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生源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行为设计理论视角

2024-01-15 08:04:48徐丹杨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源动机学习者

孙 力,徐丹杨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并鼓励更多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企业技术工人等报考”以来(李克强,2019)[1],高职院校的围墙被打破,生源类型趋于多元化,社会生源数量逐年增加。据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2012—2022年》数据,2019年起高职教育连续三年扩大招生规模,至2022年社会生源占在校生比例达28%左右(教育部,20223)[2]。生源向社会的延展也意味着将引发高职教育教与学的嬗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3)[3],随着各类纲领性文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引领,与产业变革距离更近、受数字化影响较大的高职教育积极响应。作为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重要推进举措之一。然而受普通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影响,当下职业教育片面强调智慧教育驱动模式下的转型,在课程建设中仍偏重理论,结构性强,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广大高职学生对岗位与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扩招带来的社会生源相比普高生源具备学习动机更强、学习能力更弱以及更适应在线学习的特性(葛新旗等,2022)[4],高职院校未能及时根据社会生源的群体学习特点、能力水平做出调整,多数在线课程仍难满足社会生源的学习需求,导致在线学习效果欠佳。突破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桎梏,是解决上述问题、应对教与学嬗变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面向社会生源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到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分级遴选5000 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等,2020)[5]。至2022年,已建成1160 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总体而言,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已初步呈现数量稳步增长、资源类型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发展态势(吴华君等,2021[6];曹喆等,2023[7])。

随着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扎实推进,不少学者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并检验效果。如陈曦蓉(2019)基于CBI 理念探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8]。刘柏阳(2022)探索了基于OBE 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新型教学方式,并在快递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正向反馈[9]。另外,也有学者对课程优化路径进行探索。如周惠芳(2020)等结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从宏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提出要从分析高职学生特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实施混合式教学三条路径拓展在线开放课程的深度和广度[10]。葛新旗(2022)则认为OBE 理念与职业教育中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吻合,因此结合OBE 课程的基本建设思路,从平台选择、资源建设与应用等方面探索面向高职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路径[11]。

(二)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现存问题

尽管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体发展欣欣向荣,但目前仍存在特色不鲜明、应用效果差等方面的问题。如,宋艳玲(2023)从课程建设标准角度提出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建设标准多参照高职相关专业统一的教学标准,以专业学科知识教授的整体性、系统性为原则,简单地将线下课程微粒化后转为网课[12]。尹杨坚(2022)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提出许多高职院校既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也缺乏对行业、企业职业能力需求变化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导致在线开放课程内容不能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滞后于职业岗位实际[13]。朱春俐(2021)从学习者体验角度分析,发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与学习者需求不契合、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参与性不强等问题。[14]除了从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困境分析之外,还有学者从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自主”“互动”的特征层面对我国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线开放课程优势相较于传统课程发挥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但同时也缺乏面向社会生源的在线开放课程探索。一方面,在线开放课程于传统生源而言本就“高教性”突显而“职教性”不足,对于实践智慧丰富的社会生源而言该问题则更加凸显;另一方面,现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鲜少关注社会生源的学习特点和行为习惯,无法满足社会生源的学习需求,相关应用少且效果差。对此,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社会生源的在线学习行为作为切入点,尝试引入行为设计理论,阐述该理论指导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进而基于动机、能力与触发三要素,剖析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中的行为特征和潜在需求,探讨在线开放课程优化策略,以期为改善社会生源学习行为、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成效提供有益借鉴。

二、行为设计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一)行为设计理论概述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行为设计理论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Fogg教授提出,是通过客观场景的改变来引导用户主观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系统性理论(FOGG,2003)[15],涉及行为研究、心理学、用户体验等多领域交叉内容。它将行为作为设计依据,以期通过设计方法影响个体的行为,对行为的形成与改变具有指导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互联网产品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Fogg 教授通过对行为设计理论的整理和深化,提出了一种洞察个体行为的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简称FBM 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揭示了目标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动机、能力和触发因素,即个体要实施某种有意识行为时,三个条件必须在同一时刻聚合,缺一不可(FOGG,2009)[16]。具体而言,当动机和能力满足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施以适当的触发因素便极有可能触发行为;若动机和能力不满足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即使施加触发因素也较难引导行为发生,此时应着重于改变动机和认知能力。

