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农业生态园智慧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4-01-12 07:41李浩月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态园园区智慧

张 新 李浩月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智慧农业理念在农业产业园区的广泛宣传和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智慧农业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2018 年至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重视农业数字化,加大智慧农业工程支持力度,不断推进新兴技术投入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等攻关行动,力争在农业发展智慧化、现代化程度上创造更大价值[1]。智慧农业工程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下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内外发展起步较早、智慧农业模式运用和操作相对出色的园区相比,保定农业生态园区的智慧农业发展在人才供给和技术投入、园区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内企业现代化生产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发现问题并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出符合保定农业生态园区实际运营情况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和地方配套推进办法,是打破其发展瓶颈,实现当地优势资源良性互通,形成区域智慧农业发展一盘棋良好局面的重要手段。

1 园区简介

1.1 园区基本情况。保定市农业生态园位于市区西南部,地处西二环、生态园街、保定-石家庄铁路、大汲店小区的包围之间,规划格局独树一帜,由七个功能半岛围绕中心水面,东、南、西三面人造地形与百草沟水系形成“三山一水”格局,园区占地304 km2,总投资超20 亿,园区绿化率高达64.9%,是保定市唯一一个以农业为中心,集农业科研、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环保、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园区由特色农业示范观光区、四季植物馆、花卉展销中心和生态水上乐园等项目组成,其中核心区占地约70 km2。区域内独特的树种资源和丰富的游览景观将景区的休闲娱乐、生态养殖、农耕体验以及康养等功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1.2 园区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景观特色方面,该生态园立足打造水林相间、田塘层叠的地貌条件,按照用地环境、景观特点和规划的内容,打造林草环湖景观带,形成“一带一景观、一湖一特色”的格局,构成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景观。利用园林艺术化手段,结合苗木花卉生产与果林经济产业,构筑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园区将农产品生产区、加工区以及休闲观光区、采摘零售区有机衔接,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并利用自身的景观特色和园区独特优势,发挥高端农业产业智能化、生态农业创新示范等功能。产业特色方面,该生态园以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区域发展机遇为衬托,以园区产业发展和智慧农业相结合为亮点,改善当前园区基地的旅游条件,形成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独特产业项目。例如:将采摘体验区结合科技种植和智慧化监管技术投入园区特色项目之中,力求将智慧农业模式与休闲农耕理念有机衔接;智慧农业在园区各项活动的运营和嵌入,无不带动着周边地区生态文化的创新和相关经济的发展。

2 园区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园区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园区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技术能够在园区内得到应用和推广,依靠的是一批能够科学掌握并熟悉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据调查和走访得知,该园区内部从业人员年龄不均,同批开展科技培训和教育工作有一定难度。加之部分务农人员改业从事园区内部工作,其教育程度远不能适应科技进步速度,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人才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园区植入相关智慧农业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不充分,没有形成合理的培育制度,既懂农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和断层,使得园区一部分核心技术工作需要向外聘请和高薪调用,耗用更多园区经费弥补人才短板,无疑加大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学习难度,延长了农业技术投入使用的周期。

2.2 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阻碍园区智慧农业发展。自主创新是推动园区全方位更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园区创新能力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一是产品方面,农产品品牌陈旧、“培植精品”观念淡薄、缺乏拳头产品与特色产品等,所以整个生态园区形象不明显,产品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难以从产品层面撬动旅游项目开发;二是在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生态园更多依赖旧式传承的农业科技成果,对于新晋的研发技术和成果并没有很大突破,园区主动挖掘和自主创新资源的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一些可用资源,从而制约着一、二、三产业优势互补;三是在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科研人员与园区推广人员的创新、推广、评价主体不一致,科研成果仅限于既定条件的科研项目,实践到园区时与其内部实际情况很难完全贴合,创新整合能力不能得到发挥,针对园区数字化农业技术问题进行技术突破也就增添了新的难度。

2.3 园区管理制度有待优化,智慧农业发展受限。由于保定市农业生态园的地理位置以及设计上的缺陷造成园内功能分区有待优化、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难题,社会资金的汇聚陷入疲乏状态,社会资金注入园区缺乏主动性。另外,以休闲游览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相对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园区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生态示范作用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3 推进园区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智慧农业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技术团队的建立。由于智慧农业在省内大部分园区发展的不够充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农业经营者和从业者来说均有所欠缺。因此,当前让从业群体认识到园区发展需要智慧农业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3]。因此要建立技术知识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对园区技术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在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和当地的科研基础,邀请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客座教授、智慧农业专家、三农专家、农业培训师、农产品营销专家等对园区人员进行培训,也可利用网上课堂进行授课,并建立人员的培训标准和晋升机制,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操作能力。紧跟国家政策指引,建立与园区对接的职业农民培训管理平台,同时进行人才培养和选拔,打造复合型人才攻坚团队,使其成为园区智慧化农业发展的践行者。

3.2 多方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合资源优势。确保智慧农业与园区共同发展、相辅相成,需要在人才、科技、产业品牌、园区规划等多角度、多方位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以便发挥出园区资源优势的最大价值[5]。在人才方面,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能够带动园区经营者和相关团队既学习先进技术,又能在学习交流中获得新的思路,在学术研究的先进成果中获取园区生产经营与智慧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灵感[6]。在科技方面,随着先进研发成果产出,农业科技应用于现实园区中难免会有操作偏差,需要园区在不断试错中找到适用于自身情况的突破点,在技术运作上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更好的贴合实际。在产业品牌方面,依托自身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结合有代表性和熟识度的文化符号,打造独特品牌形象,丰富产品内涵底蕴,逐渐实现产品在价值层面的智慧化。在园区规划方面,应从游客的旅游目的和旅游需求出发,创新研发并合理制定智慧化旅游路线,园区内部加入智能化游览指导和导航服务,大大提升游客体验的舒适度。

3.3 优化园区内部管理制度和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纵观成功园区案例,智慧化发展从不是单一元素的优化,而是园区整体管理制度的转型升级,这是园区与智慧农业有效衔接的制度保证。保定农业生态园区要在合理进行生态示范的基础上挖掘园区内部潜在能力和附加功能,加快园区管理制度转型升级,摒弃陈旧的一刀切制度,与时俱进的更新人才管理、技术管理、生态管理、土地管理等多层面管理模式,积极完善农业生态园生产、加工、产销等管理制度,促进其科学化、智慧化、系统化的管理和运营,在创新与转型发展道路当中,发挥独特的园区管理优势[4]。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农业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更加助力农业走向现代化,推动智慧农业和休闲农业的融合,在发展的同时融入科技元素,利于传统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改造提升,使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继而成为带动区域经济以及尽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保定农业生态园区在智慧农业发展道路上需要多维度发现自身短板并进行调整,才能使得园区产业发挥其潜在价值,从而带动园区智慧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生态园园区智慧
当周生态园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揽月阁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