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民设计思想对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影响

2024-01-12 02:35曾敏
湖南包装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民标志文化

曾敏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陈汉民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与引领者[1]。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品牌标志,如:中国人民银行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标志、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标志、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用标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道路交通标识、《读者文摘》标志、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等。研究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对设计界和设计教育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借助陈汉民先生的著文以及他身边同事、学生、亲人撰写的相关文献,结合先生与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术渊源,尝试探析在他的标志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的设计思想、传统经典与现代美感结合的设计观念、意趣巧思与易懂好用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及其在设计实践、设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知行合一”。

1 陈汉民先生在标志设计中的“知行合一”

1.1 设计思想上的“知行合一”—— 家国情怀与世界文化宏观关照结合

陈汉民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工作者,他爱党敬业,对祖国一片赤诚,始终将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艺术设计应该“从骨子里渗出民族精神”[1],并特别强调设计人员要把为中国设计、铸造国家形象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2]。

设计是文化,正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设计土壤。而民族精神的彰显是建构独特且令世界瞩目的设计文化形态的坚实基础。陈汉民先生从世界设计文化多样性的宏观角度,提出“中国的平面设计在文化形态方面要走自己的路”[3]。“中国的设计师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不断探索一条中国式的设计之路”[2]。同时也强调设计形式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做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陈汉民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位设计大家,自觉把探索中国艺术设计之道、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融入设计实践。在标志设计中,陈汉民先生践行了这一设计思想。以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为例(图1),整体造型源自中国传统古钱币图形,核心图形是一个从中间分开的红色中文“工”字,而最内核又是以一个空白负形的“工”字将红色正形“工”字契合链接,深刻体现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国家银行和人民之间平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立足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结合品牌内涵,构建起品牌标志的核心理念。

图1 中国工商银行标志。

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钱币图形,借助富有意趣的“正负形”技巧,以具有数理秩序的几何图形进行凝练表达,使标志兼具浓郁的传统韵味与简明的现代识别特征。这一“经典传统”与“现代识别”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有效助力了工商银行品牌,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在世界上也具有很高的认知度。据2022年9月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工商银行以3 290.32亿元品牌价值荣登“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榜首,并已连续多年位居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 000强、美国《财富》500强商业银行榜单及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首[4]。

1.2 设计观念上的“知行合一”—— 传统经典与时代审美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 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5]313。陈汉民先生尤为强调中国风格与新的时代气息的结合[6]。 他说,中国的设计首先要体现“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魄”,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的标志作品[1]。

为此,陈汉民先生提出 “三个基本点”与“三结合”的标志设计方针,即“中国风格、民族情感、时代审美” 三个基本点,以及“内容和形式的结合、高雅和通俗的结合、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三个结合点。先生还提出了 “本土与外来结合”,指明了中国的标志设计既要在文化要素上坚持“中国经典”,又要在技术材料等物质要素上与国际接轨[3]。

以“五个一工程”的标志设计为例(图2),在五星图形下方,是以五个一字排开的中文“人”字与大写字母“A”同构而成的图形,既象征该工程是以“树人”为本质意义,也代表着每年评选出5件优秀的精神产品,即:一部优秀的戏剧,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一部优秀的电影,一本优秀的图书,一篇优秀的文章。我们从中文“人”字与国际通行的代表优等的大写英文字母“A”的同构造型上,也不难解读出这一寓意:“五个一工程”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既是中国的优秀作品,也是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作品。

图2 “五个一工程”标志。

标志的造型设计上,对下部“工程”元素和上部“五星”元素分别采用“单位形平移”“单位形缩放与重复”等现代构成手法,形成内部有主次关系、整体对称的三角形造型,使得图形造出权威公信和向上引领的视觉感受,并呈现单纯简练的现代美感,极好地诠释了“五个一工程”是关乎人类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系统工程这一核心内涵。

1.3 设计方法上的“知行合一”—— 易懂好用与意趣巧思相结合

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六)。”在大量经典作品的设计实践基础上,陈汉民先生提出了标志设计的“八字方针”,即:好的标志设计应符合“易解、新颖、美感、适用”的基本准则。其中,“易解”指标志应该易于被人民大众理解;“新颖”指标志从设计创意与设计形式应该让所在时代的人们耳目一新;“美感”是指要符合“美”的法则,只有“美”的作品才更容易被人民接受、喜爱和传播;“适用”是指标志的设计形式应该适合所在时代的多种媒体的推广应用。

