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彩 黄健超 邝美玲
(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江门 529060)
节瓜(Benincasa hispidaCogn.varchieh-quaHow.)是葫芦科冬瓜属的一个变种,又名小冬瓜、毛节瓜、毛瓜。作为华南地区特色菜药兼用型蔬菜作物,节瓜产量高,熟性和品质优于冬瓜栽培历史悠久,全国种植面积超过7 万hm2[1],主要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种植[2],长江流域及北方地区有少量栽培[3]。广东江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2 ℃,年均降水量2 055 mm,年均日照时长1 700 h 以上,年无霜期在360 d 以上,适合节瓜生长。
节瓜营养丰富,果实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4],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美容养颜等功效,对肾病、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是一种药食同源蔬菜[5-6]。嫩瓜和老瓜都可以食用,无论是炒食,还是煲汤,都很受当地人欢迎。随着人们对节瓜品质(外观、风味和营养品质)的要求提高,优质节瓜品种成为节瓜育种的重要目标[7]。
节瓜按果的肉质和表皮斑点可分为七星类和江心类[8],七星类节瓜以白肉为主,如冠华5 号、冠华6 号和粤广节瓜等。近年来,节瓜生产面积逐渐增加[9],连年连片种植和高温天气增多导致原有的品种在耐热性、抗病性方面出现不适应,影响节瓜生产,现有的七星类节瓜品种需要更新换代。为此,本研究引进3个品种,在当地进行适应性、产量表现方面的比较试验[10],为今后七星节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供试七星节瓜品种3 个,分别是冠华7 号节瓜(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A)、新秀6号节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B)、新秀8 号节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D),以冠华6 号节瓜(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CK)为对照。
1.2.1 田间试验设计试验设在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内,土质为黏质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地势平坦[11]。采用随机排列,设3 次重复,育苗移栽,露地种植。小区长5.9 m,宽3.4 m,面积为20.0 m2,两畦四行距,每畦植双行,株行距为35 cm×60 cm,每个小区种植68株,保护行采用同品种延伸[12]。
1.2.2 栽培管理
(1)病虫害防治。节瓜栽培过程中主要防治疫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瓜娟螟、蚜虫和蓟马[13]等害虫,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14],有效控制节瓜病虫害。在此试验中,分别于4月1日、4月11日、4月23日、5月6日和5月18日各施药一次,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23.4%瑞凡悬浮剂、25%凯润乳油、42.4%健达悬浮剂、6%艾绿士悬浮剂、2.5%联苯菊酯水乳剂、25%噻虫嗪水分散性颗粒剂和20%康宽悬浮剂等。施药流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浓度和剂量操作,防止用药过量影响节瓜品质[15]。
(2)肥水管理。各参试品种播种期为2月26日,在大棚中采用72孔育苗盘育苗,3月20日移栽定植。整地前施用商品有机肥4 500 kg/hm2,三元复合肥(15-15-15)500 kg/hm2。定植到活棵前禁止追肥,活棵后根据生长状况及时追肥,分多次随水追施[16]。23月25日根系长定后淋1次促苗肥乌金绿有机水溶肥15 kg/hm2、尿素15 kg/hm2,以促进早发新根;第一雌花开花7 d后进行第2次追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0 kg/hm2;开始采摘后每隔7~10 d追肥1次,以复合肥为主。
1.2.3 项目记录试验期间记录七星节瓜的播种期、移栽期、始花期、盛花期、始收期、盛收期和末收期,在各个生育阶段对品种进行田间调查记载,记录第一雌花节位、第一瓜节位、瓜形、瓜皮色、花点情况和肉质等植物学性状;盛收期每个品种随机取10 个有代表性的商品瓜调查瓜长、横径、肉厚和单瓜重;记录并计算小区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始花期标准为30%的植株第一雌花开放的日期,盛花期标准为50%的植株开第一朵雌花的日期,始收期标准为30%植株商品瓜成熟采收的日期,盛收期标准为50%植株商品瓜成熟采收的日期,末收期标准为最后采收的日期。前期产量标准以对照种作为计算标准,从对照种始收当日计起至第10 天内所收获产量的总和。
