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询问:问出问题症结百姓期盼政府应询:答出坚定信心落实决心

2024-01-10 02:50林钢威
人民之声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县域农村建设

林钢威

“如何引导和促进各地进一步立足县域实际有效培育县域产业?”“如何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百千万工程’实施的财政保障力度?”“如何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力度,支撑保障县域产业和发展用地需求?”…… 11月21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首场、也是今年唯一一场专题询问。

在这场长达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现场,10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化身“考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出“十连问”,既有县域经济、财政投入等发展要事,也有人居环境等民生实事,其中一些棘手问题不免让人“红脸出汗”。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等8位“应考”的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不讲套话,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情况、短板不足和改进措施直截了当回答问题。在专题询问刚性监督下,问出了民心所愿、问出了对“百千万工程”的殷切期盼,答出了责任担当、答出了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信心和决心。一个个问题差距被摆上桌面,一份份承诺也“晒”在阳光下。

加快产业发展 推动城乡产业同兴

产业是县域区位条件、人文内涵、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支撑、关键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县域兴。

“广东是我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但粤东西北地区县域产业项目‘散小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现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正权直指问题,率先向省发展改革委抛出询问: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各地进一步立足县域实际有效培育县域产业?

“产业是广东省县域经济最突出的短板,做大做强县域产业是实施好‘百千万工程’的首要任务。”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提出接下来将重点做好的三件事:一是抓好产业有序转移和特色产业培育,二是抓好适合县域的产业项目谋划和储备,三是立足县域实际,做好横向和纵向帮扶。其中,在抓好产业有序转移和特色产业培育上,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和评估,指导各地用足用好省产业有序转移“1+14+15”系列政策,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的产业有序转移。他指出,“今年省里已经专门下达42.5亿元注入资本金、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主平台启动建设,未来还将继续支持。”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支持各县(市)立足特色、发挥优势,聚焦细分领域,在食品加工、海洋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1-2个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形成县域产业集群?”赵正权进一步追问。

艾学峰作答,县域产业集群建设,要落实两个责任,首先是落实好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同时也要落实珠三角城市产业转出地的支持责任,抓好跨区域产业对接,包括共同研究制定县市重点承接产业的目录、产业招商地图、依托对口帮扶协助机制、联合开展招商引资,共同打造区域产业协作链条,探索“双向建设飞地”。

省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广东省不少市县都在抢抓“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战略机遇,积极培育壮大海洋经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雅林指出,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稳健起步,但仍面临部分种苗和装备技术不成熟、养殖设施抵御灾害能力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他向省农业农村厅提问道,将采取什么措施破解这些难题?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表示,深蓝种业和设施装备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两个关键环节,接下来,将加快深蓝种业、设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深蓝种业方面,将优化种业发展空间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南方)种业基地,构建要素齐备、技术先进、体系完整的海水种业产业集群,形成湛江市、阳江市阳西县、潮州市饶平县为主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三大基地”空间布局。建设海洋渔业育种创新基地,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培育金鲳、花鲈、硇洲族大黄鱼等7类深远海适合养殖品种。同时,推动产学研高效对接;在设施装备方面,推进新型设施装备试验、应用、建成和推广。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及辅助装备研发设计。推动智慧型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广东省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但乡村文化还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为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小毅向省文化和旅游厅提问:接下来将如何丰富乡村高品质文化供给,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回应道,下一步将在文旅项目谋划、资金统筹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实施乡村文化更新计划,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推动基层中小博物馆提升,打造一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标杆。同时,持续开展图书、活动和展览下乡,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快构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争取建成一批文化和旅游特色镇,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

加强要素保障 项目落实快马加鞭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农村源源不断流向城市,这种单项流动导致农村生产要素短缺、拉大了城乡鸿沟。实施“百千万工程”,就是要破解城乡之间要素不合理分配的结构性问题,全面加强欠发达地区的要素保障。

“粤东西北地区财力相对薄弱,部分区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三保’等刚性支出需求大,实施‘百千万工程’资金紧缺的问题反映较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百千万工程’实施的财政保障力度?”现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汪一洋向省财政厅抛出问题。

饶平县柘林湾海域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资料图片)

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拿出数据回应,该厅高度重视“百千万工程”,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共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西北地区,全力推动补齐短板,把短板变为潜力板。具体来说,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将财政省直管县扩围至全省57个县(市);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同时,2023年省财政将重点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激励力度。将根据“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办法,对县(市)和区分别按照创先、进位、消薄三类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获评优秀、排名进步突出地区给予奖励。

“如何引导和规范有关资金投入到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上?”听完介绍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汪一洋就“资金使用效益”继续追问。

“头号工程,就要头等保障!”戴运龙表示,结合2024年预算编制工作,省财政厅整合设立“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精准聚焦重点任务保障。此外,坚持资金使用项目化、市场化。一方面,坚持分类施策,财政资金不“撒胡椒面”。另一方面,坚持多元投入,充分吸引各类社会资金、资本投入,继续推行“补改投”试点。在监管方面,做到“一竿子插到底”。省财政厅将强化资金跟踪监督,研究将“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纳入专户管理的方式,单独调拨库款,资金全部直达县(市)基层,依托“数字财政”系统开展全流程、全链条跟踪监督。同时,强化问效问责,建立绩效评价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一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建飚非常关注县域产业发展,通过调研,他了解到,广东省部分地区存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林地定额短缺问题,导致县域产业项目落地困难。为此,他向省自然资源厅发出询问:“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力度,支撑保障县域产业和发展用地需求?”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建斌坦言,在用地指标总量充足情况下,各地市对县域倾斜不够的问题确实存在。接下来,一方面,明年省级将按照10%的比例(约3万亩)预留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落实用地指标直达县制度,57个县(市)通过“增存挂钩”机制挣取的指标全部留在县城使用。在全省指标总量得到满足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百千万工程”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对于林地定额短缺的问题,省林业局副局长吴晓谋回应说,今年国家林草局下达广东省2023年林地定额15.5万亩,创历年新高,及时为780宗“百千万工程”项目办理了使用林地手续。此外,为支持县域产业和建设,省林业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在林地定额分配时,优先保障“百千万工程”57个县(市)。

