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的机遇

2024-01-16 10:35毛振鹏
商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都市青岛高质量

毛振鹏

全面、严格、精准地贯穿到青岛都市圈建设、发展和治理的各个方面,把青岛都市圈建设成为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重点培育27个现代化都市圈。2023年10月,青岛都市圈正式获得批复。未来青岛应当积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完善核心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培育高水平创新空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推动青岛都市圈立足自身定位、加快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谋划推进两圈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一张蓝图绘到底,引领青岛都市圈“打头阵、当先锋”

《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推动青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青岛是山东发展的“龙头”,应当按照省委书记林武对青岛提出的“打头阵、当先锋”的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青岛的事情办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为山东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青岛应当紧抓都市圈机遇,务实创新、敢于担当,加快建设经济活跃发达、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开放优势明显、人民宜居宜业的现代都市圈。

《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推动青岛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当以此为基础,切实发挥好青岛作为山东“强龙头”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大力度创新引领新发展,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加创新优势,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创新是青岛都市圈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各地密集部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青岛都市圈应当更加务实地推动创新,发挥好企业作为重要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都市圈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青岛都市圈应当是开放的都市圈,是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为青岛都市圈加快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青岛都市圈利用好制度型对外开放的发展优势,下大力气吸引外资,想尽办法促进外贸,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在更深层次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

集聚各类资源,推动青岛都市圈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青岛都市圈应当坚持高质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形成资源引进、项目落地和企业服务的完整“闭环”。青岛都市圈应当大力整合提升产业承载水平,探索灵活供地政策,加速激活盘活存量资源,建好产业园区。依托重点园区和特色小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升青岛都市圈的资源集聚能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抓好重点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青岛都市圈大中小城市疏解承接的功能定位,深度对接日本、韩国以及北上广深等先进城市,加速推进基金项目、产业链招商等新招商模式,不断加速产业落地建设进程。持续深化与济南都市圈的开发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青岛都市圈产业园区要优化顶层设计和功能定位,实现有序招商。严格落实城市控规要求,进一步深化研究、统筹推进,聚焦重点园区优化招商举措,为企业入驻发展做好衔接服务。招商部门应当组织精兵强将、配备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围着项目转、奔着落地抓。大中小城市应当在学习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通力协作,聚焦成长性好、有产业链和潜力大的企业,围绕具体项目抓招商、抓落地、抓进度,形成推进青岛都市圈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工作合力。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补齐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稳步向前推进。

围绕谋划国家级产业园和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集中发力,不断提升青岛都市圈的发展质量。紧抓青岛都市圈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注重统筹规划,明晰定位、优势和短板。将产业园规划发展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以产城融合促进现有资源与项目有效对接,促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产业发展应当厘清近期和远期目标,扎实做好配套,从政策、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加以倾斜,将规划一步步落细落实。对于处于培育期的科技产业,应当加快推进园区运营平台公司建设,整合相关资源,聚焦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有效对接,梳理好各方关系,给予更多必要的支持,促进科技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加快推进青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构建“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青岛都市圈应当进一步完善招商优惠政策措施和落地保障机制,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符合国际标准的开放型营商环境。以《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引领,有序推进环境提升、空间优化、业态提升等各项基础工作推进青岛都市圈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放大产业和人口集聚效应。应当切实做好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打造“无证明”的青岛都市圈。各级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应当始终勤勉务实勇担当,提升城市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贴心服务,形成规范有序且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口落户青岛都市圈。

像“绣花”一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精细化管理城市,运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谋划和推动基层治理提升,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为青岛都市圈发展塑造更优社会环境。建立符合青岛都市圈特征和要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和责权匹配、高效运转的工作体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不断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高效实施机制,提升青岛都市圈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应当始终全心全意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人民满意的青岛都市圈。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加快推进青岛都市圈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胸怀大局、主动服务、争创一流,切实挑起重担、负起责任,以党员干部的主动作为,把《青岛都市圈规划》体现的先进理念、发展目标和规划蓝图,全面、严格、精准地贯穿到青岛都市圈建设、发展和治理的各个方面,把青岛都市圈建设成为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系青岛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都市青岛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