在设计技巧上,陈汉民先生认为,在标志设计中以“可遇不可求”的态度,对素材进行巧思、巧用很重要。他总结了“一笔多用,一形多义”的设计技巧,让标志设计在准确表现内涵的同时,以极其单纯的形式感创造出“模棱两可”的趣味体验。而世界上大量卓越的标志设计作品多运用类似的设计技巧,恰如先生所说,“模棱两可”式这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徽志艺术的真正魅力。

“八字方针”和以“一笔多用,一形多义”为关键的“模棱两可”设计技巧体现了陈汉民先生将设计服务人民大众的理念,与追求臻于至善的设计实践方法有机结合。

以中国人民银行标志为例(图3),其主体造型由3个“人”字单位形构成一个大写的“人”字,通过“三人为众”的图形构成,准确、清晰、易懂地传递出“人民”的概念;而整体图形合围的中间再以空白负形呈现“人”字,巧妙传达出人民银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概念。

图3 亚松森食品LOGO(设计 曾敏)。

图3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

人民银行标志的基础图形元素源自中国古代钱币“铲形币”,通过“正负形”“单位形中心旋转对称”等构成手法,巧妙自然地将多个概念进行有机融合为大写的“人”字。标志在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标志所代表的银行业属性的同时,也从整体造型上塑造出既富有意趣、又简练易懂的视觉识别特征。

2 陈汉民先生在教育工作与生活中的“知行合一”

陈汉民先生标志设计作品中体现出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的思想、传统经典与现代美感结合的观念、意趣巧思与易懂好用相结合的方法,在他的设计教育工作甚至生活中都有着高度一致的体现。

“半个多世纪上课从未迟到一分钟”,是陈汉民先生自认教师本分应该做到的一件小事。但众所周知,能够做到这一点“小事”,正是一位人民的设计家、设计教育家的家国情怀和高度使命感的日常体现。

在设计教育导向上,陈汉民先生强调“中国设计在借鉴世界各国设计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7]。这与他在设计实践中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宏大的世界观格局高度一致。

在标志设计方法上,陈汉民先生认为既要简明易懂,也要有意趣巧思。他说在设计中,信息表达需要有审美情趣和意境,且不能仅仅是个人的情趣偏好[6]。而在教学中,陈汉民先生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让课堂充满思想互动[1]。并且他强调,教学要教规律、教方法、教思维,不能只是个人经验式的教学[3]。

家国情怀和意趣巧思同样体现在陈汉民先生的家庭教育与生活中。先生的儿媳王誉洋女士撰文:如果晚辈们做人做事没坚守正心诚意的态度,是一定要挨他批的…… 他一生只做一份事业,兢兢业业,全部奉献给设计艺术创作与教育;一世只爱一个人,与夫人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记忆中老爷子极少提及自己那些盛名在外的作品,反而更愿意念叨他如何克服困难、做到半个多世纪上课从未迟到一分钟,或者……聊一段细节满满的小故事……[8]。

3 陈汉民先生的“知行合一”对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影响

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想、观念与方法在设计、教育和生活中的“知行合一”对当代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以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下简称川美视传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3.1 学术渊源

在谈到陈汉民先生对西南地区设计及设计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影响力、特别是对川美视传专业的影响时,曾任原装潢环艺系(现视觉传达设计系前身)主任杨仁敏教授介绍,陈汉民老师与川美的学术渊源始于1985年支持川美1982级硕士研究生(首届)的答辩。那时候,全国仅有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具有平面设计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所以两次答辩均邀请陈老师专程前来川美,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陈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思维征服了在场所有人。

此后,杨仁敏教授曾经数十次和陈汉民先生一起参加全国的学术交流或评审活动,除了历届中国包协的评审外,还包括:1993年在北京评审《拥有一片故土》标志;1997年在沈阳评审《百万征集太空集团标志》《中国足球协会标志》;2004年一起出席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大会等。2006年在一起出席的2010上海世博会标志设计大会上,陈汉民先生做了主题发言,谈到标志设计的四好:好看、好懂、好记、好用。杨仁敏教授说:在与陈汉民老师共事的几十年中,深受陈老师的教诲。

在川美视传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包含从杨仁敏教授至今的历任系主任,都有多次当面向陈老师请教、交流的经历。陈汉民先生的设计及教育中的思想与方法对川美视传专业的影响深远。

3.2 设计方法的影响

杨仁敏教授说,陈汉民老师的设计理念归纳起来应该是传承、创新、务实、严谨。而“好看、好懂、好记、好用”是陈老师设计思想的核心;他的设计是亲民而不落俗、务实而不献媚、传统而不守旧、时尚而不浮华、创新而不求奇。

笔者在1995至1998年期间,跟随杨仁敏教授攻读四川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并于2013年至2023年先后担任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系主任。至今清晰记得,杨老师教导笔者:标志设计的概念要准确、易懂,设计的创意要“绝”,设计的形式要“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二十余年来笔者持续努力践行老师的教诲,其中深沉又清晰地延续着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想。

