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悟”深入探究古诗词

2024-01-15 07:27施赛花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人

施赛花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将以“读”促“悟”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教授学生朗读的技巧,并让他们通过朗读的节奏、语调和语速,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现在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更是他们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以“读”促“悟”的应用策略,并解释以“读”促“悟”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变化和影响。

一、注重诗境,解读文本内容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构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古人对语言的提炼方法。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不仅要让他们理解古诗词中的语言,还要通过意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意义、情感。古诗词的主题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以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

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为例,这首诗描述了农村四季的景色和农忙的场景,同时也描绘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或注解来理解“昼出耕田夜绩麻”和“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然而,从以“读”促“悟”的角度来看,学生难以想象“初夏时节,男女耕田绩麻”的情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麻绳、镰刀、爬犁等农具;二是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人们劳动的场景。

梳理诗境的最终目的是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经常会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只需了解诗人的情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意境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体悟和理解。

二、注重诗趣,丰富教学策略

教师如果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将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诗句,却无法灵活运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策略,采用以“读”促“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改变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等策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将自己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时,他们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更好地理解、应用和迁移所学的知识。

以《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古诗中的动植物。根据学生找到的动植物,教师提出问题:“诗中的动植物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惠崇春江晚景》的描写生动逼真,教师可以将绘画与语文教学结合。学生按照要求在纸上绘制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与以往不同,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他们还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例如,在讲解“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时候,学生结合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仍以翻译为主。对此,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分享,并进一步为学生解读诗人的写作意图。

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首先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并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情况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注重诗理,拓展教学内容

诗理即诗歌中蕴含的智慧。诗人通过古诗不仅能够记录日常生活,也表达了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感悟,并借此传递深刻的道理与寓意。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难以直接了解诗人的创作与生活背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感悟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内容拓展:首先,利用多种渠道还原古人的生活场景。其次,利用多种表达方式还原诗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以《凉州词》一诗为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古诗的主旨,想象诗中构建的情景,还要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教师提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结合问题,学生尝试着用演绎的方式还原诗句中的情景。接下来,教师详细解析“夜光杯”和“催”两个字词,并引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随后,教师依次列举多首边塞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通过讲述其中的历史背景,学生总结了边塞诗的特点,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探索诗理时,学生不仅要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还要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低,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互动方式,营造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助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文化,加深诗文理解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理解传统文化的新内涵。首先,教师要挖掘古诗词中的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感受古今的差异。其次,教师要挖掘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直观地感受诗中所指的事物和现象。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设计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与重阳节有关的历史故事和风俗习惯。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不仅在阅读古诗时能够理解登高和插茱萸的意义,还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重阳节习俗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展示大量與重阳节相关的习俗,讲述重阳节对古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现代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或朋友分离时的感受。通过情感的铺垫,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古诗词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阅读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此外,无论是学习古诗词还是传承传统文化,都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因此,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将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的思考。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实施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和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可以深入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古诗词的意境,促使学生走上传承古典文学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品读古诗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