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菁
走进咨询室的是一位文文静静、白皙瘦弱的姑娘。她满脸愁容,低着头,说话声音很轻,整个人蔫蔫的,缺乏花季少女的明艳阳光。
女孩叫小静,是一名高三学生,陪同前来的母亲说,孩子自从上了高中,一直没精神,回家总是唉声叹气,家长想着青春期孩子有情绪波动很正常。直到上了高三,孩子经常出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也都正常。家长觉得可能是孩子心理出了问题,于是来到我们咨询室。
在与小静的单独交流中,事情的原委一点一点清晰起来。小静从小文静乖巧,学习认真;父母长辈对其寄予很高期待,生活上大包大揽、无微不至,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學。小静小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到了初中,学习开始变得吃力,初三时因学习困难引发失眠、悲观、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到了高中,她发现学习压力更大了,疲倦不堪,并对人生意义产生了怀疑,觉得每天这么辛苦挣扎究竟是为了什么。
小静坐在我对面,眼里泛着泪光:“数学太难了,作业太多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太累了。”
前期咨询中,小静怕辜负父母期望产生深度焦虑,对自己理科成绩不理想感到非常难过和无法接受,觉得是自己太笨,充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我告诉她,十根手指都不一般长,像她这样心思细腻的孩子偏文科是太正常了。听了这些,她整个人似乎一下子舒展开来,露出了笑容。倾诉,能让一个人沉积的压力得到释放,当内心被理解、被看到,负面情绪会一点点得到化解。
接下来的咨询中,我邀请其父母一同参与家庭咨询。其实父母参与咨询,才是整个咨询中最重要的部分,父母先改变,才能更好地带动孩子的良性改变。
我引导家长和小静坦诚沟通,各自把真实想法全部袒露出来。经过充分深入对谈,小静发现其实父母非常想帮自己,只是不知从何入手,父母对自己的溺爱、成绩的关注只是因为他们养育方式不恰当,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也意识到,把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了太大压力,带来了令人心痛的身心影响,父母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父母明白了,孩子身心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比成绩、名校更重要。
线下咨询结束后,我们又在线上不时进行交流,我会跟小静父母分享我对家庭教育理念的看法,解答他们的教子困惑,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亲子冲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小静父母给我的正面反馈越来越多:小静食欲好起来了,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考试成绩进步了……
高考后,小静又传来了好消息,虽然没能进名校,但考取了自己喜欢的社会工作专业。小静告诉我,今后社会基层服务越来越规范,对社工的需要会越来越大,自己好好学习今后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每年,我们都会接到很多同小静一样的案例:因父母期待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孩子长期情绪低落,害怕学习,甚至发展到不愿上学并伴有明显躯体症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将来能以高学历、高能力立足于社会。合理、适当的期待可以激发孩子的动机,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去获得成功;期待过高则会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和负担,导致孩子产生焦虑不安、内疚自责、丧失信心、厌学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
因此,家长应调整期望,设置合理、贴切的教育目标,鼓励孩子积极进取。另外,家长努力奋斗、追求事业、热爱生活,也是无言的身教,能促进孩子更健康地发展。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乔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