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学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导各行各业在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方向和标尺[1]。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这一时代命题,已经成为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体育事业产生的新共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体育事业的特有动力,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积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与行动视域下,如何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世界维度、现实维度出发,完整的理解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整体内涵与推进路向,有助于解决2035 年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理论储备、制度阐释、行动选择、路径优化等领域中面临的核心问题,能够为体育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发挥标志性作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体育始终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从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到近代体育的兴起,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强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中国体育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围绕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了从外力介入至动力内生、从被动应变至主动求进、从域外经验至本土创新、从关注重点至全面发展的转变,探索出了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向(见图1)。
图1 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向Figure 1 Exploration of the key path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d by sports i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形态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西方文化、生活和教育方式的不断输入,西方的体育制度、模式以及运动项目也大量传入中国,体育成为一种重要“外力”介入到了西方试图影响中国的诸多活动之中。但是,“东亚病夫”的面貌并没有因为西方体育运动的介入而发生改观,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已经认识到了体育运动对于“强国保种”“强体强种”“救亡图存”的重要性,社会层面开始产生了推行体育运动的内生动力。尤其是洋务运动、改良运动、新政实施、军国民主义等陆续对学校、军队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设计和规定,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耻文弱”“倡强健”的风气[2]。这种内生动力的产生,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代国贫民弱的整体形象,但它却激活了蕴藏于中华民族群体中自强不息的基因。随着一大批体育组织、体育课程、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思想融入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之中,推动近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体育的自觉和需要,不断激发民众的强国意识,为实现民族复兴蓄积了“站起来”的勇气。
体育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息息相关[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体育作为重要领域被列入国家整体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但由于国外一系列敌对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十分不友好,导致应对国际体育事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的能力不足,局面一度显得十分被动。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主动求进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低估的,1952 年6 月20 日,毛泽东在中华全国体总成立大会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口号指引着中国人民踏上了主动投入和开展体育运动的奋斗之路。从高荣堂率团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到吴传玉首夺国际体育赛事金牌,再到陈镜开首破世界纪录和容国团勇夺世界冠军,一系列标志性的世界成绩表明,中国人民并没有因为外部势力的影响而放弃发展体育事业的主动权,相反,而是以主动求进的精神面貌和姿态,不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和现代化体育发展方式。在1979 年重回奥运大家庭之后,中国体育更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主动求进、勇于创新的体育精神和态度,陆续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带有鲜明中国式样的标志性成就,积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在体育事业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并不排斥有益的域外体育事业发展经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学习苏联体育发展模式,再到改革开放后积极借鉴体育发达国家在科学化训练、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科技创新、社会体育推广、体育人才培养、体育文化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方法,这些域外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充实了案例并扩展了机遇。但中国体育事业最大的优势是始终秉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这与其他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路向存在质性差异。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的,这就注定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本土要求和特征。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 余年的体育事业发展历程,在遵守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创新,是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坚实保障。进入新时代,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中国体育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文化、人才培养、体教融合、体育医学、体育对外交流等领域,相继出台了创新性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并形成了稳定的实践举措,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创新步伐迈得更加有力和稳健。
确定重点领域和关注重点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特点[4]。通过优化运动项目结构,确保重点领域内的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对项目布局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大力开发潜在优势项目,是我国推动竞技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不二法宝。“举国体制”“奥运争光计划”等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成绩的取得,便是对我国体育领域集中重点力量办要事、办大事的真实写照。进入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的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体育领域的各项任务和目标都在有步骤推进,实现了优势项目得以巩固提高,潜优势项目不断加强,体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体育落后地区的面貌有了彻底的改观。尤其是体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的部署和推进,使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与人口规模巨大、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实现了项目、人群、地域的全面覆盖,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流、体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果能够互通和共享,加速了体育强国建设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积了体育领域的强大动力。
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要求规划和发展体育事业,是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有力选择和保障,也是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审度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时代命题及其理论内涵与逻辑,解析体育事业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发展战略与具体策略、坚持守正与持续创新、激发活力与遵守秩序之间的关系(见图2),对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
图2 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Figure 2 Review of the era proposi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d by sports i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建成体育强国将会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的标志性成果[5]。我国现在正处于2035 年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既有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繁荣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又有社会转型和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巨大挑战,红利与挑战均需要体育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之间实现步调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事业的顶层设计聚焦于群众体育需求,不断强化公共体育服务类型及体系建设,加速体育产业发展,延展竞技体育重点发展环节,推动了体育理论、制度、体制机制与科技领域的创新进程,使顶层设计凸显出了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独特作用。2021 年3 月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在65 个章节中共提到“体育”14 次,指出体育领域的奋斗目标是建成体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是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样态的最高规划,也是落实2035 年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顶层设计。