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银杏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4-01-11 00:17:37张璟晶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邳州市泰兴市银杏叶

张璟晶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银杏(Ginkgo 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3 亿多年前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被科学家们称为“活化石”。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贵州、山东、浙江、湖北、四川、江西、安徽、广西等省份,省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如江苏省泰兴市、新沂市、邳州市,山东省郯城县、泰安市、烟台市等。银杏树可用于道路绿化、木材加工、苗木、盆景等领域;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是传统药食两用佳品,具有杀菌、止咳、补肺等疗效;银杏叶富含黄酮、内酯、聚戊烯醇、多糖、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健康食品、医药、化妆品及生物农药和生物饲料等。银杏具有很高的生态、医用、美容、食用养生等价值[1]。

江苏省银杏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种植面积广、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和效益均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银杏产业的重要产区。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江苏银杏种植迅速发展,但因缺乏科学管理,加工技术落后,投产率低,银杏产品经济效益并不高,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本研究针对江苏银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银杏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1 江苏省银杏产业的发展情况

1.1 银杏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江苏省是银杏栽培大省,邳州市和泰兴市是江苏省银杏产业的主产区。银杏面积占全省乔木林面积的5%,其中泰兴市银杏种植面积达2.73 万hm2,邳州市达3.3 万hm2,银杏成为仅次于杨树的第二大优势树种。江苏省白果年产量可达6 万t 以上,泰兴、邳州两市可占65%以上。

邳州市和泰州市种植银杏均有上千年历史[2]。邳州市千年以上古银杏树有12 株,泰兴市有12 株;邳州市500 年以上大银杏树有69 株,泰兴市有121株。20 世纪90 年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泰兴市“中国银杏之乡”称号,2004 年9 月,“泰兴白果”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国家质量监督局在2010 年对“邳州银杏”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4]。

1.2 江苏省银杏加工发展情况

邳州市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发展银杏加工,已有白果加工企业近百家。泰兴市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银杏果叶等加工、利用,并积极与全国各高校研究所合作,先后开发出银杏开心果、银杏啤酒、有机银杏茶、银杏油胶囊、银杏精华素、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根雕等20 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5]。江苏省银杏加工产业已初具规模。

1.3 江苏省银杏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多个地区把银杏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发展,从而兴起了一股“银杏热”,银杏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邳州市和泰兴市银杏种植都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两地的定植银杏达到2 000 万株以上,各种规格的银杏苗木超2 亿株,银杏干青叶年产近2 万t,白果超5 000 t,银杏盆景存量超20 万。银杏种植业年产值达5 亿~6 亿元。近百家工厂利用银杏提取物制造药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保健饮料等各种系列服务产品,年销售额达3 亿多元。

泰兴市、邳州市还是银杏贸易的重要集聚地,泰兴市宣堡镇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占地5 hm2,年白果交易量约8 000 t。邳州市也拥有铁富和港上2 个规模的银杏生产和销售基地,年交易额达4 亿多元,是在全国有影响的银杏经销商集散地。

江苏省银杏产业基本上涵盖了银杏的种植(第一产业)、银杏中间产品的初加工和终端产品的加工(第二产业)、银杏市场的流通(第三产业)等环节。银杏传统产业在中国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6]。江苏省一直重视对银杏新品种或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发,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粗加工的低端产品。这也制约着江苏银杏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2 江苏省银杏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国内市场的银杏系列产品价格低迷

由于跟风种植银杏和银杏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和嫁接技术的普及,极大地缩短了银杏果的挂果期,江苏省银杏果供应量出现了大幅度增加,银杏的价格连年走低。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银杏果鲜果的价格维持在30~50 元/kg,而到2010 年左右就暴跌到3~5 元/kg,此后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银杏叶的收购价格也由24~28 元/kg 降至1.2 元/kg[7],这极大地打击了普通农民的种植热情。有些地区急于求规模,盲目竞争,缺乏整体科学的布局和长远的规划,使银杏等资源增长过快,库存持续增大,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银杏产品价格低迷。

2.2 银杏产品附加值低,缺乏高、精、尖产品

江苏银杏加工起步较早,虽然银杏加工产品有数十种之多,但主要以原料性商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包括银杏果、银杏叶、银杏叶茶等,这些产品附加值并不高。而相关加工企业小而散、技术含量较低,并未注重生产的标准化、质量的标准化及品牌的培育,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紧缺,造成了已有银杏系列产品品质得不到提升。

大环境下银杏附加值的提升有良好的趋势。如银杏叶提取物含有黄酮和内酯等多种药用成分,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理想的药物成份[8]。因提取工艺的不同,中国银杏提取物的提取率小于1.5%,而国际上的提取率可以达到2.5%,国外银杏叶的提取物采用丙酮提取和溶剂萃取,工艺先进,自动化水平高,可以生产出高纯度的单体组分。国外利用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制备成各种制剂销售,已成为主流趋势,并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国内对银杏制剂的研发生产比较薄弱,制剂的类型和种类比较单一,产品标准也达不到发达国家一类产品的标准,其往往只能作为原料粗制品以较低价格出口[9]。

国内银杏产品的总体研究和生产水平较低,缺乏宏观调控和引导。国内生产企业大都规模偏小、设备落后、技术低下、加工程度偏低,缺乏高、精、尖产品。虽然从事银杏研究开发的企业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初加工产品重复生产,对高附加值的银杏药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等产品的研发均有所欠缺。江苏省虽有引进的独资和合资企业,但其技术含量并不高,属于低层次引进,也不利于银杏产业的加速提升。