1998年,王国伦先生主编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现代标志设计》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陈汉民先生作序,并收录了若干陈汉民先生的经典标志设计作品及其设计说明。通过这本书,笔者得以深入学习研究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加之陈汉民先生在2000年前后多次受四川美术学院邀请来校讲学、指导,笔者有幸数次当面向先生请教设计的诸多问题。而先生特别强调的“模棱两可”的标志设计方式也贯穿在笔者20余年的标志设计实践与教学活动中,且其乐无穷。笔者也正是以“模棱两可”为主要技巧,设计完成 “亚松森食品品牌”标志作品(图3),并获得了有陈汉民先生签名的“2002年中国之星最佳设计奖”。

在标志设计教学中,无论是杨仁敏教授提出的“概念要准、创意要绝、形式要精”,还是笔者凝练的“准、特、美、巧”等标志设计的原则或方法论,其溯源都还是在陈汉民先生的“易解、新颖、美感、适用”八字方针。

需要稍加阐释的是,由于当今的标志标识已经堪称海量,且每天呈现到人们眼前的数量空前,加之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新生态背景下,一款新的标志设计作品如果没有足够的特点或新颖度,是很难引发关注并激发分享传播的。因此,在近年的教学中,笔者将 “准、特、美、巧”的标志设计原则,微调顺序为“特、准、美、巧”。尽管在进行标志设计时,这四者都很重要并常常融为一体,但把“特”前置突出,是为了更加强调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下,具有独特形式的标志才能被人们更有效地识别到,进而增加被读解、分享的机会,并提高人们对其的记忆效率。该原则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后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仅近两年内,笔者指导学生设计的标志作品被采用的有西部(重庆)科学城标志、三峡柑橘品牌标志等(图4-5)。在不断“传承”与“创新”融合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川美视传专业的师生不断取得了新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

图4 西部(重庆)科学城标志(设计:黄逸菲、柳洁、曾敏,指导老师:曾敏)。

图5 三峡柑橘品牌标志(设计:蒋泓锦,指导老师:陈滢竹、曾敏)。

3.3 情怀与思想的影响

(1)家国情怀的影响

陈汉民先生的家国情怀和为人民设计教育事业奉献的高度使命感,强化了川美视传专业一直秉承的设计服务人民的理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或教学大纲在1990年代到2000年初、2008年、2013年、2017年分别经过几次阶段性调整,每次调整都因应社会时代的新发展、新需求而进行课程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探索新时代视传专业更好地为人民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发展之道。

以标志设计相关课程为例,经过数次改革,标志设计课程分解为两段:在本科第二学年开设的图形符号设计一直作为从基础课程阶段转向专业课程阶段的重要设计入门课程。在本科三年级的品牌识别设计课程中,则会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品牌标志的设计。在这些课程中,将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创新”结合,是教师备课、案例解析、教学调研和学生作业的常态;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师生都会主动将课程教学与赋能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设计实践结合,体现出“传承创新”和“服务人民”理念的结合。

(2)设计教育思想的影响

2007年,第三届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的陈汉民先生,在为论坛的《优秀作品集》和《论坛文集》所作序言《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中强调:设计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就需要文化传承。……(中国设计)需要以“设计实验+设计实践”的设计教育探索自己的设计发展之路。

2015至2017年,经广泛调研和全系教师讨论,川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了本科工作室制改革:一年级主要为艺术设计的通识性基础训练;二年级主要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开始,实行工作室制教学。组建的两个工作室分别为以前沿探索为主要特色的“当代视觉语言工作室”、以设计实践落地为主要特色的“品牌形象设计工作室”。正好呼应了陈汉民先生提出的“以‘设计实验+设计实践’的设计教育探索自己的设计发展之路”。工作室制改革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了2021年川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批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4 结语

“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真“知”,以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和苦干实干为真“行”,以思想自觉、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保障真“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最终指向[9]。

陈汉民先生以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放眼观世界的格局、古今并融的设计思想、精妙有趣的设计方法论,自觉践行并直观深刻地体现在几十年来所设计的大量经典标志作品中,自然深沉地融入到他的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家践行“知行合一”的引导力!

感佩于陈汉民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知行合一”,并受益于先生的教育观念、设计思想与方法,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生们在艺术教育和设计实践中,围绕服务人民需要和赋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断“传承”与“创新”,努力作出了并将继续作出具有时代担当的贡献。

猜你喜欢
汉民标志文化
小小志愿者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心声
万岁中国
山东自贸区的四点建议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