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
2023年暑期东北调查:发现新关注点
2023年暑期7、8、9三个月,我对东北三省分别作了重点调查。
首先考察辽宁,重点瞄准“沈抚新区”。 在此考察后萌生了一个想法,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的东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这么大的面积,振兴能不能在“小块区”或称“小区块”上率先取得突破?调查后觉得,点上突破是有可能的。
其次到吉林,重点考察长春下面的双阳,这个地方以前在全国很有影响,现在由“县”改成“区”。重点调研的问题是,东北振兴以什么作为支撑来补上“三化”,即——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
最后从吉林去了黑龙江。重点考察黑龙江交易集团。主要是想研究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流动问题:一则为国内的产权市场寻求拓展思路,二则也为下一步“向北开放”背景下国际间要素流动做些探讨和铺垫。
调研后的总体判断:东北振兴工作有进展,当然也有矛盾,目前正处于“艰难爬坡”阶段。同时也发现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地方,有很大开发潜力。对于东北这些“价值被低估”的地方,需要“价值重估”,以便挖掘其潜在价值。这应是发挥东北潜能的组成部分,望引起重视。
改革重在“基因再造” :推进东北所需的市场化进程
东北的改革重在“基因再造”,旨在推进东北所需要的市场化进程。
传统理论的思想是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认为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传统理论骨子里是“反市场”的,所以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基因”造成今天的很多问题。在中国整个大陆的诸多省市自治区当中,东北地区“计划经济”有三最:引进最早(40年代末期就从苏联引进);退出最晚;影响最深。这“三个最”,就是我为什么强调东北要“基因再造”的原因。当然,不只东北,别的地方基因也不太好,但是“东北尤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可惜,现在的理论价值与现实运行存在落差。因此,在东北需要补市场化的“短板”。
第一,要增强东北的市场经济度。我在2020年底出版的《中国东北转型通论》书中,披露了到2019年的有关数据。近来,王小鲁教授团队的数据更新到2021年。数据显示,无论是政府与市场调节资源的比重,还是产品市场化指数、金融市场化指数等指标,在全国31个省市里面,东北三省基本都排在后面,市场经济度数据很低,因此要补“短板”。
第二,要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补市场化短板的关键一招。根据我的调研,东北的民营经济存在“一弱一强”:“一弱”是体量弱(占比低),“一强”是对政府的“依附性强”。 基于此,我在《中国东北转型通论》提出十六字:“国有企业,增强活力;民营经济 ,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是解决“弱”的问题,同时要解决对政府的“依附性”问题。
第三,下一步要重在发展“要素市场”。如何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要重点把握六大市场:一是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技能技术评价);二是土地市场(建设用地、农地、宅基地)三是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及“非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四是技术市场(“职务发明成果”的产权界定);五是数据市场(“国安”和“隐私”以外的“双轨运行”);六是管理要素市场(企业家市场不可或缺,必须建立)①。具体不再展开。
开放:重在实施向北开放
2018年12月,在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组举办的《东北振兴论坛》上,我曾尝试提出“向北开放”。2019年1月9日,新华网报道《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向北开放》。现在应该重在落实。除前面几条建议外,再补开放几条建议:
第四,在新的形势下,建议东北定位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新高地”。其中,东北这四个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可定位为“中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先行区”。
第五,完善东北“三横三纵”的骨架通道。在此建议完善畅通“三横三纵”骨架通道,务求畅通。“三横”:一横是:内蒙古的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二横是内蒙古兴安盟的阿尔山——长春——珲春;三横是朝阳——沈阳——丹东。“三纵”: 一縱是黑河——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 二纵是大庆—内蒙古的通辽——锦州;三纵是沈阳——长白山——延吉。
经多年努力,大多已经畅通,但据我调查,目前有的路段尚未完工,有的虽然开通但标准较低,应抓紧建设完善,使之畅通快捷。与“三横三纵”衔接,还应重点拓展沿边口岸(具体名单略)。
第六,研究建设绥芬河直达海参崴的“同轨铁路”。经中俄双方商定,中国海关总署已经宣布,海参崴可作为我国内贸货物转运口岸。这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如何利用好海参崴口岸就成为现实的问题。我到绥芬河和海参崴做过实际考察,深感两地之间“铁路不同轨”带来诸多麻烦,两者距离只有200余公里。建议中俄双方会商,新建绥芬河直达海参崴“同轨铁路”,以便更好地发挥海参崴的基地作用。
第七,建议吉林向国家申请并国际磋商,打通图们江“出海口”。根据历史上的中俄条约,中国是有“图们江口出海权”的。1989年在我与朋友合写的《积极创建“远东跨国经济特区”》一文(载香港《经济导报》)②,曾经提出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图们江“出海口”问题没有解决。建议吉林的同志首先关注,尽早“发球”。
第八,欲打造东北向北开放新高地,必须同时打造东北“要素流动新洼地”。这两者是一体的。要成为向北开放新高地吗?请首先在国内,进而在国际间,形成资本、土地(包括地上下资源)、劳动力、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种要素向东北流动的“新洼地”,或者说,成为要素流动的“枢纽地”。
第一步,可以先建成国内的“枢纽地”。我的《“全要素 多资源”:产权交易新构想》③,可做参考。
第二步,在国内要素流动“枢纽地”的基础上, 建议向上建言:中俄共建远东国际要素产权交易市场,可以集中一地,具体地点在哈尔滨(或海参崴)。也可“一场两地,网上交易”,地点设在黑河(对面布拉戈维申斯克)或抚远(对面哈巴罗夫斯克),均可。此事争取列入中俄经济商谈内容。总之,要把实施向北开放落到实处。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东北振兴分论坛”发言补充整理而成)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