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萍 童文骏 张守林
(1.无锡市滨湖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00;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显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承载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任务。然而,仅仅依靠专门开设的思政课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下全面培养良好的政治理性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不够的,在专业课程中也要渗透课程育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2]。正值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具有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着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也伴随着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困惑。因此,初中教师关注课程育人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备课程育人的有利条件。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例,将中国传统文化厚植于课堂教学中,突破初中知识仅限于教室的局限,对初中化学中课程育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3]。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也成为展示新时代国家形象、发挥大国之治、提振国家发展信心的重要窗口和契机[4]。全世界都在惊叹于中国式浪漫,冬奥村里中国传统的饮食也备受国际运动员的青睐。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不仅得益于十年磨一剑的辛勤,更来源于每天的均衡饮食。因此,以冬奥会中国传统美食为切入口,整合“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化学知识,开展一节题为“食尚中国,饺子中自有乾坤”的化学课(课程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掌握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更能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美食的热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爱国情怀[5]。
图1 课程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情境导入、情境探究和实践巩固三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中能够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提问“在2022年寒假生活中,你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踊跃发言,从“丰富热闹的春节团聚”到“无比自豪的北京冬奥会”,其中“冰墩墩”更是成为每位学生的心头最爱。
[教师]抓住学生对“冰墩墩”的兴趣点,及时展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开幕式、中国运动员领奖以及冬奥村的图片,并分享一则印象深刻的北京冬奥会的新闻访谈(如图2所示)。
图2 北京冬奥会新闻访谈
[学生]观看视频,感慨外国运动员对中国传统美食的热爱,惊叹“一天吃掉上百公斤饺子”,并称赞中国饮食文化的强大魅力。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小小的一枚饺子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传统文化吗?”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食尚中国,饺子中自有乾坤”。
[设计意图]北京冬奥会对青少年的影响超乎预期。广大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用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去哺育,用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去引导,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深层次地挖掘北京冬奥会的育人素材,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责任。选取有趣、有价值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激起学生高昂的求知欲望,进而为学生收获高效的课堂效率奠定情绪基础[6]。
(1)溯六大营养素
[学生]分享饺子中蕴含的文化。学生代表总结“饺子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每家平时的美味小吃,更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必备的食物,有“更岁交子”之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教师]设疑“饺子由什么组成呢?”和“饺子中又有哪些营养物质?”
[学生]从饺子皮出发,由外及里,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展示一枚煮熟的饺子,引导学生细细咀嚼饺子皮,提问“饺子皮有什么口感?猜测饺子皮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合理猜测,饺子皮中的主要成分为淀粉,依据七年级生物中“淀粉遇碘变蓝”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如图3所示),因此得出饺子皮中富含淀粉的结论。
图3 饺子皮上滴加碘液
[教师]提出“糖类”的概念,和学生一起学习常见糖类物质的化学式。 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葡萄糖(C6H12O6),总结糖类中的元素为C、H、O。通过医院输葡萄糖溶液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体能直接吸收的糖是什么?”
[学生]明白蔗糖、淀粉等糖类被人体食入后会先转化为葡萄糖,再进一步氧化,放出能量。
[教师]展示一些数据,即每克葡萄糖可放出16 kJ的能量,人类食物所供有的总能量中60%~70%来源于糖类。提问“生活中常有人出现低血糖,什么表现?怎么处理?”
