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旭,刘利雪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近年来,学界对双音节副词“瞬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其他近义词表示时长义的比较上,如高建固将“瞬时”与“刹那”“霎时”进行对比分析①高建固:《刹、霎、瞬》,《新闻三昧》2001年第5期,第12页。,竹林将“瞬时”与“弹指”“须臾”等词进行比较②竹林:《一刹那、一瞬间有多久》,《湖南农机》2005年第5期,第35页。。已有的研究均为语文学角度零散、浅显的分析,缺乏语言学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三音节短时副词“瞬时间”还未见专文研究。通过对几本主要的词典查阅后可发现,“瞬时间”尚未被收录。相关辞书中只有对双音节副词“瞬时”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认为“瞬时”为名词,表示“一瞬间”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285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瞬时”为名词,表“一瞬间、霎时”,如“台风来时,海浪瞬时可达九米高”④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9页。。以上两部权威词典都把“瞬时”归为名词,三音节的“瞬时间”也表示时间短暂,只不过它在句中的句法成分相对单一,大都充当状语,不能充当谓语和补语,也不能被“很”“不”等修饰,具有副词的典型特点,词性应该归为副词。鉴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将利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有效语料,详细分析三音节短时副词“瞬时间”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尝试探讨其词汇化历程及动因。
瞬时义是“瞬时间”的核心语义。当它表达时间的短暂时,既可指某一情况在短时内发生改变,也可指多种情况在短时内发生改变,这时它只能用在已然性事件当中。
(1)亚洲最大的亚麻纺织企业——哈尔滨亚麻厂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瞬时间1.3万平方米厂房、189台设备变作废墟。(1994年《报刊精选》)
(2)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世界未解之谜》)
以上两例中的“瞬时间”都表瞬时,用于已然性事件当中。例(1)因为“亚麻厂”发生爆炸,所以“厂房”和“设备”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废墟,已成事实。例(2)“瞬时间”后跟一系列风暴来临的情况,写出了短时内海面上的各种情景,即大雾弥漫、白光射天、小船失控。可猜测因为“瞬时间”表达瞬时义,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动作无法持续,必然迅速发生并完成,由此成为一个已然事件。
突发性是指“瞬时间”所修饰的动作或事件通常是出乎说话人预料的,且带有很强的不如意性。“瞬时间”表突发时,既可以刻画人物心理,也可以描写场面和环境,只是后者多无直接诱因。
(3)同时思嘉从他的眼神里找到了答案。瞬时间,她的心像停止了跳动,接着是一种可怕的恐惧,比焦急和悲哀更强大。(《飘》)
(4)“楠姐,不管什么时候我们永远支持你!”瞬时间,王楠的眼睛湿润了,然而更让她惊喜的还在后面。(《文汇报》)
(5)这是神马天气啊,刚刚还好好的太阳呢,瞬时间飞沙走石乌云密布,还有轰隆隆的雷声,估计要下雨了……(微博)
(6)我们全吓怔了,忘了哭,也忘了叫,瞬时间,山沟中寂然无声,我从松树的隙缝里望出去,正好看到那奔跑着的人。(琼瑶《我的故事》)
前两例“瞬时间”修饰人的心理情感。例(3)之所以“思嘉”的心好像突然停止跳动,产生恐惧的感觉,是因为她从对方的眼睛中找到了答案。例(4)“王楠”在极短的时间内眼睛突然湿润,是因为获得了支持。二者都是一种有诱因的突发。后两例“瞬时间”是对客观场景的描写。例(5)“瞬时间”前一小句描写的是晴空万里,后一小句描写的是乌云密布,前后形成对比,出乎意料,具有突发性。例(6)“瞬时间”修饰“山沟”寂静的环境,表明“寂静”出现的突然,是人们突然意识到的。
动态变化是指“瞬时间”所修饰的小句就内容来说,是新消失、出现或发生改变的事物或状态。
(7)想到这里,只觉自己平生壮志乃至与吉儿的情缘美梦瞬时间顿化云烟,不由得悲从中来,忽然扑在泥泞之中,竟放声大哭起来。(kitty《大唐风云录》)
