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2024-01-10 01:35王少宁李扬刘毅敏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杨利伟伯伯航天员

王少宁 李扬 刘毅敏

金秋十月的北京,蓝天如洗,风和日丽。10月16日早上,北京市少年宫的各个场地被“航天蓝”点亮,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名少先队员欢聚一堂,共同制作航天模型,参观中国空间站“天宫画展”,并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四位重要客人的到来。

上午8点整,由全国少工委主办,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教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协办,北京市少工委办公室、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8所、北京市少年宫承办的“回望飞天路逐梦新征程”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主题队日活动在这里举行。

20年前的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华民族实现千年飞天梦想。10月16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伯伯完成21小時23分钟的飞行,从太空顺利归来。20年后的今天,航天英雄杨利伟伯伯、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爷爷、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张智伯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田立平叔叔来到了这里,来和少先队员们分享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活动中,杨利伟伯伯说,希望孩子们将来参与到深空探测中去,相信他们会比我们飞得更高更远。他还通过《中国少年报》为全国少年儿童写下寄语:希望同学们用你们的好奇心去爱科学、学科学。

在活动现场,本报小记者对航天英雄杨利伟伯伯及三位航天专家进行了专访。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果再去太空,我想去月球”

小记者蔡佳航:20年前,您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飞天”。20年过去了,如果您有机会再次步入太空,您最想去哪里?

杨利伟伯伯:如果能再次进入太空的话,我想去登月,想看看地外天体是什么样子。这是我的梦想。你知道吗?有个美国宇航员叫约翰·格伦,他第二次进入太空时已经77岁了,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航天员。这么看,我的梦想也许能实现呢!

小记者蔡佳航:我们很多同学都是小航天迷,如果我们长大后也想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杨利伟伯伯:首先有这个热爱和爱好是很好的。虽然随着我们航天器的越来越进步,未来对人进入太空的要求会越来越低,但我们都知道外太空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第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平时我们就要多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二,我们要打好科学知识的基础。我们既要在学校学好知识,还要自己去扩展很多知识;第三,将来,我们会迎接很多很多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状态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挑战。

“我们要到整个太阳系去”

小记者蔡佳航:戚爷爷,未来我们人类的星际旅行真的能实现吗?

戚发轫爷爷:长远看,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要到整个太阳系去。现在,我们到了月球,以后还会到火星,再到小行星。其实,到月球上去,就是星际旅行了。这一步,相信你们都能赶得上。

作为老航天人,我希望小朋友第一要做好准备承载历史任务;第二要有爱心,一个人有了爱才能贡献,爱国家,爱学校、老师,爱事业;第三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信念。想当英雄,要有目标,有勇气去想,有目标更有力量;第四要有本事,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为国家和民族长本事。

“‘小塔尖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小记者王潇桐:张伯伯,我们每次看到神箭发射的时候,心里都会感到莫名的紧张。不过,我听说神箭有专门的系统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张智伯伯:其实呀,我第一次在现场主持神箭发射时,也挺紧张,我们都希望是零伤害,所以在当初我们设计火箭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安全保险”,叫逃逸系统。

逃逸系统这个概念很好理解,比如说当我们发生危险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办法是逃离这个危险的区域,保证我们的安全。实际上,火箭的设计也是这么一个原理,当火箭万一出现一些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问题时,我们会有一套故障检测的系统,去事先探知——“哎呀,不行了,我们要出问题了,接下来报警给逃逸系统,说,你赶紧离开我,到一个安全的区域去。”

小记者王潇桐:张伯伯,您刚说的逃逸系统,是不是就是我们看到的火箭上的那个“小塔尖”?它是怎样工作的?

张智伯伯:对!它叫逃逸塔,遇到危险时,可以把航天员带走,脱离危险。原理挺简单,它就是由一套固体发动机产生动力,然后通过整流罩上的一些结构,跟航天员坐的返回舱绑在一起,一起带走,带到一定位置再释放开,然后返回舱舱开伞,用伞将返回舱降落到地面。逃逸塔是保证从火箭起飞到120秒这个期间航天员安全性的一套系统。120秒把它抛掉之后,航天员之后的安全还有其他的系统来保证。

“从没有人按下过红色按钮”

小记者王潇桐:田叔叔,航天员的地面训练主要有哪些内容?我听说,在训练过程中有个特殊的“红色按钮”,您能给我们讲讲这个红色按钮的故事吗?

田立平叔叔:就像大家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样,航天员的训练项目包括基础理论訓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等八大类、百余项。

在进行超重耐力训练时,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训练过程中,觉得自己挺不下去了,航天员就可以按下按钮,停止训练。但是,自从航天员大队1998年成立以来,没有一位航天员按下过这个按钮。航天员超重耐力训练的最高要求是8G,可以简单理解为此时航天员的“体重”是自身体重的8倍,但是航天员们依然坚持了下来,从没终止过训练。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2003年10月,杨利伟伯伯成功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后,就通过《中国少年报》为全国少年儿童写下寄语。20年后,他再次通过本报寄语全国小伙伴:希望同学们用你们的好奇心去爱科学、学科学。

不止是杨利伟伯伯,在这次采访中,戚发轫爷爷、张智伯伯、还有田立平叔叔,他们对小伙伴们的问题都回答得特别认真,对小伙伴们的成长,都寄予了殷殷期望。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这份期望,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猜你喜欢
杨利伟伯伯航天员
请牛伯伯讲“为什么”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航天英雄杨利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帮牛伯伯围栅栏
“伯伯”叫错了?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和甘伯伯去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