[学生]思考问题,总结“糖类是生命的能量之神”。
[教师]指导学生将实验台的饺子打开,观察饺子馅中的主要成分。
[学生]观察饺子馅中含有瘦肉,猜测瘦肉中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导学案的内容“检验蛋白质的方法”,并提供酒精灯、瘦肉、镊子等实验器材。
[学生]取一小块瘦肉,用厨房用纸擦拭瘦肉后,在酒精灯上灼烧,闻味道(如图4所示)。学生闻到烧焦羽毛的味道,得出瘦肉中富含蛋白质的结论。
图4 灼烧瘦肉
[教师]请学生带着“蛋白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蛋白质由什么构成?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的问题阅读教材。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由氨基酸构成,蛋类、豆类、瘦肉等食品中富含蛋白质。”
[教师]展示血红蛋白、消化酶的微观结构,并解读这些物质都由蛋白质构成,因此蛋白质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学生]总结“蛋白质是生命构成之本”。
[教师]提供“吸烟有害健康”标语和福尔马林中的动物标本,解释蛋白质是一种“有活性”的物质,有毒的化学药品、重金属和高温等会导致蛋白质失活,不能恢复到原状。
[学生]拿起擦拭过瘦肉的厨房用纸,观察到纸巾上残留的不是水渍,是油渍(如图5所示)。
图5 纸巾上的油渍
[教师]说明饺子馅还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学生]饺子馅中含有油。
[教师]解读植物油称为油,动物油称为脂,总称油脂。油脂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提问“哪些食物富含油脂?油脂对于生命体的作用又是什么?”随之展示5.12 大地震中的猪坚强在被困前和被困后的影像。
[学生]了解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油脂,油脂是维持生命的备用能源物质。总结“油脂是生命储能之神”。
[教师]提问“饺子馅里还有什么?”
[教师]追问“蔬菜里的营养物质是什么?”,请学生观看《维生素狂热》纪录片来了解维生素有哪些?维生素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维生素是一个大的群体,有维生素A、B、C、D等几十种。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维生素在体内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健康的作用。
[教师]补充知识“维生素A 可以预防夜盲症,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引导学生了解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学生]总结“维生素是生命健康的守卫”。
[教师]选学生代表提问“你是喜欢淡一点还是咸一点的饺子呢?”
[学生]口味的选择使学生意识到饺子里会放调味品,如食盐。
[教师]给出“无机盐”的概念,以矿泉水成分表为例,让学生明白无机盐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学生]总结“无机盐是生命的调节能手”。
11月8日,中国石油在北京郑重宣布,全面开启加油站3.0时代。中国石油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客户和数据为纽带,把加油站打造成为“安全、便捷、绿色、温馨、智能”的“人·车·生活”驿站,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客户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全产品、全渠道、全路途的服务,让加油站运营更智能、服务更专业、客户体验更温馨。
[教师]引用古语“原汤化原食”来说明一碗饺子汤是必不可少的。展示生物体中水的含量表。
[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总结“水是生命的生存之源”。
[教师]提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让学生思考日常饮食是否符合营养均衡的标准。
[学生]总结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设计意图]逐渐递进的设疑和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饺子中的营养物质,能够一目了然地总结出六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采取简单易懂的实验操作,既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又能明晰地展示实验现象,从而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符合“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要求[7]。
(2)谈中国饮食文化
[过渡]一颗小小的饺子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饺子带来的“舌尖”美好来思考饺子背后的中国饮食文化的趣味和内涵。
采取竞赛答题的方式将本节知识点与中国饮食文化进行关系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进对无锡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表1 竞赛答题
[设计意图]竞赛问答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胜负欲的合理方式,同时做到讲课堂知识点和外延到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没有丢失化学学科的科学性,又丰富了化学学科的人文性。
(3)观生活食品安全
通过展示发芽的土豆、过期的牛奶、化学药品浸泡过的海鲜,让学生从感官上首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进而触动内心改正生活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将知识深嵌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号召每一位学生化身安全饮食的小助手,在生活中向家人普及健康饮食、安全饮食的理念。
知识反馈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巧设牛刀小试板块,筛选典型题目,学生进行练习。最后结合生活背景,布置具有“烟火气儿”的作业[8],请学生完成一份周末健康饮食的菜单,以及思考现如今较流行“戒碳水”的减肥方式是否合理。
最后,将六大营养素和饮食原则“健康、营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再以“民(即“人”)以食为天”进行总结,形成了本节课的板书(如图6所示)。
图6 板书设计
将“课程育人”的理念融入初中化学的课堂实践中,就是在思维层次的认知嵌入文化层次的认知[9]。从富有精神文化底蕴的情境创设到由浅及深的问题探究,最后到淬炼知识、认识升华的总结,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学习文化知识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深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