因此,在体育强国建设实践中落实顶层设计方案,分解每一阶段的具体指标,明确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呈现出任务重且时间紧的局面。对标体育事业领域的顶层设计,在实践层面研究和探讨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与竞争力强的竞技体育如何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需求,如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体育研究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向来处于战略地位和发挥着战略作用。“全民健身战略”“奥运争光战略”“体育强国战略”“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均从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凸显了体育在国家生活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推动体育战略在推展进程中需要配套的具体策略予以落实,这就要求二者在衔接层面实现有效的协调。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来看,其内容涵盖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方向,是从整体层级来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在对接体育发展战略的具体策略层面,主要是根据不同战略的聚焦视角和实施重点展开。例如全民健身战略不仅有国家每5 年一个周期的配套计划,而且对全民健身参与人数比例、全民健身设施与路径数量、社会体育指导员配比、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激发、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促进等任务,均有具体的推行策略予以调适和支持,形成了“战略定位+目标分解+策略推行+责任跟进”的具体协调方式,使国家体育战略及其具体实施策略之间实现了步调协调和一致。
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6]。坚持守正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基础前提,这里的守正,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始终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体制机制、正确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思路方法等,并且要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新理念、新路径联结起来,共同推进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确保建成体育强国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守正目标”的基础上,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康融合、体养融合等一系列“体育+”的跨领域交叉型融合方式,不断拓展体育领域的创新空间和内容;形式多样的惠民体育行动、竞技体育突破行动、青少年体育春苗行动、体育消费提振行动等创新举措出现在各地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同时,跨领域和多学科的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助推器,例如竞技体育领域基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验室训练能够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增强大脑与肌肉连接的脑刺激技术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备赛的重要环节。一系列出现在体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持续刷新着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看法和体验,不断印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之路的正确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空间和进程。
活力是体育的代言词,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鲜亮名片。从1990 年北京举办亚运会至今,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各类世界体育赛事纷纷在中国举办,吸引了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目光和注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中国仍然高水准、高质量的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世界所称赞,不仅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而且全面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蕴含的巨大活力。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也会迁移到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之中。自2015 年北京冬奥申办成功以来,3.46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不仅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而且使冰雪运动独有的魅力和活力融入到了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制造等产业领域,新兴的冰雪产业预计在2025 年总规模可以达到1 万亿。当前火出圈的群众体育赛事、学校体育赛事以及其它带有创意的体育赛事,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机遇与活力。在激发体育事业发展创新活力的同时,遵守体育事业发展规律和秩序,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朝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行进的前提。目前,我国在全民健身、体育竞赛、青少年体育、反兴奋剂、体育产业等领域具有成熟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尤其是于2022 年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更是为激发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和遵守体育事业发展秩序之间创造了守恒条件,为提前建成体育强国保驾护航和提供助力。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新的模板和方案[7]。体育事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拼图,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而且通过独有的制度优势、优秀文化基因、典型发展范例等,为人类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全球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见图3)。
图3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全球贡献Figure 3 Inventory of the global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中国作为体育大国,正在朝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是国际体育领域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给予的共识。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创新的竞赛体系、优质的学校体育、系统的文化传承、完善的产业形态,这既是保障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体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不但透视出体育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体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始终以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竞技体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支撑点和发力点,也是展现我国体育强国水平的重要窗口,我国持续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使竞技体育具备了为国争光和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的能力;我国不断创新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和体系,优化顶层设计,保障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校体育的学时、师资、条件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得到了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体育历史、中华体育精神、中国体育故事、中华体育声音等,扩展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创新力和传播力;体育产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领域发挥的能动创造性越来越显著,逐渐成长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业态模式。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力,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持续动能。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映射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目标指向和推进力量。中国发展体育事业和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指向,这一指向直接决定了中国发展体育事业的立足点和侧重点,是体育大国朝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创新了举国体制的内涵和方式,为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持久且充盈的强大动能。改革开放的推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遇,体育领域的“请进来,走出去”更加频繁,奥运会、青奥会、军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等世界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纷纷在中国举办,不断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办赛水平和质量。中国的残疾人体育、体育对外对内援助、体育公益、体育科技与教育等领域取得的大量优异成绩,为世界所称赞,这些成绩无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活力有关,为制度优势可以完全转化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优势提供了印证,为世界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优质的中国方案。
体育是向全世界展现大国风范的重要窗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平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人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所蕴含的精神没有变,“世界体育要靠全世界人民来办”的共识没有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大势也没有变。人类体育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是推动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历史潮流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开放、文明、富强和负责任、肯担当、有能力的大国,在人类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中国式体育文化,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以“万里尚为邻”的大国气度,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凝聚了强大的时代活力,体现出了中国体育注重物质与精神并重的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宇宙观和天下观结合起来,使人类文明通过体育这一共同桥梁联结起来,为人类体育文明新形态注入了中国式体育文化的优秀基因,使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构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育新篇章。
