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The functional zoning and architectural lay out highlights of tourist hotels are under the premise of natural landscape design. This not only ensures that tourists can enjoy more comfortable, elegant and ecological living experience with close contact with the Nature, but also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ndscape tourism areas.
本文总结归纳了当今旅游酒店建筑设计中自然景观利用的原则,阐述了旅游酒店建筑设计中的景观利用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详细探讨了基于自然景观设计前提下的旅游酒店功能分区及建筑布置要点,以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舒适、优雅、亲近自然的生态化居住体验,促进自然景观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景观旅游建筑主要是为了旅游开发而在自然景观旅游区域内修建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对旅游进行拓展的一类载体,自然环境和旅游活动对这种建筑的特性影响极大。自然所拥有的环境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而且大众旅游的各种拓展需求则是没有限度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源头,也是自然旅游建筑设计时常常涉及的难题所在,如何在旅游、环境以及自然景观旅游建筑间达到共生是大众旅游盛行的当今社会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旅游酒店建筑设计中自然景观利用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旅游度假区呈现出一个相对完善且独立的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旅游需求和服务。因此,在度假区的设计中,必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以确保游客需求、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2.审美性原则
景区的环境设计必须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为此,人们刻意对自然景观进行了精心开发和构思。旅游度假区应该被视为一种美学的载体。从项目初期的设计到用地规划,再到具体建筑的实现,除了满足度假区的实际功能需求外,还必须在空间布局和整体形态上展现出卓越的审美境界和艺术美感。就单体建筑的构思设计而言,其在度假区域内应当自成风景,在选择合适的尺度、比例和形态的同时,也应该结合地形进行开发,更重要的是应该与周围的花草山石形成交流沟通的状态,使建筑和自然融合成为一体。
3.生态性原则
旅游度假区域长期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的基础在于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在开发旅游度假区时,必然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局部开发和整体保护的原则,将开发程度控制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循环和正常调节的稳定水平上。为了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开发度假地区,需要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特点、地理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符合度假区特点的旅游项目。这样一来,在遵循生态理念和控制开发力度的前提下,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效益的高水平融合。同时,这也能避免规划不当、污染严重以及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的出现。通过以上措施,能够确保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旅游酒店建筑设计中的景观利用方法
1.自然环境作为建筑的背景
选择古典建筑的设计方式,建筑造型则为纯粹的几何形态,就能够和自然环境产生较为显著的对比,在重要的区域通常会将建筑设置为空间重心,周围的生态环境则作为背景来对建筑进行烘托,使建筑呈现出庄重和宏大的气势,这种设计方式常常被用于政治建筑。
因为建筑的总量、功能以及游客的异质性,不同地区规划群体对于建筑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通过强化建筑设计和形式,可以提升其在区域使用环境中的认知和空间探索性能。例如,在重要的城市区域内,会存在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往往能够在无意间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增强他们对该地区的理解。同理,度假区域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系统,它的规模和功能区域的划分各不相同,游客在使用期间对区域環境的认知常常来自多种因素的暗示。如别墅组团内经常单独配置会所、娱乐设备等活动性的区域空间,这类建筑往往比较显眼,成为该地区的控制中心,除对空间划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之外,还能够满足旅客的功能需求。
2.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要素
将自然景色融入建筑中,使得景色与建筑成为两个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结合的元素,这种设计带来了一种独特而完美的和谐感。这种景观构筑方式往往规模适中,容易与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自然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旅游观光空间。景色成为度假区域内的重要记忆之一,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自然景观和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形态,在满足旅客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度假区域内尺度较小的山木树石等景观,它们自身便具有一定的质感、形态和比例等,并具备其特有的审美特征。自然景观被当作建筑背景时,它通常和建筑保持了一定的间距,能够品鉴自然景观的整体美感,但把景观当作建筑的要素,旅客就可以近距离地品鉴甚至可以触摸大自然景观的实体。这种距离较近的关系就能够加深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工程实例
某酒店坐落于国家森林公园的腹地,环绕着崇山峻岭和碧水蜿蜒的山谷,景色如画,环境宜人。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提升。借助现有的假日旅游区,我们进行了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并与原生态环境紧密衔接。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周边自然景观的丰富资源,将建筑、环境和人的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四、自然景观的具体作用
1.地形的综合掌握
