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
1
2023年10月20日,我在西藏出差,当天的计划是到八廓街去转转书店,到了八廓街之后又临时有了工作任务,要赶一篇稿件,我当时想回到住宿的酒厂酒店里去写稿,给我们做临时向导的酒厂市场部的藏族姑娘小毛(毛抓西措)建议我不妨到玛吉阿米餐吧写作。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尽管我从来没有在酒吧或餐吧里写作过,但玛吉阿米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在里面写作也正是体验它的一个机会,于是我就到了八廓街,找到了玛吉阿米。
进门时其实有些周折,因为在楼下看,找不见玛吉阿米的正门。楼下是一个卖布料的店铺,有个厚厚的门帘遮着两扇门,掀开一个门帘是一扇门板,掀开另一扇门帘进去,眼前是一个狭窄陡峭的楼梯,旁边是一个卫生间。我一时摸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儿,再转回来问旁边街口的保安,保安说这就是玛吉阿米的入口,你从那个楼梯上去就行了。我再转进来,沿着陡峭的楼梯登上二楼,二楼就是寻常餐厅了,服务员介绍上面还有三楼,我接着沿另一个陡峭的楼梯到了三楼,三楼比二楼还要敞亮,阳光透过透明的窗子照进来,温暖而明亮。
我到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左右,三楼没有多少人,我找了靠窗的座位,看着桌上的菜單点了一碗八宝茶,开始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餐吧里响起了音乐,音乐声音有点大,对我这样没有在酒吧进行过写作的人来讲稍微有些干扰。还好我写的是一篇新闻通稿,不到半个小时就干完了活,接下来就可以轻松地放下心来享受玛吉阿米里的难得时光。
餐单上简单介绍了玛吉阿米的故事,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情人约会的地方。但是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栋建筑可能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是否在这里发生过那些浪漫约会是大可怀疑的。我走到了窗前,视野非常好,可以看到八廓街的全貌,但是窗子里镶嵌的似乎不是玻璃,而是一种高透明度的塑料,风吹起来的时候有一点晃动,至少这塑料不是古已有之的。餐吧里的人越来越多,我观察像我一样一个人来的也有好几位,点一杯啤酒或者一杯茶,小坐半个多小时就离开了。五点半以后上来的人更多了,这时可以点餐了,人最多的一桌是五六个喇嘛在一起快乐地议论着什么,他们要了一壶茶,点了藏餐。
眼前的阳光依然灿烂,喝完茶我下楼离开了玛吉阿米,临走前拍下了菜单上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浪漫故事介绍,但我心里一直怀着疑问:这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和仓央嘉措那句诗句怎么就能使一个藏餐馆有这么大的影响,每天都有这么大的客流。作为备忘,先把玛吉阿米餐单上介绍的故事附在下面。
2
玛吉阿米——一个发生在古老西藏的美丽遗梦。
大约三百年前的某个星空月色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馆里,来了一位神秘人物。他看似普通,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正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丽的容颜和神情深深地烙在了这位神秘人物的心中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月亮少女的重逢。遗憾的是,这位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过。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头,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这首在西藏可谓人人都能吟诵的诗句,据说是那位神秘人物为追忆月亮少女而抒发的情怀。
那神秘人物,原来是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观世音菩萨曾托梦给他,让他在凡间寻访至尊救度母女神,以助众生之利。因为救度母女神常以绝美女性的形象出没于尘世俗间,故在西藏很多地方都曾留有仓央嘉措寻访救度母女神的“神迹”。
仓央嘉措诗中的藏文“玛吉阿米”的意思是:“玛吉”为未生或未染,可解读为圣洁、无瑕、纯真;“阿米”是“阿妈”的介词形式,原意为母亲。在藏族人的审美观中,母亲是女性美的化身,母亲身上浓缩了女人内外在所有的美。因此,“玛吉阿米”字面的含义是“未生我的慈母”或“圣洁的母亲”,有人从世俗的角度揣测为“母亲般的情人”,也有人从佛学的层面解释为“无生天母”“如母众生”……这些都是后人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仓央嘉措诗句的理解。仓央嘉措和他的“玛吉阿米”,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是藏文化史上的一个千古传奇。
当年仓央嘉措与那位月亮少女(她或许就是至尊救度母的现身)相遇的那座藏式酒馆,如今仍旧坐落在拉萨八廓街的东南角上。它现在是一家叫做“玛吉阿米”的餐吧,借以纪念仓央嘉措和他那浪漫的传说。
“玛吉阿米”传奇的历史典故就是这样发生和演绎的,它将在每一位过客的心里,烙上久久的“美丽遗梦”。
3
当天晚上,在西藏阿拉嘉宝酒业董事长王兆基先生安排的宴席上,我们荣幸地遇到了具有游侠气质的西藏著名诗人贺中,他同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得到了他和玛吉阿米的创始人泽朗王清合编的一本书《玛吉阿米的留言簿》,在这本书中,我才读懂了玛吉阿米的故事,其实就是泽郎王清先生和他的朋友们的一次成功的创业故事。摘录如下:
泽郎王清和玛吉阿米
