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2024-01-10 01:35:51北方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氢弹中国工程院核武器

北方

朱光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协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嘟——”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缓缓驶出港湾,开启前往中国的航程。在甲板上,一个20出头的青年倚靠着栏杆,心情激动地看着轮船劈波斩浪,在翻卷的浪花中,渐渐驶离了美国——再见了,美国!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我将义无反顾地离开这里,返回中国故土,建设我最亲爱的祖国!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的科学家朱光亚。

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他想起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激动得彻夜难眠,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新中国!

他想起为了动员更多留美同学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牵头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包括朱光亚在内,52名留学回国人员在公开信上签字。信件被《留美学生通讯》刊载,在全美中国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文字还传到了英国和法国,令那里的留学生备受鼓舞,后来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等人,就是受此信感召回到了祖国。

回到新中国后,朱光亚立即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中。当时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尚处于准备阶段,按照组织安排,他先被派往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又作为翻译前往朝鲜战场参与停战谈判,再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培养国家急需的物理学人才……真正做到了“哪里需要哪里去”,并且无论去到哪里、面对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全力以赴、毫无怨言。

大国重器——核武器的奠基者

1959年,在钱三强的推荐下,年仅35岁的朱光亚走马上任,出任核武器研究主要技术负责人。此后他隐姓埋名数十年,在核武器研制这一关乎祖国命运的伟大工程最前沿,与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等科学家一起,在高原、深山、大漠的艰苦环境中组织攻关。

在当时的科技人才中,朱光亚的工作层次最高,也最有战略性、全局性。20世纪60年代,我国核武器方面的重要文件基本都出自他手。在这些文件中,朱光亚科学地提出了争取在1964年下半年或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目标,明确论证了核试验的“两步走”战略,对党中央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随后,他又高瞻远瞩,组织于敏等人攻破了氢弹难关。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朱光亚潸然泪下。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喝醉过一次,就是在这个晚上。

1966年12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两弹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后来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而他在西南联大的同窗好友朱光亚在其中起了领军作用。李政道为此称赞朱光亚是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

永远闪亮的“朱光亚星”

朱光亚在其他领域也做了很多领导和組织型的工作。他参与指导了我国第一代近程、中程、远程、洲际战略核导弹和潜地核导弹,以及核潜艇的研制,组织领导了多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的制定。

1969年,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朱光亚参与组织和指导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1994年,朱光亚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2004年,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朱光亚星”。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他为核科学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将永存在我们心中,太空中将永远闪亮着“朱光亚星”!

猜你喜欢
氢弹中国工程院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奇葩秀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4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氢弹,不过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软件(2017年3期)2017-04-20 07:56:34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软件(2017年1期)2017-02-27 03:11:00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