2.3 银杏产业结构不合理,并未形成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格局

银杏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身。20 世纪60 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银杏叶中含有通血脉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用成份及含有抗衰老因子,自此银杏产业在全球兴起。20 世纪90 年代后,得益于大量出口,银杏产业效益高,江苏省内大面积种植银杏,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银杏产品的价格下跌,销售数量也明显萎缩。银杏产业遇到了严重障碍,部分群众对银杏产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弃采、弃收、毁树改种现象时有发生。

江苏省银杏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主要集中在银杏苗木和果用林,如邳州市偏重银杏叶和银杏苗木的种植,泰兴市则偏重白果的种植。江苏省银杏生产以“小而全”的方式发展,限制了江苏省银杏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影响了江苏省银杏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银杏数量猛增,销售银杏产品较单一,并未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同时缺乏专用标准化药用银杏叶采叶基地,银杏叶原料及加工质控问题突出,达不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导致银杏叶提取加工处于低层次水平。

2.4 对银杏产品宣传力度不强

银杏产品在中国仍是属于小众产品。何迪[10]针对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被调查消费者不清楚银杏产品具体有哪些,对银杏产品的种类认知较少,超过50%的被调查者对银杏产品的用途和营养价值并不是太了解,超过30%的被调查消费者认为银杏产品在市场上不常见。这说明了国内对银杏产品缺乏积极有效地宣传推广。虽然邳州市、泰兴市会定期举办银杏节,但都局限于区域内,随着银杏价格的持续走低,宣传推介工作更是日益弱化。

3 江苏省银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3.1 合理规划,调整银杏种植结构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是城市绿化、街道栽植的首选树种。结合早先栽植的银杏树生长特点,通过嫁接公枝培育雄株银杏苗等技术,改变以往授粉过多、雌树结果量过大,污染环境等现象;银杏种仁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通过技术改造筛选栽植食果大、壳薄、浆水足、味甘清甜、抗逆性强、营养高的优良品种。泰兴市主要品种有大佛指、龙眼、七星果等,是公认的优良品种[11]。同时应着力选育叶产量高、药用成分含量高的采叶专用银杏品种,满足国内对以银杏叶为原料的药剂、保健品的消费人群的需求。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重新调整银杏发展规划,在保证嫁接银杏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银杏树栽植结构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银杏生产不只是银杏果的生产,还应大力推广银杏叶用良种、观赏良种、材用良种等。

3.2 内联外引,提高银杏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

银杏产品价格的暴跌,直接原因为产量的猛增,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银杏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银杏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也需要长期积累。一方面需要相关需相关部门将银杏加工利用核心技术研发纳入长远规划,持续给予支持;也需要扶持相关银杏加工企业围绕GMP 认证要求进行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或更新。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使得原料品质、产品标准及检测方法与国际标准对接,积极开发符合国际要求的银杏新品。另一方面,要改变直接出售和初级加工银杏果的局面,改变银杏酒、银杏“开心果”等作坊式生产,要将加工产业链构建起来,着力培植产、学、研、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扩大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实现银杏加工产品的标准化。更要加大招商引企力度,鼓励省外、国外等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合资、技术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到江苏省现有银杏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中,整体提升银杏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

3.3 综合利用,实现银杏产业结构优化转型

全方位综合利用银杏植物资源,拓展延伸银杏产业链,不断推动银杏叶、果、材、观光旅游等综合发展,加快银杏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增强银杏产业抗风险能力。银杏产业不局限于种植,应提高银杏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快银杏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研发等;利用丰富的银杏旅游资源,适度发展大规格、彩叶观赏银杏苗木,加大银杏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如泰兴市姚王镇银杏种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繁育的金叶银杏,在园林绿化中有一定推广前景。同时要结合区域特点,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12]。

以银杏传统产业为基础,依托高科技,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健康发展银杏产业,拓展银杏产业链,形成银杏种植、银杏医药、银杏加工、银杏旅游文化的产业集群。

3.4 加大银杏及其产品的营销宣传力度

一是加大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途径对银杏产品的种类和作用进行宣传,这是消费者了解银杏产品的主要途径,以此提高公众对银杏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是继续借助当地“银杏节”等活动,推介展销当地银杏产品,提升地方产品的知名度。也可以将当地银杏景观、银杏文化与旅游生态相结合,积极宣传推广,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平台,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银杏价值的了解程度。

政府部门作为官方机构,在积极营销宣传的过程中,积极做好引导和监管工作,提升消费大众对银杏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同时也努力树立地方特色银杏品牌产品。

4 小结

中国有丰富的银杏资源,但银杏产业的发展总体上缺乏宏观调控和指导,研究和生产水平低。纵观国际上银杏产业发达的国家都在银杏终端高端产品上,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回报。

必须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有效挖掘银杏产业价值链上的终端产品加工环节,如增加银杏药品和化妆品的生产,国内银杏产品也要与国际接轨,依靠高新技术对银杏进行研究开发,促进银杏产业的稳步高质量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拓展延伸银杏产业链,将银杏种植、银杏医药、银杏加工、银杏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例如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挖掘银杏尤其是古银杏林的观赏旅游价值,提升知名度[13]。银杏产业是一个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银杏产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极其重要。

猜你喜欢
邳州市泰兴市银杏叶
泰兴市打通末梢堵点 提升治理精度
会跳舞的银杏叶
泰兴市:架起基层“连心桥” 推动侨务工作走深走实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4:00
泰兴市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行为
邳州市实施“六个强化” 筑牢城市安全之基
邳州市守护安全 共建美好城市
银杏叶(外一首)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11-11 15:25:02
强“安”之力 解“氨”之危——邳州市狠抓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管
银杏叶(外一首)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3:46
邳州市 深化改革 推进应急管理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