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旭
我叫姜子龙。2020 年6 月,通过村里选举,我当选为凌源市北炉乡何杖子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我发挥在学生时代养成的“理科思维”,总结村子现存问题,逐一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力争在发展的急流中实现兴村富民的目标。
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到任后,我发现村“两委”干部工作存在积极性不高、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我召集大家建言献策,有的党员表示,要想凝聚全村党员干部的力量,不妨从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入手,在活动中增加向心力,让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组织常态化学习。召开党员大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内容,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党的重要政治活动视频直播等。同时,组织党员分享学习心得,实打实地联系工作,避免空谈空想。
外出务工党员无法及时参加组织生活会,我们就利用“学习强国”App 视频会议平台,将组织生活会学习现场设在了党员家的庭院中,围绕个人学习情况、工作不足等深入交流、深刻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农民党员任子安私下里对我说:“这次村里在我家召开线上组织生活会,您和小队长都来了,还有在外打工的党员视频连线,是我参加过的质量最高的一次组织生活会。”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村惠民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此前何杖子村“三资”管理相对混乱,这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覆盖范围广、牵扯多,很多人都不愿触及。可越是这样,越激发了我不服输的个性。一个月的时间,我把村里的荒山、废弃果园走了个遍,逐步摸清了村里资金、资产、资源的存量、结构、分布和应用效益,建立起“三资”管理动态台账,理顺了产权关系,严格执行承包合同,规范发包和规划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了使集体与村民个人各类产权关系更加清晰、权益归属更加明确,我们开展了承包地到期回收专项整治。通过确权、土地流转等程序,建立土地台账,为村民入股和股份量化打下了基础。重新明确了170 户的承包关系,稳定了土地承包权,落实了集体所有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成功实现“三权分置”。村里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收取承包费,承包费最多的一户是350 元,最少的是30 元,仅每年村集体收取土地承包费就达4 万余元,保证村集体收入颗粒归仓。
自2019 年起,我们坚持将到期果园收回不再发包,走整合土地资源、发展项目的新路子,利用集体荒山、废弃果园等土地资源,新建12 栋冷棚和畜禽养殖基地,招商引进新材料加工企业,开发养老项目、集市改造项目,带动百余人就业。
何前组村民张治平兴奋地说:“自从村里建了这些冷棚以后,我们都能到这儿干活,一天能挣120 元,天天在这儿干的,一年能挣3 万多呢!”
土地台账、会议记录、合同等档案资料是推进群众合法权益维护、调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依据。何杖子村始终注重村级档案管理,已积累了近50 年来的土地明细、会议记录、财会账簿等资料,是村里一项宝贵的财富,能够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翔实的依据。
但是,由于村档案存储技术条件有限,且纸质档案年代久远,随着查借阅档案人员、频次的增多,纸质档案随时面临着被损坏的风险。我深知其中利害,一直将此事记在心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凌源市委组织部建成了干部档案数字化档案库,通过数字“赋能”,将纸质档案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终端显示,这种模式正适合村里的档案管理工作。
我赶紧前去打听,数字化档案库的工作人员为我进行了详细介绍,听完我却傻了眼:这项大工程,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而我们村显然“不满足条件”。
姜子龙(右)在村数字化档案室为村民查阅电子档案资料
问题不解决,就会变成遗留问题。我向乡党委详细介绍了我村情况,乡党委替我村向市委组织部寻求帮助。市委组织部非常重视,立即联合团市委、档案局共同下沉指导,帮助村里建成了村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按照文书、会计、土地、户籍和其他等五大类整理出1600 余盒档案,并实行电子化扫描、数字化管理,建立起档案整理、归档入库、查询管理全流程工作体系,可实现线上秒查询、线下秒调阅,我村档案室成为全市首家达到国家级水平的村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
2022 年6 月1 日,一村民反映同村村民翻建暖棚墙体2.8 米、支柱3.3 米太高,导致自家暖棚采光不足,坚决不让其翻建。两家人僵持不下,闹到村里要求尽快协调解决。了解情况后,我们利用数字化档案查阅终端调取了暖棚建设时的电子档案资料,其合同中明确约定:大棚建设墙体不得高于2.7 米,支柱没有明确规定。我随即组织人员根据合同约定,分别做两家的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墙体高度由2.8 米降为2.7 米,支柱由3.3 米降为3.15 米。
村民矛盾的成功解决,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村民们也越来越愿意与我“拉家常”“唠闲嗑”。在一次走访中,村民老张拉着我说:“姜书记,还是你有办法,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你这办法让我们心服口服。”
村民的认可是一种真情流露,来之不易。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年来,我深知要让村民说好,得自己先干好;要让村民满意,得先让村民受益。当然,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坚定信念,坚守乡村,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以赤诚之心面对村民,以村民的心为心,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真真切切的实惠,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村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