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景阳
2019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独立构成“一核”,明确了高考“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是宗旨,服务选才为任务彰显,引导教学是新时代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性选择与基本要求。作为新时代高考的考查内容,“考什么”则围绕“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基本且必备学科及综合知识、科学且关键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及中学生发展之核心素养、正确的核心价值这四个层面(“四层”)展开,理性而富有成效地系统考查。关于“怎么考”、试题命制与价值、目标落地的问题,该体系明确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兼具的基本特征,即“四翼”。这是高考有效备考的纲领,是促成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历史教学效能的向导。
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历史教师,应围绕“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进行积极探索、追寻,改进教学。要坚持大概念、大单元、大模块的设计、规划与实施,准确、全面把握“核心价值”,系统关注、综合培养“学科素养”,强化突破“关键能力”,规范传授、精准推进“必备知识”。要实现整体认知,理清关系以摆正位置,提高行动自觉,增进认同心理,激发内驱力,提振核心素养生成的效能和持久力。
新课标提出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大素养,是对于华夏文明与中华优秀文化一脉相承的高度总结、经典解读和精准传承,是一个民族自立自信、共谋振兴的基本素养和文化基因密码,也是我们历史研究和史学教育的民族性、时代性体现,更是新时代历史教育的行动纲领和准绳。
师生从这个角度认识、把握这五大学科素养,将会提振自信、增强自觉、提升效能。对标国家提出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兼备,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均优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师生将会更清晰地理解历史学科为何要落实唯物史观、如何建构时空观念、怎样史料实证、如何做好科学理性的历史解释与解读,何以高效厚植、一以贯之地践行家国情怀等问题。如此,我们的历史课程就有了新高度。
首先,作为教师,要研读新课标,依据其基本要求和内容来做出历史教学三年一贯的整体规划。提前预判实践活动和测评反馈阶段的走向。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习中,提前、适当植入一些《中外历史纲要》(下)中“世界史”的时空关联,拓宽视野、开拓格局,培育具有新时代国际视野和全球史、人类文明史情怀兼具的人才。在课程建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指导、学法训练以及“一核四层四翼”目标下的高考复习中,展开大概念、大单元、大模块布局,强化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历史课程和历史学习更宏阔、更有机、更生动,张力和韧性兼具,素养共生成一体。
其次,要关注教研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做好统一规范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成长。每个课程设计都关注 “三个程度”——课程标准落实的规范、精准、细腻之程度,学生内驱力激发的有效、理性、主动之程度,历史素养生成的持续、渐进、综合之程度。最好在考试和实践活动 (依托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和历史小社团加以组织、实施)之后增加一个素养提升的研讨阶段。
再次,对于新高考试题情境式考查载体要加强探究。历史学科重在鉴于往事,但历史毕竟是在特定的时空中生动地上演过的。师生一起“走近”而逐步“走进”历史,需要情境的建构和生成能力。这个过程是对历史五大学科素养的综合全面运用,也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系统展示,更是对“一核”价值的印证、“四层”内容的呈现、“四翼”要求的回应。师生要一起做好教学全过程的情境建设,如导入的情境化设计、问题的有效设问、情感上简约而精细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真情”布设等。新授课、单元总结、习题讲评和复习课(尤其是高三总复习)都应作出相应的情境化设计、整合,让历史素养在情境中自然生成。
如对于2023 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乙卷)第41 题的第三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学生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能够开展情境营造,“设身处地”而予以回应,答题的准确度、逻辑性、区分度都将明显提升。在情境氛围中开展历史学习,唯物史观得深耕、时空观念得强化、史料实证得淬炼、历史解释得提升、家国情怀获升华。
国家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性调整以及高考试题的持续深刻的改变,都彰显、指引着我们努力做好学科素养与“一核四层四翼”的深度融合,实现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
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静心思考、专心听讲、热心讨论、全心探究、诚心发问,带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尤其是对精品问题(课本上设计的探究思考题),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深度思考,力争通过综合训练举一反三,实现历史素养的自主生成。
其次,教师要注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协调、关联与统一。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预习的同时,认真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任务驱动引领成长。
亲其师方信其道。学生因老师的魅力所激发的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对历史课堂的喜好是激发、提升、维持其内驱力的核心要素。持续关注学习内驱力,实现有效教学是历史素养生成的根本途径。可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从老师的高素养处耳濡目染而来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精准解读“一核四层四翼”,在自主思考的同时加强合作教研,快速推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充足准备、精心设计课堂,从而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