(8)心中还在纳闷,怎么这尸体比石头还硬?却忽然觉得心中一寒,像是被电流击了一下,瞬时间,觉得无比的沮丧与恐慌。(天下霸唱《鬼吹灯》)
(9)诗尧是大大的一震,一截烟灰就落到地板上,他的脸色瞬时间变得像一张纸,眼睛死盯着小双。(琼瑶《在水一方》)
例(7)“瞬时间”修饰“顿化云烟”,表明在这一刻主人公的“平生壮志和情缘美梦”全部消失,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例(8)“沮丧”和“恐惧”的场面是在一瞬间出现的,相对于前句来说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例(9)“瞬时间”修饰动态动词“变得”,表明“瞬时间”前后小句呈现状态发生了变化,即“诗尧”的脸色由正常变得雪白。
“瞬时间”属于可移位副词,作状语时,句法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还可以单独出现,但是不能位于句尾。
(10)瞬时间他便明白风清扬的真实用意,只消一放方生,风清扬便会与他缠斗,其余三人尽可从容离去。(《大侠风清扬》)
(11)如玉,只斜斜一削便把手中船桨末端半尺来长的一段切了下来。右掌瞬时间变得猩红如血,拍了在那段断桨一端。(郑子瑜《天风海雨江东去》)
(12)喀嚓几声脆响,瞬时间,剑晨的“剑”当场碎毁。(马荣成《风云续集》)
以上三例是“瞬时间”作状语的例子。例(10)“瞬时间”位于句首,管辖其后整个小句,表示“他明白风清扬真实用意”这一想法发生的突然。例(11)“瞬时间”位于句中,管辖的范围是其后的动补结构,说明“右掌猩红如血”的状态出现得极其迅速。例(12)“瞬时间”单独出现,主要起到语用上的强调作用,突出“‘剑’当场碎毁”的情形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的。“瞬时间”所在位置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语用造成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瞬时间”都能自由地从句首后移到句中。当“瞬时间”后跟多种情况且同时出现时,这种后移不成立。例(13)如果将“瞬时间”后移到主语后,则形成“火光瞬时间四射,火星四散……”,不符合原意,移动不成立:
(13)不到十招,常叔前已退了七步。这时候,蓦然“蓬蓬蓬”连响数声,瞬时间火光四射,火星四散,照映夜空。(司马翎《霸海屠龙》)
时间副词主要对动作完成的时间进行刻画,因此它和大部分的动词都能搭配,只不过对具体动词内部的时态有一定的要求。按照张谊生对动词内部时态的考察,我们把动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动态动词根据其内部动作的终结程度,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持续动词、终结动词和瞬间动词三类。①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我们对“瞬时间”127条语料进行穷尽性分析后,发现它多与动态动词搭配,具体来说多与终结动词和瞬间动词搭配,未见与持续动词搭配的用例。
“瞬时间”与终结动词搭配的用例:
(14)岛村想起那句虽然引起了驹子的误会,然而深深印在她的心坎上的话,就油然生起一股依恋之情。瞬时间,传来了火场那边杂沓的人声。(《雪国》)
(15)待解脱醒悟的时候,刀光已然斩落了那道银线,紧接着更秋水般猛涨,瞬时间便化作了一道飞虹抹到了言先生的额前,随即停止,寂然不动。(郑子瑜《天风海雨江东去》)
“瞬时间”作为短时副词与终结动词搭配是常规现象。这是因为二者的语义和时体具有相容性,即终结动词符合其[+瞬时]语义特征和[+已然]时体特征。例(14)“瞬时间”虽然与持续动词“传”共现,但是它不表状态的持续,而是通过有界化的手段表行为动作的完成,也即“火场杂沓的人声”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来。例(15)“化作”是一个终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了”共现,更加突出了“刀光化作一道虹”是一个短时内已然完成的事件。
“瞬时间”与瞬间动词搭配的用例:
(16)它们的威力在珊迦拿掉屏障着耳朵的蜡球后立刻地显现了,珊迦瞬时间失去了她的知觉并倒了下去。(《龙枪—旅法师》)
(17)流星从天空中划过,瞬时间就消失了,不留一点踪迹。(《读者》)
“瞬时间”与瞬间动词进行搭配时,常常后跟完成体助词“了”,凸显其完成性,这恰恰符合“瞬时间”只能用在已然性事件的时体特征。例(16)“失去”是一个瞬间出现就完成的动作,后跟助词“了”表明,在极短的时间内“珊迦”失去了知觉。例(17)“消失”和“了”共现,突出了“流星”消失的短时。
