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昭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和时代价值。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新时代以来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历程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一根主线,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深刻回答了文化“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而人民性也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人民。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与教育人民结合起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文化思想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习近平文化思想造福人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对文化、娱乐、教育、道德的需要更加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党领导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做到文艺创作为人民、文化建设为人民,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全民道德素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共产党基于使命而生、基于使命发展,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繁荣兴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实践、指导实践。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具体表现为“七个着力”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更好的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最根本的就是真学真信真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着眼于“两个大局”交汇的时代背景,契合时代所需,彰显了这一科学理论的鲜明品格。
从国内看,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当前处于历史新起点上,正在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但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领域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此种情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准确把握了国内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伴随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洪涛巨流也日渐迭起。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秉承“文化霸权主义”,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渗透,以达到分化我国的图谋,以致意识形态斗争仍旧激烈。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了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精神力量,提出“两个结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反映民族所向,立足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战略部署。
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根铸魂。
自信自立,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充分吸收,是对党的文化建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吸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意味着中华民族正在以独立自主之精神信心百倍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凝心聚力,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发挥中华文明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不断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引领。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