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中的前行

2024-01-10 20:56:27程邢炜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威尔线条理性

程邢炜

When it comes to Henry van de Velde (1863–1957), “rationality out from within” occurs to people. As Veldeis the leader of the Belgian Art Nouveau Movement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Deutscher Werkbund, his rationality conception can be said to run through most of his design outcomes and theories, exerting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ter modernism.

提及亨利·凡·德·威尔德,大家第一时间浮现的印象是“表里如一的理性”。作为比利时新艺术运动领袖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威尔德的理性观念可谓贯彻了其大部分的设计成果及理论,并对后世现代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随着深入了解其一生的艺术及求学历程,他的一生又充满了矛盾性。威尔德作为衔接新艺术运动与现代设计的艺术先行者,处于时代的激荡之下的他,是如何在正视矛盾的同时,又巧妙地将时代发展的观念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在避免双向折中的同时,又使设计更进一步,成为影响一代人的设计大师。

一、手工艺与机械生产的矛盾

纵观威尔德的一生,他不仅仅是建筑师,设计理论家,也是一名画家,是家具设计师,是设计教育家,是影响一代人的设计大师。他出色的设计理念及实践在今天依然发挥着不可磨灭作用。

1.由纯艺术走向实用艺术和设计

1863年威尔德出生于比利时西北部的城市安特卫普(Antwerpen),青年时期威尔德作为印象派的其中一位,分别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法国巴黎学习绘画。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设计需求日益增加。此时出现了一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艺术家,从各方面推动了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发展,并有力促进了比利时现代设计的迅猛崛起。

“新艺术”在各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并于方方面面改变着原有的设计观念和传统。在新艺术运动背景下产生的“二十人小组”受到该运动的影响,他们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渡的装饰风格,同时也反对大工业、机械化生产。于1884年,威尔德成为先锋派设计运动“二十人小组”的一员,后因其卓越的设计天赋和领导才能,威尔德当选为“二十人小组”的领袖。

面对汹涌而来的工业化运动,设计该何去何从?是回到手工艺还是走向工业化?在这个时代交汇的节点,威尔德并没有跟随大众的步伐反对工业技术应用于设计。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工业技术之于产品批量生产的重大意义,以及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可能性。在面对设计上矛盾的对立,威尔德提出了设计中功能第一的原则,并坚定地认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威尔德的观点是时代浪潮下不一样的浪花,为了证明其理论的可行性,同时为新艺术运动开辟方向,威尔德的设计由纯艺术向着实用美术和设计方向发生转变。这是威尔德设计观念转变的开始,也是威尔德调和手工艺与机械生产矛盾的一次大胆尝试。

2.设计上的新实践

自1890年起威尔德将视线投入到平面、产品、家具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产品设计上,威尔德的设计充分阐释了“线条才是自然的本质”理念,设计上超越对自然的直接模仿,而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提取自然中的线条,进行设计上的重构再生。此类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设计模式传达了强烈的新艺术运动风格。例如,1899年威尔德设计的银烛架巧妙地将树枝线条转化为抽象的曲线,并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1903年设计的调味汁杯拥有不对称的结构和流动的线条。在线条之间体现了设计的韵律张力,同时也将艺术设计与功能性相结合,富有实用性。

在平面设计上,威尔德设计的1898年Tropon Food巧克力招贴画,整幅画面通过粗细不一的流动线条以及色块填充,使得表达内容跳跃又富有张力,得到了当时平面设计界的一致好评,是威尔德在平面设计上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家具设计上,威尔德于1895年设计的Blonmenwer椅,充分体现了坐的功能性,但又不失于美观。其简约流畅的线条,对称庄重的结构,质朴扎实的外观;这些都使椅子显现出一种庄重的优雅感,同时摆脱了不必要的装饰使椅子具有现代感,体现了设计中理性的第一原则。

在建筑设计上,威尔德设计了自己的新婚住宅“Bloemen- werf”。設计上采用“重复、对称、勿增装饰”的设计原则,使得房屋整体更为连贯有机,打破了原有的装饰法则,让住宅更多地回归居住本身,强调了功能的重要性。

威尔德通过对设计不同领域的大胆尝试,以及线条上的自由运用,有力推进了“新艺术”运动。同时,威尔德大胆地简化线条、注重结构,打破了原有设计风格的约束,也促使了理性美的产生,有助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产生。

二、自由与理性的矛盾

1.早期自由的线条

威尔德线条风格的变化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其设计思想上的变革。在设计的前期,威尔德虽已从纯艺术转变为实用艺术及设计,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无法摆脱印象派绘画的影子。出于反对19世纪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并改变原有繁复守旧的装饰模式,威尔德从自然植物之中提取抽象的花纹与图案,从自然的曲线中追寻线条的新变化。

威尔德对于曲线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受到两方面要素的影响。其一,是威廉·莫里斯艺术民主化的设计风格和东方日本版画风格的影响,他从中认识到摆脱维多利亚繁复的装饰,应在立足自然的基础上超越自然,通过重组再生赋予线条以新的生命力。其二,则是受到刚果观赏性人体艺术引入比利时的影响,使威尔德的设计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并促进了他对抽象图案的提取。

