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沙漠绝域

2024-01-15 12:54施扬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巴丹吉林丹霞张掖

本来,我打算顺着“青海大环线”自驾拍摄,却恰巧认识了一位家住张掖的摄影师朋友,他对张掖周边的情况了如指掌,游说我把张掖加入拍摄计划。

传统的西北摄影路线,是有一条大环线的,能拍摄到水上雅丹、戈壁、雪山等不同景色,可由于知名度太高,走这条路线的人多,拍的画面就很难有独特性。相反,张掖附近鲜有摄影师探索,并且地貌类型丰富,于是我俩一拍即合。

此行以张掖为起点,向内蒙古方向靠近,拍摄沿途的地貌景观。

张掖地处祁连山山脉中段,周边常年受雪山影响,雪水流过,便有了丰富的丹霞和雅丹地貌群,著名的七彩丹霞景区便是其中之一。而与张掖相邻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拥有“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开车前往只需一个半小时,十分便利。再往前,海森楚鲁值得一去,这片区域有着各种怪石乱滩和被砂砾磨平的黑石山。

于是我们的路线规划成型:张掖-巴丹吉林-海森楚鲁-张掖。

深入巴丹吉林腹地寻找沙漠里的海子

出发前,我便听说了藏在沙漠里的“海子”(也称沙漠湖,由沙漠地下水或降雨形成)。但听说和亲身看见毕竟不同,那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给予人的震撼远比道听途说更刺激。可是,这份刺激需要代价。

我们从张掖驱车至巴丹吉林镇,和当地向导取得了联系。可在他的介绍下,才知道,想要去看海子得深入沙漠,外围经过开发的景区都不是沙漠的核心区域,并不能见到巴丹吉林真正的美景。于是我们一行人买好了物资,便跟随向导兼沙漠司机,轰轰烈烈地驶入沙漠腹地。

现在想来,我肯定会说,夏天进沙漠的人脑子一定不好使。但我们就是这样。高温令人寸步难行,头顶的烈日让脚下的温度升到了60℃,加上沙漠地区少雨,这里仿佛生命禁区一般,看不到活物,就连有钢铁盔甲的越野车也不得不寻找阴凉处歇息,以免在沙漠中抛锚。

拖着快被烤熟的身躯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看到了流淌着红色液体的沙漠湖,当地人称之为“红海子”。湖泊面积不大,颜色如同红宝石,湖边布满了被蒸发出来的盐结晶。我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摄,鸟瞰视角下,一个问号形状的湖面显现出来。可好景不长,还没来得及细细欣赏,一阵风吹过,刺鼻的硫化味差点把我们熏晕,此时再看向湖面,这猩红的、恶魔般的颜色,不免生出一份诡异。

据统计,巴丹吉林沙漠分布着140多个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下的沙漠湖泊,以咸水湖为主,神奇的是,有些湖泊在冬季不会结冰。告别红海子的次日清晨,我们驱车在沙丘里冲浪,摇摇晃晃爬上巴丹吉林的最高沙山——必鲁图沙峰。阳光下,看到了那颗“蓝色心脏”——一片蓝色的海子。

此时所在的位置,距离下方有500米落差,足以用肉眼就能看到海子的全貌。为了追求更好的视野,我依旧使用无人机航拍。在沙漠里飞无人机,难点在于风沙的影响。无人机没办法直接在沙漠表面升降,而且要避免低空飞行造成的沙尘污染,沙子细腻,卡在电机里容易导致机器失灵,所以我用手充当起落台,尽量避免无人机与沙子近距离接触。

镜头里,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边肃杀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沙漠的光影艺术秀风蚀蘑菇蛮荒生长

如果說海子是沙漠的弦外之音,那么无尽的沙丘就是主旋律。常年的风把沙子的流线形状塑造得完美,此时再来一点光的点缀,一场沙漠艺术秀便开始了。

拍摄沙漠光影需要拿捏好时间,只有当阳光斜射时才是最佳时机。因此,我们的拍摄时间限制在日出和日落前后几小时,但由于白天酷热,还得等待温度合适时才能前往目的地,所以时间进一步被压缩。

关于镜头焦段的选择,超广角和长焦皆可,但超广角带来的视觉冲击会让观者视线更集中在前景的沙漠纹理上。日落时分,当阳光缓缓落下,金色的光芒穿透云层洒向沙漠,我利用无人机上下左右拍摄了18张照片,后期经过接片处理,得以将超广视角下的沙丘纹理尽数收入其中。