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和联系的重要纽带[8]。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全面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体育成果和精神文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体育事业建设和发展树立了中国式典范,提供了中国式的选项。中国在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尤为世界所称颂。国际体育赛事考量的是国家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综合实力,体现的是国家治理的综合水平,同时,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对外宣传与展示的重要窗口。本届杭州亚运会便是中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又一典型范式,其秉持的“人文亚运、绿色亚运、智能亚运、简约亚运、惠民亚运”的核心办赛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建设和城市治理的集中体现,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体育事业提供了典型模板和选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经验和成果,集中体现在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风范、中国精神之中,刻印在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之中,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直接参考的体育发展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9]。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发展轨迹,也需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新阶段、新特点和新要求进行调适与改进。通过系统考察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依据的现实需求、硬核指标和所需要的社会根基与创造活力,有助于深刻解析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典型实践,拓展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命题内涵(见图4)。
图4 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典型实践Figure 4 Inspection of the typical practic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d by sports i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承载着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赋予体育事业的时代要求和任务[10]。中国式现代化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需要各行各业都能够具备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和实力。体育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鲜明的物质和精神特性,同时具备极强的群众性和关联性。在中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进程中,体育强国的建成既是现实需要,也将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标志性内容和成果。目前,发挥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成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调。2023 年6 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推动形成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和任务。随着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价值和功能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其对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要求的支持力将会越来越强,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与力量。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衡量体育如何成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有一系列硬性指标作为支撑的。面对人口大国的现状,建成与之相匹配的人口规模巨大的体育强国,需要有较高的全民体育参与率和对运动技能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项目,目前我国37.2%的民众体育参与率和以健身走、爬山、跑步为主的大众健身方式,与体育强国建设对体育人口规模和素质的指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虽然近10 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0.60%已经提升至1.06%,但体育领域的从业人员只占到总就业人数的0.65%,与欧美体育强国同期已达3%~5%的指标数据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1]。近10 年来,我国运动员共取得986个世界冠军,创造了127 次世界纪录[12],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但从项目的分布来看,体育强国建设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球”等项目,仍是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弱势和短板,不少项目连奥运参赛资格都难以获得,这是我国建成体育强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推动户外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绿色生态体育、一流竞技体育的发展,升级和改造全民体育场地设施,做好体育援助和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努力强化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类硬性指标,将会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助力。
体育强国建设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根基作为基础。推动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构建起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夯实体育强国社会根基的重要内容。在后疫情时期,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不断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肯定,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序的健身活动,通过不同载体和介质在全社会推广,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类型不断丰富,在体育活动的“加持”下,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和健康行为不断得到改善,体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展。截至2023 年8 月8 日,全国各地共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4 000 余项,直接参与人数预计超过650 万人[13]。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东北赛区吸引了来自8 个省市的16 支代表队;“2023 年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系列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已经启动,内容涵盖“大众滑雪技术达标赛”“全民冰雪公开课”“冰雪场馆公益开放”等。在各方的努力下,群众“去哪儿健身”“如何参加赛事”“如何通过技术等级”等难题正在有序解决。通过夯实基层体育人才基础,组织体育爱好者、工作者担任群众体育志愿者,深入到城乡、社区等基层开展体育指导,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必要的体育服务,不断夯实体育强国建设的社会根基,将会为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创新是保持体育事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动力因素[14]。体育领域主要有科技创新、赛事创新、组织创新、技能创新等方式,不同的创新方式在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我国体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跨领域和多学科成为体育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开始介入,出现有基础科学支撑和成体系的科学训练理论,在提高运动能力、延长运动寿命和减少运动损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兴的体育科技成果不仅运用在竞技体育领域,而且积极向全民健身领域和学校体育领域渗透。赛事创新和组织创新往往以运动赛事为抓手,在“赛事活动+文化活动+商业活动”“多元办赛”“体育+”等不同组织形式加持下,实现了体育、艺术、文化、产业等跨领域的联动互补与融合,升级了体育赛事组织的综合价值。技能创新往往是运动项目随着受众和社会要求的变化,在技能本身、规则、战术等方面进行的创新,目的在于增强运动技能的观赏性、竞技性或大众性和流行性等。体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来自体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民众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持续激发体育领域的创新活力,将会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多的关注点和支持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多维度理解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时代命题,能够为丰富和拓展体育强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提供更多的支撑性素材。后期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可以从具体维度入手,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解析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作用,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成果和要求,从提前建成体育强国的现实需求出发,深入观测、探究体育强国建设各个领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独特贡献和综合价值,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持续修正、改进和创新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路向和内容,为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提供更有力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