“瞬时间”与动态动词共现搭配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瞬时间”与动态动词的搭配情况
通过表1我们发现,“瞬时间”不与持续动词搭配,只与终结动词和瞬间动词搭配,且搭配的比例非常之高。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这是“瞬时间”语义和时体特征的体现。上面我们提到“瞬时间”的基本语义是“瞬时”,动作无法在短时内持续进行,因此它不与持续性动词搭配。终结动词内在隐含着终结的节点,所以在短时内可以完成,成为一个已然性的动作。瞬间动词也暗含着动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所以常常和动态助词“了”共现,凸显其完结性。因此“瞬时间”能与终结动词、瞬间动词搭配,不与持续性动词搭配。
张谊生认为,关于副词的连用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断续与连续、右向与左向、合指与分指、同类与异类。①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19页。基于对语料的分析,我们主要考察“瞬时间”同类和异类连用的情况。
1.同类连用
从广义上来说同类连用指的是一般同类副词的连用情况。就时间副词“瞬时间”来说,我们主要讨论表时和表频副词与其共现的情况。
(18)她手臂上的鲜血快速地流着,地上瞬时间便流了一片。(令狐庸《剑魔独孤求败》)[时间副词]
(19)我心里还在暗暗咒骂,雨农再度跑去开了门,瞬时间,又一个浑身滴着水的人直冲了进来,我定睛一看,是李谦!(琼瑶《在水一方》)[频率副词]
2.异类连用
异类副词连用,指的是不同种类副词连用的情况。这里主要指的是时间副词“瞬时间”和语气、范围等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
(20)眉眼微抬,瞳仁间荡漾一抹勾人惨碧……瞬时间,竟是说不出的致命纯真……(微博)[语气副词]
(21)多年来彼此的折磨,知道互相都没有了脾气,曾经的甜蜜与温馨,瞬时间都没有了。(微博)[范围副词]
以上四例中,“瞬时间”分别与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语气副词、范围副词等搭配。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瞬时间”和副词的搭配情况,我们统计整理出如下表格(表2):
表2 “瞬时间”与副词的搭配情况
由表2可知,“瞬时间”与时间副词连用的比例高达70.5%。更具体地来说多与表时和表频的副词搭配使用,这是因为“瞬时间”多用于已然性的事件之中,它与时间、频率副词的搭配可以突出现代汉语的时态。就异类连用来说,“瞬时间”只与语气副词、范围副词连用,其中它和语气副词连用时,这些副词多是表示惊讶和意外的语气,这恰恰和“瞬时间”语义内部所蕴含的[+突发][+出乎意料]特征相契合,更加突出事件的突发和意外性。
卫乃兴认为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语义韵就是语言单位中传递出的某种情感和态度,它包括积极、中性、消极三种情感取向。①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第300—307页。下面我们就“瞬时间”的三种语义韵类型进行举例说明。
(22)今天一醒来就去找手机,朦朦胧胧看到有一条短信,打开看发现是老娘发来的,她居然祝我平安夜快乐,瞬时间感动了。(微博)
(23)当我走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时候,看着那宽阔的广场,看着那飘浮的白云,看着那漫卷的红旗,一派明快的气氛,那多年来沉淀在心头的压抑和阴郁,瞬时间被这和煦的春风吹得荡然无存了。(1993年《人民日报》)
例(22),言者主语在平安夜当天收到了“老娘”发给他的祝福消息,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喜悦情感,因而在短时间内,他被感动到了。例(23),作者走到天安门广场上时,一派明快的氛围很快使他内心的压抑和阴郁荡然无存,这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巨大的好事。
(24)诗尧瞪了我几秒钟,然后,他掉转头,飞快地、盲目地对街头冲去,瞬时间就冲得不见身影了。(琼瑶《在水一方》)
(25)许奉《里乘》卷八亦载,“蜥”褪下的是化妙药,可以去掉龋齿,立见奇效,但它被砍死后在门上留下的血迹,即使过了一年之久,还可以使一个壮汉的身体瞬时间化为水,只留下头发。(《科技文献》)
