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婕,李玲
涟水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涟水 223400
慢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病,也被称为慢性皮炎或慢性皮肤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红、肿胀、脱皮和渗出[1]。慢性湿疹的治疗包括控制瘙痒感、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因素、使用局部药物治疗以及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光疗、局部或全身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枸地氯雷他定是一种非处方抗过敏药物,具有较低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3]。中医认为慢性湿疹是由于体内湿邪积聚而导致的,通常与脾胃虚弱有关,脾胃消化功能不良导致湿邪停留于皮肤而引起湿疹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祛湿等方法为主[4]。润燥止痒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起疱等症状[5]。本研究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12 月期间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 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慢性湿疹患者接受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24 例;年龄18~45 岁,平均(30.37±3.27)岁;病程2~28 d,平均(7.43±1.21)d。观察组中男19 例,女22 例;年龄19~44 岁,平均(31.52±3.18)岁;病程3~30 d,平均(7.73±1.5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皮肤性病学》[6]中的标准进行诊断,患者经由临床症状、体征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证实为慢性湿疹;②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及心肺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皮肤结缔组织疾病者;③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全身其他部位感染者。
对照组接受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枸地氯雷他定(国药准字H20090138;规格:8.8 mg)口服,1 次/d,1片/次。观察组接受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润燥止痒胶囊(国药准字Z20025030;规格:0.5 g)口服,4 粒/次,3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疗效判定:治愈为瘙痒以及皮损情况全部消失;显效为瘙痒感明显减轻,皮损情况显著消退;有效为瘙痒感以及皮损情况均有所缓解;无效为瘙痒感以及皮损情况均未缓解,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血清指标。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测定干扰素-γ(interferon 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
③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口干、胃肠不适、嗜睡、乏力。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IFN-γ、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FN-γ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TNF-α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比较(±s)
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IFN-γ(pg/mL)治疗前3.51±0.34 3.37±0.21 2.243 0.028治疗后10.63±1.27 8.31±1.16 8.637<0.001 t 值34.677 26.832 P 值<0.001<0.001 TNF-α(ng/L)治疗前31.76±3.14 30.78±4.13 1.210 0.230治疗后20.62±2.35 24.18±3.82 5.083<0.001 t 值18.187 7.512 P 值<0.001<0.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慢性湿疹是一种非传染性炎症反应,常与过敏反应有关,且经常循环出现,即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先恶化,然后又减轻[8]。现阶段,慢性湿疹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免疫系统异常、皮肤的干燥和敏感、感染、环境因素和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9]。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湿疹是由于体内湿邪积聚所致,因体内湿气过重、正气受损,导致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治疗当以调理体内湿邪,恢复正气,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为主[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周小东[11]研究过程中,分别给予慢性湿疹患者依巴斯汀片和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和依巴斯汀片、炉甘石洗剂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润燥止痒胶囊中含有黄芩、连翘等中药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湿疹症状,减轻瘙痒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常常失调,润燥止痒胶囊中的成分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湿疹的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润燥止痒胶囊中的地黄、苏叶等成分具有促进皮肤修复的作用,可以增加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加速湿疹损伤的愈合过程,减少湿疹反复发作的概率[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FN-γ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TNF-α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米宜静[13]研究过程中,将慢性湿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后观察组TNF-α 指标水平为(19.13±4.28)ng/L,低于对照组的(25.18±4.96)ng/L(P<0.001)。艾和平[14]研究过程中,将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左西替利嗪治疗,给予观察组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后,观察组IFN-γ指标水平为(10.14±0.65)pg/mL,高于对照组的(8.67±1.05)pg/mL(P<0.00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慢性湿疹患者通常存在过度的炎症反应,润燥止痒胶囊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和炎性细胞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症状;湿疹患者在遭受刺激时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润燥止痒胶囊中的成分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性因子水平。此外,润燥止痒胶囊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性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免疫细胞的损害,进而有助于保护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应答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柯永波[15]研究过程中,分别给予慢性湿疹患者氯雷他定(对照组)和氯雷他定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研究组),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6.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润燥止痒胶囊采用中药制剂,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较低,因此安全性较高;中医治疗是综合的、个体化的,注重平衡整体身体状况,因此比较安全。
综上所述,慢性湿疹患者接受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提升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