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亮 地灾防治“尖兵”的奋斗青春

2024-01-14 13:38:51陈晰
中华儿女 2024年1期
关键词:尖兵排查应急

陈晰

他们是生命安全的守护人,排查隐患,防范地质灾害;他们是危险中的逆行者,在地震、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突发后,勇担重任,冲锋一线;他们也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他们是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战士,用心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不久前绵阳举办的“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四川站启动仪式上,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覃亮,听他讲述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与奉献。

对于“水工环”这个词,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它是指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三个学科的统称,涉及到地球科学、工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内容。在能源资源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能见到水工环地质工作者的身影。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是世界性难题。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形突变带,地质灾害频发、多发、高发。强震后效应、极端气候等因素使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在每一次地质灾害发生后,都会有许多无畏的逆行者,救助生命、守护安全,覃亮和他的同事们,总是第一时间冲到一线。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地公司”)立即调配7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近20辆救援车辆,震后40分钟集结完毕,从成都出发奔赴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等震区,协助当地政府有序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等应急抢险工作。同时,华地公司驻甘孜州康定市、雅安市石棉县等地的汛期技术支撑人员等4个项目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就地转入抢险救灾工作。

石棉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由华地公司总工程师孙东和覃亮总体负责,还专门成立了“泸定6.8级地震抢险救灾(石棉片区)临时党支部”,孙东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覃亮任副书记。

孙东和覃亮带队赶到石棉后,了解到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新民乡处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受灾较为严重,而草科乡道路中断、通讯中断,无法联系,成为“孤岛”。经与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县自规局”)等部门协商后,覃亮将技术人员分成多个应急排查组,派遣万利晏、李志波两位同志与武警、卫生等相关人员组成应急小分队挺进“孤岛”草科乡;派遣唐梁、伍中庚等6名同志负责挺进王岗坪乡,派遣李欣泽、高精理等6名同志负责新民乡……

“9月6日早上6点天蒙蒙亮,我们单位的万利晏、李志波两位同志带着干粮乘车从石棉县城出发。7点左右,他们到达石棉县新民乡,因前方道路中断,不具备通行能力,只能选择从新民乡临时码头,乘坐快艇到大渡河对岸的王岗坪乡临时码头,再徒步挺进草科乡。”覃亮回忆,当时沿途多处道路中断,时有崩塌、落石发生,异常危险,应急小分队人员为了赶时间,只能在肉眼观察安全的前提下,逐个快速通过,他们除了保障自身安全外,还临时充当了随行队伍的安全哨。

18时20分左右,覃亮收到了一线应急小分队的卫星电话——经过12个小时的跋涉,他们徒步20多公里,冒着滑坡、落石危险,摸黑穿过隧道、翻过一个又一个的落石堆积体,终于成功抵达草科乡,成为第一支进入震后“孤岛”草科乡的地勘队伍。

接到胜利抵达和沿途的情况汇报后,覃亮立刻上报抗震救灾指挥部,经与指挥部初步评估灾情和商议,随即安排在离草科乡最近的王岗坪乡开展工作的唐梁等6位同志和县自规局2位同志立即靠前支援草科乡;安排正在新民乡开展工作的李欣泽等6名同志靠前补位王岗坪,安排杨学之等6名同志从安顺场镇靠前补位新民乡……

20时左右,随着华地公司和县自规局联合队伍8人摸黑抵达草科乡,自然资源系统派遣的应急小分队“十勇士”成为最先到达“孤岛”草科乡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

9月7日开始,草科乡应急小分队与其他乡镇应急排查组一道开始开展震后全县首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主要摸清全县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情况,特别是新增隐患点情况、威胁对象情况,为抗震救灾指挥部、自然资源部门、应急管理等部门提供地质灾害基础信息,为震后临时安置点选址等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十勇士”挺进孤岛后,华地公司在第一时间组建了“石棉县泸定‘9.5’地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信息报送组”,主要负责汇总各小组传回的野外数据,为震后全县地灾情况汇总上报一手材料依据。“信息报送小组的同志都是90后的女生。她们面对收集灾情、信息汇总、统计数据等大量繁重的任务,经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每天只能打个盹,休息两三个小时,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

当時在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覃亮,更是处于一天24小时连轴转的节奏:他要通过前线打回的卫星电话了解最新情况,统一调配人员力量;查看一线传来的数据,进一步核实确认;每天凌晨和当地各部门开完会后,把最新的任务给各工作组分配,跟一线人员强调存在隐患和需要重点排查的点位,同时了解大家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以便第二天跟相关部门沟通反馈……

