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晨 杨天明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 121001)
课程建设的提升与优化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完善与提高,这是新时代新文科建设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试图将文科教育知识性与价值性相互融合,进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的文化情操与责任担当意识,努力培养中国新时代优秀文科人才。因此,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适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设计及考评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辽宁工业大学插画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修主干核心类课程,对于高质量课程建设的示范与推广将起到积极指导性作用。
“新文科”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相关传统文科课程体系中,使之交叉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拓展优化资源,开拓创新交流空间,以全球新科技与新经济一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时代背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思维模式,秉承传统,着眼创新,以开放、共享、交叉、融合作为基本途径,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传统学科的优化与升级。
文科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园地,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递活动,而且是历史文化的创新活动[1]。辽宁工业大学插画设计一流本科课程从设计美学角度,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融合为一,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所在,以保护、传承、创新的视角去重塑文化价值与内涵,吸取文化养料,提炼文化元素,运用新时代设计语境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新气度、新理念,使其历久弥新。因此,站在新文科建设的起点上,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一流课程的改革建设中,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展望未来,努力推进读书育人的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创建插画设计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中,注重课程知识的融合性维度、教学资源的重构维度,技术创新的开拓维度。设计学科的发展应注重交叉融合性建设,这是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插画设计课程建设中注重多融性知识体系的建构,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等不同媒介形式进行融合性创新设计,构建静态动态视觉表达的交流空间,创建学习平台,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线下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寻求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引导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是插画设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进行落实,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弘扬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设计思维,实践设计服务、捕捉生活本真,传播时代能量,感悟文化情怀,将文化精髓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插画设计研究与实践中去,引入思政元素,树立鲜明的设计理念,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再现设计作品的设计内涵,实现插画设计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效应,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与责任意识,在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努力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的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
学生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实施载体,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客观要求,采用“课堂+案例+实践”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作业中心制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沉浸式体验到学习交流互动的成果,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全面的插画设计表达能力,掌握视觉化表达的创新技能,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识别、表达、分析插画设计领域科学问题的能力。
创新项目成果是检验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考核性指标,是高阶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强调创新实践产出的教学目的是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指南针[2]。插画设计课程重视引入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将国家级创新竞赛项目课题引入到课堂中来,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方案与实施,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和快速演练发现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互通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也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学研究项目及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等,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的高度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更加强调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科技能量的提升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体现其互融性。因此,插画设计课程内容的展示平台上逐步引入5G信息技术、多媒体互动体验、智能技术等新科技能量,将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解规划与重构,使用静态动态两种模式呈现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和交流视野,开拓学生的新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新时代发展特质与国家战略发展客观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记忆,赋予新时代文化价值定位与思考;融入国际文化视角的和合之美的文化语境,以融合性态度进行国际视野下插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接与交流,结合典型案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情境带入式体验,感悟、实践、体会其精神内涵,拓展新知识,提升课程学习的研究深度,锻炼学生综合性设计训练的思考模式和实战能力。
插画设计课程打破传统教学以“知识逻辑”为中心,转化为以“个体逻辑”为中心展开,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课堂教学通过知识学习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自由成长成为可能。因此,充分利用线下授课的时间和空间,结合翻转课堂,实现目标、内容、技术、模式融合创新,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该门课程采用课堂动手操作+设计实践+综合设计能力训练与培养模式,先用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实地课堂交流与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及线下设计实践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建立以学习过程化为主的多元化课程考评机制,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互融合,课程负责人根据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进行命题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任课教师启发互动式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在学习课堂中的阶段评价,强调课程结果考核完成后的效果和质量的提质和增效。结合插画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总体成绩=调研报告(10%)+设计方案(20%)+方案讲析(10%)+设计作品完成(60%),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考评机制,考查学生针对设计课题调研能力,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任务实施的流畅性,设计作品的方案的理解、表述与分析能力,作品总体完成的设计技能的综合检验等几个方面进行检验,共同成为课程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学生获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达到提升与巩固教学效果与目标的效能。
图2 插画设计一流本科课程创新性实践高级教学模式
插画设计课程近五年教学质量及评价效果较好,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学生设计素养优秀,近五年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多次在教育部各类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大奖,国家级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余项,国家级二等奖20余项;多次获批各类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学习成绩斐然,名列前茅;课程教师教学团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先后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项,校级优秀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先后发表科研核心期刊论文5篇,省级以上教研论文10余篇;教师教学团队指导学生方面,本人曾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创新设计类竞赛一星级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师团队成员也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设计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学成果十分显著。
插画设计课程逐步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线下一流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进行拓展与完善,将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内容和项目案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信息传达,便利学生进行自主和研究性学习。本课程引入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更新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拓展课程知识体系与知识模块,凝练课程内涵与评价机制,提升课程的优质资源,创建新文科背景之下大思政教育的创新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效果推广价值显著,已得到实践检验。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临一流课程建设的相关任务,我们努力践行实践,深入探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机制建设,提升课程内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促进课程教学优化改革,全面加强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辽宁工业大学插画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紧密结合教育部提出的有关一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建构高阶型、创新性、挑战性、研究性、多元化的课程建设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以“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作为一流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效果与质量,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引入项目驱动、注重实践能量、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完善过程评价制度,着眼于课程的内涵建设,强化课程广度与深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培养创新应用型的高级技能设计人才,为国家新时代的振兴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