在景观建筑的设计中,地貌和自然风景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地形地貌的总体变化对景观建筑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地势凹凸不平的自然风景区,土地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地形的起伏、水资源和岩土构造以及原有的植物群落构成了大地景观的主要特征。这些自然景观为景观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参考。景观建筑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注重合理的体量大小。设计师应该根据周围地形地貌的特点,构思出适应自然环境的室内空间。在设计风景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地势的高低起伏,采用筑台、错层、跌落和架空等形态,以与地形地貌相呼应。此外,还可以将建筑物的长轴沿着等高线布置,采用水平延展的体量,或者进行持续的界面处理,使建筑与地貌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例如,在这家位于山下的酒店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利用基地与江面之间的12米落差,将多功能厅、中餐厅、康乐用房等公共用房以及机电后勤用房安排在地下。这一安排有助于将地面上的容积率降到最低,从而减小对环境的压力。此外,酒店楼层采用了平坡式设计,减少了楼层的实际高度,扩大了室外空间和景观。通过采取多栋分布、垂直于江面、退台式的布局方式,将楼栋之间的连接体进行深度后退并虚化处理,建筑的体量感有所降低,减轻了对江面的压力。
现代风景建筑的构成实际上是对地面和地形进行人为的重组。这些建筑常使用埋入式或半埋入式的设计框架。尽管埋入式建筑需要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成本,但能够展现在地面之外、与地形特点形成碰撞的建筑形象更易被人们接受。在确保了建筑形象与地形景观和谐的前提下,还能为建筑带来充分的个性自由,以在多样性中寻找共性。
2.水的生态和技术
在人类的潜意识中,江河、湖泊和海洋象征着广阔和孕育生命的特质。水被视为生命之源,象征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不断流动的能量。在环保建筑和节能的推动下,人们逐渐开始广泛利用雨水作为一种成本低廉且处理简单的天然资源。
例如,通过收集建筑物绿色屋顶上的雨水,并将其储存起来,然后用于灌溉园林中的植物,实现了循环利用。此外,还有一些新技术将雨水收集与景观池塘相结合,应用于风景建筑等领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主体结构建设时,我们常常忽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有效保护,导致建筑物无法与水土环境相协调。因此,在滨水景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牢记这个敏感问题,从而解决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
3.植物在风景建筑设计中的角色
植物作为自然元素,与建筑相融合,赋予建筑多样的动态变化和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提升建筑的视觉和环境协调性。此外,植物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来源,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这里拥有多样丰富的植被,能够维护生态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以改善建筑内部的微气候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在当今社会,环境和大气循环备受人们关注,亲近自然和绿色已成为一种精神追求。植物作为具有观赏价值的设计材料,不仅可以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分隔和衬托,增加连续性和整体感,还能提供美学上的享受。以上述酒店为例,其在建筑与植被方面的设计安排,在靠近岸边的楼层设置了游泳池、花园和下沉式天井,进行景观布置。每个楼层都使用了绿植,使得碧莲峰和漓江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延伸,提升了酒店的整体环境品质。
五、建筑层面
1.星级酒店
在度假建筑领域,星级酒店被视为主要的建筑艺术之一,其结构要求异常严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致力于寻求自然与建筑的最佳融合,进而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将地域性和独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完美地融汇了人、自然与建筑三者的有机联系。在原有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对自然景观的开发在整体上选用“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准则。酒店住房和重要的公共活动区间争取面向景色较美的一面,避免旅客见到杂乱无序的场所和人群。酒店往往设置在景区入口靠近北山的区域,便于旅客直接抵达酒店入住休息,酒店前面配置了室外游泳池,专门供酒店旅客使用,并且能夠避免酒店旅游受喧闹环境的影响。酒店主入口设置在酒店的北边,为了不让游客受到人群的干扰,入口处的大厅庄严肃穆,传统的大屋顶下,是一片别具一格的灰色区域,在这片区域中,可以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山林之感。客房整体呈现为东西走向,建设在场地的北面,朝向远山、水景等,每间住房都能够观赏到美丽的景色。
建筑立面风格的设计主导思想就在于与环境相结合。将木材、玻璃和自然石材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建设出具备浓烈亚热带特点的建筑物。敞开的柱廊把各个独立的酒店单元连为一体,再结合传统的地面设计和吊顶,能打造出浓厚的地区特色风情。客房单元立面构思,将观景利用起来构造成天然的遮阳体系,深远的屋檐和独特的木制栏杆,给建筑赋予了特殊的亚热带气质,建筑和自然在整体上实现和谐统一,在度假区域内打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2.养生别墅
在设计别墅建筑时,按照该地区的气候和人文的特点,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准则,将人、自然和建筑三方高度融合在一起,在建筑内凸显出对旅客的人文关怀和理解,打造出适宜于休假、娱乐和居住的休闲优美的环境。建筑构思应最大程度上展现地区气候特点,在别墅分别经营管理可能性的基础之上,各个别墅组呈现出岛式布局的形态,它们姿态各自又和谐统一,融入了当地的环境却又别具特色。空间和视觉上均选用开放式的远离,如:建筑立面最大程度朝向花园、溪水和远处的山,各个别墅的居住房间通风状况良好,在建筑设计时还考虑了水、阳光和植物等等自然要素,使建筑整体结构符合大气内的能量流动走向。在建筑体量设计时选择化整为零的建筑方法,以确保建筑体量合适。建筑面积通常保持在60~120平方米内,局部二层,打造出高低错落的形态,区域内配置了成片的树木,溪流长年流淌在山谷间,建筑自然地融入环境中俨然天成。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人民物质水平上升后,大多数人开始将目光转向休闲娱乐度假生活,因此在建筑度假酒店时在其中引入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体现了公众的渴求,也暗合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在现有度假酒店引入自然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去研究度假酒店对于景观要素的实际引入,旨在提高度假酒店的自然生态思维,建设沟通人和自然的连接桥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主题思想,满足旅客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屈义航.植物景观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9):137-138.
[2]高静,徐强.浅析绿植景观在酒店室内设计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8(1):25-26.
[3]黄磊.浅谈度假型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人才资源开发,2017(8):91-92.
[4]向丽珊.度假酒店公共空间室内景观初探[J].绿色科技,2017(13):13-18.
[5]季在巷,高昱.景观元素在人居空间中的运用[J].陶瓷,2022(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