泽郎王清,藏族,生于西藏东部安多地区(即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泽郎王清从小在草原和牧民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牧人的性格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命运之神让泽郎王清从青青的牧场来到繁华的都市,进入了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从事藏语播音、汉语播音和新闻记者工作。1984年初,泽郎王清来到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竹庆乡,在海拔近五千米的雪山脚下,跟随高僧大德潜心学习藏文、修习佛经,这对他的人生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
泽郎王清是一个不断追寻自己梦想的人。1995年,他辞去电台工作,与好友共同创办了广告公司,先后为多家知名企业策划并制作电视、广播及户外广告。
1997年,泽郎王清来到圣地拉萨寻找他的梦想。在古老的八廓街的东南角,他看中了一座与众不同的黄房子,并被黄房子背后的动人传说所深深吸引,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在这里创办“玛吉阿米餐吧”。泽郎王清亲自设计了店堂的装修装饰,他凭借自己天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对藏族装饰艺术的巧妙运用,为客人营造了古朴的、温馨的、民族的文化气息和家庭氛围。泽郎王清的“玛吉阿米”在继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形成了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餐饮模式。
1999年,泽郎王清与成长于北京的山东姑娘牟向晖结缘,共同的理想、信仰、价值观以及对藏文化的热爱将两颗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两人决定将“玛吉阿米”开到内地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文化。2001年春天,他们在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为“玛吉阿米”找到了合适的场地。泽郎王清根据自己对藏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把藏族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装饰艺术巧妙地融入到“玛吉阿米”的环境中去。为更好地展示藏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歌舞艺术风情,泽郎王清组建了“玛吉阿米艺术团”,每晚在玛吉阿米的小舞台上向世人展示原生态的藏族传统歌舞艺术以及新生代的藏族现代音乐,将所有的来宾融入藏族歌舞的海洋。北京的玛吉阿米在开业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凭借其浓郁的西藏文化氛围、地道可口的藏餐以及丰富多彩的歌舞演出、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在北京的消费者中迅速口口相传,并很快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对于在京工作和学习的藏族人士来说,玛吉阿米是他们的“家”,让他们在遥远的异乡找到自己精神上的归宿;而对那些对藏文化情有独钟的汉族人和外国人来说,玛吉阿米则是他们接触和了解藏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与藏族及其他民族交流与互动的一个“平台”。北京玛吉阿米的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自然成为了各媒体的抢手素材:《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时尚》《世界时装之苑》《旅行家》等国内著名报刊杂志以及日本、韩国、欧美的各类著名报刊杂志先后对玛吉阿米做了图文并茂的介绍;2002年夏天,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的《中华民族》栏目播出了以泽郎王清创业史为主线的长达30分钟的专题片;同年,凤凰卫视拍摄的专题片《泽郎王清和他的玛吉阿米》也在北美、欧洲及中央电视台四套相继播出;此外,北京电视臺及各省市电视台的时尚类节目都为玛吉阿米做了特别报道。
在北京建国门的玛吉阿米开业一周年之际,泽郎王清来到了昆明,他是应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邀请,在迪庆州驻昆明办事处所在地开办玛吉阿米的又一家大型连锁店。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精心的装修及筹备工作,玛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风情宫在开业之初就以它气势恢弘的藏式宫殿风格让所有来访的宾客震撼感叹、流连忘返。如今,玛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风情宫已成为云南省内外各种重要接待活动的必选之地,为弘扬藏族文化、促进香格里拉藏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玛吉阿米品牌的无限发展前景。
2005年初,泽郎王清在北京东三环附近风景秀丽的团结湖畔为他的玛吉阿米又觅得了一处佳址,并于同年秋天开办了玛吉阿米在北京的第二家店——团结湖店。从店面规模到装饰风格,从文化底蕴到服务模式,玛吉阿米以更加成熟、更加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为玛吉阿米品牌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2010年,泽郎王清开始着手策划和筹备玛吉阿米在拉萨的旗舰店等品牌延伸项目。泽郎王清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今后除继续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以外,也将大力拓展“玛吉阿米”的海外市场,以藏文化为基调和依托,更大力度推动品牌延伸与扩展,努力营造和利用多种商业空间,以多元的触角向四方推进,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沟通、和谐共存尽力。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