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助力国家氢能发展

2024-01-15 12:43
中国经贸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河钢氢能制氢

记者:近年来,全球积极推进氢能发展,尤其在“碳中和”+能源安全双轮驱动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您看来,数字经济在其中承担何种角色?以及企业如何为“科技创新”发挥主体作用?

陈波:氢能是应对全球能源及环境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也是作为重新定义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的途径。氢能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之一,关乎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当前氢能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技术革新还是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均发展飞快,但是远远未达到产业真正市场化运行需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助力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成本问题,降低成本的途径除了聚焦在氢气价格、氢耗、车辆购置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数字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统筹运输流和能源流的匹配,统筹氢气生产、销售、运输、加注的优化匹配,通过资源智能调度,实现氢能车辆运行效率的最优,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另外通过产业链数字化运行,实现对产业的监管,优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产业更快发展。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企业需要有效结合现有主业和氢能产业,制定战略规划,做氢能产业的“螺丝钉”,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河钢集团立足钢铁主业,将氢能定位为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资源、渠道和应用端优势,积极推广氢能的开发和利用,致力于引领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发展方向。

记者:为什么氢能源有潜力成为未来的万亿级市场?请谈谈您的看法。

陈波:现有能源储量的减少和能源结构的现状,让全球认识到传统能源的替代和能源绿色可再生化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氢能的开发利用为世界能源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氢能已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众多国家和地区从战略层面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和发展路线规划图。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国氢气来源广泛,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化石燃料制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实现大规模、高纯度、低成本的工业副产氢气制取。同时,我国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均为全球第一,核电等新能源发电的装机规模也位居前列,可以为氢气制取提供充足的清洁电力保障。

我国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现有业务覆盖制氢、储运、燃料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基础设施、系统集成等领域,能够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促进氢能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氢能应用方面,商用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结合我国双碳目标,氢燃料电池车辆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应用推广将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需求。

记者:请问河钢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企业身份?会关注哪些产业方向?有什么技术优势?对于国家氢能发展和低碳社会构建,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

陈波:河钢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致力于提供最具价值的钢铁材料和工业服务解决方案。集团以“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为愿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工业服务业。在汽车、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机械装备、零部件技术、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工业废弃物处理、工业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布局,推进钢铁产业链向先进高端制造业领域延伸,为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动能。

在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的背景下,河钢集团以氢能综合利用为改革突破口,加快谋划新能源产业布局。集团将通过发展氢气制备、加氢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氢能材料、氢冶金、氢能物流、氢能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布局新能源产业,并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领军企业,助推国家氢能发展与低碳社会的构建。

河钢集团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及广阔的应用潜力,通过焦炉煤气提纯获得每年35亿立方米的氢气供应资源,并具备广泛的氢能应用场景和运营优势。集团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科创平台,通过与行业联盟和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氢能发展的可持续模式。此外,集团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氢气制备基地建设、氢能运输、加氢网络布局和氢能应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总之,河钢集团在氢能产业布局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并致力于通过氢能综合利用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助力国家氢能发展。

猜你喜欢
河钢氢能制氢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河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河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河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河钢舞钢9Ni钢通过俄罗斯船级社认证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