这场战斗持续了半个多月。其间他们开展了多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分类细化落实了地质灾害防范处置措施,督促指导抢险救援通道沿线隐患排查整治,实现了震后次生灾害未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那段时间,覃亮和同事吃住都在政府部门办公室,困了就在地上打地铺,最忙的时候,他和支部书记孙东每天只睡了不到一个小时。“泸定地震只是我们参与抗震救灾的一个缩影”,覃亮回忆起这场难忘的经历时说,“在基层一线,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们用一次次冲锋在前,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地灾防治尖兵。”

覃亮介绍,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地环中心”)隶属于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是在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背景下,由三家地勘单位整合而来,主要职责为承担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修复、水文地质与水土污染防治、城市地质和应急抢险等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其前身是中国基建工程兵93支队。

除了担任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外,覃亮还担任华地公司副总经理。他介绍,地环中心和华地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四川省自然资源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重要的应急排查抢险救援队伍,在山区地灾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像‘9·5’泸定地震这种突发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单位自汶川地震以来,已经陆续参加过很多次,每次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新挑战。”覃亮说,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震级大,形成了无数的震裂山体,震后孕育了无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其特大型泥石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都属罕见,地环中心(华地公司)的科技工作者们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依据现实条件,创新了软基柔性排导槽、桩基承台坝、桩板排导槽等系列技术,实現了对震区特大型泥石流的有效防治,如今仍然发挥着重大防灾减灾作用。

2017年“8.8”九寨沟7.0级地震后,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和景区人员安全,当地曾采用了传统的治理方案,修建了拦石墙、拦挡坝等,暂时缓解了防护区域的安全问题。然而,这些防灾混凝土防护工程缺乏美观、颜色突兀,与周围环境极不和谐,造成了大量“白色污染”,破坏了沿线景观协调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地公司联合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成立了课题组,开创性地采取圬工生态重构理念,利用加筋复合网片结构,促进土壤在混凝土墙上附着,再采用改性“糯米基”生态材料、凹凸缓释肥功能材料加固和改良土壤,使用乔灌草复配植生,实现混凝土墙的生态重构。如今再去九寨沟,已经基本看不到路边的混凝土工程了,大多被已经实现自然演替的当地灌草掩映在青山之中。2020年国庆前夕,在团队的努力下,经历三年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修复的九寨沟重新对外开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基于OUV的九寨沟震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项目被授予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2017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工作中,华地公司创新地将无人机引入排查工作中。“由于山地险要,以往的排查只能爬到对面山上通过望远镜观测,现在无人机就像‘天眼’一样从空中俯瞰、斜视等,能清晰拍下以前看不到的灾害体全貌和局部细节。这些工作以前可能要一天才能排查完,而借助无人机,小半天就能完成。”覃亮说,无人机搭载的雷达,不但可以形成实景三维模型,并且可以穿透植被覆盖,获取植被底下地表形态数据。现在,无人机排查地灾的方法基本已经推广到各个地勘部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2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一线技术人员发现王岗坪场镇东侧斜坡发育多处地质灾害隐患,且时常发生高位落石滚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坡脚王岗坪乡场镇105户400余人、震后多处临时应急避险安置点和救援力量的正常通勤。覃亮向指挥部汇报后,紧急调度微变感知边坡雷达监测系统和GNSS等应急监测设备10余套,开展王岗坪乡场镇东侧斜坡应急监测工作。微变感知边坡雷达监测系统对靠山靠崖等危险区域进行隐患识别和实时监控,能够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斜坡的变形和位移数据,掌握斜坡变形发展趋势,为短临预警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覃亮介绍,应急监测期间,这套监测系统成功运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发出2次一级预警,5次二级预警、15次三级预警,起到了良好的应急监测与预警作用,有效保护了场镇、临时安置点、救援力量驻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山区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不时能见到地面塌陷、人车陷入其中的新闻。覃亮向记者介绍,地面塌陷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管道渗漏或者地下水活动等,水流冲刷导致土体流失以及土体结构的直接破坏,从而形成地下空洞,车辆的负载或震动就会导致路面的塌陷。在成都,可能会偶遇一种特殊的路面“巡逻车”在缓缓行驶,看上去平平无奇,其实却是高科技的道路“体检神器”。车辆在行驶中,就像CT一样,通过雷达检测,能准确地探测道路下方是否存在影响道路安全使用的隐蔽性不良地质体,例如空洞、富水区、土质松散区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三维探地雷达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初步判断地下病害体的类型和范围、识别病害风险并制定处置方案。