2.走向理性的转换

直至设计的后期,伴随着对理性主义不断加深的思考,威尔德的设计风格也开始逐渐转换——艺术的自由转向设计的理性。威尔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他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设计,思考设计的本质。威尔德深刻认识到设计的目的既有表现设计师思想的自由,也应该考虑到设计的生产和为大众服务的需求。

这些都促使威尔德由内而外地改变了设计的线条。由自由走向理性的过程亦是威尔德的心路历程,隐藏在线条变化背后的是他日渐加深的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威尔德在成为设计师之前已经深刻认识到社会对一个设计师的需要,以及需要对于设计的指引作用。

威尔德渐趋简洁规整的线条,既是出于方便产品使用的目的,也是出于方便大工业生产的目的。在对待装饰上,威尔德也保持着理性的态度,并未借功能否定装饰,而是将装饰与功能提到了相同的高度。他意识到装饰是产生美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考虑到设计形式和功能的基础上,适度的装饰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美学。

威尔德处于时代变迁的转折点,他的复杂性源于他受到两种冲突的设计理念的影响。如何平衡两种观念的冲击以及走出独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成为威尔德矛盾性的体现。但在不断地思考及大胆的尝试中,使威尔德在对待新事物上有别于部分设计师。威尔德在装饰与形式功能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他所理解的平衡传达给设计,使设计在不走向极端的同时又不断向前迈进。

三、矛盾下的时代衔接者

亨利·凡·德·威尔德站在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的交汇点,他既是继承者也是变革者。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形成包容二者的中庸之道,这都是他毕生所思考的问题。

从自我设计风格的变迁,到成为影响一代人的设计先驱,威尔德的影响力从未停止。作为时代的衔接者,威尔德留给当代人最宝贵的财富,并不仅仅是他在不同领域所进行的设计,而是立足时代背景下对未来设计的思考。

威尔德的复杂性、矛盾性源于其认识的变化和思想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变革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乃至设计模式并不是一种随波逐流,而是敏锐地发掘社会的需求,顺势而为。他站在为大多数人服务的阶级之上。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来临,当时的设计是面临着一个问题——设计该如何在保留设计本身的基础上去适应机器、适应人民的新需求。为此,变革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唯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威尔德对于时代需求的不断思考,不断更新观念;由自由走向理性,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让现代主义设计与新文化运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衔接,也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看到了理性的力量,并不断投入到变革的浪潮之中来。

四、威尔德之于个人的启迪

对于威尔德一生历程的追溯,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思考”和“尝试”的重要性。不论何时,社会总不缺乏设计的实施者,制作出满足绝大部分需求的产品。但我们总是缺乏“思考”和“尝试”。

“思考”是对来路的回顾和对前路的展望,我们所缺乏的“思考”将抽取我们设计的灵魂。为此我们总是要在设计中停下来,思考设计的真正目的。譬如,设计服务于谁,设计中材料是否应用合理,设计背后的理念又是什么。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们也要思考这是否可以应用于设计,能达到什么效果,是否能推动设计向前迈进。这些反问的形式,能够避免我们的设计成为“拿来主义”,让每一个设计背后都有自己的含义。

我们生活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新事物的出现,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新事物还来不及被感知,就湮没在了时代长河。这些都源于我们对现状的保守,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动力。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的设计师。我们不要让现实拘泥了设计。要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设计师,做设计的引路者,而不是服从者。

五、结语

威尔德是一名设计师、一名建筑师、一名教育家,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领袖,更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先行者。他从比利时而来,既具有表里如一的理性,又宣扬设计师的个性。既接受设计工业化的进程,又反对完全标准化的设计。他向当时的设计师指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前进方向,又向未来的设计师勾画了现代主义的草图。作为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包豪斯前身)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始人之一,他为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回看威尔德一生时,我们应看到他所处时代所带来的局限性,也应看到他的进步性,从中学习到能为当代设计带来的可能性。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威尔德立足于其所处的年代,用其一生探索适合工藝美术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照亮了当代设计师的前路。

参考文献:

[1]陈思思.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先驱:亨利·凡·德·威尔德[J].戏剧之家,2018(11):157-159.

[2]卞鑫童.20世纪初德国背景下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包豪斯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1(08):50-51.

[3]谢小舜.亨利·凡·德·威尔德与“新艺术”运动[J].艺苑,2007(07):51-55.

[4]丁栋,高瞩,曹汝平.论亨利·凡·德·威尔德的矛盾性[J].设计,2021,34(11):113-115.

[5]阮文星.曲线抽象派风格的历史探索与当代设计启示[J].工业设计,2018(08):111-112.

[6]赵盼盼,李宁.谈自由艺术家威尔德的理性美学[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88.

[7]吴卫,张佳慧.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亨利·凡·德·威尔德[J].设计,2017(13):33-35.

[8]王受之 . 世界现代设计史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威尔线条理性
线条之美
中外文摘(2020年11期)2020-06-29 00:38:54
威尔森林的骗子大叔
最佳男演员:威尔·史密斯
威尔·史密斯是怎么把自己玩坏的?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6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8
烧脑的线条
知识窗(2015年7期)2015-05-14 09:08:20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舞出线条之美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3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