图1 FBM 行为模型

在教育领域,行为设计已被应用到在线课程和在线教育环境的设计以及混合教学情境中。如Widyasari(2019)通过将行为设计嵌入到高等教育的在线教育环境中,发现相关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得以增强,在线学习效果得以提升[17]。Engelbertink(2020)在一项参与式设计的定性研究中发现,在行为设计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课程设计能成功地激励在线学习者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行为[18]。

(二)行为设计理论指导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

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面向的主要对象是高职扩招背景下的25—45 岁的中青年成人学习者。一方面该阶段的学习者多数处于半工半读的学习状态,学习专注时间短且学习持续性差;另一方面由于前置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足,认知水平和能力与普高生源存在差异,当前多数课程建设无法满足社会生源的学习需求。

而在行为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可以依据FBM行为模型深刻理解社会生源学习行为发生机制,精准捕捉其行为特征,完成对其学习需求的洞察与转化。这有利于更具针对性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使社会生源更容易接受在线学习方式并且专注于在线学习,产生深度学习行为,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本研究在已有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借鉴行为设计理论,可以拓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同时关注学习者需求与平台触发,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策略与措施。

三、基于行为设计理论的在线开放课程社会生源学习行为分析

(一)行为调研方式

行为设计理论指导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契合社会生源的需求,使学习者产生行为上的改变。本研究对扩招背景下华中地区某职业院校的15 名社会生源进行行为调研。首先通过自然观察法获取被试者学习流程与行为规律,随后基于FBM 行为模型三要素设计访谈提纲,如表1所示,通过深度访谈,进一步分析社会生源的学习行为特征及需求。

表1 在线开放课程社会生源学习行为访谈提纲

(二)行为特征分析

用户旅程图本质上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研究接触点的工具,能有效串联起用户在行为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经过分析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方案。本研究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炼社会生源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行为、情绪浮动、行为痛点与课程优化机会点,获得其在线学习旅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社会生源在线学习旅程图

通过观察,可根据学习深入程度将社会生源的学习行为划分为:意向学习、探索学习、深度学习以及持续学习四个阶段。从图2 发现,学习者情绪存在3 个较明显的低点,说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存在待优化的问题。

意向学习是社会生源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行为起点。该阶段,学生因职业能力提升或培养目标等内外部需求的持续积累而形成动机。当动机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来自平台的外部信息将触发学习者产生学习意向,最终表现为开始学习的行为状态。学生可能因界面不简洁或注册过程烦琐等问题首次出现情绪低点而直接放弃学习。

探索学习是社会生源已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自身属性开始影响其动机和能力,通过初步学习对课程进行探索,判断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进而产生是否继续学习的决定行为。该阶段,学生可能因自身注意力、约束能力、课程内容满意度、平台操作难度等问题再次出现情绪低点而随时中断学习行为。

深度学习是社会生源逐渐与课程产生黏性并进一步体验课程平台更多功能的行为。该阶段,学生学习需求更加明确、学习成本投入增多、学习行为不断加深,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其自身的动机、能力以及课程本身的触发均会对其学习持续性产生影响。学生可能因资源丰富度低、任务难度不合理、缺乏互动、缺少激励等问题第三次出现情绪低点而降低学习意愿。

持续学习是社会生源通过三个学习阶段满足一个学习需求后、产生对下一个学习内容的意向,进而生成新一轮的学习行为。该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时需以自身属性不断触发学生学习意向,迎合并满足其多变的个性化需求,层层递进,促使其产生持续的学习行为。

(三)需求分析

基于以上调研与分析,结合FBM 行为模型三要素,分析得出社会生源行为模型及其需求关注点,如图3所示。

图3 在线学习行为模型与需求点

首先,学习动机是生成与维系学习行为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二元动机论,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在学习开始时,社会生源动机多属内在驱动倾向型;在学习进程中,自我约束力逐渐减弱,一部分内在动机会流失,另一部分则转化为外部动机,为学习继续提供动力。因此,需要通过课程设计、黏性交互和情境设计等方式激发社会生源的内心喜好、认同感和满足感。其次,由于在线环境赋予了学习者较多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学习能力也是影响社会生源在线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社会生源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单次学习所能支配的时间有限;随其自身记忆力、反应力等生理机能的退化,反映到学习中即表现为学习精力的相对下降,当课程资源建设无法满足需求,则会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体力付出。故根据社会生源群体能力特点打造优质课程资源、简化平台操作,是社会生源的迫切需求。此外,触发是提示个体产生行为的信号,贯穿行为始末,一方面吸引社会生源产生在线学习行为,另一方面促进其持续学习。