“隐患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自然资源部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师们。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人员,覃亮和同事们也一直在不断探索,通过多种技术的高效协同作战,实现全空间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实时监测与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覃亮介绍,单位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大多数,创新氛围浓厚。由各部门技术负责人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鼓励青年人才围绕生产需要,将测绘、物探等技术手段和地质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开展科技创新。“我们的科研和生产是高度融合的,研究工作是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为地质工作生产服务。”覃亮本人也承担了多个课题项目,其中基于低空遥感的泥石流物源动态运移识别方法、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等多个专利技术发明已经获得应用。目前,他还承担了四川省科技厅的地灾防治双语科普培训项目,将地质灾害基本特征、识别要点、临灾自救互救等相关知识翻译成藏语,编制相关科普视频、课件、宣传册等教材,面向藏区群众进行科普宣讲,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1988年出生的覃亮是四川南充人。他进入地质行业其实是缘于偶然。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太多对于学科专业的了解,只是“凭感觉”选择了认为将来有前景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0年本科毕业后,他考入成都理工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并逐渐形成“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初心。

2011年,覃亮加入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裴向军教授的研究团队,来到大光包滑坡进行地质调查。

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安县境内,是由汶川地震诱发的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规模最大的滑坡,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为数不多的几个上亿方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具有方量巨大、形成机制特殊、滑动和堆积特征复杂等特点,是难得的地质研究案例,极具科研价值。该滑坡生成后,黄润秋教授、裴向軍教授带领团队在滑坡体上建立了野外调查研究基地。团队在7平方公里的滑坡区及近邻区域开展了深入的基础调查研究工作。从开始住在帐篷里,到后来搭建了活动板房,两个多月时间,吃住都在野外。

2013年硕士毕业后,覃亮进入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单位坚持开展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原总工程师赵松江等专家的指导下,覃亮完成了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等大量科研和生产任务,感受到了老一辈地质人身上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科学严谨的精神。

作为地质工作者,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迎风雨,向险行,对覃亮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也传承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

2022年6月10日凌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发生地震后,覃亮和同事跟武警官兵等一起组成联合队伍,冒着余震徒步九个小时,前往震中“孤岛”草登乡斯拉尔底村。一路上,他和同事要细致观察周围环境、路况,进行专业判断,保障前行队伍的安全。

刚刚地震后,板房还没有搭建好,覃亮和同事前几天就住在路边的帐篷里。他们除了进行次生地质灾害排查、给群众房屋做灾损评估、报送数据外,还给老乡们进行防灾知识培训、心理疏导。在一线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二十多天,当临别时,住在山上临时安置点的藏族同胞们一路走下山来送他们,握着他们的手表达感谢,回想起这一幕让覃亮仍然十分感动。

2013年“8.13”特大暴雨,2017年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覃亮总是第一时间带队到达灾区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等工作。有房屋出现裂痕可能垮塌,山体有滑坡危险需要疏散群众……他们冒着雨,蹚着泥,用脚步丈量灾区,摸排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覃亮说,我们行业有一句话,叫做“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有时候需要疏散,但一些群众不愿意搬,难免有些抱怨,我们要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人民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我们水工环地质工作者,干的就是这个工作。”覃亮的话语,简单而质朴。他说,曾经的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出生入死普查中国水文地质情况。到了新时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仍然传承在今天的华地人身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大家从来没有退缩,相反,很多年轻同志都是主动请缨。马尔康地震发生在凌晨,一个小时左右,大家就赶到单位集结完毕准备出发。地灾防治工作者,就是要跟时间赛跑,与灾情赛跑。”覃亮说。

谈到未来的工作重点,覃亮介绍,研究工作中仍然有很多方向亟需突破。比如地热资源勘探、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修复、灾害早期识别等。拿滑坡预警来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但是要做到能精确预判滑坡时间,仍需建立更加科学的模型。

这一次来到绵阳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四川站启动仪式,覃亮表示:“作为新时代地质科技工作者,我非常荣幸参加本次启动仪式。聆听了‘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成员和红领巾讲解员分享了科学家精神传承故事,深刻感悟到‘两弹一星’功勋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精神,我将牢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初心,践行‘为民生服务’的使命,传承老一辈地质科学家的‘三光荣’精神,不惧艰难险阻,扎根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努力在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城市地质、应急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攻坚克难,科技创新,助力单位资源环境领域省级科研单位建设。”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尖兵排查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陆航尖兵,GO!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电子制作(2019年20期)2019-12-04 03:52:04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42
“空降尖兵”BMD-3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如何排查并改错
越过尖兵看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