在日落时分拍摄,另一个难点在于光比大。因为拍摄器材的宽容度有限,没有办法同时记录下亮与暗的信息,所以这张照片在接片的前提下,还需要使用包围曝光的手法,即完成一张照片需要拍摄“欠曝”“正常曝光”“过曝”三种不同曝光度的照片,后期把各张正常曝光的部分拼接在一起,最终获得一张大光比的日落沙漠图。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用长焦镜头,记录沙漠局部的线条纹理。当阳光斜照到沙漠上,亮光与阴影形成的几何美感,同样让人震撼。

许多精彩照片都是我们深入巴丹吉林腹地拍摄到的,不同于景区,大漠深处有着无限可能。而我们所需要的,除了顶着烈日闯沙漠的勇气,在合适的时间与阳光相遇外,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镜头后面充满创意的大脑。

离开巴丹吉林腹地,沿着沙漠地带往张掖方向前进,很快便来到海森楚鲁。

“海森楚鲁”为蒙语音译,意为像锅一样的石头。如其名,这片区域分布着大量的石头和石头碎片,有些形状如山包,有些则被风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散落在大地上。这种地貌特征被称为雅丹地貌。

為了一睹雅丹地貌“风蚀蘑菇”的风采,继续驱车前往海森楚鲁的怪石林。风光摄影行当里,摄影师最是看天吃饭,往往为了拍摄最佳照片,起早贪黑,等待最佳的光线。因此,我只身一人躺在这些石头旁边过夜,没有搭帐篷,只是垫着一张防潮垫便露天躺下,在四周无人的蛮荒之地,久不能寐。还好是夏天,夜晚有风,抚平了些许燥热。也许是人生第一次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

天色渐亮,阳光缓缓穿过云层,给万年风化的石头披上了金色外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一刻,我脑子里想起了老祖宗的话语,我尝试把语言具象化,装进镜头中,利用12mm的超广视角镜头,记录下此刻怪石的光影形态。它们散发的野蛮之美,值得被看见。

层层叠叠的山石纹理大地血脉在戈壁流淌

众所周知,张掖的“七彩丹霞”名声在外,多彩的地貌特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但因为是景区的缘故,我们没法自由探索和拍摄。所以我在张掖本地摄影师Chris的帮助下,开车前往了城边的另一处秘境。这里位于张掖北部,同样拥有非常漂亮的丹霞地貌,不仅分布面积广,并且因常年受流水侵蚀,形成了一条条独特的沟壑,绵延百里,抽象万分,如同大地的血脉。

我们徒步进入这片神奇的地域,也许是期望太大,若不在空中俯瞰,只觉得这里平平无奇。虽然这里与七彩丹霞景区都同属丹霞地貌,但这片区域平整,颜色远不如七彩丹霞那般丰富。因此,当我们顶着烈日进入时,心情难免有些低落。能看到和拍到的景色,也不过是利用纹理所构建的红土小山而已。

可是,当我们来到一处制高点,将无人机升空,飞过那些层层叠叠的山石之后,瞬间,五彩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被水流雕刻了近万年的沟壑,一条一条清晰地展现——有些像盛开的花朵,有些像蔓延的树枝。这时候,我们便需要从无序中寻找有序,在众多杂乱的画面里锁定构图,拍摄局部,突出抽象的地貌主体,让照片更加艺术化。无人机飞行了近5千米,不出意外,拍摄到的照片是此行我最满意的一组。

我对大西北地貌的直观感受,是一种来自上古时期蛮荒之力的体现,让我想起世界第三极的冰川,那又是另一种古老和庄严的感觉。去年,我曾前往西藏旅行,拍摄下雅隆冰川的画面。作为一条永久性冰川,雅隆冰川已经蔓延、流淌了上万年之久。那天,我们坐着当地村民的摩托车来到雅隆冰川的半山腰,天空飘着小雪,虽然是白天,气温依旧接近零下摄氏度。在山坡上寻找机位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棵枯树,于是我利用树杈作为照片的画框,把冰川延绵的冰蛇框在其中,拍下了一张照片。

这次大西北的拍摄之旅,让我对祖国的地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不止戈壁与沙漠,中国大地,从西部到东部,从雪山、草原,到大海,还有太多值得发现的美景。接下来,我会前往东部的海边,探寻和拍摄海岸的礁石,捕捉海洋一朵朵浪花,拍摄小岛与世隔绝的仙境。

(编辑 周影)

作者简介

施扬(隐之)

500px签约摄影师,主攻风光、城市、建筑等题材,足迹遍布国内外100多个城市,现居南京。INF摄影小组联合创始人、江苏影像联盟联合创始人。vivo、小米合作摄影师,尼康中国合作摄影师。

猜你喜欢
巴丹吉林丹霞张掖
初见丹霞·黄河之水
A New Bamboo Variety from Danxia Mountain and Morphological Supplement to 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向日葵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巴丹吉林高陡沙漠区低频震源勘探技术攻关
到张掖看黑河
沙漠戈壁中的 活力新城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西夏时期的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