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臣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445)
颈动脉斑块病变可导致脑梗死患者血管腔狭窄、血流阻塞,从而影响大脑供血,引发脑缺血甚至脑梗死。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评估颈动脉斑块的位置、程度和性质对于制定科学治疗方案、评估预后以及指导临床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2]。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颈部血管CT 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提供有关颈动脉斑块的丰富信息[3-4]。然而,单一检查方法可能受到技术限制,其检出率和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颈部血管CT 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50 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CT 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0 例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在45 ~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7.32)岁。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和脑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②精神正常,患者可正常交流并主动配合研究;③无相关检查禁忌证;④能够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明显的颈动脉疾病,如颈动脉瘤等;②合并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或肝脏病等严重基础疾病;③曾接受颈动脉手术治疗;④存在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或肝脏病等严重基础疾病;⑤对造影剂过敏;⑥无法提供完整临床资料或影像学数据。
颈部血管CT 造影检查:在检查前需要仔细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流程,随后嘱患者摘下金属饰品,并穿着医院提供病服,以防止干扰扫描的质量。采用128 层螺旋CT 扫描仪进行检查,电流、电压、螺距等扫描参数分别设置为120 mA、120 kV、0.992。医务人员在患者的手臂或手背上放置静脉导管,患者在CT 扫描床上保持仰卧位,尽可能暴露颈部,确保颈动脉位于扫描区域中心。在扫描开始前,通过导管将100 mL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缓慢注入患者的静脉,注射速率为3.5 mL/s,等待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然后根据颈动脉走形依次平扫、增强扫描两侧颈总/内动脉、椎动脉及交叉部位,获取多个切面的图像。此时嘱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和呼吸平稳,以避免图像模糊,扫描完成后,计算机会将获取的断层图像进行重建。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最终的图像将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评估颈动脉的解剖结构,观察斑块的位置、特征以及血管的狭窄情况。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IU Elite 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13 MHz,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颈部稍微仰起,在颈部涂抹一层透明凝胶,然后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放置在涂有凝胶的区域上,按照动脉走向依次实施扫描,以获取清晰的超声图像和血流信息,将超声探头在颈部不同位置移动,以观察颈动脉的血流情况。在彩色多普勒模式下,通过放置一个小的方框或线来测量血流速度,以帮助评估颈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及任何异常的血流模式。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内的斑块,并评估斑块的特征,如回声、形状、质地等。在检查过程中,录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视频或获取静态图像,以便用于日后的分析、比较和诊断。
联合检查方法同上,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判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
DSA 检查:检查设备为Axion Artis dTA 型血管造影机,患者保持平卧位接受检查,将双侧腹股沟位置充分暴露并消毒,通过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予以局部麻醉,通过股动脉穿刺技术置入5F 导管鞘,经导管鞘并在导丝引导下送入双J 管,分别实施颈总动脉、颅内动脉、主动脉弓、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造影,对管腔斑块性质以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
以D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颈动脉斑块性质(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检出率。
1.4.1 颈部血管CT 造影 根据颈部血管CT 造影图像以及其密度和内部特征,将斑块分为以下不同性质。①软斑块:斑块内部密度较低,呈现类似脂肪组织的低密度区域,通常伴随均匀的内部结构;②硬斑块:斑块内部密度较高,常表现为钙化斑块,具有明显的高密度区域;③混合斑块:斑块内部同时包含了软组织和钙化成分,呈现出混合性质。通过颈部血管CT 造影,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来评估斑块对血流通道的影响。①轻度狭窄:血管腔狭窄程度<50%,血流通道轻度受限;②中度狭窄:血管腔狭窄程度为50%~<70%,血流通道中度受限;③重度狭窄:血管腔狭窄程度≥70%,血流通道严重受限;④闭塞:血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1.4.2 彩色多普勒超声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的回声和血流信息,将斑块分为以下不同性质。①软斑块:斑块内部呈现较低的回声,血流显示湍流信号,通常表示斑块内部含有脂质或坏死组织;②硬斑块:斑块内部呈现较高的回声,血流速度较低,可能与钙化或纤维化有关;③混合斑块:斑块内部回声和血流特征同时显示混合性质,可能同时包含软组织和硬质斑块成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评估斑块对血流通道的影响,并结合以下评估标准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类。①轻度狭窄:血流速度轻度受限,血管腔狭窄程度<50%;②中度狭窄:血流速度中度受限,血管腔狭窄程度为50%~<70%;③重度狭窄:血流速度严重受限,血管腔狭窄程度≥70%;④闭塞:血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SA 检查结果显示,软斑块19 例,硬斑块24 例,混合斑块7 例;CT 造影准确检出软斑块14 例,硬斑块20 例,混合斑块2 例,检测准确率72.00%(36/50);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检出软斑块15 例,硬斑块19 例,混合斑块3 例,检测准确率74.00%(37/50);联合检查准确检出软斑块18 例,硬斑块23 例,混合斑块6 例,检测准确率94.00%(47/50);联合检查对斑块性质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联合比CT:χ2= 8.575,P= 0.003;联合比超声:χ2= 7.440,P= 0.006)。见表1 ~表3。
表1 颈部血管CT 造影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3 联合检查结果 单位:例
DSA 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显示,轻度22 例,中度12 例,重度10 例,闭塞6 例;CT 造影准确检出轻度17 例,中度9 例,重度9 例,闭塞5 例,检测准确率80.00%(40/50);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检出轻度17 例,中度9 例,重度8 例,闭塞4 例,检测准确率76.00%(38/50);联合检查准确检出轻度21 例,中度11 例,重度9 例,闭塞6 例,检测准确率94.00%(47/50);联合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联合比CT:χ2= 4.332,P= 0.037;联合比超声:χ2= 6.353,P= 0.012)。见表4 ~表6。
表4 颈部血管CT 造影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6 联合检查结果 单位:例
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其中,颈动脉斑块病变作为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早期的诊断和评估对于指导治疗决策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6]。DSA 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检查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方式,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尤其对于机体状态差、合并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并不适用。加之DSA 检查费用高昂、操作复杂,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的检查方式十分必要。
颈部血管CT 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颈动脉斑块病变的详细信息,但两者在病变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7]。本研究结果显示,颈部血管CT造影与彩超联合检查对左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提示颈部血管CT 造影与彩超联合检查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的准确性更高。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成像技术,在斑块性质评估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观察斑块的回声特征以及血流模式,进而判断其性质[8]。在研究中发现软斑块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区域,这可能是因为软斑块内部含有脂肪组织或坏死物质,导致声波的穿透能力增强。同时,湍流血流信号的存在进一步支持软斑块的诊断,暗示着斑块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之相反,硬斑块呈现高回声,这可能是钙化斑块或纤维化区域,导致声波的反射增强[9]。混合斑块则具有软组织和硬质斑块的特征,这种综合性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可以直接观察到,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斑块的复杂性。在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速度测量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测量血流速度,能够定量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从而分类为不同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等级的设定,使医生能够快速判断狭窄的程度,并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另一方面,颈部血管CT 造影提供了更直观的血管图像,使医生能够准确地确定狭窄的位置和程度[10]。综合两种方法的结果发现联合使用颈部血管CT 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在本研究中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斑块性质评估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而颈部血管CT 造影在评估斑块性质时的优势相对较小。然而,颈部血管CT 造影提供了直观的血管图像,有助于评估狭窄的程度。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联合使用颈部血管CT 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CT 造影联合彩超检查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