例(24)中作者只是在平淡客观地叙述“诗尧”瞪了“我”几秒钟后的动作,即他掉转头,飞快地对街头冲去,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中间并未夹杂作者明显的好恶倾向。例(25)出现在科技文献中,言者主语在复述《里乘》里对“蜥”的记载,客观呈现了“蜥”作为化妙药的惊人功效,全句是典型的中性语义韵。
(26)咕咚一声响,迷蒙之中对面的那个人终于不见了,他瘫软在桌下,瞬时间呼吸停止。(黄蓓佳《新乱世佳人》)
(27)济仁那一刻如同一步掉进了冷水缸里,浑身冰凉,手足僵直。他想他完了完了,做父亲的老脸被女儿们瞬时间扯得稀烂了。(黄蓓佳《新乱世佳人》)
例(26)中“他”由于高度紧张进而产生了“全身瘫软、呼吸停止”等一系列消极感受,这对于主人公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全句是典型的消极语义韵。例(27),“浑身冰凉”“手足僵直”写出了“父亲”当时的窘迫神情,“瞬时间”表现出明显的消极色彩。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瞬时间”语义韵的具体分布情况,我们整理统计出下表(表3):
表3 “瞬时间”的语义韵分布情况
通过表3,我们发现“瞬时间”较多地分布在消极语义韵的句子之中,中性语义韵次之,较少地分布在积极语义韵之中。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它的基本语义特征有关。上面提到“瞬时间”作为时间副词,“瞬时”和“突发”是它最基本的语义内涵。在人类的认知中,短时内突发的事件一般都让人猝不及防,引起人们比较大的情绪波动,加之其在表突发义时,常常暗含着说话人对现状的不满意,因此它经常出现在消极语义韵的语境中,较少出现在积极语义韵的语境中。
“瞬”,《说文解字》注:“开合目数摇也。从目寅声。舒问切。”由此看来,“瞬”为动词,本义是“眼球一动、眨眼”。“时”为名词,本义为“季节”,后来泛指各种“时间”“时候”。“瞬”和“时”作为相邻的线性结构首次出现是在宋代,“瞬时”构成偏正性的短语,可以理解为“眨眼的时候”。
(28)师云:莲目瞬时千界静,金颜笑处一花新。(北宋《建中靖国续灯录》)
(29)此理万古不易。如目有瞬时,亦岂能常瞬?(南宋《朱子语类》)
例(28)“瞬时”和“笑处”对举,语义重心在“瞬”和“笑”字上。例(29)用“瞬时”与“常瞬”作对比,突出“变”与“不变”的道理。
检索CCL和BCC语料库,我们发现元朝时期并未出现相关的语料,明朝时期,“瞬时”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此时的“瞬时”开始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起修饰作用,主要突出事件或动作发生的短时,此时“瞬时”中,“瞬”的动作性弱化,由表动作转而表时间。例(30)“瞬时”作状语修饰“更跌至”,表示“小满”这个时节在“立夏”后来得极快。
(30)立夏四月节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无端蚯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小满瞬时更迭至,间寻苦菜争荣处。靡草干朽死欲枯,微看初暄麦秋至。(明《万病回春》)
清代和民国时期,“瞬时”的语料虽然依旧不多,但是已有的语料中,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成为其较为常见的用法,此时其用法较为固定,词汇化基本成熟。例(31)中“瞬时”修饰其后动宾短语“冲凤翮”,例(32)“药汗瞬时”为倒装句,应译为“很快发出药汗”。
(31)瀛洲奎聚尽英髦,惊却龙飞映紫毫。雷雨瞬时冲凤翮,凤云千里顺鸿毛。砚中鳞甲江头动,项下明珠掌上操。(清《林忠宣公全集》)
(32)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民国《经方实验录》)
直到现代,三音节的“瞬时间”才开始出现,且一出现就是词的形式。相比于“瞬时”,它的共现成分更加丰富,可以和各类副词搭配使用,突出其完成的时态。
(33)大约驶出百十米,一排狂浪压过,瞬时间渔船便没了影踪。(1994年《报刊精选》)
(34)“你说你要我,再也不抛下我。”她手臂上的鲜血快速地流着,地上瞬时间便流了一片。(令狐庸《剑魔独孤求败》)
“瞬时间”一直到现代汉语才见到相关例句。我们不免产生疑问:“瞬时间”的词汇化机制如何?如果“瞬时间”是在双音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由“瞬时+间”词汇化而成,那么“瞬时间”的出现应该最迟不晚于清代。原因有二:其一,我们梳理“瞬时”的发展历程发现,宋朝时期“瞬时”二字就已线性相连,为偏正短语,经过元代和明代的发展,清朝时期已出现“瞬时+谓词性成分”的例句,其副词性特征已经很明显,词汇化基本成熟。其二,“间”在明清时期发展比较成熟,已经虚化为一个类后缀,放在表时间的词语之后突出瞬时义。由于二者语义相近,受到类推作用的影响,最佳成词的时间应该在清代。但是事实是“瞬时间”在现代才开始出现,且并没有连续的词汇化过程,所以“瞬时+间”词汇化而成的说法不成立。
