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丝路好风景

2024-01-15 07:08:21曹荣芳
译林 2024年1期
关键词:扎瓦塔什干希尔

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是我的夙愿。一颗初心,终得完满,我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为期两年的中文教学。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一、我国“一带一路”重要的成员国之一。2023年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十周年,在这重要之年,我与这个神秘的中亚国家正式“结缘”。

抵达:为开展中文教学做准备

2023年2月22日,春寒料峭,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从长沙黄花机场登机,经乌鲁木齐中转,穿云海、飞戈壁,23日凌晨抵达乌国首都塔什干。在机场上空,透过舷窗俯瞰,周边灯火稀落。飞机徐徐降落。我的对接人扎瓦希尔(Javoxir)带着助理,早早迎候在塔什干机场,拿着手机比对出来的东方面孔。我一走出机场,就被热情的扎瓦希尔认出。他们带我入住机场附近的“万通”酒店。酒店为中国人所开,窗是全封闭的,窗下的暖气片正在作业,散发出不自觉的暖意,令在寒意中奔波而疲惫的人倍感舒适。站在窗前,朝外看,我便明白,我真的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了。

凌晨的窗外,天空是黑蓝色的。路灯下,是陌生的双向道路,两三分钟驶过一辆车,在长长的间隔期,车辆去了就没了回音,过去的车辆发出尖锐急促的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再变小,使寒夜显得寂寞而冷清。路的两侧,生长着冠盖巨大的树。秋冬掳去了它们所有叶片,枝干秃秃。树与树之间,有宽敞的休闲木凳;树的内侧,则是一些两层的俄式楼房。我当时并不知道,翌日阳光初升时,暖橘色会如何照亮街对面的房子,将它们染上朝气蓬勃的晨晖;而落日的余晖又将这里的房子染成咸蛋黄般的金色。

第二天,扎瓦希尔开车带着中介陪我物色房子。由于学校地处塔什干环线,距离塔什干市中心近12公里。开放发展中的国都人口激增,加上外围环境打仗各色人等迁入,导致交通日趋拥堵。为教学之便,规避上下班时交通拥堵,我舍弃市区的繁华与便利,选择了与学校直线距离2.5公里、单程步行20分钟的贝达帕(Beltepa)居民区,签下了一套一室一厅50.5平方米的全新房。我将与这一层五户中的其他四户年轻家庭共处两年。

课堂内外:其校、其生;其教、其学

3月9日下午2点,我随扎瓦希尔前往学校参观并与学生见面。

学校规模不大,校区很新,校园里不多的松树、七叶树等,都还处在低龄阶段,从这点可以看出学校不超过十年光景。

进校门左边是综合楼。扎瓦希尔自豪地向我介绍名人墙、多功能报告厅、休闲小吧台。新建楼的用料都是原木,油漆颜色是浅卡其色。原木天生沉静质朴的奢华,让人心生欢喜,我忍不住低头闻了下护栏的气味。扎瓦希尔看见了,会心地笑。我后来知道,乌国几乎所有的清真寺,包括居民的旧房子,无一例外,木料都是原材原色,除了美轮美奂的雕花,仅用斧锯做了剪裁拼接。

出了综合楼,路过四层楼的学生宿舍。每间宿舍可容四人,设备齐全。本地学生不提倡住宿,住宿资源多让给塔什干市区外的学生。

综合楼、宿舍,半包围着操场。围着操场一直走,走到进校门的右边,是教学楼。教学楼和图书馆、阅览室是一体的。扎瓦希尔带我从一楼到二楼走了个遍。在图书馆,他特意指着一本杂志给我看。我一看,毛体“解放军画报”几个字大着呢,是中文版、国内原刊。我问他,这是唯一的中文读物吗?他说不是。

教学楼二楼都是外语教室,俄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所有外语教师、外籍教师都在此授课。教室里所有的教学一体机都从中国进口而来。中文教室在138,此时教室里大二、大三共16名学生(清一色男生),端坐着等候我的到来。

首次见面,我和他们随便聊了聊,每个人介绍自己的中文名字、年龄、习惯爱好等。他们对我有很多问题:老师从哪儿来?中国现在的天气怎么样?老师什么时候来的?对乌兹别克斯坦感觉怎样?教室里一时充满快乐的气氛。我请他们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拿到名单,我一看,写得不错,但笔顺很可疑,“常”字下面还“画”上了一横,这也就是说,他们的字是依样画瓢“画”出来的。后来,目睹他们写汉字,证实了我的这个发现。

