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可瑶 肖博雅 郑剑雄
四川盆地,人杰地灵。早在宋代,四川人就在自贡境内利用天然气进行盐卤生产,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地方。坐落在川渝的西南油气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是中国石油唯一的天然气全产业链地区公司,2023年天然气产量突破400亿立方米,成为了我国在西南首个年产400亿立方米的大气区。
陈英是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成都输气站的一名年轻站长。她所在的输气站共有员工8人。这座诞生于1966年的站场,见证了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天然气输气管线威成线的建成,开启了四川省天然气应用的崭新时期,承担着成都市主城区90%以上的城市居民、工业用气。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传承中,成都输气站先后获得“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净化天然气集输管道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化企业,输气管理处5000余公里管网,纵、横、环交错,百余座输配气场站星罗棋布,是西南油气战略通道的重要调节枢纽,源源不断为川渝滇黔湘鄂五省一市提供优质清洁能源。
“输气站的作用就是将经过处理的天然气输送至各个客户,但是要保证天然气输得进、输得出、输得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英说。
身为站长,陈英不断精进专业技能,通过日常工作、岗位练兵、风险排查、故障处理等,逐渐完善了“基础知识储备仓”。冬供期间,气温骤降,站场输气量从平日400万方,激增至700余万方,实时瞬量突破900余万方,陈英及时配合各客户调压,掌握供气过程中的每个节点情况,在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益求精中,及时掌握站场上下游的天然气输供情况,为成都市居民和工业客户平稳用气保驾护航。
10来度的气温骤降让人猝不及防,而早已进入冬供战备状态的成都输气站应对如常。站场设备开足马力迎接用气高峰,然而工艺区降至0℃的气温为设备穿上了一层“冰衣”,对输气效率造成影响。为了保障设备高效运转,除了正常巡检,每隔一段时间,陈英和站员就要穿过刺骨寒风,对设备进行人工除霜。这样的天气一圈走下来,浑身都是湿冷的,长时间周而复始,部分站员的关节在降温时总会隐隐作痛。陈英细心地在每次降温前为站员们准备好热水袋等贴心物品,最大程度保护站员的身体健康。
“成都的太阳很‘珍贵’,阳光好的时候就想记录一下。”陈英的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段成都输气站外拍摄的视频,迎着阳光的方向望去,远处高架桥上一列列火车疾驶穿梭。身畔的气流、眼前的车流和远处的人流,涌动着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形成的是一往无前的发展势能。
陈英的丈夫熊文剑也是一名输气工,两班倒的工作性质,加上长期坚守不同站场的岗位职责,他们有很长时间不能见面,特别是每年冬供期间,夫妻俩总是因为放心不下保供重任,而选择坚守各自的岗位,结婚10年有6个春节都没能在一起度过。
“还记得三年前,新冠疫情初期,那个春节,我在成都,他在梁平。”60多天的坚守中,陈英与丈夫遥相守望,互相鼓励,全力以赴保障安全平稳输供气,熊文剑所在的忠县输气站保供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虽然夫妻俩不能常回家陪伴孩子,但石油人的孩子却对他们有着深深的理解。休完产假后,陈英迅速调整状态,尝试着主动参加各种比赛,每一次比赛培训,都在刷新自己的认知,突破自己的极限,也捧回了一张张奖状。“妈妈,要努力哦,要考100分哦!”儿子开始学习生涯后,朝气蓬勃,和妈妈比拼奖状,更是让陈英锲而不舍、斗志昂扬。
今年春节,陈英依旧带头值班,“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通过手机视频和家人一起‘吃’!”如今,丈夫熊文剑来到了离她更近,地处简阳的玉成输气站。不同的站场,同样的坚守。他们以输气站场为家,尽职尽责,用忠诚和奉献诠释着石油人的责任担当。
寒夜中,小站里,陈英手中的手电筒在漆黑的夜中晃动或停留,清瘦的身影在微弱的光影中坚定又从容。这条走走停停的巡检路,她用脚步绘出一个个圈,编织15个四季,也将越过这个寒冬。
每一个石油人的背后都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小家的温暖和亲人的注视。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这一刻,他们把对小家的爱化作“铠甲”,收拾行装汇入冬供洪流,奔赴前线的“大家”,只为让烟火气盈满万千家。
“成都输气站地处成渝双城经济圈,能源保供作用更加凸显……”成都输气站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和合共生、气美家国”的“形象窗口”,每年迎接行业内外参观交流超100余次。在每一次的解说介绍中,陈英都能感受到成都输气站的责任重大。
作为站长,陈英结合个人特长分工,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带头学习,做好“传帮带”和自主管理,发挥站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班组管理中,协同支持、并肩战斗。
在班组管理中,陈英立足生产特点,实施了抓源头、重过程、全员参与、人人监督的安全责任制,确保站场的安全平稳输供气,以实际行动履行石油人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我们是子女、是父母、是伴侣,有盼着我们回家的老人,还有未成年的孩子,我们绝不能触碰安全底线,否则给家庭带来的创伤将是无法弥補的。”冬季是事故多发的季节,陈英在安全教育和日常工作中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把安全生产当作岗位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时刻绷紧“安全弦”,已经成为班组员工们的行为习惯。
“我们正在进行设备巡检的工作……”12月20日,记者来到成都输气站了解当前冬季保供的情况,给市民过冬“添底气”。在这个寒冬,还有很多平凡的石油人,他们在不同岗位,坚守着那份初心,只为守护一方城市万家灯火的温暖。
15年前,刚参加工作的陈英就像一个“小尾巴”跟着她的师父山青,穿梭在站场中,她心里感叹这位师父咋那么有精力,浑身都在发着光,好像能够从她的目光中看到星辰大海。
15年后,她带领着一群更加年轻的石油人,褪去青涩,愈发成熟,担得了责任,顶得住压力,始终秉持“聚大气于成 绘锦绣之都”理念,将安全平稳输供气作为第一要务落到实处,以精益的管理、精湛的技术、精心的服务,向成都市区输供“精品气”,供气范围涵盖了2700万居民用气,1万家商业用气,30余家CNG加气站用气,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了青春力量。漫漫征途上,她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光。
春节将至,又将迎来用气高峰。一个个红色身影,坚守在星罗棋布的场站,行走于延绵万里的管线,用另一种守岁,守护团圆,迎接新年。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