息化、经营决策智能化。到2025 年,我国有20多家智能化示范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 年,全行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6.优化产业全球布局

继续加大企业在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尤其是新能源矿产和国内紧缺资源,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批资源储量巨大、品质优良、设施配套的若干大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

充分发挥有色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政治风险小、营商环境好、能源丰富和自主矿产地区布局冶炼企业,在市场较发达地区投资建设铝加工和铝制品企业,在非洲、中东、南美和东盟地区逐渐形成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带动中国技术、设备、标准、品牌和服务走向全球,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增强有色金属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国迈向强国。

7.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关键在人。要努力培养造就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国际化高端人才队伍。要着力打造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

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不拘一格选人才。要精心用才,倾心引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有色金属设计》2019年总目次
Cross-Lingual Non-Ferrous Metals Related News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NN with A Limited Bi-Lingual Dictionary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