出于时间连贯上的考虑,我们认为“瞬时间”是“瞬时”与“瞬间”通过糅合机制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时间副词。所谓糅合,主要发生在两个意义基本相同的概念中,即意义相同的两个概念叠加后,通过删略其中的某些相同部分的方法,继而整合为一个新的结构。词语糅合主要涉及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发生在前,句法整合发生在后。我们认为“瞬时”和“瞬间”就是意义基本相同的两个概念(都是指“短时发生,具有速变义”)。在概念叠加之后,通过删除其中相同的成分“瞬”字整合而成(瞬时+瞬间→瞬时间)。新形成的三音节“瞬时间”保留了原本两个概念中的短时义,同时衍生出“突然、出乎意料”的语义。
叶建军指出,所谓词语糅合,特指两个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A和B通过删除重叠的成分合并成一个新的词语C的现象。①叶建军:《“果不(其)然”的形成及其演变》,《中国语文》2016年第2期,第192—201页。但是词语糅合要遵循下面四个原则。
一是同级原则,即原来的两个语言单位必须在同级的情况下才能糅合。“瞬时”和“瞬间”都是双音节词语,因此符合同级原则。
二是语义相近原则,即原来的两个语言单位语义必须相近或相同才能糅合。“瞬时”和“瞬间”都是时间词,都表示“一瞬间”“短时间速变”之义,在相同的语境下可以替换使用,并且不改变原义,因此具有糅合成“瞬时间”的可能性。如下两例:
(35)我的方法本不妙,此计所以不妥当,低头想起一巧计,瞬时叫他难提防。(清《小八义》)
(36)隶命篙师荡舟,且追且号,但闻鼓声如雷,与轰涛相间,瞬间遂杳。(清《聊斋志异》)
三是时代先后原则,即源语言单位A和B的出现时代必须早于糅合词语C存在,或与C同时存在。上文我们分析了“瞬时”在宋代出现,明代经过发展,清代已经成熟。通过CCL 和BCC 语料库检索发现,“瞬间”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仅有一例。
(37)方惊起,有物若巨木拂床而过,红光闪烁,夺人目睛,瞬间已在户外。(宋《贞一斋稿》)
例(37)“瞬间”可以两解,既可以当成短语表示“眨眼的间隙”,此时“瞬间”与前面的“夺人目睛”相照应,也可以当成时间副词表示“很快,极短的时间”。
元明时期,我们未见“瞬间”的语料。但到了清代,“瞬间”的语料骤增,且多位于句首作状语,既可以修饰短语,也可与时间词共现,以凸显短时突发义。到了民国时期,“瞬间”还可单独使用作独立成分,此时其词汇化已完全成熟。
(38)一日午后,船到瓜洲边儿上,忽然从西北天边涌起墨黑的云朵,雷轰电闪,江上忽起狂风,耳听万马奔腾之声。瞬间波涛汹涌,江天一色,黑云漫江,狂风呼啸,不分东西南北了。(清《泣红亭》)
(39)“脱听我而遇,则大幸,孰与听我?”生曰:“诺,谨受教!”瞬间树已失。(清《耳食录》)
(40)吴小姐于下午三时许,服初煎药,三刻钟后,忽然剧痛作,大呼姆妈来抱吾。瞬间,气喘,目上视,四肢厥逆,冷汗出,神识不清,随即昏去。(民国《经方实验录》)
例(38)“瞬间”修饰四字成语“波涛汹涌”,表明这一现象是突发的,且天气变化得极快;例(39)“瞬间”与过去时间词“已”共现,突出整句已然性的时态;例(40)“瞬间”单独出现作独立成分,更多是在语用上起到短时强调的效果。
由此可见,“瞬时”和“瞬间”宋代出现,大约清代成词。在共同表示“瞬时突发”义的基础上,通过糅合而形成三音节词“瞬时间”,是符合时代先后原则的。
四是成分蕴含原则,即糅合词语C必须蕴含源语言单位A与B的主要甚至是全部成分。“瞬时间”蕴含了“瞬时”和“瞬间”的全部成分,并且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删除了一个共同语素“瞬”。
总之,“瞬时间”是在遵循同级原则、语义相近原则、时代先后原则以及成分蕴含原则的前提下,由“瞬时”和“瞬间”通过糅合机制而形成的三音节短时副词。
三音节短时副词“瞬时间”具有瞬时、突发、动态变化等语义特征,“瞬时间”可以与终结动词、瞬间动词搭配,不能与持续动词搭配,经常跟时间副词、频率副词搭配共现。“瞬时间”较多地分布在消极语义韵的句子之中,中性语义韵次之,较少地分布在积极语义韵之中。词汇化方面,“瞬时间”是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由双音节副词“瞬时”+“瞬间”通过糅合机制词汇化而形成的。此外,现代汉语中还有类似的三音节短时副词,比如“一时间”“霎时间”“顿时间”“登时间”等,它们的共时特征是否一致,历时发展是否有相似的脉络,词汇化动因是否一致,我们将在其他文章中继续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