产量结果数据使用WPS Office 2019进行统计,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1 可知,参试各品种七星节瓜总产量分别为冠华7 号(A)110 520.3 kg/hm2,新秀6 号(B)140 055.0 kg/hm2,新秀8号(D)130 365.2 kg/hm2,冠华6 号(CK)113 191.5 kg/hm2。其中A 比CK 减产2 671.2 kg/hm2,减幅为2.36%,减产不明显;B 比CK增产26 863.5 kg/hm2,增幅为23.73%,增产极显著;D 比CK 增产17 173.7 kg/hm2,增幅为15.17%,增产极显著。
表1 七星节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
就前期产量而言,所有参试品种的前期产量均高于对照。CK 小区前期产量为78.47 kg,计算前期产量为39 254.6 kg/hm2;其中D的前期产量最高,为44 937.5 kg/hm2,比CK 增产5 682.9 kg/hm2,增幅14.48%;其次为A,前期产量为40 535.3 kg/hm2,比CK增产1 280.7 kg/hm2,增幅3.26%;再次为B,前期产量为39 319.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5.1 kg/hm2,增幅为0.17%。3 个品种前期产量与对照比较,以新秀8号节瓜增产效果最明显。
所有参试品种于2月26日进行定植,在相同的环境以及相同的田间管理下[17],由表2 可知,各品种的始花期有所不同,品种A 始花期为4月19日,与CK相当;B始花期为4月21日,比CK迟2 d;D 始花期为4月20日,比CK 迟1 d。始花期2 d后进入盛花期,盛花期集中在4月21—23日。所有品种从5月1日陆续采收,5月3日后达到盛收期,所有参试品种末收期为6月12日。
表2 七星节瓜生育期
品种A 和D 播种至始收天数与CK 相当,均为65 d;B播种至始收天数为66 d,比CK长1 d;除了B延续采收期为41 d外,其余品种延续采收期均为42 d;所有品种的全生育期均为107 d。
各参试品种的第一雌花、第一瓜节位等早熟性状;瓜形、瓜皮颜色等商品性状以及单瓜重、瓜长等丰产性状均如表3所示。
表3 七星节瓜植物学性状
2.3.1 早熟性品种A 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为3.9 节,比CK 低0.3 节,B、D 的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分别为5.5、6.3节,分别比CK高1.3、2.1节;A第一瓜着生节位为6.8 节,比CK 高0.8 节,B、D 的第一瓜着生节位分别为6.3、6.7节,比CK分别高0.3、0.7节。
2.3.2 商品性参试品种中除品种A是短圆筒形外,B、C 均为圆筒形,3 个参试品种瓜皮色均为深绿色,花点情况为小花点、数量多,肉质均为致密。瓜长方面,CK为21.4 cm,A为18.5 cm,比CK短2.9 cm,B 为22.0 cm,比CK 长0.6 cm,D 为21.5 cm,比CK 长0.1 cm;横径方面,A 为6.86 cm,B 为6.89 cm,D 为6.92 cm,分别比CK宽0.04、0.07和0.1 cm;肉厚依次为D 1.47 cm>B 1.44 cm>CK 1.43 cm>A 1.40 cm。
2.3.3 丰产性CK的单瓜重为549.5 g,A单瓜重为565.6 g,比CK重16.1 g,B单瓜重为568.1 g,比CK重18.6 g,D单瓜重为552.0 g,比CK重2.5 g。CK单株产量为3.33 kg,品种B产量最高,为4.12 kg,比CK重0.79 kg;其次为D,单株产量为3.83 kg,比CK重0.50 kg;A单株产量最轻,为3.25 kg,比CK轻0.08 kg。
本试验中,冠华7号节瓜总产量为110520.3kg/hm2,前期产量为40 535.3 kg/hm2,播种至始收天数为65 d,延续采收期为42 d,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为3.9 节,第一瓜着生节位为6.8 节,瓜形为短圆筒形,瓜皮色为深绿色,花点小、数量多,肉质致密,瓜长为18.5 cm,横径为6.86 cm,肉厚为1.40 cm,单瓜重为565.6 g,单株产量为3.25 kg。
新秀6 号节瓜总产量为140 055.0 kg/hm2,前期产量为39 319.7 kg/hm2,播种至始收天数为66 d,延续采收期为41 d,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为5.5 节,第一瓜着生节位为6.3 节,瓜形为圆筒形,瓜皮色为深绿色,花点小、数量多,肉质致密,瓜长为22.0 cm,横径为6.89 cm,肉厚为1.44 cm,单瓜重为568.1 g,单株产量为4.12 kg。
新秀8 号节瓜总产量为130 365.2 kg/hm2,前期产量为44 937.5 kg/hm2,播种至始收天数为65 d,延续采收期为42 d,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为6.3 节,第一瓜着生节位为6.7 节,瓜形为圆筒形,瓜皮色为深绿色,花点小、数量多,肉质致密,瓜长为21.5 cm,横径为6.92 cm,肉厚为1.47 cm,单瓜重为552.0 g,单株产量为3.83 kg。
综合本试验结果得出,本次引进的3 个七星节瓜新品种综合早熟性、商品性、丰产性、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以新秀8 号节瓜表现较好。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明显提高,分别增产14.48%和15.17%,适合江门地区作为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