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崇玉
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农村创业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东辽县返乡创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返乡创业者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争当“火车头”“领头雁”,成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宝贵力量。
一、东辽县积极实施创业人才“回引”工程,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组织振兴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有组织、有计划地吸引乡贤能人返乡,提供干事舞台,为乡村组织振兴注入新动能。近年来,东辽县各乡镇党委通过项目洽谈会、年底乡贤大会、发动村干部挖掘等办法推动乡贤能人返乡并加入基层组织。其中,双福村党支部书记张彬是从现代农业公司引回的人才,返乡后主抓产业项目;大度村党支部书记乔天爽是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引回的人才,返乡后推动电商发展,带领村民成功脱贫。
吸引“新农人”、培育“新农人”,助力返乡青年成为乡村组织振兴新骨干。安石镇党委副书记、朝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代表韩丽认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离不开青年返乡创业人才的支撑,她也一直在努力吸引和培育“新农人”。其中,朝阳村副书记吕春玲就是一名返乡的大学毕业生,回村后协助韩丽开展工作,在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乡村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凡业绩。
挖潜力、引资源,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呈现新亮点。返乡创业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其中,吴胜凯2015年退伍后,返乡担任中泉村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他坚持党建引领,助推集体经济破壳发展,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1300亩。2019年,吴胜凯整合各类资金在老村部旧址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明新服装厂,2020年生产订单8万件,实现利润近50万元,解决了50人的就业问题。
敢为人先,率先垂范,返乡创业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农村基层组织队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朝阳村党支部副书记吕春玲带领村班子通过招商引资,使周海峰回村创办了袜业企业,解决了四百多人的就业问题,目前他还担任朝阳村委副书记。此外,温彦武在村班子的争取下,毅然从长白县返乡扶贫,创办了人参种植基地。随着两家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吸引了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加入其中,两家企业也在不断地为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输送着优秀人才。
二、从东辽县的实践看,发展环境欠佳、配套政策不完善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制约了返乡创业者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效果
乡村发展环境缺乏吸引力,返乡创业人才难引回。一是农村条件相对艰苦,立志扎根农村的人才不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0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16元,城乡收入比为2.26:1。在人均收入、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农村条件更为艰苦,导致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人较少。二是农村产业欠发达,很难吸引到产业人才。虽然近年来东辽县的集体经济有了改善,但产业少、产业小的面貌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人口流失问题也难以为产业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撑。三是用地指标匮乏,产业出现落地难。在坚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规范用地的大原则下,东辽县产业发展缺少建设用地,难以为返乡创业者成立企业提供场地。
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返乡创业人才难留下。一是工作待遇相对较低,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据了解,在东辽县村级基层组织任职,工资水平较低,部分返乡创业者家在城里,除去生活基本支出和交通往返费用之外,工资所剩无几,不得不放弃村里工作。二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低,无法留下人才。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欠账较多,科技培训、教育医疗、文体娱乐设施等与城市也有较大差距,很多返乡创业者考虑到家人生活质量以及子女教育问题,最终不得不回流城镇。三是优秀人才面临“硬抽人、抽硬人”的问题,很难长时间留在村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优秀返乡创业者在村班子干得好就会被借调到其他部门,或通过换届选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虽然对其个人职业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種人才使用方式不利于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返乡创业者自身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接触形形色色的村民时,处理矛盾的本领还需提高。复转军人、企业管理人员返乡后虽具备一定处理矛盾的能力,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人脉资源,但是也存在政治理论薄弱、学历低、路径依赖等问题。
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新时代发挥返乡创业者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东辽县的实践证明,返乡创业者是乡村组织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方面系统发力,使返乡创业者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搭建平台,努力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一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建议乡村党组织每年组织专场双选会,选择合适的乡村党组织建立常态化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科研工作基地。二是因地制宜吸纳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各地产业和资源特色,通过互联网开展定向招聘,利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提升现有产业,帮助乡村产业打开市场、提升效率和品质。三是做好本土人才回乡工作。依托同乡会形式,定期召开返乡恳谈会,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助本土返乡人才筹措创业启动资金,并从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相关创业扶持。
完善政策,努力让返乡就业创业人才留得下。目前,我省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当前需要将好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进行完善调整。一是给予返乡创业者精神物质双重鼓励。常态化开展返乡创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在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上给予其认可;可使返乡创业者入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村班子一起谋划合作社发展,在领取分红的基础上也可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引人新思路。通过调研发现,部分返乡创业者和配偶及子女存在两地分居现象。建议实施“以家庭为单位”引人思路,消除返乡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三是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优势。本土人才对农村整体环境、人文风俗及村民都非常了解,应加大对其培养,合适的可安排任村书记或为村班子后备干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加大培训,弥补不足,确保将返乡创业者用得好。一是早谋划,在高校课堂下好“先手棋”。针对返乡创业所需能力,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提供下乡实践机会。二是补短板,加大理论知识培训。加强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加强种植养殖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是多调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县为单位组织返乡创业者多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工作,走进百姓中去;同时多组织参观和座谈会,交流推动乡村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学习借鉴中提高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