四、基于行为设计理论的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下文将从动机、能力、触发三要素探讨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优化策略,即增强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活动难度,外部触发社会生源行为,策略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优化策略框架图

(一)动机增强机制:内外需求共振,强化社会生源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被认为是由个人目标、学习挑战以及群体环境激励的内在心理过程组成的。结合前文研究,可从课程目标、群体关系以及学习情境三个角度提出课程优化策略,以增强社会生源学习动机。

1.科学制定课程目标,按需重构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与学习需求的高契合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面向社会生源的课程最终服务于其不同工作场景的职业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摒弃以往根据教师教学经验与普高生源文化水平确定课程目标的传统做法,根据专业所对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及相关岗位群的知识技能新标准,重视社会生源因长期脱离学校环境而造成的文化基础差但操作能力强的特征,综合数字化时代社会生源新素养新追求等多方面充分考虑,基于其个性化前置学情与内外需求科学制定课程目标,激发社会生源在线学习的内生动力。

社会生源更关注与自身岗位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夯实与专业技能提升。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对传统在线开放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构,针对社会生源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特点,更侧重对操作流背后隐含原理的讲解,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完整课程体系。同时,将企业优秀案例、工作实训实践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等纳入在线课程中,提升应用性知识、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中的比重,使在线课程内容能激发社会生源工作驱动的学习动机。

2.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推动群体黏性互动

在线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助学者、问题情境、学习工具等相关要素构成(王英彦等,2010)[19],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为破除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生源群体关系较弱的状态,高职院校应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一个以社会生源为中心,由学习同伴、课程教师、企业导师充当助学者,以问题情境与学习工具等为支持的多方跨界融合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使用在线问卷工具从知识基础、实践经验、学习偏好等方面对社会生源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并据此合理划分学习共同体;学习同伴间的良性合作与竞争激励促使其不断挑战自我;学习遇困时及时获取课程教师、企业导师的解惑答疑。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关心、尊重,将学习网络中原本各个孤立的社会生源凝聚成激励性与支持性共存的团体,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使其感受自我价值实现与情感满足,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在线学习机理,有效互动是在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可以减轻学习者的孤独感,发挥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刘畅等,2022)[20]。社会生源的群体特点决定了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提升学习黏性从而提高完课率、提升学习效果。这需要以课程内容和学习者需求为依据,关注课程中互动组件的设置,为社会生源提供多样的互动形式,通过语音、视频、即时聊天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设置问题提示、小组讨论、趣味游戏等环节,引导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营造在线开放课程和谐气氛;通过互动交换学习能量推动学习者激发学习动机。

3.政校企三方长效联动,打造情境化学习场景

教育部2015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高职教育更是与对接行业职业有着紧密联系。社会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更关注实践技能的掌握,所选专业与其所从事行业也更紧密,相关课程对其职业成长是否有帮助成为学习的重要动机。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同企业发挥互补优势,坚持社会生源中心、场景学习导向,开展有丰富技术与真实场景支撑的有效学习,强化社会生源学习的生动性、实践性、有用性。如前期对相关行业企业深入调研,明确现阶段相关领域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创设与其职业氛围及工作要素相关联的学习场景;借助企业支持力量,将企业中的日常生产、突发事件等相关真实案例作为学习场景,将项目和任务贯穿学习始末,要求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学习,以有效手段刺激社会生源的学习热情。

(二)能力提升机制:围绕能力原点,优化课程资源与应用

根据行为设计理论,能力提升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用户本身能力水平,二是降低行为实现难度。而由于通过设计对能力既定的社会生源“拔苗助长”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故从控制达成行为的难度入手,从降低学习活动难度、简化平台操作两方面使学习活动难易度与学习能力相匹配。

