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鹏
毛泽东与徐特立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一向十分敬重老年人,把老年人当作前辈和长者,留下了许多为世人所传颂的尊老爱老、敬老尊师的佳话。
毛泽东重感情,对老同志更是格外关照,不管是革命同志还是党外人士,他都适时表达关心和问候,让老同志们倍感温暖。
早在延安时期,领导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活工作条件都很差,外出主要就是靠骑马和走路。为支援革命,一位
进步华侨给中央赠送了两辆小轿车,毛泽东从工作需要和照顾老同志的角度出发,最终一台给了主管军事工作且年龄较长的朱德,另一台给了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平时毛泽东也是把老同志时刻放在心上。1942年,当听到延安行政学院副院长王凌波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担心其他革命老人的身體,并致信谢觉哉说:“死者已矣,生者务宜注意。关于你及林老(即林伯渠)的工作及生活,亟宜有所调节,务不过劳,文章亦不宜写得太多。”
对待党外人士中的老人,毛泽东一样关心有加。比如,跟随红军队伍到达陕北的八路军高级参议、民主人士周素园,毛泽东称其为“一位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和革命同志”。由于健康原因,周素园打算回毕节老家一边养病一边为党工作,毛主席知道后回信道:“先生的行止与工作,完全依照先生的健康、兴趣来决定,因为先生是老年人了,不比年轻人。这一点,不但我们应顾到,先生自己也应顾到的。只有在比较更适当的条件与环境之中,康健更有保证些,工作才会更好些”,表达了对这位民主人士的关心和敬仰,并在他离开延安前设宴送行。1951年10月,毛泽东在给要求视察并参加土改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的回信中说:“看土改事,同意您的意见。惟冬季气候是否适于先生身体,请加考虑”,“春季去似乎好些,那时还有土改,又先生这样高龄,只宜去看土改,不宜去做土改。并且看可以多走地方,做则限于一区一乡”,体现了毛泽东对老同志的尊重、关心、呵护之情。
虽然为了民族大义、人民解放奔波劳累,但是毛泽东也始终不忘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并教育子女要不忘故乡、孝老敬亲。
1919年,毛泽东在母亲病重时亲侍汤药,病故后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祭母文》寄托哀思。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到父母坟前扫墓并敬献松枝以示思念,后又到毛氏祠堂三鞠躬,表达了对祖先的纪念。
自1927年离开故乡韶山后,他总是千方百计打听家乡父老亲朋的情况并同他们取得联系。对待杨开慧的母亲,他一直敬称“老太太”,寿辰时总是寄去礼物以表庆贺。1950年,毛泽东分别致信杨开慧母亲和杨开智夫妇:“向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小儿岸英回湘为老太太上寿,并为他母亲扫墓,同时看望你们,请你们给他以指教为荷。”1960年,毛泽东致信杨开慧堂妹杨开英,“杨老太太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1962年,毛泽东致信杨开智:“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后来,毛泽东又先后委派毛岸青、邵华等回乡看望向老太太,照顾其生活。
毛泽东不仅自己尊老爱老,更是教育子女要尊老敬老。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泽东公务繁忙无暇回乡,派儿子毛岸英代他回乡看望父老乡亲。1950年,毛泽东还以韶山的乡风民俗教育毛岸英要尊敬长辈,不得怠慢乡亲,他叮嘱毛岸英:“见了乡亲们,辈分大的男人北京叫爷爷,我们韶山称阿公,长辈喊伯父叔叔婶婶阿姨,同辈的以兄弟相称,或者喊同志,不要没大没小的。再一点,要入乡随俗,不要有任何特殊,老百姓最不喜欢摆资格的人。”并拿出自己的积蓄送给毛岸英,让他资助真正有困难的乡亲们。
尊师重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的一生遇到了许多老师,成长也得益于老师们的教导和培养。在尊敬师长方面,毛泽东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毛泽东小时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对于私塾老师毛宇居,毛泽东非常敬重。1959年毛泽东重回故乡,毛泽东请毛宇居吃饭并亲自敬酒,毛宇居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回答:“尊老敬贤,应该应该!”成为一段伟大领袖敬老爱贤的佳话。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杨昌济。毛泽东称杨昌济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毛泽东常在休息时间到杨昌济的住处登门求教,讨论问题。杨昌济也特别器重他,举荐毛泽东到北京后任职北大图书馆,并在给章士钊的推荐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这里的“二子”,便是毛泽东与蔡和森。
毛泽东与毛宇居
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也是毛泽东最为敬重的老师之一。1937年徐特立60寿辰时毛泽东送上贺寿信说:“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您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写这封信祝贺您,愿您健康,愿您长寿,愿您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徐特立70寿辰时,毛泽东送上题词“坚强的老战士”,以示敬贺。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毛泽东对这位执着教育的老校长十分关心。当得知老校长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且家境困难时,毛泽东主动致函湖南省府主席王首道予以照拂,并不断给远在长沙的老师写信送去问候。1951年,毛泽东邀请老师们到北京相聚,安排老师们游览故宫、在中南海聚餐、为老师们检查身体等,张干在离京前的信中写道“干此次来京,荷蒙殷情接待,食用兼全,被褥衣裳,全部赠给”。毛泽东对老师的照顾可谓心思缜密、无微不至。
此外,毛泽东尊敬和关心老人的崇高品德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当得知周恩来父亲逝世后,毛泽东立即致信周恩来:“尊翁逝世,政治局同人均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重病新愈,望多休息,并注意以后在工作中节劳为盼。”在收到堂弟毛泽连“母尚未葬,脚又未好”的信后,毛泽东马上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0万元(旧币),其中100万元作安葬费,另200万元为毛泽连医治脚病。
我们要学习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和扎实作风,学习毛泽东尊老敬老的崇高风范,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参加帮老助老活动,为进一步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崔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