提升人居环境 推动城乡面貌同美

人居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百千万工程”成效的直观体现。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近年来,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标浙江等先进省份仍有差距。特别是粤东西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有些地方资金、技术保障不足,设施运维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区域不平衡,有些地方仍无焚烧设施,有些地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广东省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仍任重道远。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任小铁分别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举措,向省生态环境厅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进行连珠发问。

询问辣味十足,气氛热烈紧张。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晓霞没有回避该问题,她坦言,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区域不平衡、历史遗留问题多、要素投入仍待加强等问题。为了实现治理基本全覆盖,未来两年需开展5万多个自然村治理提升,其中95%以上分布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非核心市山区县等治理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地区。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缺口大,目前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对于已建设施后续运维资金难以保障,且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缺乏盈利点,难以申请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另外,基层技术保障和管理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因素。现场,徐晓霞表态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好,走在全国前列。”她提到,接下来将研究制定2024—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方案,推动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围绕目标优化、县域统筹、要素保障等方面进行部署,重点提升粤东西北地区治理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回应道,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近年来,通过执行《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省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已达到16.3万吨/日,82%以上进行了焚烧处理;收运体系日益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总体来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总体超过清运量,但仍存在结构不够均衡的问题,还有一些农村存在作业不够规范等问题。接下来,将持续提升焚烧处理能力,提高收运体系运行管理水平,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推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将认真贯彻《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规范化管理、资源化利用、智慧化监管轨道。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今年主要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2024年稳步提升消纳利用能力,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成一个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厂,到2025年基本建立建筑垃圾治理和综合利用体系。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海桥关注到,由于历史原因,广东省圩镇建设管理水平总体不够高,农房建设缺乏有序规划、建筑外立面不够美观,“有新房无新村”现象突出。他分别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提问:接下来,将如何采提升圩镇和农村风貌?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表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推动开展了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组织遴选了110个典型镇,一年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接下来,将聚焦“1+4+7+9+N”建设要求,以“一图四色”书写美丽圩镇新篇章。具体来说,就是:抓好一个“规划引领”,将指导各地全面推进乡镇编制建设规划,其中全省110个典型镇要在今年年底前率先完成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四项攻坚任务”,全面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抓好“七项重点任务”,提升风貌品质亮色;抓好“九项建设任务”,增强公共基础设施成色;抓好“美丽圩镇全面建设管理”,推动全省美丽圩镇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农房建设方面,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答复到,为提升农村风貌,省农业农村厅将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农房管控,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塑造农房风貌;建设绿美乡村,重点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打造具有岭南浓郁原乡特质的村庄。

乡镇是广东省城乡绿美的薄弱环节。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丁建庭向省林业局犀利询问:当前,广东省不少乡镇见房不见绿,影响镇域形象和功能,如何加强县镇村美化绿化建设?

提到做好县镇村绿化工作,省林业局副局长吴晓谋将整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娓娓道来,省林业局积极推动县镇村绿化工作,全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5800多场次,建设“巾帼林”“青年林”等主题林145片,植树约200余万株,超额完成2023年建设任务。接下来,将县镇村绿化作为明年“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开展,通过做好本底调查,摸清可绿化空间和地点;合理提出种植树种和数量;提前谋划苗木准备,建立县、市之间苗木供应共享调拨机制;积极引导乡贤、企业和专业协会通过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等形式参与县镇村绿化等措施,解决在哪里种、种什么、种多少、苗木保障、资金筹集、部门协调联动等问题。

补齐短板弱项 推动城乡社会同治

实施“百千万工程”,就是要补齐县镇村的建设和发展 短板,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支撑、塑造新优势,更好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

“‘百千万工程’要求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省有关部门已出台政策,谋划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如何推进广东省中心镇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伍庆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问。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表示,将推动中心镇扩权赋能,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向中心镇倾斜,为中心镇建设发展注入动力、提供支撑。相对其他镇而言,中心镇必须有更高水平的镇域经济、完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更高品质的圩镇风貌、更高效率的治理模式,要持续推动要素向中心镇集中、项目向中心镇集聚、力量向中心镇集结。将选取部分基础设施较好、经济实力较强、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的方向进行重点打造,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成为全省乡镇建设的典型样板。此外,按照“一镇一规划”要求,推动中心镇编制建设规划。

“目前,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向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粤东西北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力的发言一针见血。他向省农业农村厅发问:接下来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探索多样化途径,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应答,将重点从“三个一”着手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出台一批政策,解决制度创新、制度供给问题。结合广东实际,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各种要素。二是建好一个平台。2022年12月,省农业农村厅建设的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农村产权电子化交易。接下来,将不断拓展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农村产权全程线上交易。三是打造一批试点。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扶持对象,围绕1062条典型村集中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打造一批试点示范样板。同时,实施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加快推进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并不止于“答”。此次专题询问是一个很好的开局,“十问”抓住了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的关键,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努力方向。在省委领导下,政府部门有担当,人大监督有力量,随着一个个新决策落地生根、一个个新布局变成现实,相信“百千万工程”必将取得更大的、新的成效,全省人民群众必将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县域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