1.降低任务完成难度,提高学习接受能力

随着在线开放课程井喷式发展,学习者可以便捷地获取海量学习资源。为防止社会角色本就多元化的社会生源认知负荷过载,不因能力差值过大而在学习时产生沮丧感和失落感,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帮助降低完成学习任务的难度以减轻其“迷航感”。

一方面,从学习适应力考虑,在每门课程开始时根据课程特色为社会生源设置导学环节作为“意向期”,以导航式学习引领社会生源学习步骤,帮助从全局纵览课程内容、培养在线学习所需基本技能,为其后续学习阶段做好心理与技能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从学习接受度考虑,院校与企业结合职业行业所有需求共建在线模块化网络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导入新鲜资源,编写合适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与资源库,将课程章节学习材料化难为易,精简为进阶式任务模块,并把课程时间控制在10—20 分钟,使社会生源能适应和理解课程学习要求,并感知到自身有坚持完成学业的能力。

2.重视操作简洁性,提升平台易用性

平台易用性是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标杆之一。对于时间与精力不足的社会生源而言,简洁高效的学习平台更有助于提高其实现认知目标的专注度。当前社会生源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虽对智能终端设备接触较多但对复杂操作接受能力差,对此,高职院校在建设课程时首先要考虑所用平台的稳定性、便捷性。另外,学习是一个耗费脑力体力的活动,应尽量将学习路径轻量化、降低平台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难度,使学习平台可用且易用,提高学习能力值。

为减少社会生源不必要的脑力付出,根据其需求简化任务流,将课程页面设置化繁为简、通过思维导图或直线式的呈现方式突出核心任务,使社会生源轻而易举地掌握学习流程并轻松操作;为减少其体力成本付出,在平台上设计与开发课程时,应根据学习内容提供配套的线上工具与服务,如设置常用键、增设笔记本与高亮笔工具、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接入等,降低社会生源在学习过程中因需要其他辅助工具而产生多余耗能。

(三)触发机制:深化激励机制,赋能课程全过程建设

根据社会生源在线学习行为模型,可知触发因素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当学习者的动机与能力组合位于学习行为曲线左下侧,应以促使社会生源产生学习行为为目的,设置提示及反馈类触发要素;当学习者的动机与能力组合位于行为曲线的右上侧,则说明社会生源动机与能力足够使行为发生,此时可设置反馈及激励类触发要素,以激励学习者进一步完成课程学习。

1.引入激励词语库,触发学习行为

当用户学习动机与能力不足时,为使学习者产生学习行为,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刺激用户学习。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生源的学习约束力会逐渐减弱,常见的提醒方式比如邮件、短信、页面弹窗,在消息内容中提醒“您选的课程即将开始了,请及时上线” “请及时完成课程作业”等通常无法触发行为发生。为其创立智能激励词语库,并用于课程提醒环节,如“恭喜您!距离完成预期目标仅剩2 个知识点,仅需花费1 个小时,快来迎接成功吧”,通过激励性话语不断提示社会生源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目标的进程,使其在心理上感觉到目标的可完成性,从而推动他们学习行为的产生。

2.打造持续激励体系,助力行为保持

当学习者在线上平台学习既有充足动机,又具备充分的能力时,高职院校可积极尝试以成熟的游戏机制作为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支撑,创设一套成就激励体系,激发社会生源的自主学习性。具体可考虑将三种激励方式接入在线课程系统中:(1)积分兑换。积分用于兑换奖励,是在线学习环境中激励在线学习者的惯用方式。将积分系统接入社会生源在线开放课程系统中,根据学习时长、任务完成度等系统自动发放积分,给予社会生源实时性激励。(2)徽章奖励。数字徽章被认为是在线教育环境下激励学习者参与的有效工具。当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后,给予社会生源各类徽章,不仅是对阶段成果的认可,更能激发其动机。(3)成果认证。社会生源的个性化学习会导致学习成果的多样化,而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如何在行业内或市场中获得认可将成为社会生源的主要诉求。因此,在高职扩招大背景下,学校、行业、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要形成合力,以各级政府下发的认定与转换在线学习成果的相关文件为指导思想,促进在线学习成果互认,保证所建设的在线课程既能真正满足社会生源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岗位需要,为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外驱力。

猜你喜欢
生源动机学习者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