这次见面后我基本了解了他们的中文水平:有四声失重、读音不准等语音语调缺陷,听力也存在一定困难,会导致交流不畅,“憋”得慌。虽然问题不少,但这些必然都是小问题,因为学生对中国、学中文怀有极大的热情。

學语言,听说读写,首先是听,同时是认读。前者是反应力和交流能力的指标,后者是储备。二者缺一不可。发音和四声掌握了,就是想办法书写、扩充词汇和句式以及获得进阶版的阅读能力,开展写作训练。但中文是该校选修课,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混合上课的16人,实际上每次课大约能来一半。鉴于学生常常不跟进度、本身语言水平有限、英文水平良莠不齐、不以参加HSK考级为目的,加上课业和训练任务较重,对选修课教学采取与专业课一样的紧凑教学形式深感吃力,我便改变策略,以语言文化传播和交流为导向,铺开兴趣点,同时保障教学效果。一是充分尊重并且欣赏他们的个体差别和表达欲;二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朗诵、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师生互换角色体验、讲故事等,包括讲我自己亲历的小故事,训练他们的听力理解力,融入文化概念及审美上的交流,将语言和文化有机地合为一体;三是教学内容尽可能丰富,在保障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融入俚俗语、绕口令、歇后语等比较鲜活的、趋于生活化的内容。比如,在讲“月亮”这个新词时,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临近,一位妈妈结束繁忙的工作,赶去幼儿园接到了孩子。此时,妈妈很放松,当她看到深蓝色天空上,明晃晃悬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时,感叹脱口而出:“今晚的月亮真美啊!”坐在后排的孩子把头探出车窗看了看,不屑地说:“月亮再美,也没有妈妈美。”这个小故事的母亲是我,孩子是我的儿子。但学生听懂了,露出会心的笑。月亮、妈妈(女性)、美,这三者在穆斯林文化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段小故事让他们产生共鸣。但至于月圆之夜,赏月、吃点心、团圆等等,他们无感。我于是答应已期待满满的他们:八月十五,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我请他们吃中国月饼。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语用。四个月下来,他们汉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起色。令人尤为惊讶的是,在第四个月时,学生从汉语水平,到突破自身文化限制深入另一种文化情境,均有很大进步。他们开始写较短的作文了。虽然不能全部使用汉字,多半用拼音,但这是他们在用汉语思维的明证。学生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将来有机会去中国充满了期待。北京、上海、广州、曹老师的家乡湖南等,山清水秀,魅力无穷;除了穆斯林特定禁忌,中国的八大菜系,令他们神往;十里不同音,村村相隔的文化差别,和而不同,形散而神不散。

教学之外有两点体会。一是学生特别关注国外老师对所有人公平对待;二是中国小礼物很受欢迎,用很小的文创产品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促进交流,有助于教学。去之前我为他们每个人精心挑选了带流苏、上刻四书五经经典语句的竹制书签,生日当天作为礼物相送,这让他们欣赏且感动。

丝路当时,风景正好

无论是走在塔什干街道上,坐在街角路边的咖啡馆,还是走在贝达帕居民区内,我目睹这里男子谦和有礼,女子隐忍善良,孩子性格开朗、富有教养,我深深地感到,这个此前于我一无所知的神秘地方正在向我打开。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其爱也甚,其道也广。作为亲历者、见证者、教学者、传播者,我来的时机正好。我之来时,春花正开;我之留矣,此地方好。回望所有基于现实行走的经历、阅历、感受……在这里可数的每一天,都有鲜活而实诚的故事。

春来斗艳,繁花三千好;有夏酷热,瓜果八九足。

晨起清明,百鸟欲朝凤;日暮熔金,沐风缓缓归。

这是我每日教学与生活的真实观照。

身为个体,我走在路上,七旬出租车司机热情地掏出手机,用翻译软件和我对话,主动表示送我到目的地,并自豪地告诉我,兒子在上海做翻译,他们都很爱中国。这不由得让人为之感动。

身为个体,我住在贝达帕这个美丽的街区,看到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齐,家庭主妇和她们的丈夫其乐融融地修剪花枝、打扫卫生、漫步树下,我由衷体会到了他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共同发展的愿景。

身为个体,当街头的人用汉语热情地向我打招呼,超市里有人为你解释物品的功用、价格……所能感受到的,都是不分国界的满满情谊。

作为个体,我知道,我肩负的不是仅为个体的责任。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熟知,这条可爱的丝路,未来必将带给我更丰富的经历与感受。

谨记如此。

(曹荣芳:湖南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扎瓦塔什干希尔
他如何“改造”了基地组织
一棵活了200 岁的树(二)
一颗活了200岁的树(一)
阁楼上的光
罗兰·希尔与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